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3-06-26 11:44: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荐】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红楼梦》有感1

  一本《红楼梦》在手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停留在“香菱学诗”一节,大多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对这一节留有印象。细细读罢,闭目沉思,禁不住对林黛玉的教学艺术拍手叫好。

  黛玉教香菱学诗时,不是煞有介事地高谈阔论一番,让学生“闻”而生畏,而是颇为随便地对香菱说,“作诗有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看,黛玉短短数语,便总结出了作诗的基本常识,既强调了要领,又消除了香菱学诗前对诗的神秘恐惧,一下子就把香菱引进了艺术的门槛。

  听了黛玉的话,似乎茅塞顿开的香菱轻松地言道:“原来这般规矩,竟是没事的,只是有奇句为止……”针对香菱的话,黛玉又因势利导,指出作诗立意要紧,倘是意趣真的,词句修饰不妥,也使得的。在这里黛玉强调了“立意”“意趣”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将香菱对诗的感悟引向深一层的艺术境界。

  教,是为了不教。坚持启发式教学是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诗歌理论的讲解,还是指导香菱阅读欣赏,她都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

  一次,香菱对黛玉说:“王维的五言律诗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有情。”黛玉听后,首先对香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予以肯定,接着又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使香菱完成了从抽象理解到具体感知的学习过程。

  如果说,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不故设屏障,善于拨开迷雾,探幽发微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的话,那么,林黛玉一步一个脚印地引领香菱步步步入诗歌艺术殿堂,则不愧为一名顶尖的优秀教师。

读《红楼梦》有感2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人人皆知,书中的人物林戴玉、贾宝玉也是家喻户晓,因为人们对这本书太熟悉了,所以这本书在大众中也就形成了固有的形象,加之研究的学者众多,又把它解剖的支离破散,归纳的系统有序,每一个细节都能推究出个一二三来,所以书中内容似乎已经变得透明、唾手可得。但对于普通的个体读者,读《红楼梦》就像读其他书一样,对味口了才愿意看。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完全是冲着它的名号去的,当时还在上学,对书中描写的诸多景物及人物事件,如同嚼蜡,但还是硬着头皮把它读完了,若问收获,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能把它耐着性子从头到尾看一遍,当时更喜欢看现代小说,与生活更贴近,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第二次读《红楼梦》时,是因为读外国人写的书,写作的风格迥异,后来读腻烦了,想换换口味,看看中国人自己写的书,于是乎又想到了《红楼梦》,这次读了几页,觉得有些韵味,值得品味,而且节奏较慢,故事情节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像是一个修炼千年的道士,心中自有定数,也像极了中国的繁琐礼节,按照规矩来,不可着急越礼。但后来读到后面的章节,有些坚持不住了,越读越无味,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又不忍放弃,最后还是挣扎着读完了,因为书的内容太多,读完之后,仍是一头雾水,被书中的人物搅得晕头转向。

  有人读书是很认真的,会事前了解一些人物线索,然后再读,而我是个懒惰的读者,摸过书来,二话不说就从头读起来,进去的快,出来的也快,粗粗的`过一遍,分不清人物层次,只是对书中的感兴趣的地方,仔细的看看,其他的也不管不顾了。即便是读了几遍的《红楼梦》,还是看完就忘,只记得里面的人物众多、三六九等,各色人物俱全,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均是些日常小事,‘妇人之口舌是非、各种人情往来、弄在一处作诗弄词’,从小处着手,略略引出些大人物、大事情,但也只是稍稍带过,多是褒奖之词,写的非常谨慎。这本书在细小处下足了功夫‘主子招妻纳妾、下人勾心斗角挑拨事非、姑娘们作诗词附风雅、庆生过寿看大’,再写写外围的穷苦人家如何过活,诸多种种。围绕着荣宁二府展开密如网的描写,观遍世间百态,虽然是细小事物,但仔细的推敲,写的是当时的民生百姓与达官贵人的生活常态,以荣华富贵为描写的主线,映衬了普通百姓的艰苦生活。

  但富贵一时,不可能一世,终究曲终人散,方梦醒,作为生活在富贵窝中的主子,怎经得起人生大起大茖,大悲大喜,最终在红尘中颠沛流离,循入空门。读书像控掘宝藏一样,找到一本好书难,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更难,找到了,读一遍不开窍,读二遍还懵懂,读三遍才体会些许滋味,再多读几遍,就像考古学家,小心翼翼的发现些古董,甚至还闪闪发光,引人无限遐想,书中所讲与心中所想能够结合在一起,才觉得值得。

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也是古典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这本书前面大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由清代曹雪芹完成的,可惜这部书还没有写完,曹雪芹的生命就在贫困潦倒之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心灵品尝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灵魂进行了一场秘密的旅行。而有多少人有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有读完过一本书了呢?如果想要领略古典文化的独特韵味,那明清小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如果要再现明清小说的鼎盛时期,那么红楼梦便是不二选择。

  我最佩服《红楼梦》的也是本书经典的人物刻画,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曹雪芹的笔下却是那样的经典传神,以至于后世很多的.书籍影视甚至是平时的聊天,都经常引用小说里面的人物。说到红楼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出身富贵,可怜无助体弱多病、寄居贾府的林黛玉,那个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女子。林黛玉的生活经历使她比较任性,并且以犀利的语言揭露周围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因而被周围人看做刻薄,小心眼儿。林黛玉在贾府因为和贾宝玉朝夕相处心意相通,而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由于她不合时宜的执着,使得王夫人等人心生不满,从而选择了合乎封建大家庭利益和礼教的薛宝钗。最后,林黛玉因这段感情而身患重疾,郁郁而终。尽管《红楼梦》的结局是悲伤的,尽管执着的女孩黛玉最终还是没有收获幸福,但这部书仍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实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好书。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都市丛林中,在忙乱中,我们似乎忽略了注意、阅读好书,希望大家可以一品红楼韵味,停下繁忙的脚步,走进大观园的世界。

读《红楼梦》有感4

  在暑期我读了一本有奖征文,这本书的书名叫《红楼梦》,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写的,我觉得内容很精彩。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林如海、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薛宝钗、李纨、王熙凤、贾赦、贾政、王夫人、邢夫人、雪雁、紫鹃、贾琏和晴雯等等。书上写着贾宝玉有时候疯疯傻傻,林黛玉非常美丽娇艳。

  我感觉里面的薛宝钗有时候笑哈哈的,有时候悲天抢地的哭。林黛玉的贾母非常疼她,但是比起贾宝玉还是更疼贾宝玉,贾政和贾赦是一对好兄弟。里有一篇文章就是伤了姐妹的.感情,就是紫鹃和林黛玉的故事,紫鹃在外面绣花,宝玉看见了就问:“紫鹃,林妹妹的病可好了?”紫鹃说:“林妹妹是吃燕窝好的,可是明年回家就吃不到燕窝了。”宝玉说:“林妹妹能回那个家?”紫鹃说:“林妹妹当然回林家。”宝玉听了一下子傻了,晴雯找到宝玉,晴雯看见宝玉脸色不对,就把宝玉送到怡红院,贾母看见宝玉脸色不好,叫紫鹃过来,林黛玉听说宝玉傻了,就责怪紫鹃,林黛玉和紫鹃伤了感情,紫鹃解释清楚了,又和林黛玉和好了。

  这篇文章说了不能为一件小事伤了姐妹之情。

读《红楼梦》有感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开篇词与结尾词。说来也是可悲,一本红楼梦,尽显人间的心酸。

  红楼梦中真的是一部人间“奇”书。

  说它奇,也非是,说它俗,也不然。这本书把人世间的庸俗与理想世界的奇幻相结合,奇中有俗,俗中有奇。曹老把这两者很完美的给搅和在了一起。却又找不着破绽。

  他究竟是从那个地方入手来把这两者混合的呢?说来很简单: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饮了仙茶“千红一窟”(千红一哭)喝了仙酒“万艳同杯”(万艳同悲)。还听了仙曲《红楼梦》。一曲红楼,暗示了贾府与十二金钗的结局。只有看完全书再返回此章一读,方懂曹老一片苦心。每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感叹,人生的结局真的不是世人所能预料的。

  而梦醒之后,贾宝玉还是那个贾宝玉,那个任性的少年。并没有因为一梦改变自己。此处又从梦中的奇转为现实的俗。

  另外,很多的梦是托梦。秦可卿托梦凤姐要小心“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晴雯托梦贾宝玉说她要死了等等。

  其实,除了写出来的梦,还有一些隐藏着的梦。螃蟹宴、海棠社、桃花社,多么美好的生活!结果到了红楼梦末期,林黛玉枉凝眉,泪尽而逝;薛宝钗终身误,孤身至终。王熙凤聪明误,机关算尽。十二金钗,没有人有好下场。

  人生一世,离开后不终是一无所有吗?人离世后,终究和来到这个世界那时候一样,什么都带不走。一切,纯洁如初。

  虚幻一世,梦醒之时,万物皆空。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红楼梦有感9

  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红楼梦》,以赋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恋悲剧为主线,讲述了金灵四大名门贾、王、石、薛从鼎盛到衰落的故事。用大观园的琐事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路尽头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以其曲折晦涩的表现手法、苍凉深沉的情感风格和浓厚崇高的思想背景,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画面、建筑石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我看来,《红楼梦》最值得学习的.是诗。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大家都用白海棠作诗,他们的诗一首比一首好,特别是林黛玉的那句“偷梨核三分白,借梅花魂。”我觉得这个“偷”和“借”用的很好。还有薛宝钗的那句话,‘白天好好打理好容貌,盖好门,手里拿着骨灰盒装满青苔盆。”“惜貌盖天”让人觉得白海棠贤惠端庄。还有《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38回,大家唱的菊花诗也很精彩。其中潇湘之侄《咏菊》“云末写霜,舌香月。“特别漂亮。作者能写诗就够好了,能根据各种角色的各种性格写诗就更好了。他的诗那么美,那么有内涵,真的很神奇!值得学习。

  《红楼梦》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很多好的词汇和句子,了解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生活。

读《红楼梦》有感6

  书,是人类通往成功的道路;书,是清新的风,吹散我们心中的忧愁;书,是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书是最美好的!

  我是一个不常看书的人,但是只要我发现一本感兴趣的书,它就“完”了,我一定会把它“吃干抹净”。这不我找到了一本好书,这书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架构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这本书自从二年级就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这本书,我才从书架上拿下了满是灰尘的它,只见书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灰,要是灰再厚一点连书上的“红楼梦”三个字都看不到了,我吹了吹书上的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红楼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插图。哦!原来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啊!我认真的看着,可是脑子里连他们的名字也记不住,我干脆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画一个人物关系结构图,果然,有了这幅图了解内容就简单多了。

  我渐渐沉浸在书中,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林黛玉,学着她的语气说话,那声音娇滴滴的,我听的'都头皮发麻,但是不能太有意思!后来,妈妈发现了我只看书,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就每天放学后在家门口等着我乖乖的把书上交后再去写作业。但妈妈还是机灵不过我,后来我每天放学后就急忙狂奔回家,给妈妈来一个出其不意,放下书包拿出书就冲进厕所,一呆就是半个多小时,每次妈妈都会敲敲厕所的门提醒我快出来,有一次甚至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掉进茅坑里了?”我听见了,面上很糗,只得从厕所出来。

  这时候,妈妈跟我说每天下午我作业写完就可以看书,我高兴极了每天下午赶紧写完就抱起书来看。妈妈告诉我,看书要手里拿着笔,看到好词好句,重点句子要画出来。按照妈妈的方法,书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这似乎是我看书的证明。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书里最可怜的不过是迎春了,爹不疼娘不爱,丈夫还对她家庭暴力,性格逆来顺受,但她也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她而努力奋斗,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她一直在努力也在一直被抛弃着。

  看了这本书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当时黑暗社会的腐败,让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这惊人的变化使我震惊。

  《红楼梦》不只是一部文学著作,它还是一部沉重的历史,记载了人间悲欢离合。

读《红楼梦》有感7

  缘起缘灭,终究痴梦一场。拾笔挥毫泼墨,满纸荒唐言,谁能道尽三千红楼泪?

  ——题记

  小时候,看《红楼梦》实在不解其中味道,总熬不过八十回,只觉着其中各个人物都开始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只草草翻阅,当作是过眼云烟罢了,可又着实弃之可惜。于是乎,隔着一段时间重新翻看一遍已成为习惯,不同的是,随着岁月的积淀,每次影响都稍有不同。如今,终究迎来了石破天惊、百感交集的一刻,便拾笔记下。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曾在她的文章中对《红楼梦》留下如此评价。的确,红楼梦的未完是世人的一大遗憾。但也正是因为红楼的未完,才给予世人对后四十回的想象空间,才使得这本巅峰巨著凝聚了人们对红楼的遐思以及续写者的心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由曹雪芹著写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它章回曲折,字字珠玑,无须我拙劣地形容,只凭它那“红楼梦”端庄娟丽,韵味悠长的三个大字,就已经让人品味到古典小说的巅峰魅力。它以荣国府的日常起居为中心,宝玉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为主线,记录了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由鼎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实则隐晦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已经穷途末路,即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一纸红楼包含了太多,我伤感于宝黛二人的凄婉爱情,嗟叹与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沉湎于白云苍狗般的世事无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百年前的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面对今生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终究逃不出宿命的掌控。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一幅绝美的画,他们对诗寻欢、互诉衷肠,他们之间不需要什么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他们可以互相触碰心底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地方。他们的爱情已然超脱世间情为何物,可混沌红尘仍旧容不下这对璧人儿,就在宝玉大婚的那天,黛玉独守空阁,卧病在床,独自一人走向生命的尽头,花谢花飞,了断尘缘。那一刻,宝黛二人阴阳相隔,仿佛一世那么遥远;那一刻,红楼注定是个彻头彻尾悲剧。

  有人说,薛宝钗城府颇深、笼络人心,王熙凤狠心毒辣、两面三刀,在我看来,无论是宝钗的冷暖自知、心深似海,还是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玩弄权术,都只是想逃避生活的无奈与遗憾,即使命运薄如蝉翼,都要奋力一拼,就算不择手段、殃及他人,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曾经拼搏过,不留遗憾。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个个栩栩如生,描摹出一幅为世事所困的众生相。一个家族的灭亡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是一种时代的完结。能写出如此雄伟巨著的人想必是个天才。然而,曹雪芹的天资并不似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出生便全身铠甲,天赋异禀,从父王天神的眉宇间跳出来。他的天才,是经历生活磨炼后的一种睿智,正是这种对社会的洞察力与创作力,造就了流芳百世曹雪芹,造就了这部比作者本身还要名扬四海的《红楼梦》。

  毕竟,这些只是我一个少年拙劣的见解罢了,我不是雪芹的知己,我没有亲身体验过那个残酷的时代,我也只凭张张油墨纸推测出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或许,我根本就不懂那些为人处世之道,只希冀着自己能够处变不惊,敢爱敢恨,在这或美好、或无情的时代,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怀揣着自己的态度,怀揣着自己的灵魂和那份未完的红楼之梦……

读《红楼梦》有感8

  她本为庶出,却有着嫡出所不及的精明才干。她不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只认尊贵的王夫人。她的才能是四姊妹中最好的。她的性格也好似“秋爽斋”一般,如秋天一般为人耿直。她的才干让王熙凤都自愧不如,不过探春,你依旧脱离不开一个痴字。

  她的外号为“玫瑰花”,因为她如花般美丽,却又浑身是刺。在我看来,她的刺是她从小历练的结果。她的生母本是贾府的奴才,只因为她而成为姨娘。这就罢了,令她可耻的是这赵姨娘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令她难堪的事。而她的弟弟贾环,成日里不学好,竟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她就算想认也不敢认。她把心寒包裹在自己坚强的外表下,因为她懂得,只有自己精明能干,才可以得到王夫人的喜爱,贾府的青睐。她内心并不想这样,但她必须这样!只因为她在那个时代中,是个最卑微的女人,并且她还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庶出。

  她的笔名为“蕉下客”,只因为她喜爱芭蕉。她写的诗不及宝钗端庄稳重,不及黛玉风流灵巧,也不及湘云心思巧妙,可她却有自己的一番风味。在她园中,不争不强,可她却仍受人敬重。她是一名书法家,她的屋中陈设皆为笔墨纸砚,再无其他;而当她得知自己远嫁之时,也只是淡淡的写着书法。她管家之时,一丝不苟,了对了卯对卯,让所有人都不敢再小看她这个未出阁的女子。

  只可惜她最终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飘落远方,成为王妃。她只能在船上拭泪,让那未干墨的书法作品再次变诗。

  我多想让她再多写几篇书法,这样我们就能再看她笑一次了!

读《红楼梦》有感9

  从《红楼梦》问世至今二百年以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都成了人们熟悉的人物。人们为贾宝玉叹息,为林黛玉流泪,对王熙凤又爱又恨。打开《红楼梦》,就是打开了一个熙来攘往的人物世界,而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位主人公。

  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有两个人想做“变性手术”,一个是探春,另一个就是宝玉。究其原因,正如宝玉自己所说的那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叛逆,但在宝玉看来,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爱能使他尊敬和爱悦之外,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事物值得他献出青春和生命了。并且他只求过那种随一心一所一欲的生活,在他心中,人只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以他才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潘知常教授曾美名曰:“贾宝玉是中国的第一个‘亚当’。”从某些方面看,宝玉的这种性格反应了人性解放、个性自一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泪美人”林黛玉赚取了读者太多的眼泪。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黛玉的生活是爱与美的世界,从至纯至美的“黛玉葬花“这一情节可以看出,她非常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她的多愁善感也借此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极至。

  林黛玉的才气的确过人。但是她不知道当时社会需要“无才便是德”的贤良女性。赏风月、做诗词不过是贵族小一姐无聊消遣和多余的点缀,更别说让女子自一由恋爱了。所以宝黛的爱情虽然天真、无邪,但却注定是一个悲剧。敏一感多病的林黛玉也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和对尘世的悲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掉陷渠沟。”的誓言。

  薛宝钗则是一位封建道德礼法的自觉恪守者。天资聪颖的她知道自己无论有多大的才干,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无论怎样反抗,最终都要以失败告终,所以她养成了一种罕言没语但却八面玲珑的个性。他宽厚随和,豁达大度,几乎得到主子奴婢所有人的肯定。她不仅人缘好,才智也高,以为典型的“女夫子”。但是,她明白“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便经常把自己的才干掩藏起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未来夫婿身上。无奈,贾宝玉无论如何也停不下她的话,所以,在议婚的时候,她开始低头不语,后来暗自垂泪。可见,贾宝玉也不是她理想的人选。

  《红楼梦》全书描写了以反抗封建思想为主的人物和故事,批判了封建统治集一团一的无能。也许,曹雪芹做梦也想不到当年禁止发行的《红楼梦》在今天是这样的红火。

读《红楼梦》有感10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笔下,有了潇洒不羁的贾宝玉,娇嫩柔弱的林黛玉,他们二人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从而表达了他的愤怒和不满。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身体纤弱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竟慢慢与顽劣多情的贾宝玉相恋,但由于王熙凤从中作梗,使用了调包计,让误以为娶得是黛玉的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也因伤心过度,吐血而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

  这是一个凄凉而又忧伤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们将生活想象的`太过一帆风顺、太过美好浪漫,从而让他们经不起考验,因为生活不是只有浪漫,它也充满了很多的磨砺,浪漫美好最终也会被消磨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就是由于林黛玉将生活想象的太过简单,从而受不了打击,含怨离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还有着一段美丽的回忆,尽管很短暂细小,但却可以深入人心。他们既能相遇,就代表他们是有缘的,但他们依然没能成为这幸福的应运者,反而变成了这轮回之中的局外人……

  《红楼梦》到底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委婉的爱情,任谁都不好改变。即使宝钗再伤痛;袭人再怨恨;金钏再痛楚,可她们终究还是这部戏的匆匆过路人……

读《红楼梦》有感11

  无风仍脉脉。

  青砖墙下的花冢,飘散的是你微蹙挂愁的眉尖;斜阳里的斑竹,摇曳的是你玉洁冰清的笑靥!你,是穿透了时空的一个梦,在深夜推门而入,向我倾诉你的哀愁无限;你,是来自飘渺仙界的一缕香,承载了千年前未断的愫情,流下滴滴沉淀了一生的清泪。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古老而凋零的世道,在你身上,我看到了穿越时代不朽的大气!

  林黛玉!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体质纤弱,自幼丧双亲!寄居他人屋檐下,却又和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受人算计,遭人排挤,在三百六十日的风刀霜剑下,却仍持着“捻冰为土玉为盆”的洁清!贾家的种种繁华,在你眼里只是深夜枕边的冷寂,对亲情的渴求凝成呼出的叹息,融化在这腐朽的世道中。温情何在?那一丝微弱的.血脉牵动着你整个命运,有谁能理解你对怜悯的不屑和心中的万缕酸楚?

  花沁晨露,朝阳的温度却温暖不了你的心……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当你收到宝姐姐那每日一两上等燕窝时,当“慈姨妈”的“爱语”钻入你的耳际时,你单纯地以为,那竟是阔别的亲情,你竟如得了至亲般感激。殊不知,那燕窝背后用心之良苦,那“爱语”暗处城府之高深!在一片尔虞我诈的肮脏中,只有你从不卑躬屈膝,从不摇尾乞怜!也只有你,守住了心中的一整片净土,耕耘着你命运的凄凉和爱情的空寂!

  枝头的花朵脆弱而清美,倦倚西风,怎堪凄凉!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曲惆怅的《枉凝眉》道出了你与贾宝玉之间真挚凄美的爱情。在那个没落的朝代中,在那个腐朽的制度里,你又从何而知,自己只是封建势力联姻的牺牲品罢了!爱情,是你唯一拥有和被拥有的东西,是你用心维护的信仰。但,在封建制度那如刀的条律下,你的爱情也只是捉影捕风,是无法泅渡的黑暗,只到死,才彻底打开!

  花落一瓣,在风中轻轻的飞,缓缓的坠。泪长流,花失媚。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你逼人的才气只让你走向了爱情的悲歌,你绝代的娇容却成了催命的措辞,你袅袅婷婷的美丽只在最繁华的一季凋零。生命征途上的最后一步,你带着不敢言的幽恨哀愁而去,你用颤抖的素手泣血谱写了章末最沉重的音符!往事如烟,在你干涸的双目里消散得淡然风清。

  悲乎!花落人亡时,谁知谁?谁葬谁?谁拾谁收?……

  残花向晚,飘落了一生的灿烂!

  数读《红楼》,万语千言。

  林黛玉坎坷半生,终于在落红上寻到了她的精神翅膀,她用生命向没落的世道抗争,她用她的一切向腐朽的制度申诉!她生命的陨亡,我深信,那是另一种超乎世俗的重生!是在清风一片中上升作无际无涯的飞翔!

  残花向晚,花落为花开!

读《红楼梦》有感12

  初得《红楼梦》一书是在小学五年级,我至今仍记得那本书的封面:远处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虽然有些模糊,但不乏朦胧之美。近处有一竹制的花篮,篮中及四周满是残落的花瓣,蓝子旁有位美人儿拿着一把花锄正在专心的挖制花冢。只见那美人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正如传说中的那样“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病之身。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难想象,此美人儿必是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一幅画,便传神的描述了“黛玉葬花”的凄凉场景,也勾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红楼梦》本叫《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话说只因西方灵河堤上,三生石畔,有株绛株草,那里有一块女娲补天时用剩下的石头,因通灵性便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便留他在赤霞宫居住。一天,他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株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又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然仅仅修得女体,终日游于离恨无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恩,故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为人世,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便得过了”。有一空空道人得知,便带那石头与绛林草一起去警幻仙子那,让他们下凡历结、还愿。想必那绛株草便是林黛玉,她所要“还泪”之人必是那口含通灵宝玉而生的贾宝玉了。再说那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上包悟空,遂改名情憎,改《石头记》为《情憎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约《红楼梦》并提一绝——即书的缘起,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今共看了三遍《红楼梦》,但每次读都有着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便是在小学五年级,字还认不全,便一字一字的查字典,等后来读通了,前面的内容也差不多忘了,前后读的时间加起来快一年,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烦”,但又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总想再好好读一次,于是我便于初一的暑假期间又读了一遍,谁知一发不可收拾,近十万字的书,我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所以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有些消化不良,但还是读出了一种感觉:“悲”!想当初黛玉初进贾府时,所有人都对她那般的好,特别是贾母“心肝儿”、“宝贝儿”的叫着,可到后来黛玉病危,她只忙着给蒙在鼓里的宝玉办婚事,直到黛玉离世也未曾露过一次面。还有那泼辣蛮横的王熙凤,当日也是装出无限怜爱,并对宝、黛俩人的婚事赞不绝口,可到后来却临阵倒戈,使宝、黛二人终究不得修成正果,自己也落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千古骂名。而第三次读,便是高一的暑假,为将其慢慢消化,我一日只看二至三个章回,最后终于发现里面真正暗含之意,那便是一个“美”字,有情美、景美、神美、韵美、意美,当然还有凄美。心中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前辈的文笔之美。

  如果说有爱情四大悲剧,我认为那莫过于《焦仲卿与刘兰芝》、《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贾宝玉与林黛玉》了,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可惜他们没有生在一个爱情至上的年代,一个开满“蝶恋花”、“虞美人”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她是他云鬃轻挽的娘子,他是她断了仕途的官人。没有人能够拆散他们。所以只可惜他们生错了年代,也生错了地方,如果宝黛出生在平民家中,那么或许他们的两情相悦,能够使他们修成正果,有人说,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有一个罪魁祸首薛宝钗,如若不是宝钗的出现,宝玉便不会娶宝钗,黛玉也不会被气死,我想也不尽然,要知道王夫人之所以不让黛玉嫁给宝玉的主要原因是她嫌“黛玉的体质太差,命相太薄,怕日后拖累了宝玉”,所以就算没有宝钗的出现,王夫人也未必找黛玉做儿媳,更重要的是黛玉不会要他的宝贝儿子去参加科举考试,日后终会“误了他”,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人说黛玉太过娇情,太爱计较,动不动就生气,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黛玉,人家千金大小姐,有点小脾气也很正常,再说人家年幼丧母离父来到生疏的舅舅家,如果对别人唯唯喏喏,就是贾府上下的丫环也不会让她好过,所以黛玉有点儿小性子也算是自卫吧!也正是有了这一缺点,才使得黛玉的形象鲜明突出,与众不同。再说宝玉,虽生在王候将相家,却无半点凶悍之性,平日里多与女人待一块,虽有一些娇情,但也能“出於泥而不染”,只因他始终钟情于黛玉一人,这一点,就值得赞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虑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前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黛终究了结“还泪”之愿,宝玉亦结束历结。一曲《红楼梦》在作者那“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的结语中结束了。曲终人散后,引发后人的是哪些思考呢?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人性呢?怕是都有,又怕是都没有罢!

读《红楼梦》有感13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曹雪芹用尽毕生才完成这篇巨著。书中以贾、王、史、薛四个封建家族的兴衰为主线,主要描绘了林黛玉主、贾宝玉的爱情之悲和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之悲。我掩卷而思,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从小与宝玉一起长大,后来家破人亡。无奈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因而常以泪洗面。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出生时又带了一块玉,因此从小娇养着长大,与黛玉两小无猜,黛玉也对宝玉有情,只是王夫人和凤姐从中作梗,使了偷梁换柱之计,宝钗嫁了宝玉,黛玉就在宝玉成亲的那时魂归离恨天。宝玉实现了他曾与黛玉许下的誓言,出家做了和尚,宝钗守了一辈子寡。

  《红楼梦》的悲是多方面的。封建大家族衰落的悲,黛玉离世的悲,宝玉出家的悲,宝钗守寡的悲,乃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人生的悲,都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的痛处。

  《红楼梦》的悲更在于无论从谁的角度看,都是一场悲剧。贾、王、史、薛四个大家族全都败落了;凤姐弄了一辈子权,最后反而死于此;元春纵然做了贵妃,也在宫中困了一生;迎春误嫁中山狼;探春被迫远嫁;惜春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林黛玉从前是个多娇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每次与宝玉拌嘴,与姐妹打闹,恰是她真性情的体现。可她虑得太多,把什么都放在心上,又是个悲观人物,不管是黛玉葬花,还是平日作诗,基调总是悲的,也就暗示了红颜薄命。可怜黛玉去时,身边只有几个服侍的`小丫头和李纨一人。黛玉的去世也揭示了封建时期父母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毒害之深,读来又想起她曾与宝玉的快乐时光,泪早已止不住地落了。其实,与其说是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等人作主娶了宝钗害了黛玉,不如说是那个年代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害死了黛玉。

  其实,《红楼梦》又何尝不是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呢?曹雪芹生于清朝的一个世族大家,锦衣玉食地长大,后来忽逢变故,家道中落,曹雪芹一下从云端跌入了泥滩,造成这一切的不也是那个年代害人不浅的封建制度吗?于是他有感而发,将自己置身于贾宝玉的视角,呕心沥血,用一幕幕虚构的故事,揭露了现实社会的根源所在,令人深思。

  同时这本书也歌颂了黛玉和宝玉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在那样的年代,两人之间青梅竹马、纯真无邪的爱情必然是难能可贵的,只可惜两人终究是不能走到最后,成了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

  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宝钗守寡,凤姐宾天,元春薨了,惜春做了尼姑……于是《红楼梦》就以这样的悲剧结束了,曹雪芹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封建社会的变迁史。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奇书,“悲”字贯穿全书首尾,令人潸然泪下。

读《红楼梦》有感1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翻开这本书,一个大观园就呈现在我面前。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探春、迎春、惜春……这些人在这本书上中上演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

  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之处,如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宝钗扑蝶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再说,此书中诗句数不胜数,如黛玉写的唐多令、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等等。

  红楼梦结局令人不解,黛玉死了,宝玉出家 凤姐病逝,惜春做了尼姑,贾府又被抄家,真是凄惨呀!

读《红楼梦》有感1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番话令人辛酸,却也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或许正因为他的不同,《红楼梦》才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又或许是别的原因,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早已忘记当初为何执起这本书,但它无穷的艺术魅力确实不断吸引着我。

  有人说《红楼梦》是读不尽的,诚然,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从原先的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和无奈到留恋美好的人生而又对人生美中不足的哀婉与感叹再到对人生乃至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还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读《红楼梦》有感【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1-08

读红楼梦有感01-01

读《红楼梦》有感05-27

读红楼梦有感06-05

【荐】读红楼梦有感02-09

【推荐】读红楼梦有感02-11

读红楼梦有感【精】02-07

【热】读红楼梦有感02-08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02-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

读《红楼梦》有感【荐】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红楼梦》有感1

  一本《红楼梦》在手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停留在“香菱学诗”一节,大多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对这一节留有印象。细细读罢,闭目沉思,禁不住对林黛玉的教学艺术拍手叫好。

  黛玉教香菱学诗时,不是煞有介事地高谈阔论一番,让学生“闻”而生畏,而是颇为随便地对香菱说,“作诗有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看,黛玉短短数语,便总结出了作诗的基本常识,既强调了要领,又消除了香菱学诗前对诗的神秘恐惧,一下子就把香菱引进了艺术的门槛。

  听了黛玉的话,似乎茅塞顿开的香菱轻松地言道:“原来这般规矩,竟是没事的,只是有奇句为止……”针对香菱的话,黛玉又因势利导,指出作诗立意要紧,倘是意趣真的,词句修饰不妥,也使得的。在这里黛玉强调了“立意”“意趣”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将香菱对诗的感悟引向深一层的艺术境界。

  教,是为了不教。坚持启发式教学是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诗歌理论的讲解,还是指导香菱阅读欣赏,她都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

  一次,香菱对黛玉说:“王维的五言律诗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有情。”黛玉听后,首先对香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予以肯定,接着又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使香菱完成了从抽象理解到具体感知的学习过程。

  如果说,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不故设屏障,善于拨开迷雾,探幽发微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的话,那么,林黛玉一步一个脚印地引领香菱步步步入诗歌艺术殿堂,则不愧为一名顶尖的优秀教师。

读《红楼梦》有感2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人人皆知,书中的人物林戴玉、贾宝玉也是家喻户晓,因为人们对这本书太熟悉了,所以这本书在大众中也就形成了固有的形象,加之研究的学者众多,又把它解剖的支离破散,归纳的系统有序,每一个细节都能推究出个一二三来,所以书中内容似乎已经变得透明、唾手可得。但对于普通的个体读者,读《红楼梦》就像读其他书一样,对味口了才愿意看。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完全是冲着它的名号去的,当时还在上学,对书中描写的诸多景物及人物事件,如同嚼蜡,但还是硬着头皮把它读完了,若问收获,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能把它耐着性子从头到尾看一遍,当时更喜欢看现代小说,与生活更贴近,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第二次读《红楼梦》时,是因为读外国人写的书,写作的风格迥异,后来读腻烦了,想换换口味,看看中国人自己写的书,于是乎又想到了《红楼梦》,这次读了几页,觉得有些韵味,值得品味,而且节奏较慢,故事情节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像是一个修炼千年的道士,心中自有定数,也像极了中国的繁琐礼节,按照规矩来,不可着急越礼。但后来读到后面的章节,有些坚持不住了,越读越无味,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又不忍放弃,最后还是挣扎着读完了,因为书的内容太多,读完之后,仍是一头雾水,被书中的人物搅得晕头转向。

  有人读书是很认真的,会事前了解一些人物线索,然后再读,而我是个懒惰的读者,摸过书来,二话不说就从头读起来,进去的快,出来的也快,粗粗的`过一遍,分不清人物层次,只是对书中的感兴趣的地方,仔细的看看,其他的也不管不顾了。即便是读了几遍的《红楼梦》,还是看完就忘,只记得里面的人物众多、三六九等,各色人物俱全,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均是些日常小事,‘妇人之口舌是非、各种人情往来、弄在一处作诗弄词’,从小处着手,略略引出些大人物、大事情,但也只是稍稍带过,多是褒奖之词,写的非常谨慎。这本书在细小处下足了功夫‘主子招妻纳妾、下人勾心斗角挑拨事非、姑娘们作诗词附风雅、庆生过寿看大’,再写写外围的穷苦人家如何过活,诸多种种。围绕着荣宁二府展开密如网的描写,观遍世间百态,虽然是细小事物,但仔细的推敲,写的是当时的民生百姓与达官贵人的生活常态,以荣华富贵为描写的主线,映衬了普通百姓的艰苦生活。

  但富贵一时,不可能一世,终究曲终人散,方梦醒,作为生活在富贵窝中的主子,怎经得起人生大起大茖,大悲大喜,最终在红尘中颠沛流离,循入空门。读书像控掘宝藏一样,找到一本好书难,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更难,找到了,读一遍不开窍,读二遍还懵懂,读三遍才体会些许滋味,再多读几遍,就像考古学家,小心翼翼的发现些古董,甚至还闪闪发光,引人无限遐想,书中所讲与心中所想能够结合在一起,才觉得值得。

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也是古典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这本书前面大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由清代曹雪芹完成的,可惜这部书还没有写完,曹雪芹的生命就在贫困潦倒之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心灵品尝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灵魂进行了一场秘密的旅行。而有多少人有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有读完过一本书了呢?如果想要领略古典文化的独特韵味,那明清小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如果要再现明清小说的鼎盛时期,那么红楼梦便是不二选择。

  我最佩服《红楼梦》的也是本书经典的人物刻画,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曹雪芹的笔下却是那样的经典传神,以至于后世很多的.书籍影视甚至是平时的聊天,都经常引用小说里面的人物。说到红楼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出身富贵,可怜无助体弱多病、寄居贾府的林黛玉,那个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女子。林黛玉的生活经历使她比较任性,并且以犀利的语言揭露周围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因而被周围人看做刻薄,小心眼儿。林黛玉在贾府因为和贾宝玉朝夕相处心意相通,而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由于她不合时宜的执着,使得王夫人等人心生不满,从而选择了合乎封建大家庭利益和礼教的薛宝钗。最后,林黛玉因这段感情而身患重疾,郁郁而终。尽管《红楼梦》的结局是悲伤的,尽管执着的女孩黛玉最终还是没有收获幸福,但这部书仍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实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好书。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都市丛林中,在忙乱中,我们似乎忽略了注意、阅读好书,希望大家可以一品红楼韵味,停下繁忙的脚步,走进大观园的世界。

读《红楼梦》有感4

  在暑期我读了一本有奖征文,这本书的书名叫《红楼梦》,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写的,我觉得内容很精彩。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林如海、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薛宝钗、李纨、王熙凤、贾赦、贾政、王夫人、邢夫人、雪雁、紫鹃、贾琏和晴雯等等。书上写着贾宝玉有时候疯疯傻傻,林黛玉非常美丽娇艳。

  我感觉里面的薛宝钗有时候笑哈哈的,有时候悲天抢地的哭。林黛玉的贾母非常疼她,但是比起贾宝玉还是更疼贾宝玉,贾政和贾赦是一对好兄弟。里有一篇文章就是伤了姐妹的.感情,就是紫鹃和林黛玉的故事,紫鹃在外面绣花,宝玉看见了就问:“紫鹃,林妹妹的病可好了?”紫鹃说:“林妹妹是吃燕窝好的,可是明年回家就吃不到燕窝了。”宝玉说:“林妹妹能回那个家?”紫鹃说:“林妹妹当然回林家。”宝玉听了一下子傻了,晴雯找到宝玉,晴雯看见宝玉脸色不对,就把宝玉送到怡红院,贾母看见宝玉脸色不好,叫紫鹃过来,林黛玉听说宝玉傻了,就责怪紫鹃,林黛玉和紫鹃伤了感情,紫鹃解释清楚了,又和林黛玉和好了。

  这篇文章说了不能为一件小事伤了姐妹之情。

读《红楼梦》有感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开篇词与结尾词。说来也是可悲,一本红楼梦,尽显人间的心酸。

  红楼梦中真的是一部人间“奇”书。

  说它奇,也非是,说它俗,也不然。这本书把人世间的庸俗与理想世界的奇幻相结合,奇中有俗,俗中有奇。曹老把这两者很完美的给搅和在了一起。却又找不着破绽。

  他究竟是从那个地方入手来把这两者混合的呢?说来很简单: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饮了仙茶“千红一窟”(千红一哭)喝了仙酒“万艳同杯”(万艳同悲)。还听了仙曲《红楼梦》。一曲红楼,暗示了贾府与十二金钗的结局。只有看完全书再返回此章一读,方懂曹老一片苦心。每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感叹,人生的结局真的不是世人所能预料的。

  而梦醒之后,贾宝玉还是那个贾宝玉,那个任性的少年。并没有因为一梦改变自己。此处又从梦中的奇转为现实的俗。

  另外,很多的梦是托梦。秦可卿托梦凤姐要小心“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晴雯托梦贾宝玉说她要死了等等。

  其实,除了写出来的梦,还有一些隐藏着的梦。螃蟹宴、海棠社、桃花社,多么美好的生活!结果到了红楼梦末期,林黛玉枉凝眉,泪尽而逝;薛宝钗终身误,孤身至终。王熙凤聪明误,机关算尽。十二金钗,没有人有好下场。

  人生一世,离开后不终是一无所有吗?人离世后,终究和来到这个世界那时候一样,什么都带不走。一切,纯洁如初。

  虚幻一世,梦醒之时,万物皆空。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红楼梦有感9

  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红楼梦》,以赋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恋悲剧为主线,讲述了金灵四大名门贾、王、石、薛从鼎盛到衰落的故事。用大观园的琐事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路尽头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以其曲折晦涩的表现手法、苍凉深沉的情感风格和浓厚崇高的思想背景,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画面、建筑石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我看来,《红楼梦》最值得学习的.是诗。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大家都用白海棠作诗,他们的诗一首比一首好,特别是林黛玉的那句“偷梨核三分白,借梅花魂。”我觉得这个“偷”和“借”用的很好。还有薛宝钗的那句话,‘白天好好打理好容貌,盖好门,手里拿着骨灰盒装满青苔盆。”“惜貌盖天”让人觉得白海棠贤惠端庄。还有《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38回,大家唱的菊花诗也很精彩。其中潇湘之侄《咏菊》“云末写霜,舌香月。“特别漂亮。作者能写诗就够好了,能根据各种角色的各种性格写诗就更好了。他的诗那么美,那么有内涵,真的很神奇!值得学习。

  《红楼梦》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很多好的词汇和句子,了解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生活。

读《红楼梦》有感6

  书,是人类通往成功的道路;书,是清新的风,吹散我们心中的忧愁;书,是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书是最美好的!

  我是一个不常看书的人,但是只要我发现一本感兴趣的书,它就“完”了,我一定会把它“吃干抹净”。这不我找到了一本好书,这书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架构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这本书自从二年级就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这本书,我才从书架上拿下了满是灰尘的它,只见书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灰,要是灰再厚一点连书上的“红楼梦”三个字都看不到了,我吹了吹书上的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红楼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插图。哦!原来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啊!我认真的看着,可是脑子里连他们的名字也记不住,我干脆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画一个人物关系结构图,果然,有了这幅图了解内容就简单多了。

  我渐渐沉浸在书中,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林黛玉,学着她的语气说话,那声音娇滴滴的,我听的'都头皮发麻,但是不能太有意思!后来,妈妈发现了我只看书,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就每天放学后在家门口等着我乖乖的把书上交后再去写作业。但妈妈还是机灵不过我,后来我每天放学后就急忙狂奔回家,给妈妈来一个出其不意,放下书包拿出书就冲进厕所,一呆就是半个多小时,每次妈妈都会敲敲厕所的门提醒我快出来,有一次甚至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掉进茅坑里了?”我听见了,面上很糗,只得从厕所出来。

  这时候,妈妈跟我说每天下午我作业写完就可以看书,我高兴极了每天下午赶紧写完就抱起书来看。妈妈告诉我,看书要手里拿着笔,看到好词好句,重点句子要画出来。按照妈妈的方法,书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这似乎是我看书的证明。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书里最可怜的不过是迎春了,爹不疼娘不爱,丈夫还对她家庭暴力,性格逆来顺受,但她也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她而努力奋斗,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她一直在努力也在一直被抛弃着。

  看了这本书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当时黑暗社会的腐败,让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这惊人的变化使我震惊。

  《红楼梦》不只是一部文学著作,它还是一部沉重的历史,记载了人间悲欢离合。

读《红楼梦》有感7

  缘起缘灭,终究痴梦一场。拾笔挥毫泼墨,满纸荒唐言,谁能道尽三千红楼泪?

  ——题记

  小时候,看《红楼梦》实在不解其中味道,总熬不过八十回,只觉着其中各个人物都开始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只草草翻阅,当作是过眼云烟罢了,可又着实弃之可惜。于是乎,隔着一段时间重新翻看一遍已成为习惯,不同的是,随着岁月的积淀,每次影响都稍有不同。如今,终究迎来了石破天惊、百感交集的一刻,便拾笔记下。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曾在她的文章中对《红楼梦》留下如此评价。的确,红楼梦的未完是世人的一大遗憾。但也正是因为红楼的未完,才给予世人对后四十回的想象空间,才使得这本巅峰巨著凝聚了人们对红楼的遐思以及续写者的心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由曹雪芹著写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它章回曲折,字字珠玑,无须我拙劣地形容,只凭它那“红楼梦”端庄娟丽,韵味悠长的三个大字,就已经让人品味到古典小说的巅峰魅力。它以荣国府的日常起居为中心,宝玉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为主线,记录了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由鼎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实则隐晦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已经穷途末路,即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一纸红楼包含了太多,我伤感于宝黛二人的凄婉爱情,嗟叹与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沉湎于白云苍狗般的世事无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百年前的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面对今生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终究逃不出宿命的掌控。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一幅绝美的画,他们对诗寻欢、互诉衷肠,他们之间不需要什么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他们可以互相触碰心底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地方。他们的爱情已然超脱世间情为何物,可混沌红尘仍旧容不下这对璧人儿,就在宝玉大婚的那天,黛玉独守空阁,卧病在床,独自一人走向生命的尽头,花谢花飞,了断尘缘。那一刻,宝黛二人阴阳相隔,仿佛一世那么遥远;那一刻,红楼注定是个彻头彻尾悲剧。

  有人说,薛宝钗城府颇深、笼络人心,王熙凤狠心毒辣、两面三刀,在我看来,无论是宝钗的冷暖自知、心深似海,还是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玩弄权术,都只是想逃避生活的无奈与遗憾,即使命运薄如蝉翼,都要奋力一拼,就算不择手段、殃及他人,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曾经拼搏过,不留遗憾。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个个栩栩如生,描摹出一幅为世事所困的众生相。一个家族的灭亡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是一种时代的完结。能写出如此雄伟巨著的人想必是个天才。然而,曹雪芹的天资并不似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出生便全身铠甲,天赋异禀,从父王天神的眉宇间跳出来。他的天才,是经历生活磨炼后的一种睿智,正是这种对社会的洞察力与创作力,造就了流芳百世曹雪芹,造就了这部比作者本身还要名扬四海的《红楼梦》。

  毕竟,这些只是我一个少年拙劣的见解罢了,我不是雪芹的知己,我没有亲身体验过那个残酷的时代,我也只凭张张油墨纸推测出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或许,我根本就不懂那些为人处世之道,只希冀着自己能够处变不惊,敢爱敢恨,在这或美好、或无情的时代,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怀揣着自己的态度,怀揣着自己的灵魂和那份未完的红楼之梦……

读《红楼梦》有感8

  她本为庶出,却有着嫡出所不及的精明才干。她不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只认尊贵的王夫人。她的才能是四姊妹中最好的。她的性格也好似“秋爽斋”一般,如秋天一般为人耿直。她的才干让王熙凤都自愧不如,不过探春,你依旧脱离不开一个痴字。

  她的外号为“玫瑰花”,因为她如花般美丽,却又浑身是刺。在我看来,她的刺是她从小历练的结果。她的生母本是贾府的奴才,只因为她而成为姨娘。这就罢了,令她可耻的是这赵姨娘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令她难堪的事。而她的弟弟贾环,成日里不学好,竟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她就算想认也不敢认。她把心寒包裹在自己坚强的外表下,因为她懂得,只有自己精明能干,才可以得到王夫人的喜爱,贾府的青睐。她内心并不想这样,但她必须这样!只因为她在那个时代中,是个最卑微的女人,并且她还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庶出。

  她的笔名为“蕉下客”,只因为她喜爱芭蕉。她写的诗不及宝钗端庄稳重,不及黛玉风流灵巧,也不及湘云心思巧妙,可她却有自己的一番风味。在她园中,不争不强,可她却仍受人敬重。她是一名书法家,她的屋中陈设皆为笔墨纸砚,再无其他;而当她得知自己远嫁之时,也只是淡淡的写着书法。她管家之时,一丝不苟,了对了卯对卯,让所有人都不敢再小看她这个未出阁的女子。

  只可惜她最终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飘落远方,成为王妃。她只能在船上拭泪,让那未干墨的书法作品再次变诗。

  我多想让她再多写几篇书法,这样我们就能再看她笑一次了!

读《红楼梦》有感9

  从《红楼梦》问世至今二百年以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都成了人们熟悉的人物。人们为贾宝玉叹息,为林黛玉流泪,对王熙凤又爱又恨。打开《红楼梦》,就是打开了一个熙来攘往的人物世界,而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位主人公。

  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有两个人想做“变性手术”,一个是探春,另一个就是宝玉。究其原因,正如宝玉自己所说的那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叛逆,但在宝玉看来,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爱能使他尊敬和爱悦之外,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事物值得他献出青春和生命了。并且他只求过那种随一心一所一欲的生活,在他心中,人只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以他才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潘知常教授曾美名曰:“贾宝玉是中国的第一个‘亚当’。”从某些方面看,宝玉的这种性格反应了人性解放、个性自一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泪美人”林黛玉赚取了读者太多的眼泪。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黛玉的生活是爱与美的世界,从至纯至美的“黛玉葬花“这一情节可以看出,她非常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她的多愁善感也借此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极至。

  林黛玉的才气的确过人。但是她不知道当时社会需要“无才便是德”的贤良女性。赏风月、做诗词不过是贵族小一姐无聊消遣和多余的点缀,更别说让女子自一由恋爱了。所以宝黛的爱情虽然天真、无邪,但却注定是一个悲剧。敏一感多病的林黛玉也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和对尘世的悲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掉陷渠沟。”的誓言。

  薛宝钗则是一位封建道德礼法的自觉恪守者。天资聪颖的她知道自己无论有多大的才干,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无论怎样反抗,最终都要以失败告终,所以她养成了一种罕言没语但却八面玲珑的个性。他宽厚随和,豁达大度,几乎得到主子奴婢所有人的肯定。她不仅人缘好,才智也高,以为典型的“女夫子”。但是,她明白“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便经常把自己的才干掩藏起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未来夫婿身上。无奈,贾宝玉无论如何也停不下她的话,所以,在议婚的时候,她开始低头不语,后来暗自垂泪。可见,贾宝玉也不是她理想的人选。

  《红楼梦》全书描写了以反抗封建思想为主的人物和故事,批判了封建统治集一团一的无能。也许,曹雪芹做梦也想不到当年禁止发行的《红楼梦》在今天是这样的红火。

读《红楼梦》有感10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笔下,有了潇洒不羁的贾宝玉,娇嫩柔弱的林黛玉,他们二人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从而表达了他的愤怒和不满。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身体纤弱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竟慢慢与顽劣多情的贾宝玉相恋,但由于王熙凤从中作梗,使用了调包计,让误以为娶得是黛玉的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也因伤心过度,吐血而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

  这是一个凄凉而又忧伤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们将生活想象的`太过一帆风顺、太过美好浪漫,从而让他们经不起考验,因为生活不是只有浪漫,它也充满了很多的磨砺,浪漫美好最终也会被消磨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就是由于林黛玉将生活想象的太过简单,从而受不了打击,含怨离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还有着一段美丽的回忆,尽管很短暂细小,但却可以深入人心。他们既能相遇,就代表他们是有缘的,但他们依然没能成为这幸福的应运者,反而变成了这轮回之中的局外人……

  《红楼梦》到底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委婉的爱情,任谁都不好改变。即使宝钗再伤痛;袭人再怨恨;金钏再痛楚,可她们终究还是这部戏的匆匆过路人……

读《红楼梦》有感11

  无风仍脉脉。

  青砖墙下的花冢,飘散的是你微蹙挂愁的眉尖;斜阳里的斑竹,摇曳的是你玉洁冰清的笑靥!你,是穿透了时空的一个梦,在深夜推门而入,向我倾诉你的哀愁无限;你,是来自飘渺仙界的一缕香,承载了千年前未断的愫情,流下滴滴沉淀了一生的清泪。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古老而凋零的世道,在你身上,我看到了穿越时代不朽的大气!

  林黛玉!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体质纤弱,自幼丧双亲!寄居他人屋檐下,却又和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受人算计,遭人排挤,在三百六十日的风刀霜剑下,却仍持着“捻冰为土玉为盆”的洁清!贾家的种种繁华,在你眼里只是深夜枕边的冷寂,对亲情的渴求凝成呼出的叹息,融化在这腐朽的世道中。温情何在?那一丝微弱的.血脉牵动着你整个命运,有谁能理解你对怜悯的不屑和心中的万缕酸楚?

  花沁晨露,朝阳的温度却温暖不了你的心……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当你收到宝姐姐那每日一两上等燕窝时,当“慈姨妈”的“爱语”钻入你的耳际时,你单纯地以为,那竟是阔别的亲情,你竟如得了至亲般感激。殊不知,那燕窝背后用心之良苦,那“爱语”暗处城府之高深!在一片尔虞我诈的肮脏中,只有你从不卑躬屈膝,从不摇尾乞怜!也只有你,守住了心中的一整片净土,耕耘着你命运的凄凉和爱情的空寂!

  枝头的花朵脆弱而清美,倦倚西风,怎堪凄凉!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曲惆怅的《枉凝眉》道出了你与贾宝玉之间真挚凄美的爱情。在那个没落的朝代中,在那个腐朽的制度里,你又从何而知,自己只是封建势力联姻的牺牲品罢了!爱情,是你唯一拥有和被拥有的东西,是你用心维护的信仰。但,在封建制度那如刀的条律下,你的爱情也只是捉影捕风,是无法泅渡的黑暗,只到死,才彻底打开!

  花落一瓣,在风中轻轻的飞,缓缓的坠。泪长流,花失媚。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你逼人的才气只让你走向了爱情的悲歌,你绝代的娇容却成了催命的措辞,你袅袅婷婷的美丽只在最繁华的一季凋零。生命征途上的最后一步,你带着不敢言的幽恨哀愁而去,你用颤抖的素手泣血谱写了章末最沉重的音符!往事如烟,在你干涸的双目里消散得淡然风清。

  悲乎!花落人亡时,谁知谁?谁葬谁?谁拾谁收?……

  残花向晚,飘落了一生的灿烂!

  数读《红楼》,万语千言。

  林黛玉坎坷半生,终于在落红上寻到了她的精神翅膀,她用生命向没落的世道抗争,她用她的一切向腐朽的制度申诉!她生命的陨亡,我深信,那是另一种超乎世俗的重生!是在清风一片中上升作无际无涯的飞翔!

  残花向晚,花落为花开!

读《红楼梦》有感12

  初得《红楼梦》一书是在小学五年级,我至今仍记得那本书的封面:远处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虽然有些模糊,但不乏朦胧之美。近处有一竹制的花篮,篮中及四周满是残落的花瓣,蓝子旁有位美人儿拿着一把花锄正在专心的挖制花冢。只见那美人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正如传说中的那样“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病之身。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难想象,此美人儿必是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一幅画,便传神的描述了“黛玉葬花”的凄凉场景,也勾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红楼梦》本叫《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话说只因西方灵河堤上,三生石畔,有株绛株草,那里有一块女娲补天时用剩下的石头,因通灵性便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便留他在赤霞宫居住。一天,他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株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又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然仅仅修得女体,终日游于离恨无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恩,故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为人世,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便得过了”。有一空空道人得知,便带那石头与绛林草一起去警幻仙子那,让他们下凡历结、还愿。想必那绛株草便是林黛玉,她所要“还泪”之人必是那口含通灵宝玉而生的贾宝玉了。再说那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上包悟空,遂改名情憎,改《石头记》为《情憎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约《红楼梦》并提一绝——即书的缘起,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今共看了三遍《红楼梦》,但每次读都有着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便是在小学五年级,字还认不全,便一字一字的查字典,等后来读通了,前面的内容也差不多忘了,前后读的时间加起来快一年,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烦”,但又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总想再好好读一次,于是我便于初一的暑假期间又读了一遍,谁知一发不可收拾,近十万字的书,我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所以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有些消化不良,但还是读出了一种感觉:“悲”!想当初黛玉初进贾府时,所有人都对她那般的好,特别是贾母“心肝儿”、“宝贝儿”的叫着,可到后来黛玉病危,她只忙着给蒙在鼓里的宝玉办婚事,直到黛玉离世也未曾露过一次面。还有那泼辣蛮横的王熙凤,当日也是装出无限怜爱,并对宝、黛俩人的婚事赞不绝口,可到后来却临阵倒戈,使宝、黛二人终究不得修成正果,自己也落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千古骂名。而第三次读,便是高一的暑假,为将其慢慢消化,我一日只看二至三个章回,最后终于发现里面真正暗含之意,那便是一个“美”字,有情美、景美、神美、韵美、意美,当然还有凄美。心中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前辈的文笔之美。

  如果说有爱情四大悲剧,我认为那莫过于《焦仲卿与刘兰芝》、《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贾宝玉与林黛玉》了,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可惜他们没有生在一个爱情至上的年代,一个开满“蝶恋花”、“虞美人”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她是他云鬃轻挽的娘子,他是她断了仕途的官人。没有人能够拆散他们。所以只可惜他们生错了年代,也生错了地方,如果宝黛出生在平民家中,那么或许他们的两情相悦,能够使他们修成正果,有人说,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有一个罪魁祸首薛宝钗,如若不是宝钗的出现,宝玉便不会娶宝钗,黛玉也不会被气死,我想也不尽然,要知道王夫人之所以不让黛玉嫁给宝玉的主要原因是她嫌“黛玉的体质太差,命相太薄,怕日后拖累了宝玉”,所以就算没有宝钗的出现,王夫人也未必找黛玉做儿媳,更重要的是黛玉不会要他的宝贝儿子去参加科举考试,日后终会“误了他”,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人说黛玉太过娇情,太爱计较,动不动就生气,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黛玉,人家千金大小姐,有点小脾气也很正常,再说人家年幼丧母离父来到生疏的舅舅家,如果对别人唯唯喏喏,就是贾府上下的丫环也不会让她好过,所以黛玉有点儿小性子也算是自卫吧!也正是有了这一缺点,才使得黛玉的形象鲜明突出,与众不同。再说宝玉,虽生在王候将相家,却无半点凶悍之性,平日里多与女人待一块,虽有一些娇情,但也能“出於泥而不染”,只因他始终钟情于黛玉一人,这一点,就值得赞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虑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前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黛终究了结“还泪”之愿,宝玉亦结束历结。一曲《红楼梦》在作者那“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的结语中结束了。曲终人散后,引发后人的是哪些思考呢?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人性呢?怕是都有,又怕是都没有罢!

读《红楼梦》有感13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曹雪芹用尽毕生才完成这篇巨著。书中以贾、王、史、薛四个封建家族的兴衰为主线,主要描绘了林黛玉主、贾宝玉的爱情之悲和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之悲。我掩卷而思,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从小与宝玉一起长大,后来家破人亡。无奈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因而常以泪洗面。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出生时又带了一块玉,因此从小娇养着长大,与黛玉两小无猜,黛玉也对宝玉有情,只是王夫人和凤姐从中作梗,使了偷梁换柱之计,宝钗嫁了宝玉,黛玉就在宝玉成亲的那时魂归离恨天。宝玉实现了他曾与黛玉许下的誓言,出家做了和尚,宝钗守了一辈子寡。

  《红楼梦》的悲是多方面的。封建大家族衰落的悲,黛玉离世的悲,宝玉出家的悲,宝钗守寡的悲,乃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人生的悲,都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的痛处。

  《红楼梦》的悲更在于无论从谁的角度看,都是一场悲剧。贾、王、史、薛四个大家族全都败落了;凤姐弄了一辈子权,最后反而死于此;元春纵然做了贵妃,也在宫中困了一生;迎春误嫁中山狼;探春被迫远嫁;惜春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林黛玉从前是个多娇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每次与宝玉拌嘴,与姐妹打闹,恰是她真性情的体现。可她虑得太多,把什么都放在心上,又是个悲观人物,不管是黛玉葬花,还是平日作诗,基调总是悲的,也就暗示了红颜薄命。可怜黛玉去时,身边只有几个服侍的`小丫头和李纨一人。黛玉的去世也揭示了封建时期父母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毒害之深,读来又想起她曾与宝玉的快乐时光,泪早已止不住地落了。其实,与其说是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等人作主娶了宝钗害了黛玉,不如说是那个年代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害死了黛玉。

  其实,《红楼梦》又何尝不是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呢?曹雪芹生于清朝的一个世族大家,锦衣玉食地长大,后来忽逢变故,家道中落,曹雪芹一下从云端跌入了泥滩,造成这一切的不也是那个年代害人不浅的封建制度吗?于是他有感而发,将自己置身于贾宝玉的视角,呕心沥血,用一幕幕虚构的故事,揭露了现实社会的根源所在,令人深思。

  同时这本书也歌颂了黛玉和宝玉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在那样的年代,两人之间青梅竹马、纯真无邪的爱情必然是难能可贵的,只可惜两人终究是不能走到最后,成了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

  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宝钗守寡,凤姐宾天,元春薨了,惜春做了尼姑……于是《红楼梦》就以这样的悲剧结束了,曹雪芹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封建社会的变迁史。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奇书,“悲”字贯穿全书首尾,令人潸然泪下。

读《红楼梦》有感1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翻开这本书,一个大观园就呈现在我面前。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探春、迎春、惜春……这些人在这本书上中上演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

  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之处,如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宝钗扑蝶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再说,此书中诗句数不胜数,如黛玉写的唐多令、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等等。

  红楼梦结局令人不解,黛玉死了,宝玉出家 凤姐病逝,惜春做了尼姑,贾府又被抄家,真是凄惨呀!

读《红楼梦》有感1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番话令人辛酸,却也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或许正因为他的不同,《红楼梦》才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又或许是别的原因,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早已忘记当初为何执起这本书,但它无穷的艺术魅力确实不断吸引着我。

  有人说《红楼梦》是读不尽的,诚然,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从原先的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和无奈到留恋美好的人生而又对人生美中不足的哀婉与感叹再到对人生乃至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还有深深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