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1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但不管是上公开课也好,还是平常的“常态课”,我始终有一个感觉,自己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排列与组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方法,从而发现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2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的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我们都知道,“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我们数学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今天的《垂直于平行》这一课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需要学生用简洁、准确、完整、有条理的语言去叙述,能够加强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层的理解。我对这节课做以下反思:
一、思得
1、在本节课中,每一个概念我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我通过提示、帮扶、补充、教师的示范性语言,让学生总结出完整的概念,在提升了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如何理解互相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描述两条直线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些小组合作的内容,注意给更多的学生“说”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3、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完以后,我们组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的环节,再次放手让学生“说”这样,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对本节课有了一个总的回顾。所以我认为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思失
1、由于我引导的不到位,使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准确,例如在给两条直线的几种关系分类的时候,学生叙述罗嗦,说不到关键点,所以耽误了时间,影响了下面的教学环节,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学生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平行与垂直的现象,语言还不够规范,我的指导也没能及时跟上。
2、由于平时训练还不够,所以有些孩子还惧怕发言,因此本课很多学生发言机会少,甚至根本没有当众发言,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就值得质疑。
3、在教师示范性语言的表述上,我做的'还不到位,对教材、教参的研究理解不够深入,还需要加强业务学习。板书书写需要加强。
三、思效
从教学的整体上我基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由于个人语言罗嗦,没有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去表达,所以教学的重难点没有突出。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学习效率不高,小组的合作交流还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每个学生是否有表达、表达的是否正确没有评价。
四、思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必须做评价,必须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热心和鼓励。逐步使他们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凡是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讲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讲,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而课堂小节是我的一大弱项,今后我会在课堂上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下面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共同促进我们的教学能力、研讨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3
这几天我连续听了四位老师执教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她们有的是引用竞赛机制导入新课,有的是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运用知识迁移作好铺垫。然后在讲授新课内容时,都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重点,而在认识这个重点的过程中,又把重点放在经历探索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上。先是进行一些有特点算式的口算,例如:25×4,125×8,50×2等,为学习简算作铺垫,再出示例题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合作交流讨论后,举例验证,进而建立模型,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举例验证的过程,归纳总结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最后应用规律,由学生独立尝试练习,集体交流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对于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四位老师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上,重要的是她们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同时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4
“平行与垂直”是学生学习支线及角的认识角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继而灵活应用概念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与垂直”是学生学习支线及角的认识角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继而灵活应用概念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两个小棒掉在地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形?”放手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画出可能出现的图形,这样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二、动手实践自助探索
由于这是一届概念课,教师不能把现在概念简单的直接给学生,而因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所以,我先用两根小棒引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然后画在纸上;再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的思想进行抽象概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建立在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学生认识深刻,概念清晰。所有一切活动都是依靠学生动手操作,自助探究完成的。
三、环节紧凑,结构严谨
先摆出两根小棒掉在地上可能出现的情形,画在纸上,然后根据两条直线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而所有练习都是围绕“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来展开的,进一步突出概念本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教学是一门缺憾艺术,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前对学生要求所做准备不足,课堂上学生画的图太小而且不清晰,展示时后面的学生看不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进程。其次,对学生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比较欠缺,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5
从这节课的目标出发,以下时本人上课的几个亮点:
1、开课首先解决本课的难点之一:
“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内”的感知与理解。
2、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想象、动手画线,图形反馈,分类、观察、辨析、讨论、验证、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从这些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不相交”引出互相平行,同时加深对“互相”的理解,后来再演示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得出“互相垂直”的概念。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我想可能会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3、在操作与想象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黑板为平面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然后画在纸上。想象平面上出现两条直线时,不是让学生直接想象两条直线,而是一条一条地出现,有利于学生想象出更多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对看似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实际却相交的情况先让学生进行想象,在画图验证;
③对于教师所举例子(不同平面两条内两条直线是否相交)的想象与操作验证;
④拓展练习中摆小棒的操作与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想象。引导学生做这组题时,采取分层处理的方式。都是让学生摆放与已知红色小棒平行或垂直的两条黄色小棒,然后再想象第二、三根小棒与已知小棒平行或垂直。最后观察这些小棒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并想象其他小棒的位置关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得出规律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与生活紧密结合
找一找教室里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想象,注意所具备的条件,我这里就做到突破“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难点,当时学生说天花板上的两个根灯管平行的现象,但是两个灯管不在同一平面内,我就及时给学生指出要在同一平面才能互相平行。设计的练习中就有:在字母中或自己的名字里找找互相平行与垂直的现象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第一个环节把同一个平面这个知识点讲的太多,又笼统,使学生认为前后是同一个面,后来我想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书,它有六个平面,我们现在摸一摸前面这个平面,它的左面又是另一个平面,前后是不相同的平面,出示一张白纸在张白纸的前面这个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后来又出现了一条该怎么画?
(2)忘记板上课题。
(3)时间掌握得不够好。
(4)语言还不够生动。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6
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 “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成功之处:
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足之处:
1.重难点处理解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
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改进措施: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7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情况,每一次都让我有所感受。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在教学《我们的生命》这一课时,了解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成长的不易,在课堂有效的牵引学生去思考,然后让孩子通过交流合作的方法,应该珍惜生命。这一课,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只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孩子明白了很多道理,它注重的更多是孩子的品德教育。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8
《卡罗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绝时,身边的人真诚、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卡罗那的那份伤、那份痛以及大家对他的爱,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我从“关爱、勇气”这个点出发,紧紧围绕“卡罗那失去母亲的伤痛和他身边的人给予他默默的关爱”这一情感主线,通过“卡罗纳万分伤心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情景对比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痛失母亲的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此时的卡罗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励,给他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他坚强。而此时此刻,孩子们感受到卡罗那的伤痛越深,才会更好感受到卡罗那需要的关爱越重要。
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再抓住卡罗那的神情、动作……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内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让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现象,去体验卡罗那的悲痛欲绝。比如:“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我抓住“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们想像母亲还可能对他叮咛什么?嘱咐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畅谈着母亲在世时的美好情景,而现实却和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此刻,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卡罗纳的可怜,伴随悲伤的乐曲,孩子们反复品读,真正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此时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痛失母亲的卡罗纳,大声表达出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感同身受,更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
此时卡罗纳最需要的就是身边的人对他的关爱。这部分我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重点强调老师对他的关爱。比如: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学生说:“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这个动作看出了老师把卡罗纳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他安慰。学生能从“拉”这个细小的动作感受到老师的母亲般的关爱。还有“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孩子,你要坚强哟。”老师一再让卡罗纳要坚强,可见老师更多的给予他的是鼓励,给他勇气,让他坚强的面对一切。我把这一句作为重点反复品读感悟,关爱更多的'是给予别人面对困难的勇气,因为生活无论怎样还得继续,这既是卡罗纳需要认识的,也更是我们的学生们需要感悟的。所以我将这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还有学生也从同学,家长的动作中、眼神感受到了他们对卡罗纳的关爱。在教学这部分时,刚开始我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动作,语言,神情中感受爱,学生也了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的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爱就在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里。
我还在拓展环节中:让孩子想象假设卡罗纳就在我们身边,假设有一天我们也会遭遇不幸,我们将如何面对?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的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这节课在结尾的地方设计一个写信的环节就有些画蛇添足。还有在感受关爱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前以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与失,都为我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够好,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9
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幽默风趣,活灵活现,语言生动,全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喜爱之情。
在教这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来向我们描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然后让学生抓住鹅的"高傲"这一特点,围绕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度段,来进行课文学习,这样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从哪些方面展开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并且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来进行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好。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
例如:对文中所说的"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几个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先比较这三个词的不同点,启发他们联系生活中听见过的一些叫声,回想一下,从声音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聪明的孩子一思索就出来了:呵斥距离最近,声音相对来说要稍微轻些;叫嚣样子更凶,声音更大;大叫由于距离远,声音就更响了。这样学生对"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理解就很清楚了。然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作者把这几个词语用在这里,是对白鹅的喜欢还是对它的讨厌呢?"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理解后,说是作者对白鹅的喜欢之情,这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作者笔下的白鹅的可爱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说说白鹅此时会怎样想?有的说:"小偷,你别想进来,有我在呢!。"有的说:"主人快出来看看哪,有人来了!""快滚出去,谁让你进来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许你靠近一步……"还绘声绘色的表演了起来。是呀,就是因为这样,鹅的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果真没错。
再往下学,我就引导学生边学文表加自己的动作表演体会作者笔下的白鹅。例如: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我让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其他学生朗读这段文字,两个同时上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还有,学生在表演鹅吃饭的情节时,能把鹅吃饭时"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从容不迫"等表现得惟妙惟肖。一个个"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运用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再利用,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读书和表演理解课文后,学生会从鹅的步态、吃相上领会到鹅的做事能力一定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不为周围事物、环境所改变的一丝不苟的办事作风等。
2、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作者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中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为下一课学习做好铺垫,也为学生的习作打基础。
我告诉学生,作者是抓住白鹅的高傲这一特点,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分别来写白鹅的特点的,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写自己看到过的小动物,你们也采用总写分写的方式,也抓住动物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来写,这样学生就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写了。从他们交来的习作看,有些学生也把自己看到的动物描写的活灵活现,趣味十足。颇有点风趣的味道。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效果也好。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10
此次远程研修磨课,我选定了四年级上册语文21课《搭石》,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这篇课文在设计时我是让学生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让学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遇到老人走搭石和老人摆搭石"来体悟,但磨课完成后,我感觉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
通过这次上课,各位老师的指导使我明白了很多教语文的方法,如: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所以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改变颜色引导学生读一读,。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师生配合不够默契。
2、虽然读的形式多样,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3、挖掘的语文因素较多,觉得哪一个也很重要,哪一个也不想扔,结果整堂课走马观花一般完成了,对"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语文因素的运用少之又少。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1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12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将例7、例8的教学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13
作为我校语文组合作教学整体构建的实验课,我讲授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课后结合董主任的讲评,反思如下: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欣赏颐和园的美,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与此同时学会默读课文,学习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领悟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并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我又抓住"仰望——俯视——东眺"这一写作顺序,使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根据合作教学整体构建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1、明确目标,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扫描;3、自学合作,层层推进;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5、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在这一课时中我首先安排了出示本单元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再展示本课的.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由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出示自学提纲一,在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再出示自学提纲二,指导学生用读一读、议一议的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分组自学过程中,分别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纲引领学习。细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从重点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两个拓展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积累优美词语。在教师总结全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优美语言与写作顺序时,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符合整体构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
不足之处是对于本节课知识树的展示仅限于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感知,而不是课上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层层理解动态生成的。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通过小组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与交流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去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一节课下来,留给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14
《垂直与平行》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在白纸上去画不同位置的两条直线,然后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代表性的画法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最后通过找、摆等环节,在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的意义。
在课的开始阶段,请学生直接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现在我想可以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很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接着,又出现了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怎样?请同学们睁开眼,把你想象到的直线的位置画出来。这样,以空间想象为切入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无限大的平面内出现两条直线,并要求学生把想象出的两条直线画下来,直接进入纯数学研究的氛围,创设这样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和吸引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展开研究,特别是为较深层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15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04-21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04-22
垂直与平行说课稿07-05
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教学反思08-2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4-14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8-15
平移与平行说课稿12-09
认识平行说课稿08-18
四年级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