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4-05-27 17:50: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X》。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大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多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XX是选自XX人民教育出版社X年级X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X单元第X课的内容。而本套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编写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本套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认知工具,在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任务驱动、学得有趣、教的轻松”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导,以任务作驱动,注重学习方法的策略引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学习其他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教材在整个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XXXXX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熟练运用。

  ②学习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通过在XXXX操作的过程中体验XXXX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我将采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用活动任务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够专注,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此种可能性,在教学

  中我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系列的小任务、小活动来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适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二、说教法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X,主要目的是要让学会XXXX的操作方法,属于实践技能课,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以讲解演示法、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前面我已说到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通过上述教法,本节课还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为辅的方法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上一节课的布置的活动任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演示

  结合导入新课时所讨论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出一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习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看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做出一样的作品,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下制作这个作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后再利用教学控制软件将刚才讲解的制作方法在电脑上给学生现场进行演示,演示的节奏要放缓,让学生能观察更仔细。最后,根据作品和演示过程给学生安排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操作。

  3、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刚才的示范操作,再结合本环节安排的活动任务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完全掌握后再自己单独或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去探究其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并随时进行指导。

  4、展示交流

  经过前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教师抽几名学生在教学控制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其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5、评价反馈

  这个环节其实和上一环节是紧扣的,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后的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尤其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着重点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6、小结

  简要的总结下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操作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7、课后活动

  根据本节课学到的技能,结合日常生活,适当给学生安排几个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取和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而这个就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课。本课是在前几课学习了Word文档的修饰及版面设计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更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

  教材中,本课由六个小部分组成,分别是:插入艺术字、修改艺术字、在板报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排版方式、学会使用文本框、在板报中插入另一篇文章。其中,艺术字、图片及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及改变文字的绕排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安排了文档中对有无图片做背景即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巧妙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本课在整册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册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艺术字工具栏、文件图片的来源与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以及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时间、具体任务与问题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此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艺术字及图片的插入。具体学习任务如下:

  1、看懂导学案的合作研讨一,了解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合作研讨二,了解艺术字工具栏。在此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3、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4、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A、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B、通过“剪贴画”插入所示图片。

  5、收获园地:自由创作。

  问题的设计就是围绕在电子板报中插入艺术字及图片进行图文混排问题,分四步依次提出四个合作研讨课题(也就是四个任务),根据这四个课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综合练习,从而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在板报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让学生逐步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中的许多操作都是相通的或类似的。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五、教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学法 :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体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四个任务。让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xx、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学生导学案、课件、图片素材。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划分团队,展示排行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全班分为两大团队,每个团队又由多个合作小组组成(一般是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强弱联合)。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哪个团队的同学最先发言,且回答正确,老师会在排行榜上为其所属团队插上一面小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本课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明星修饰化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来发现修饰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这是一组好莱坞影视巨星的图片,她们的面孔都是公认的漂亮面孔,经常出现国际大片之中。

  在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称赞女性美丽的词句。其中,屈原的弟子宋玉曾经在他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这样称赞过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好莱坞的著名影星,她们是不是也是真的天生丽质呢?

  提问:大家想不想来看一下她们的真面目?

  课件展示:对比图片(修饰化妆前)

  真面目原来如此!提问:大家有没有“大跌眼镜”的感觉?

  原来她们去掉修饰妆容后也是如此的普通。我们身边大都是以普普通通大众化的人居多,但是有一点是勿用质疑的,既使是我们普通人只要经过恰当的修饰,都会比以往更加光彩靓丽。

  修饰之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同样的房子,不同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它装修成不同的风格。同一个人,不同的妆容和服饰可以衬托出不同的气质和内涵。

  课件展示:广告海报

  这是一张广告海报。在商业区或是繁华地段,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广告牌和广告海报。它们大都是精美的图片配以各式的文字,这些经过修饰的文字,与图片相辅相成,使整体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艺术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

  那么,在我们常用的Word软件中,能不能也让文档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在Word文档中,如何让原本呆板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展示修饰前和修饰后的同一片文档:这是一段《小狮子爱尔莎》的节选,它没有“化妆”前是这个样子。“化妆”以后,变得如何了呢?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修饰以后的档有那些变化?(学生回答)

  总结:多了艺术字和图片。本节课我们就以这篇文档为例子来共同探讨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图片,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三)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亲自尝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在Word中打开《小狮子爱尔莎》的节选。

  合作研讨一:对照导学案,两人一组研讨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时间:5分钟

  提问: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请举手。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请最先完成的学生上前讲解演示过程,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展示其余三个任务:

  合作研讨二:将鼠标指针指向工具栏上的每一个按钮,注意观察指针处所显示的按钮的作用,并在下图中写出。

  时间:3分钟

  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大家仔细观察“插入→图片”里的下级菜单,在这里图片可以来自两个地方。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分别是哪两个地方?(学生回答)

  总结:一个是来自Word中自带的剪贴画;一个是来自文件。在导学案中写出。

  图片的插入与艺术字的插入步骤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同学们两人一组对照导学案,来合作研讨完成图片的插入。看一下,这一次哪个团队最先完成。

  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

  研讨: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

  1、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

  2、通过“剪贴画”插入所示图片。

  时间:5分钟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演示最先完成同学的作品,并让其它同学点评,教师总结。

  在学生研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加强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学习。因为学生中电脑水平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于有的同学来讲,这个问题可能早已学会,那么就鼓励水平高的学生去帮助水平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探究中共同遇到的困难,老师就借助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带领学生一步步探索,并给探究成功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当当“小老师”,演示并介绍自己的做法。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深入感知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图片的版式设计中采用“

  衬于文字下方”方式时一般需要对图片或文字进行编辑处理,一是通过图片设置工具将图片作淡化处理以突出文字,可以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或增加亮度或降低对比度;二是根据图片主色调设置文字颜色为对比色以让文字清晰显示,而图片也十分醒目。这两种处理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是突出文字还是突出图片,其中还要考虑篇幅大小问题。这一难点学生容易忽视或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演示系统加强指导。

  (四)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熟练应用。

  只要图片版式设计上的难点解决了,学生就没有什么为难之处了,其它设计练习完全可以轻松完成。现在就到了本课的收获时间了:收获园地

  在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完成对文档的修饰。

  主题一:春(节选)

  主题二:校园笑话

  方式:自由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主题大胆地去创新设计,不要求学生一律按照课本中的板报主题和样式去设计,如此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和创造力。

  (五)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

  将设计较好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这幅作品设计得好吗?”“哪里比较好?”“哪儿不理想?”“你出出主意,怎样修改一下就好了?”通过这类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六)全课总结,通过综合情境的问题,对板报设计的一般规律作总结指导。

  同学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如何让你的文档变得更加图文并茂、生活活泼了,是不是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修饰你的文档了呢?(学生回答)

  展示讣告。

  讣告是一种表达对死者沉痛哀思的文书。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下面的样子,还符不符合它所表达的内涵?

  提问:从这个例子,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

  总结:插入的图片和文字的修饰一定要符合文档要使用的场合和它所表达的内容。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对比的图片,这正证明了这句话——“世界上没有丑陋的人,只有懒惰的人。”

  告诉同学们,只要勤奋起来,善于观察生活,修饰生活,点缀生活,那么你身边的美就会无处不在。所以从现在起,同学们就一起擦亮眼睛,关注生活吧!

  最后,这是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几年来常用的三句话送给大家:

  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尝试;

  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创造;

  用微笑的目光评价学生成绩。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信息技术教师xx,我说课的题目是xx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xx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xx是xx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xx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xx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xx操作练习,熟练使用xx;

  (2)学生通过xx操作练习,熟练使用xx;

  (3)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xx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xx,激发学生xx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xx;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xx技巧,并做到与xx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xx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xx;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xx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xx。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xx。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xx。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xx游戏(播放xx视频、播放xx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xx,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xx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xx,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xx,这是与xx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xx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xx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xx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它是信息技术7年级第9册,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为1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内容分析,《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数据录入和数据统计的延伸,也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教材中是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云南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了表格运算、筛选和排序。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能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途径。

  学生对网上交流,网上阅读和网上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参照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自主探索学习。

  边疆城市的初中学生有一半是来自农村,比较之下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在学习和操作能力上比农村学生要强,而农村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要比城市的学生更认真端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匀质化分组教学的方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鉴于本课内容的重要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目标,

  整节课都是围绕如何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来研究,因此我确立教学重点为,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很大,在图表类型的选择和数据源的选取上会出现困难,因此我将它设置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我用到了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和授课课件,教学视频,主题学习网站等软件资源

  我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分组学习,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以情境和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小组探究学习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课外延伸挖掘学生的潜力。

  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任务驱动、建构知识,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4、巩固升华,熟练应用,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五个步骤层层深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校运会视频短片,让学生回想起校运会上同学们的运动风采。

  “在校运会上我们初一年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这是我们年级的得分情况”,同时老师对各班总分情况做了图形化处理,从图表中我们能直观、明了的看出初一1班成绩最好,5班次之,以此体现图表呈现数据的优越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培养探究能力

  通过情景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会问“我要怎样制作图表呢?”,任务出来了,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任务提出后,我提示大家,要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制作。

  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后,学生会在图表类型的选择上碰到困难,这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Excel提供了14种类型的图表,而我们最常用的是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这三种图形各有何特点和用途,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演示网站:在学习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图文网页学习图表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视频提高知识和技能,如果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或疑问,还可以在课后通过班级qq进行讨论交流,寻求帮助,分享学习所得。最后用三道选择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以此突破图表类型的选择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解决了图表类型的选择问题后便能进行图表的制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图表制作向导来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继续参考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

  演示网站:学生从网站上下载素材“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通过老师提供的学习途径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任务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制作图表的方法,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我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纪录学生的探究情况,并给于适当的指点,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为了能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我请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协助我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每个小组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小组探究的结果,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评比小组完成的图表,实时给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

  为了让学生了解完整的图表制作过程,我出示了教学课件,讲授“利用三维簇状柱形图呈现初一年级各班总分”的制作过程,——这里我同样使用图表向导来完成,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会和自己的制作过程相对比,发现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不足。

  然后我针对数据源选取对小组的演示结果,进行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出图表问题所在,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修改图表。最后总结数据源选取相邻区域和不相邻区域的操作细节。以此突破数据源选取这个难点的教学。

  4、巩固升华,提高创造力

  为了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我设计了用饼图呈现“关心父母的程度”调查表中,学生所占比例的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选择图表类型上思考,在数据源的选取上探索,在制作过程上继续熟练掌握,以此巩固知识,提高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多关心父母。

  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

  学习不能只局限与课堂,课外学习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展示其他学科中碰到的图表,并用地理课上“四个城市平均气温表”引导学生用折线图进行练习。

  本环节不仅使学生能熟练制作图表,还能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对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发现其蕴含的规律。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整合的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最后我用一个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教学过程。统计过去每次的考试成绩,并制作图表反映数据规律作出预测,明确以后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为了成功完成本堂课,我运用8件教学法宝,我将它称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视频导入,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2先进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教学即科学又精彩;3良好的课堂组织,小组竞赛,作品展示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4自主制作的主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帮助;5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6课堂评价是检测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7学科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8课外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也成为可持续教育的条件。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那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最中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锦上添花——装饰网页。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章网页制作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制作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并配上漂亮的背景、动听的音乐,以及插入水平线分隔层次,从而完成对网页“我们一家人”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本节课内容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这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设定完成四个任务)、问题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

  【学法分析】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因为教学内容抽象,再加上学生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预先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xx、PowerPoint20xx、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素材准备』: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各类背景图片及背景音乐素材库。

  【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四个知识点:文字的修饰、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插入水平线,第五个知识点主题的应用,样式众多,将在下节课详细介绍。

  【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未进行任何装饰,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装饰小明制作的网页A,给他的网页锦上添花。

  板书课题:第五节锦上添花——装饰网页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锦上添花。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一)文字的修饰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视觉效果不是很好,你们能帮他把网页(“我们一家人”)“梳妆打扮”一下吗?

  任务一:为网页“梳妆打扮”。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中学过对文档的修饰及美化,过渡到网页的`文字修饰,方法和Word文档的编排几乎一样。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美化网页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xx工具栏中哪些工具栏按钮与Word 20xx不同。

  (并要求学生掌握技巧:①变化文字大小可使文章更显活泼,便于突出重点。②给一些特殊的文字加上特殊的修饰以进行强调。③改变文字的颜色刺激视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并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演示,教师综合评点。

  最后将网页文字修饰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

  (二)设置网页的背景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把网页“我们一家人”的文字打扮得很漂亮了,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穿上一件“花衣服”,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穿上花衣”。

  让学生打开网页A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然后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设置网页背景前后效果对比,感受“穿上花衣”的视觉效果。

  (三)添加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页“我们一家人”添加了背景、修饰了文字,已经够漂亮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网页A,让学生实践,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并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

  然后对添加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

  (四)插入水平线

  导入第四知识点:我们的网页基本上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了,但看起来布局还有点零乱,各部分之间界限不明确,那么怎样才能使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呢?那就是插入“水平线”。

  任务四:使网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教师温馨提示:在网页中使用水平线是分隔章节、主题和其他元素的方法。

  如果不喜欢固定格式的水平线,还可以插入图片作为水平线。

  让学生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四,细心观察插入水平线后的变化

  然后展示优秀作品,将插入水平线前后效果对比,深刻理解插入水平线的意义。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

  四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

  P98:T2 ⑴ ⑵ ⑶ ⑷ ⑸

  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文字修饰,通过设置“网页属性”、插入“水平线”等操作,把网页变得整洁有序,美观大方,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节锦上添花

  一、文字修饰

  任务一:为网页“梳妆打扮”

  二、设置网页背景

  任务二:给网页“穿上花衣”

  三、添加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四、插入水平线

  任务四:使网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任务中创造了美,掌握了重点知识,完成了难点任务。

  本节课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编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

  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编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置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置

  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

  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

  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

  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

  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

  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导入新课

  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

  (三)讲解新课

  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

  2、感性认识目录:

  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

  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

  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四)动手制作目录

  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

  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

  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

  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图片

  6、整体美化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华师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是用计算机制作和处理多媒体素材,主要安排了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文件的收集和处理以及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flash基本绘图工具和创建简单补间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遮罩动画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本节包含轨道动画和遮罩动画两个内容,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分解,本节课只学习简单遮罩动画的制作。让学生对遮罩动画的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够制作简单的遮罩动画,进一步提升学生动画制作技能水平。

  二、说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使用flash基本绘图工具绘制简单图形,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补间动画绘制。对学习flash动画的兴趣也更加强烈。渴望掌握更深的操作技能,学习更复杂的动画制作。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习惯,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还有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对理解难度较大和操作步骤较多的学习内容感到害怕,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明确遮罩层与链接层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掌握遮罩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能创作简单的遮罩动画作品。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

  2.教学难点

  理解遮罩与被链接层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根本宗旨。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微课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入到学习全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等学习方法,完成学习和创作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演示,探究新知;任务驱动,小试牛刀;拓展创新,一展身手;作品展示,评价激励。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参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来创设情境,并通过动画片里使用到的探照灯效果来导入新课—神奇的遮罩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直观的印象。

  (二)观察演示,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这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之一。为了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原理,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黑夜”动画实例,让学生直接观察实例中图层设置和图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元件“圆形”所做的补间动画类型。为了进一步的加深了解,我用两张图片做演示,一张带椭圆形观察孔的图片放在一张写有文字的图片上面,通过移动上面一张图片,可以从观察孔中看到下面图片上的文字。通过观察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遮罩动画至少有几个图层?图层之间是什幺关系?

  (2)“圆形”图层中是什幺补间动画类型?

  (3)遮罩动画的原理是什幺?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基本能够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任务驱动,小试牛刀

  在了解了遮罩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这是本节课又一个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制作完成“海底世界”遮罩动画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步骤。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出制作遮罩动画的基本步骤。

  出示任务一:利用微课视频,参考教材,自主学习,完成“海底世界”遮罩动画。

  完成绘制后,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要求在演示的同时讲解操作步骤。通过微课学习、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和演示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了制作遮罩动画的方法步骤,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拓展创新,一展身手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掌握了制作遮罩动画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创作一件遮罩动画作品。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依靠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

  出示任务二:以环保为主题,利用素材文件夹里的图片素材,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遮罩动画作品。

  (五)作品展示,评价激励

  各小组拿出本组动画作品进行展示,要求各组派解说员对本组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进行小组互评,交流心得,分享喜悦。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七、说教学反思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遮罩动画的原理,掌握了制作简单遮罩动画的操作技能,还在拓展创新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级设置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没能跟上教学节奏,学习效果还不明显,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2个软件:WORD和EXCEL,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2个软件有什么应用啊?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资料

  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

  请学生们观察

  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图片,文字

  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教师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关于香港的`资料后,单击浏览器上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把整个网页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师再次播放《走进香港》,提示每页幻灯片中色彩一致、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师演示:启动PPT,“新建演示文稿”-选择合适主题的模板-选择合适内容的版式-输入标题,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课本第63页“练一练”,

  A、在网上查找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文字、风俗等几方面。把相关的资料保存在D: 班级+姓名作业资料文件夹内。

  B、制作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网络中搜索资料

  制作幻灯片封面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PPT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课时中搜索到网络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教师提问:第二张版式名称为“项目清单”,合适自己的版面设计吗?如果不合适,怎么办?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 设计理念:

  1、 以信息的处理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核心,塑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成为本课题的教学宏观目标。

  2、 学科整合,多元发展。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多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结合。

  3、 尊重主体,转变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5、 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和与人合作,以及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本节课是第七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的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 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

  2) 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2、难点: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原因: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较容易出错)

  五、 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六、 学法: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创作静态幻灯片的能力,为本课打下基础。再加上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所以,我设计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互评”。

  七、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本课以介绍同桌为主线,在活动中驱动学习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静态的介绍同桌的幻灯片,我事先对本班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设置了动画效果,进行演示,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一个介绍同桌的活动,以学生身边生活为例,借助学生之间的美好友情,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学习。

  2、 协作探究、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动画效果如何设置时,以左右相邻的共三台机器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发现哪个小组中的学生已经会了,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组成员,这样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启发性的示范。

  3、 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所以在教学调整动画顺序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小组内尝试探索,体会探索成功的惊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4、 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以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5、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课外延伸到用所学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 教学评价

  1、 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2、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3、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2、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二、学情分析

  (一)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习,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入门能力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习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较弱,在学习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四)个别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习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1、讲授法与练习法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法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提问法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5、讨论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习。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2、足量的电脑

  3、PPT课件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2、自主学习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勤加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3、合作学习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习,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习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二)讲授新课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习Word的高级编辑。

  1、设置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艺术字—选择一种样式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习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习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2、文档页面设置

  <1>文档分栏: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选择文档所需的分节符完成相应设置

  <3>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2>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三)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习,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六、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评价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1、项目活动评价法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习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2、自我评价法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3、观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4、作品档案评价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

  5、总结性评价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习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

  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

  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

  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给朋友写封信》是在学生学会英文输入后,对文字输入进一步的学习。其中的汉字和词组输入是以后学习信息获取、处理以及文字处理技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熟练使用相关输入法输入文字。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②能使用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③能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快速地“写”信。

  ④会保存输入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③通过书信的书写渗透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全拼、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输入法信息的获取及理解应用。

  【教学方法、学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切入正题,在新课导入阶段,我选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即让学生欣赏几封设计精美的信件。

  看,这些书信设计新颖,漂亮吗?来到新的学校,一切是那么新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你还记得要好的朋友吗?你想给他(她)写封信吗?如果我们用计算机帮忙,就能写出象上面一样既漂亮又新颖的信。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给朋友写封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设计精美的书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激情。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布置任务,促使思考:

  任务1: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输入:“How are you?”。

  任务2:在你的记事本或写字板中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中文:“我爱祖国!”

  任务3: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语和句子:北京 世界奥运会 台X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任务1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任务2的布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习输入汉字的欲x。

  3、提供素材,自主学习:

  相关素材:(1)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2)全拼输入法的使用;(3)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4)智能ABC输入法提示行简介;(5)同音字提示框中汉字的选择与查找;(6)常见汉字输入疑问解答;(7)输入法属性设置;(8)怎样保存你的信件;(9)阅读材料。

  学生根据任务,从课本或学习课件中获取所需知识,然后完成任务。老师巡视,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分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遨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让学生在使用信息,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4、任务驱动,实战演练:

  任务4:告诉你身边的同学,你使用的当前输入法提示行的组成及功能;

  任务5: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输入法菜单中选择合适的输入法,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

  任务6:将你写的信保存在计算机中。

  5、相互交流、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小组意见,在班上交流。填写交流与评定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新知构建的协做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必要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完成对新知的构建。而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对新知的建构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小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九课的内容。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熟练掌握了flash动画的基本制作,特别是补间动画的制作技巧,本节是在“礼让行车”一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入了引导线动画制作,主要是突出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技巧。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也为后面的作品创作与整合作了有力的铺垫。本节是全章中的重点之一,起着承上转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

  ⑴知道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⑵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能力目标】

  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他人。

  2、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3、树立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结构,而且还要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培养各种的优异才能”。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

  在知识目标里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什么是引导线动画、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在能力目标里让孩子切实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具体方法和动画制作的思考方法。在情感目标里通过系列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孩子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别人。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树立以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⑴认识引导线动画。

  ⑵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线的画法,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flash软件进行补间动画制作的强大功能。而本节的引导线动画作为一个新知识点,尤其是学生可利用它们来解决动画制作中存在指定路线行走的一些问题,根据教材分析,我把认识引导线动画以及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要在正确掌握在引导线的画法的基础上进行动画创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往往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与而制作技巧,而在制作时正确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却成为了制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把引导线的画法与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作为了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上课的硬件与软件要求

  硬件:windows2000网络(60台学生用机、老师机、服务器、投影幕、网络广播)

  软件:windows98,flashmx软件

  (五)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学生经过前面8节课的flash教学后,具备补间动画的制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作思维,能大胆开展动画创作。

  (六)教材处理

  对教材中涉及的“引导线运动”的概念,由于概念性很强,枯燥,不容易理解,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辅助软件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看并利用小组的力量,让孩子们自我探究,讨论,找出概念里关键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进行记忆。

  如何进行引导线的添加呢?由于教材编写细致,展示力强,所以紧贴教材的教学内容,剖析动画制作过程,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故事结局的创建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达到了课程整合的目的。

  二、说教法

  <一>说教法

  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是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为了完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讨法。

  在新课的引入时以故事展开情节,在马路上,有位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后果地疯狂超车,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展示《疯狂超车.swf》动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制作该动画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辅助演示与讲练结合。

  通过辅助软件的直观演示操作和学生的观察、实践,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的技能要求,掌握自我学习的技能。

  (一)尝试教学与任务式教学法。

  对于课本中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尝试让学生自己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任务,让小组为单位,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

  <二>说教学手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建构。因此本节采用了在建构主义教学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小结——课程整合”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中国现代学习科学的创造人叶瑞祥教授说:“教学的全部内涵在于教会学生会学”。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辅助软件的帮助下,进行实践操作的探究活动

  2、练习法,指导学生做好上机的实践,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3、小组协助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正确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比较-实践-总结,不断积累技巧。

  4、温故而知新。计算机课的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综合运用性强,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旧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反复的练习、加强,从而不断得到扩充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活动

  激趣引学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一位司机因为麻痹大意而产生了交通事故的悲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交通里还经常存在着今天出现的这种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在捅堵的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观看《疯狂超车.swf》动画

  故事展开:在马路上,有位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后果地疯狂超车,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问:“孩子啊?马路上出现了什么事情?”

  “这事情危险吗?”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的现象呢?稍有不幸会发生什么事情啊?”

  为了让广大的市民关注我们的`交通安全,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这个疯狂超车的动画,宣传交通意识,让广大市民认识到日常交通中不能违章超车,以维护良好的正常交通秩序。

  在过去的动画制作中,我们运动的部分都不能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运动,而这动画是要按指定路线进行运动的,这动画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用到我们今天所学到内容:引导线

  展示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

  ⑶知道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⑷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能力目标】

  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他人。

  2、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3、树立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协作学习

  (一)小组观看《引导线教学辅助.swf》制作动画,并结合书本P99的内容,思考归纳:

  (1)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2)对这个概念,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从概念上看,你认为具备引导线动画的作品至少具有多少个层?他们分别是什么?

  (4)你认为在引导层里出现的线段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协作学习

  (二)参考书本P100-101的内容,让孩子在上节课礼让行车.fla文件里进行今天的制作修改。

  (1)利用礼让行车的源程序进行修改

  (2)制作几辆正常行驶的汽车

  (3)添加超车车辆制作引导动画

  注意:1.引导层要在“超车”图层上面;

  2.引导线是一条线段,它必须是连续的一条线段,中间不能断开;

  3.当汽车图片的中心靠近引导线端点时,它会自动的被吸附到引导线上

  综合任务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结局编写

  请根据超车的动画,联系上两节课的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故事情景制作,小组内分工完成相关的故事情节。

  例如:(1)超车后,在不远处被警察抓住进行教育

  (2)超车时,因为速度太快而产生汽车碰撞

  (3)超车后,不小心而碰上路人等等

  你还可以在事故发生后打出警示性的语言,警告市民疯狂超车害人害已。

  分享提高分享孩子们的故事结局与动画制作成果,交流在制作中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情况的?

  完成书本上P102的相关练习,并填写学习评估表格

  小结

  今天,我们当了一次导演,上演了一场有关于交通安全的故事,学习了引导线动画的制作。在我们的动画制作里,使用引导线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况,我们来交流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这种制作技巧呢?

  课外作业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合作完成

  (组长要上交具体选题、分工与制作情况)

  选题一:太阳系运动图

  选题二:奥运与亚运的火炬传递

  选题三:美丽的海底世界

  板书

  设计课题:第9课疯狂超车危险大

  1、“引导线”动画的概念

  引导线动画是在引导层中绘制引导路径,然后使用动作补间让元件、组合或文本沿着引导路径运动的一种动画。

  2、引导层中可以放置的内容:连续的线段

  “引导层”是层的一种,是与“被引导层”相对而言的。被引导层上的物体沿着引导层的引导线运动。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4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为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电子表格第四节“函数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编写的目的就是通过Excel电子表格实例中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和求最小值四个函数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利用函数独立完成简单表格的数据计算。本节在Excel这一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Excel的核心内容之一。函数是进行表格数据计算最方便、有效的工具,也是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结构。

  2、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感。

  教学重点:求和、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函数通用格式及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仅讲授理论知识和例子中的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觉得过于沉闷、无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解决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以演示教学法、合作练习法、提问引入法为辅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课堂活动目的,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中函数的使用方法。

  三、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基础,但是对于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还比较陌生。我们的职责并不仅仅要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要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我针对学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使用函数对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表”的进行相关计算。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计算自己的考试成绩这一学习过程,再加上其它一些课堂练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到了电子表格中函数的用途。

  四、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期中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吗?成绩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利用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期中考试成绩表”,让同学们利用刚学过的公式法来计算自己成绩的总分,同学们的积极性一定很高!都会忙着去算!但此问题用公式去做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麻烦。利用这一点,教师总结:对于这个问题如果用公式去做,写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容易出错,引出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完成计算,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由此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

  2、新课

  提出函数之后,简单描述函数的概念,主要强调一下函数的结构:例如“=SUM(nuber1:nuber2)”,并进行解释。同时让学生注意:(参数的格式要严格;符号要用英文符号,以避免出错。)

  活动一(SUM):向同学演示一下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这个函数去计算一下自己的成绩!并和公式法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单。(教师巡视)

  完成之后教师提问:这么多同学的成绩能不能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的求和操作?

  有些学生会想到利用填充柄进行相对引用填充!这样复习一下EXCEL中的重要工具——填充柄。

  活动二(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 问题:不用手写能否求和呢?学生可能感到很惊呀?这时教师提出用EXCEL中的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求和更方便快捷。同时给同学们演示使用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去体验一下。(教师巡视)通过实践和比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的使用方法更方便快捷。

  活动三(AVERAGE):教师介绍学生操作,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完全相同。并布置任务;打开“期中考试成绩表”请在工作表下面加入“科目总分”及“科目平均分”两项,并且用刚学到的SUM和AVERAGE求出来!也可使用粘贴函数,但要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区域的问题。让学生去体验AVERAGE的用法同SUM函数一样,同学之间可以交流,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学生操作时教师到下面巡视。

  操作中一些同学在用AVERAGE求学科平均时,可能把总分也包括进去。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强调如何更正,并给学生们演示。这样,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学生们会认识到区域选择的重要性。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让他们体验自己错在了哪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活动四(MAM与MIN):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并布置任务:在“期中考试成绩表”下面添加“最高分”、“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次学生在实践计算过程中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注意到区域的正确选择,计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从而掌握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3、课堂练习。

  让学生打开准备好的“第一次月考成绩表”,让学生观察并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所有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学科最高分。看谁算的最快!算出成绩之后同刚才计算的期中考试成绩表比较一下!你的成绩进步了吗?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到常用的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能力提高

  教师展示“期中考试成绩表”,并提问:

  (1)你能按同学的总分排序吗?

  (2)你能根据示例算出其他科目的及格人数和优生人数吗?

  你能解决上述问题吗?组织同学们讨论。

  之后教师演示解决办法。

  教师寄语:Excel给我们提供了十几类不同计算类型的内部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不同的数据计算,对于更多的函数要想学精,还需要专业的学习,初中阶段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今后深入学习。

  5、小结及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 讨论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通过这两次成绩的计算、分析、比较,你有什么打算?

  教师总结并布置任务: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函数的结构的数据区域的选择一定要正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完成成绩表的输入、格式化及计算等工作。为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函数的使用

  一、求和函数

  1、函数格式:=函数(nuber1:nuber2)

  2、使用SUM函数

  3、使用自动求和粘贴函数

  二、求平均值函数

  三、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

  六、教学评价

  Excel函数的使用内容较多,比较抽象,操作比较复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把学生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多使用就能掌握熟练,上课时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我会提出问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顺序程序,顺序程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顺序程序是依次执行各种代码行规定的操作,我会再次提出问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处理的实际问题有多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产生疑问,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进而引入课题——《双分支结构》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如果条件表达式txtPassword.Text=“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升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2-17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2-16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必备(4篇)11-14

初中信息技术《尝试协同写作》说课稿02-20

信息技术说课稿09-20

《信息技术》说课稿08-10

信息技术说课稿07-0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20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05-2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X》。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大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多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XX是选自XX人民教育出版社X年级X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X单元第X课的内容。而本套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编写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本套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认知工具,在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任务驱动、学得有趣、教的轻松”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导,以任务作驱动,注重学习方法的策略引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学习其他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教材在整个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XXXXX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熟练运用。

  ②学习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通过在XXXX操作的过程中体验XXXX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我将采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用活动任务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够专注,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此种可能性,在教学

  中我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系列的小任务、小活动来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适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二、说教法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X,主要目的是要让学会XXXX的操作方法,属于实践技能课,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以讲解演示法、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前面我已说到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通过上述教法,本节课还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为辅的方法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上一节课的布置的活动任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演示

  结合导入新课时所讨论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出一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习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看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做出一样的作品,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下制作这个作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后再利用教学控制软件将刚才讲解的制作方法在电脑上给学生现场进行演示,演示的节奏要放缓,让学生能观察更仔细。最后,根据作品和演示过程给学生安排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操作。

  3、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刚才的示范操作,再结合本环节安排的活动任务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完全掌握后再自己单独或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去探究其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并随时进行指导。

  4、展示交流

  经过前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教师抽几名学生在教学控制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其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5、评价反馈

  这个环节其实和上一环节是紧扣的,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后的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尤其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着重点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6、小结

  简要的总结下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操作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7、课后活动

  根据本节课学到的技能,结合日常生活,适当给学生安排几个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取和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而这个就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课。本课是在前几课学习了Word文档的修饰及版面设计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更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

  教材中,本课由六个小部分组成,分别是:插入艺术字、修改艺术字、在板报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排版方式、学会使用文本框、在板报中插入另一篇文章。其中,艺术字、图片及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及改变文字的绕排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安排了文档中对有无图片做背景即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巧妙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本课在整册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册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艺术字工具栏、文件图片的来源与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以及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时间、具体任务与问题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此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艺术字及图片的插入。具体学习任务如下:

  1、看懂导学案的合作研讨一,了解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合作研讨二,了解艺术字工具栏。在此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3、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4、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A、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B、通过“剪贴画”插入所示图片。

  5、收获园地:自由创作。

  问题的设计就是围绕在电子板报中插入艺术字及图片进行图文混排问题,分四步依次提出四个合作研讨课题(也就是四个任务),根据这四个课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综合练习,从而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在板报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让学生逐步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中的许多操作都是相通的或类似的。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五、教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学法 :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体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四个任务。让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xx、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学生导学案、课件、图片素材。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划分团队,展示排行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全班分为两大团队,每个团队又由多个合作小组组成(一般是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强弱联合)。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哪个团队的同学最先发言,且回答正确,老师会在排行榜上为其所属团队插上一面小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本课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明星修饰化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来发现修饰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这是一组好莱坞影视巨星的图片,她们的面孔都是公认的漂亮面孔,经常出现国际大片之中。

  在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称赞女性美丽的词句。其中,屈原的弟子宋玉曾经在他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这样称赞过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好莱坞的著名影星,她们是不是也是真的天生丽质呢?

  提问:大家想不想来看一下她们的真面目?

  课件展示:对比图片(修饰化妆前)

  真面目原来如此!提问:大家有没有“大跌眼镜”的感觉?

  原来她们去掉修饰妆容后也是如此的普通。我们身边大都是以普普通通大众化的人居多,但是有一点是勿用质疑的,既使是我们普通人只要经过恰当的修饰,都会比以往更加光彩靓丽。

  修饰之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同样的房子,不同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它装修成不同的风格。同一个人,不同的妆容和服饰可以衬托出不同的气质和内涵。

  课件展示:广告海报

  这是一张广告海报。在商业区或是繁华地段,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广告牌和广告海报。它们大都是精美的图片配以各式的文字,这些经过修饰的文字,与图片相辅相成,使整体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艺术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

  那么,在我们常用的Word软件中,能不能也让文档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在Word文档中,如何让原本呆板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展示修饰前和修饰后的同一片文档:这是一段《小狮子爱尔莎》的节选,它没有“化妆”前是这个样子。“化妆”以后,变得如何了呢?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修饰以后的档有那些变化?(学生回答)

  总结:多了艺术字和图片。本节课我们就以这篇文档为例子来共同探讨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图片,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三)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亲自尝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在Word中打开《小狮子爱尔莎》的节选。

  合作研讨一:对照导学案,两人一组研讨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时间:5分钟

  提问: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请举手。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请最先完成的学生上前讲解演示过程,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展示其余三个任务:

  合作研讨二:将鼠标指针指向工具栏上的每一个按钮,注意观察指针处所显示的按钮的作用,并在下图中写出。

  时间:3分钟

  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大家仔细观察“插入→图片”里的下级菜单,在这里图片可以来自两个地方。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分别是哪两个地方?(学生回答)

  总结:一个是来自Word中自带的剪贴画;一个是来自文件。在导学案中写出。

  图片的插入与艺术字的插入步骤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同学们两人一组对照导学案,来合作研讨完成图片的插入。看一下,这一次哪个团队最先完成。

  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

  研讨: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

  1、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

  2、通过“剪贴画”插入所示图片。

  时间:5分钟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演示最先完成同学的作品,并让其它同学点评,教师总结。

  在学生研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加强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学习。因为学生中电脑水平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于有的同学来讲,这个问题可能早已学会,那么就鼓励水平高的学生去帮助水平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探究中共同遇到的困难,老师就借助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带领学生一步步探索,并给探究成功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当当“小老师”,演示并介绍自己的做法。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深入感知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图片的版式设计中采用“

  衬于文字下方”方式时一般需要对图片或文字进行编辑处理,一是通过图片设置工具将图片作淡化处理以突出文字,可以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或增加亮度或降低对比度;二是根据图片主色调设置文字颜色为对比色以让文字清晰显示,而图片也十分醒目。这两种处理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是突出文字还是突出图片,其中还要考虑篇幅大小问题。这一难点学生容易忽视或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演示系统加强指导。

  (四)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熟练应用。

  只要图片版式设计上的难点解决了,学生就没有什么为难之处了,其它设计练习完全可以轻松完成。现在就到了本课的收获时间了:收获园地

  在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完成对文档的修饰。

  主题一:春(节选)

  主题二:校园笑话

  方式:自由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主题大胆地去创新设计,不要求学生一律按照课本中的板报主题和样式去设计,如此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和创造力。

  (五)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

  将设计较好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这幅作品设计得好吗?”“哪里比较好?”“哪儿不理想?”“你出出主意,怎样修改一下就好了?”通过这类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六)全课总结,通过综合情境的问题,对板报设计的一般规律作总结指导。

  同学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如何让你的文档变得更加图文并茂、生活活泼了,是不是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修饰你的文档了呢?(学生回答)

  展示讣告。

  讣告是一种表达对死者沉痛哀思的文书。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下面的样子,还符不符合它所表达的内涵?

  提问:从这个例子,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

  总结:插入的图片和文字的修饰一定要符合文档要使用的场合和它所表达的内容。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对比的图片,这正证明了这句话——“世界上没有丑陋的人,只有懒惰的人。”

  告诉同学们,只要勤奋起来,善于观察生活,修饰生活,点缀生活,那么你身边的美就会无处不在。所以从现在起,同学们就一起擦亮眼睛,关注生活吧!

  最后,这是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几年来常用的三句话送给大家:

  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尝试;

  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创造;

  用微笑的目光评价学生成绩。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信息技术教师xx,我说课的题目是xx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xx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xx是xx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xx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xx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xx操作练习,熟练使用xx;

  (2)学生通过xx操作练习,熟练使用xx;

  (3)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xx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xx,激发学生xx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xx;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xx技巧,并做到与xx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xx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xx;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xx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xx。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xx。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xx。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xx游戏(播放xx视频、播放xx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xx,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xx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xx,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xx,这是与xx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xx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xx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xx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它是信息技术7年级第9册,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为1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内容分析,《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数据录入和数据统计的延伸,也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教材中是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云南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了表格运算、筛选和排序。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能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途径。

  学生对网上交流,网上阅读和网上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参照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自主探索学习。

  边疆城市的初中学生有一半是来自农村,比较之下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在学习和操作能力上比农村学生要强,而农村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要比城市的学生更认真端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匀质化分组教学的方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鉴于本课内容的重要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目标,

  整节课都是围绕如何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来研究,因此我确立教学重点为,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很大,在图表类型的选择和数据源的选取上会出现困难,因此我将它设置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我用到了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和授课课件,教学视频,主题学习网站等软件资源

  我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分组学习,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以情境和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小组探究学习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课外延伸挖掘学生的潜力。

  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任务驱动、建构知识,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4、巩固升华,熟练应用,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五个步骤层层深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校运会视频短片,让学生回想起校运会上同学们的运动风采。

  “在校运会上我们初一年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这是我们年级的得分情况”,同时老师对各班总分情况做了图形化处理,从图表中我们能直观、明了的看出初一1班成绩最好,5班次之,以此体现图表呈现数据的优越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培养探究能力

  通过情景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会问“我要怎样制作图表呢?”,任务出来了,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任务提出后,我提示大家,要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制作。

  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后,学生会在图表类型的选择上碰到困难,这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Excel提供了14种类型的图表,而我们最常用的是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这三种图形各有何特点和用途,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演示网站:在学习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图文网页学习图表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视频提高知识和技能,如果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或疑问,还可以在课后通过班级qq进行讨论交流,寻求帮助,分享学习所得。最后用三道选择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以此突破图表类型的选择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解决了图表类型的选择问题后便能进行图表的制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图表制作向导来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继续参考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

  演示网站:学生从网站上下载素材“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通过老师提供的学习途径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任务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制作图表的方法,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我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纪录学生的探究情况,并给于适当的指点,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为了能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我请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协助我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每个小组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小组探究的结果,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评比小组完成的图表,实时给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

  为了让学生了解完整的图表制作过程,我出示了教学课件,讲授“利用三维簇状柱形图呈现初一年级各班总分”的制作过程,——这里我同样使用图表向导来完成,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会和自己的制作过程相对比,发现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不足。

  然后我针对数据源选取对小组的演示结果,进行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出图表问题所在,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修改图表。最后总结数据源选取相邻区域和不相邻区域的操作细节。以此突破数据源选取这个难点的教学。

  4、巩固升华,提高创造力

  为了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我设计了用饼图呈现“关心父母的程度”调查表中,学生所占比例的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选择图表类型上思考,在数据源的选取上探索,在制作过程上继续熟练掌握,以此巩固知识,提高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多关心父母。

  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

  学习不能只局限与课堂,课外学习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展示其他学科中碰到的图表,并用地理课上“四个城市平均气温表”引导学生用折线图进行练习。

  本环节不仅使学生能熟练制作图表,还能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对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发现其蕴含的规律。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整合的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最后我用一个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教学过程。统计过去每次的考试成绩,并制作图表反映数据规律作出预测,明确以后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为了成功完成本堂课,我运用8件教学法宝,我将它称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视频导入,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2先进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教学即科学又精彩;3良好的课堂组织,小组竞赛,作品展示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4自主制作的主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帮助;5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6课堂评价是检测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7学科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8课外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也成为可持续教育的条件。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那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最中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锦上添花——装饰网页。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章网页制作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制作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并配上漂亮的背景、动听的音乐,以及插入水平线分隔层次,从而完成对网页“我们一家人”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本节课内容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这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设定完成四个任务)、问题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

  【学法分析】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因为教学内容抽象,再加上学生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预先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xx、PowerPoint20xx、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素材准备』: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各类背景图片及背景音乐素材库。

  【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四个知识点:文字的修饰、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插入水平线,第五个知识点主题的应用,样式众多,将在下节课详细介绍。

  【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未进行任何装饰,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装饰小明制作的网页A,给他的网页锦上添花。

  板书课题:第五节锦上添花——装饰网页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锦上添花。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一)文字的修饰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视觉效果不是很好,你们能帮他把网页(“我们一家人”)“梳妆打扮”一下吗?

  任务一:为网页“梳妆打扮”。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中学过对文档的修饰及美化,过渡到网页的`文字修饰,方法和Word文档的编排几乎一样。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美化网页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xx工具栏中哪些工具栏按钮与Word 20xx不同。

  (并要求学生掌握技巧:①变化文字大小可使文章更显活泼,便于突出重点。②给一些特殊的文字加上特殊的修饰以进行强调。③改变文字的颜色刺激视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并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演示,教师综合评点。

  最后将网页文字修饰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

  (二)设置网页的背景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把网页“我们一家人”的文字打扮得很漂亮了,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穿上一件“花衣服”,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穿上花衣”。

  让学生打开网页A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然后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设置网页背景前后效果对比,感受“穿上花衣”的视觉效果。

  (三)添加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页“我们一家人”添加了背景、修饰了文字,已经够漂亮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网页A,让学生实践,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并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

  然后对添加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

  (四)插入水平线

  导入第四知识点:我们的网页基本上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了,但看起来布局还有点零乱,各部分之间界限不明确,那么怎样才能使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呢?那就是插入“水平线”。

  任务四:使网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教师温馨提示:在网页中使用水平线是分隔章节、主题和其他元素的方法。

  如果不喜欢固定格式的水平线,还可以插入图片作为水平线。

  让学生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四,细心观察插入水平线后的变化

  然后展示优秀作品,将插入水平线前后效果对比,深刻理解插入水平线的意义。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

  四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

  P98:T2 ⑴ ⑵ ⑶ ⑷ ⑸

  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文字修饰,通过设置“网页属性”、插入“水平线”等操作,把网页变得整洁有序,美观大方,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节锦上添花

  一、文字修饰

  任务一:为网页“梳妆打扮”

  二、设置网页背景

  任务二:给网页“穿上花衣”

  三、添加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四、插入水平线

  任务四:使网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任务中创造了美,掌握了重点知识,完成了难点任务。

  本节课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编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

  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编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置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置

  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

  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

  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

  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

  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

  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导入新课

  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

  (三)讲解新课

  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

  2、感性认识目录:

  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

  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

  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四)动手制作目录

  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

  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

  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

  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图片

  6、整体美化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华师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是用计算机制作和处理多媒体素材,主要安排了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文件的收集和处理以及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flash基本绘图工具和创建简单补间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遮罩动画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本节包含轨道动画和遮罩动画两个内容,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分解,本节课只学习简单遮罩动画的制作。让学生对遮罩动画的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够制作简单的遮罩动画,进一步提升学生动画制作技能水平。

  二、说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使用flash基本绘图工具绘制简单图形,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补间动画绘制。对学习flash动画的兴趣也更加强烈。渴望掌握更深的操作技能,学习更复杂的动画制作。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习惯,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还有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对理解难度较大和操作步骤较多的学习内容感到害怕,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明确遮罩层与链接层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掌握遮罩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能创作简单的遮罩动画作品。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

  2.教学难点

  理解遮罩与被链接层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根本宗旨。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微课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入到学习全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等学习方法,完成学习和创作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演示,探究新知;任务驱动,小试牛刀;拓展创新,一展身手;作品展示,评价激励。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参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来创设情境,并通过动画片里使用到的探照灯效果来导入新课—神奇的遮罩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直观的印象。

  (二)观察演示,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这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之一。为了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原理,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黑夜”动画实例,让学生直接观察实例中图层设置和图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元件“圆形”所做的补间动画类型。为了进一步的加深了解,我用两张图片做演示,一张带椭圆形观察孔的图片放在一张写有文字的图片上面,通过移动上面一张图片,可以从观察孔中看到下面图片上的文字。通过观察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遮罩动画至少有几个图层?图层之间是什幺关系?

  (2)“圆形”图层中是什幺补间动画类型?

  (3)遮罩动画的原理是什幺?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基本能够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任务驱动,小试牛刀

  在了解了遮罩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这是本节课又一个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制作完成“海底世界”遮罩动画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步骤。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出制作遮罩动画的基本步骤。

  出示任务一:利用微课视频,参考教材,自主学习,完成“海底世界”遮罩动画。

  完成绘制后,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要求在演示的同时讲解操作步骤。通过微课学习、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和演示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了制作遮罩动画的方法步骤,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拓展创新,一展身手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掌握了制作遮罩动画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创作一件遮罩动画作品。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依靠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

  出示任务二:以环保为主题,利用素材文件夹里的图片素材,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遮罩动画作品。

  (五)作品展示,评价激励

  各小组拿出本组动画作品进行展示,要求各组派解说员对本组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进行小组互评,交流心得,分享喜悦。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七、说教学反思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遮罩动画的原理,掌握了制作简单遮罩动画的操作技能,还在拓展创新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级设置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没能跟上教学节奏,学习效果还不明显,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2个软件:WORD和EXCEL,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2个软件有什么应用啊?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资料

  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

  请学生们观察

  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图片,文字

  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教师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关于香港的`资料后,单击浏览器上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把整个网页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师再次播放《走进香港》,提示每页幻灯片中色彩一致、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师演示:启动PPT,“新建演示文稿”-选择合适主题的模板-选择合适内容的版式-输入标题,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课本第63页“练一练”,

  A、在网上查找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文字、风俗等几方面。把相关的资料保存在D: 班级+姓名作业资料文件夹内。

  B、制作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网络中搜索资料

  制作幻灯片封面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PPT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课时中搜索到网络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教师提问:第二张版式名称为“项目清单”,合适自己的版面设计吗?如果不合适,怎么办?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 设计理念:

  1、 以信息的处理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核心,塑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成为本课题的教学宏观目标。

  2、 学科整合,多元发展。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多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结合。

  3、 尊重主体,转变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5、 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和与人合作,以及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本节课是第七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的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 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

  2) 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2、难点: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原因: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较容易出错)

  五、 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六、 学法: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创作静态幻灯片的能力,为本课打下基础。再加上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所以,我设计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互评”。

  七、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本课以介绍同桌为主线,在活动中驱动学习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静态的介绍同桌的幻灯片,我事先对本班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设置了动画效果,进行演示,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一个介绍同桌的活动,以学生身边生活为例,借助学生之间的美好友情,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学习。

  2、 协作探究、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动画效果如何设置时,以左右相邻的共三台机器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发现哪个小组中的学生已经会了,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组成员,这样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启发性的示范。

  3、 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所以在教学调整动画顺序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小组内尝试探索,体会探索成功的惊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4、 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以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5、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课外延伸到用所学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 教学评价

  1、 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2、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3、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2、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二、学情分析

  (一)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习,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入门能力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习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较弱,在学习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四)个别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习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1、讲授法与练习法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法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提问法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5、讨论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习。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2、足量的电脑

  3、PPT课件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2、自主学习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勤加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3、合作学习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习,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习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二)讲授新课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习Word的高级编辑。

  1、设置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艺术字—选择一种样式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习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习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2、文档页面设置

  <1>文档分栏: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选择文档所需的分节符完成相应设置

  <3>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2>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三)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习,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六、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评价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1、项目活动评价法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习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2、自我评价法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3、观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4、作品档案评价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

  5、总结性评价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习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

  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

  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

  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给朋友写封信》是在学生学会英文输入后,对文字输入进一步的学习。其中的汉字和词组输入是以后学习信息获取、处理以及文字处理技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熟练使用相关输入法输入文字。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②能使用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③能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快速地“写”信。

  ④会保存输入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③通过书信的书写渗透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全拼、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输入法信息的获取及理解应用。

  【教学方法、学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切入正题,在新课导入阶段,我选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即让学生欣赏几封设计精美的信件。

  看,这些书信设计新颖,漂亮吗?来到新的学校,一切是那么新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你还记得要好的朋友吗?你想给他(她)写封信吗?如果我们用计算机帮忙,就能写出象上面一样既漂亮又新颖的信。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给朋友写封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设计精美的书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激情。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布置任务,促使思考:

  任务1: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输入:“How are you?”。

  任务2:在你的记事本或写字板中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中文:“我爱祖国!”

  任务3: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语和句子:北京 世界奥运会 台X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任务1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任务2的布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习输入汉字的欲x。

  3、提供素材,自主学习:

  相关素材:(1)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2)全拼输入法的使用;(3)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4)智能ABC输入法提示行简介;(5)同音字提示框中汉字的选择与查找;(6)常见汉字输入疑问解答;(7)输入法属性设置;(8)怎样保存你的信件;(9)阅读材料。

  学生根据任务,从课本或学习课件中获取所需知识,然后完成任务。老师巡视,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分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遨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让学生在使用信息,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4、任务驱动,实战演练:

  任务4:告诉你身边的同学,你使用的当前输入法提示行的组成及功能;

  任务5: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输入法菜单中选择合适的输入法,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

  任务6:将你写的信保存在计算机中。

  5、相互交流、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小组意见,在班上交流。填写交流与评定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新知构建的协做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必要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完成对新知的构建。而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对新知的建构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小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九课的内容。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熟练掌握了flash动画的基本制作,特别是补间动画的制作技巧,本节是在“礼让行车”一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入了引导线动画制作,主要是突出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技巧。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也为后面的作品创作与整合作了有力的铺垫。本节是全章中的重点之一,起着承上转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

  ⑴知道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⑵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能力目标】

  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他人。

  2、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3、树立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结构,而且还要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培养各种的优异才能”。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

  在知识目标里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什么是引导线动画、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在能力目标里让孩子切实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具体方法和动画制作的思考方法。在情感目标里通过系列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孩子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别人。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树立以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⑴认识引导线动画。

  ⑵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线的画法,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flash软件进行补间动画制作的强大功能。而本节的引导线动画作为一个新知识点,尤其是学生可利用它们来解决动画制作中存在指定路线行走的一些问题,根据教材分析,我把认识引导线动画以及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要在正确掌握在引导线的画法的基础上进行动画创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往往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与而制作技巧,而在制作时正确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却成为了制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把引导线的画法与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作为了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上课的硬件与软件要求

  硬件:windows2000网络(60台学生用机、老师机、服务器、投影幕、网络广播)

  软件:windows98,flashmx软件

  (五)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学生经过前面8节课的flash教学后,具备补间动画的制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作思维,能大胆开展动画创作。

  (六)教材处理

  对教材中涉及的“引导线运动”的概念,由于概念性很强,枯燥,不容易理解,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辅助软件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看并利用小组的力量,让孩子们自我探究,讨论,找出概念里关键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进行记忆。

  如何进行引导线的添加呢?由于教材编写细致,展示力强,所以紧贴教材的教学内容,剖析动画制作过程,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故事结局的创建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达到了课程整合的目的。

  二、说教法

  <一>说教法

  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是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为了完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讨法。

  在新课的引入时以故事展开情节,在马路上,有位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后果地疯狂超车,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展示《疯狂超车.swf》动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制作该动画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辅助演示与讲练结合。

  通过辅助软件的直观演示操作和学生的观察、实践,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的技能要求,掌握自我学习的技能。

  (一)尝试教学与任务式教学法。

  对于课本中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尝试让学生自己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任务,让小组为单位,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

  <二>说教学手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建构。因此本节采用了在建构主义教学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小结——课程整合”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中国现代学习科学的创造人叶瑞祥教授说:“教学的全部内涵在于教会学生会学”。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辅助软件的帮助下,进行实践操作的探究活动

  2、练习法,指导学生做好上机的实践,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3、小组协助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正确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比较-实践-总结,不断积累技巧。

  4、温故而知新。计算机课的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综合运用性强,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旧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反复的练习、加强,从而不断得到扩充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活动

  激趣引学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一位司机因为麻痹大意而产生了交通事故的悲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交通里还经常存在着今天出现的这种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在捅堵的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观看《疯狂超车.swf》动画

  故事展开:在马路上,有位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后果地疯狂超车,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问:“孩子啊?马路上出现了什么事情?”

  “这事情危险吗?”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的现象呢?稍有不幸会发生什么事情啊?”

  为了让广大的市民关注我们的`交通安全,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这个疯狂超车的动画,宣传交通意识,让广大市民认识到日常交通中不能违章超车,以维护良好的正常交通秩序。

  在过去的动画制作中,我们运动的部分都不能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运动,而这动画是要按指定路线进行运动的,这动画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用到我们今天所学到内容:引导线

  展示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

  ⑶知道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⑷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能力目标】

  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他人。

  2、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3、树立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协作学习

  (一)小组观看《引导线教学辅助.swf》制作动画,并结合书本P99的内容,思考归纳:

  (1)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2)对这个概念,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从概念上看,你认为具备引导线动画的作品至少具有多少个层?他们分别是什么?

  (4)你认为在引导层里出现的线段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协作学习

  (二)参考书本P100-101的内容,让孩子在上节课礼让行车.fla文件里进行今天的制作修改。

  (1)利用礼让行车的源程序进行修改

  (2)制作几辆正常行驶的汽车

  (3)添加超车车辆制作引导动画

  注意:1.引导层要在“超车”图层上面;

  2.引导线是一条线段,它必须是连续的一条线段,中间不能断开;

  3.当汽车图片的中心靠近引导线端点时,它会自动的被吸附到引导线上

  综合任务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结局编写

  请根据超车的动画,联系上两节课的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故事情景制作,小组内分工完成相关的故事情节。

  例如:(1)超车后,在不远处被警察抓住进行教育

  (2)超车时,因为速度太快而产生汽车碰撞

  (3)超车后,不小心而碰上路人等等

  你还可以在事故发生后打出警示性的语言,警告市民疯狂超车害人害已。

  分享提高分享孩子们的故事结局与动画制作成果,交流在制作中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情况的?

  完成书本上P102的相关练习,并填写学习评估表格

  小结

  今天,我们当了一次导演,上演了一场有关于交通安全的故事,学习了引导线动画的制作。在我们的动画制作里,使用引导线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况,我们来交流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这种制作技巧呢?

  课外作业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合作完成

  (组长要上交具体选题、分工与制作情况)

  选题一:太阳系运动图

  选题二:奥运与亚运的火炬传递

  选题三:美丽的海底世界

  板书

  设计课题:第9课疯狂超车危险大

  1、“引导线”动画的概念

  引导线动画是在引导层中绘制引导路径,然后使用动作补间让元件、组合或文本沿着引导路径运动的一种动画。

  2、引导层中可以放置的内容:连续的线段

  “引导层”是层的一种,是与“被引导层”相对而言的。被引导层上的物体沿着引导层的引导线运动。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4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为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电子表格第四节“函数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编写的目的就是通过Excel电子表格实例中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和求最小值四个函数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利用函数独立完成简单表格的数据计算。本节在Excel这一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Excel的核心内容之一。函数是进行表格数据计算最方便、有效的工具,也是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结构。

  2、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感。

  教学重点:求和、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函数通用格式及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仅讲授理论知识和例子中的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觉得过于沉闷、无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解决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以演示教学法、合作练习法、提问引入法为辅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课堂活动目的,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中函数的使用方法。

  三、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基础,但是对于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还比较陌生。我们的职责并不仅仅要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要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我针对学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使用函数对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表”的进行相关计算。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计算自己的考试成绩这一学习过程,再加上其它一些课堂练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到了电子表格中函数的用途。

  四、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期中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吗?成绩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利用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期中考试成绩表”,让同学们利用刚学过的公式法来计算自己成绩的总分,同学们的积极性一定很高!都会忙着去算!但此问题用公式去做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麻烦。利用这一点,教师总结:对于这个问题如果用公式去做,写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容易出错,引出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完成计算,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由此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

  2、新课

  提出函数之后,简单描述函数的概念,主要强调一下函数的结构:例如“=SUM(nuber1:nuber2)”,并进行解释。同时让学生注意:(参数的格式要严格;符号要用英文符号,以避免出错。)

  活动一(SUM):向同学演示一下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这个函数去计算一下自己的成绩!并和公式法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单。(教师巡视)

  完成之后教师提问:这么多同学的成绩能不能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的求和操作?

  有些学生会想到利用填充柄进行相对引用填充!这样复习一下EXCEL中的重要工具——填充柄。

  活动二(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 问题:不用手写能否求和呢?学生可能感到很惊呀?这时教师提出用EXCEL中的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求和更方便快捷。同时给同学们演示使用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去体验一下。(教师巡视)通过实践和比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的使用方法更方便快捷。

  活动三(AVERAGE):教师介绍学生操作,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完全相同。并布置任务;打开“期中考试成绩表”请在工作表下面加入“科目总分”及“科目平均分”两项,并且用刚学到的SUM和AVERAGE求出来!也可使用粘贴函数,但要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区域的问题。让学生去体验AVERAGE的用法同SUM函数一样,同学之间可以交流,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学生操作时教师到下面巡视。

  操作中一些同学在用AVERAGE求学科平均时,可能把总分也包括进去。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强调如何更正,并给学生们演示。这样,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学生们会认识到区域选择的重要性。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让他们体验自己错在了哪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活动四(MAM与MIN):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并布置任务:在“期中考试成绩表”下面添加“最高分”、“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次学生在实践计算过程中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注意到区域的正确选择,计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从而掌握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3、课堂练习。

  让学生打开准备好的“第一次月考成绩表”,让学生观察并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所有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学科最高分。看谁算的最快!算出成绩之后同刚才计算的期中考试成绩表比较一下!你的成绩进步了吗?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到常用的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能力提高

  教师展示“期中考试成绩表”,并提问:

  (1)你能按同学的总分排序吗?

  (2)你能根据示例算出其他科目的及格人数和优生人数吗?

  你能解决上述问题吗?组织同学们讨论。

  之后教师演示解决办法。

  教师寄语:Excel给我们提供了十几类不同计算类型的内部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不同的数据计算,对于更多的函数要想学精,还需要专业的学习,初中阶段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今后深入学习。

  5、小结及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 讨论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通过这两次成绩的计算、分析、比较,你有什么打算?

  教师总结并布置任务: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函数的结构的数据区域的选择一定要正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完成成绩表的输入、格式化及计算等工作。为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函数的使用

  一、求和函数

  1、函数格式:=函数(nuber1:nuber2)

  2、使用SUM函数

  3、使用自动求和粘贴函数

  二、求平均值函数

  三、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

  六、教学评价

  Excel函数的使用内容较多,比较抽象,操作比较复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把学生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多使用就能掌握熟练,上课时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我会提出问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顺序程序,顺序程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顺序程序是依次执行各种代码行规定的操作,我会再次提出问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处理的实际问题有多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产生疑问,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进而引入课题——《双分支结构》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如果条件表达式txtPassword.Text=“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升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