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越过内心那座高山》有感

读《越过内心那座高山》有感

时间:2024-02-20 08:04: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越过内心那座高山》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越过内心那座高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读了《越过内心那座山》这本心理疗愈书,让我受益匪浅,对自己内在的牢笼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也多了几分勇气。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走出来的心理医生,她的独特经历也非常地激励人心。在痛苦之中,她找到了真正的自由与宽恕。或许正如她所说的,所谓痛苦,也可以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礼物。

  虽然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没有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那么的黑暗与残酷,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面临的挑战,我们都有可能会长期地被某些心理牢笼囚禁。而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关键的是有勇气、有方法,用自己的力量走出黑暗。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不顺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走进一种受害者的角色中。为什么考试不通过的是我?为什么被炒鱿鱼的是我?为什么只有我过生日的时候没有收到很多礼物?更糟糕的情况下,我们会抱怨,为什么是我得了癌症?为什么是我出了车祸?为什么所有的责任都需要我来承担?

  《越过内心那座山》,这是一本教我们走出精神牢笼,获得内心自由与力量的书。在生活中,有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偏偏做不到。比如,明知道跟孩子说话要心平气和,但每次看到孩子玩手机,心里的火噌一下就来了;明知道夫妻之间要多包容,却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另一半吵架,可能那些事,小得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我们明明不想这样,可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呢?是我们的脾气太差了吗,还是我们的自控力太弱了?都不是的,脾气差、自控力弱,都只是外在表现,而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内心被许多东西困住了,比如僵化型思维、自我忽视、受害者心态等。这些东西就像一座座牢笼,锁住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无法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想要获得内心自由,首先要走出僵化思维型牢笼。走出这座牢笼,有四个关键点,分别是觉察自己的僵化思维、摆脱刻板印象改善关系、一起制定优化计划及用“如果对方变好了”的方式对待对方。

  两种精神牢笼,一种是与他人关系的受害者心态牢笼。要走出这个牢笼,需要我们积极地自我提问,并进行自我疗愈。另一种是与自我关系的自我忽视型牢笼,走出这种牢笼的关键,在于学会爱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

  两座精神牢笼。一座是过去未解决的悲伤,要想走出这座牢笼,我们需要接受事发时的选择、把注意力聚焦于“还剩下什么”,并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悲伤。另一座是对未来的恐惧的牢笼,要想走出来,我们需要把限制自由的话语,转换成主动选择的话语,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以及识别自己的恐惧。

  受害者心态的明显特征就是通过推迟和延缓成长给自己提供虚假的喘息机会。糟糕的是,人们保持这种状态的时间越久,就越难以摆脱它。这种心态最大的危害在于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并不会让事情出现积极的转机,相反只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让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

  我常常会想,在这个世界里经历痛苦的绝对不仅仅只有自己,一定还有人比自己承受得更多的苦难,却依旧保持乐观、坚韧。我当然希望在自己痛苦的时候能够避免感受它,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有勇气,有力量去面对它。作者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一直反感和抵触自己的体验,我们就无法成长并疗愈自己。相反,我们可以感激目前正在发生的可怕事情,尽力想到最好的方式与其相处。

  我能够意识到,在自己的内心中也有一些不愿意让他人所知的秘密,这些秘密涉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其中包含自己所受到的某些创伤。在某一个阶段,我也曾被羞耻感困住,我不想让很多人知道我的过去,不想把伤疤揭开,那些我认为不堪的过去被我藏在心里,但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内心始终存在着伤口。当我们不敢说出自己的秘密、否认自己的经历、不肯承认自己的遭遇或者假装没事来保守秘密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疗愈自己,也无法从遭遇中真正走出来。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自己应当坦然地去面对那些秘密,说出来,很大可能再也不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越过内心的那座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虽然治愈的过程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我们用合适的方法,再勇敢一点,总是会走到充满阳光温暖的另一边。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