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09:54: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怀素写字》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本课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这篇课文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有着积极意义。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确立“注重阅读体验,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的空间,朗读的评价,力求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

  3>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分析怀素写字的方法和过程,从中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四、教法、学法

  因为这是一篇与学生有密切的学习体验的文章,我采用以读为主,重体验,促感悟的教法与比较、实践、探究的学法指导学习本课。

  五、教学实施

  在这一节课中,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试图让学生在以读促情、体验感悟中进行。

  第一步,课件导入

  教学伊始出示怀素披星戴月,刻苦练字的画面,意在使学生受感染,受熏陶,再简介怀素,从而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进大书法家怀素的书法世界。学生便能自然而然地带着对怀素的崇敬之情齐读课题,引入下文,水到渠成。

  第二步,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指名读等手段,扫清字词障碍。既做到“开篇须熟”,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第三步,精读课文

  1、抓词理解,重在体验(学习第一段)

  一幅怀素儿时的图,一句“你觉得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那么“书上是怎么说怀素的”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出示句子>随后抓“从小”“喜爱”“非常认真”等词语分析,进行品读,<出示句子>体会怀素的努力,认真的学习态度。(此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又实践了读中思,读中悟的教学方法。)接着抓住“先┅┅再┅┅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理解三步法,<出示句子>再进行句式拓展练习,<出示句子>抓住“总是”这个词理解,品读句子,<出示句子>深刻体会怀素写字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此处的设计重在语言积累的训练,使学生明白写字有一定顺序,步骤,方法,我们平时说话、做事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和做。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情感的统一”)再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怀素写字三步法”再动手写一写。(此处设计实践了重体验,促感悟的教学方法。)

  2、对比感知、读中感悟(学习第2自然段。)

  为了突破“让学生深刻体会怀素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教学难点,把实物引进课堂,拿来毛笔让学生摸一摸体验毛笔的柔软,再亲自感受一下木板的坚硬、厚实,然后让学生用毛笔写几个字,看木板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毫无变化。而怀素却把这厚实的木板写穿了,足见他的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他。。。日子。。。木版。。”>这句,读中领悟怀素的精神。随后引导学生,你想对怀素说点什么?(体现了以读促感悟的'设计思想,又对语文的重要能力“说”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赞美怀素受到了情感的教育,体现能力与情感目标的整合)再带着对怀素敬佩的感情读这段。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3、举例说明,领悟道理(学习第3段)

  在这一环节中抓住了“有名”一词,引导理解“有名”什么意思?进而拓展“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人呀?”他们为什么成为名人?(此处设计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成为有名的人,是他们小时和怀素一样认准一个目标能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努力,所以要向他们学习。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这种精神。)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再展示怀素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使学生更充满了对语文的好奇。

  我想,如果让我们把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讲解和朗读做比较的话,讲解是钻进课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以《怀素写字》为载体,呈现给大家,不当之处,请多提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融情于景,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两条线索(一是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景物特点鲜明,描写生动。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重点词语品读法、朗读法。

  学法上,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读、画、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运用恰当词句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同时采用复述法、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概括及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游览溶洞的经历感受导入,启发谈话,引起探究兴趣。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圈出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对易错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细节,根据学生的发现再做补充,重点讲解难写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四)交流展示

  1.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示意图。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示意图说清游览顺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2.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学习第1-3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赏析: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让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2.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六)学习第4-6自然段

  1.朗读文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所见到的景物的。

  2.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3.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作者进洞时有什么感受?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内洞的?大声朗读有关语句。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

  5.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6.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蜿蜒”的意思。

  (七)朗读课文,复述内容

  1.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2.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八)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指导造句,写话训练: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九)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3

  大家上午好!我是第七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去年的树》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与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本文语言朴实,旨在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二、说学情

  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2、从学生的基础能力来看: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字词积累,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的阶段性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正确的情感来朗读小鸟与大树、树根、门和小女孩四个对话。

  ○2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四、说重点与难点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的教学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将本课的重难点设定如下:

  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文中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和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

  难点: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友谊,懂得友谊是建立在守信的基础上。

  五、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法上我运用讲授法和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法则充分体现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多媒体辅助法,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生动。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扮演法、朗读法(自由读、同桌读、小组分角色读)、默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设计思路为:谈话激思,自然入题→细读感悟,体会真情;○1离别见真情○2找寻见真情○3相会见真情→升华小结,拓展练习→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环节1:谈话激思,自然入题。

  教师导语: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十分高兴,希望通过这节课我能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也愿意做我的朋友吗?我们怎样才会成为朋友?咱们要成为好朋友,又需要做到哪些呢?大家都在思考,不急于回答,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童话故事《去年的树》,阅读大树和鸟儿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好朋友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理念:谈话激起学生对朋友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要回答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又难以总结,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带着一种思考,走进文本。

  环节2、细读感悟,体会真情

  教师导语: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体现鸟儿和大树友情的对话。

  (1)离别见真情

  抓关键词体会:“还” “一定”

  教师导语:好了,同学们找出了吗?请大家一起大声地读出来。(出示课件)看来大家都找对了。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这一对话(学生自由练读)你从哪里得知他们是好朋友呢?(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还”“一定”)你对这个对话有什么感受呢?(请学生谈理解)好朋友分别都是依依不舍的(板书“依依不舍”),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要是你的同桌也要离开你们,你们是不是也会很伤心,依依不舍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心情,与同桌读对话。(创设情景,让学生加深理解)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感情。

  (2)找寻见真情

  教师导语:鸟儿无奈地离开了,可是今年回来鸟儿却发现大树不见了。如果你是鸟儿,你会怎么做呢?(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第7-14自然段找一找鸟儿在寻找大树的途中都向谁询问了?画出他询问的句子。好了,找到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分享一下?其他的同学也找对了吗?(课件出示三次问话)请同学们小组分角色朗读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了吗?下面有哪组同学愿意出来为我们表演一下呢?同学的表演非常棒,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填字比赛(出示课件,空出三个对话的关键词)看来同学们都对这三个对话非常熟悉了,现在让我们将三个句子连起来再读一遍,体会小鸟当时历尽千辛寻找好朋友的心情(板书“历尽千辛”)。找不到鸟儿,你心里怎么想的呢?

  1、默读找句子,点名起来读。

  2、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请一组同学画出来表演。

  3、填字比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4、三个句子连在一起全班齐读。

  5、换位体验,学生谈感受。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利于学生体验小鸟当时的心情。填词语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体会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着急、担心、难过的心情,实现对重点的突破。

  (3)相会见真情

  教师导语:小鸟在找寻大树过程中的这份着急、担忧,就是奉献给大树最珍贵的友情,村子里,油灯前,这对好朋友终于见面了。小鸟两次对这灯火“看了

  一会”,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学生回答)

  设计理念: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切身体会真挚的友情,达到感情的升华。

  环节3、升华小结,拓展练习

  我的导语: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忧伤,它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信(板书“遵守承诺”)。此时,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你想以什么身份对谁说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请一两个学生起来分享他们想说的话)

  设计理念: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环节4、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我的导语: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鸟儿和大树这对好朋友的故事,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同学们愿意和老师成为守信的好朋友吗?(学生回答)

  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把你想对伐木工人、大树、鸟儿说的话写下来。

  3、和自己的同学、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同学们要按时完成作业,诚信才能成为好朋友哦。

  设计理念:复述和表演故事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完成课后“小练笔”,达到说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儿(依依不舍)

  离别见真情

  (历尽千辛)

  找寻见真情

  (遵守承诺)

  相会见真情

  设计理念:板书以情作为主线,小鸟与大树的离别对话中的依依不舍的体现出离别见真情,小鸟在找寻树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体现出了找寻见真情,小鸟两次望着灯火依然遵守承诺唱起了歌体现了相会见真情。设计使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也凸显了主题思想的渗透。

  说课有理有据,分析到位,特别是板书设计很有特色,很好!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难忘的八个字》的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由于生来就是唇裂,而且先天左耳失聪,所以担心没人喜欢,非常自卑,上三年级时,在一次耳语测验中,伦纳德老师在“我”耳边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阳光温暖了“我”受伤的心,使我永远难忘,是伦纳德老师用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二、说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3条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残疾的“我”在一次耳语测验中,受伤的心灵得到温暖的故事,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怀,加深热爱、尊敬老师的感情。

  三、说难点

  这一课时设计了2个重点: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以及在耳语测验中“我”是怎样做的。

  1个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说的八个字的特殊含义。

  四、说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质疑:是哪八个字?为什么难忘?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走进一个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用笔标画出描写女孩外貌的句子。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残疾、难看、受伤······)

  3、品读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第一次转换角色)这是一个难看的、残疾的、心里受伤的女孩,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假如你是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小女孩,你的心情是怎样?(不高兴、悲伤、伤心指导朗读)自己练习展示评读(第二次转换角色)假如你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最渴望得到什么?在小女孩最渴望被人爱,被人关心的时候,伦纳德老师在一次“耳语测验”中,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在这次的“耳语测验”中是怎么做的?(以读为本读中体验读中感悟)我为什么这么做?老师怎么做?(第三次转换角色)假如你就是这个残疾的、不漂亮的、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会喜欢的女孩,听到这样动情的八个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高兴、快乐、温暖、幸福、感动······)指导朗读。

  比较句子:a这八个字令我难忘。 b这八个字令我永远难忘。 c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了我受伤的心,令我永远难忘。

  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这八个字无限的力量。从而体会因为这八个字“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受伤到温暖)以及这种变化来源于什么·····?

  最后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同学、小女孩眼中她又是什么样的呢?朗读第二自然段。汇报。外貌的描写到心灵的描写。通过朗读,表达出“我”对老师这份深深地爱吗?练习展示(指导)

  4、拓展小结。

  伦纳德老师用她那博大的爱心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正是这难忘的八个字,使得昔日那个丑陋的、残疾的小女孩成为了一位知名作家,就是这篇课文的作者———玛丽·安·伯德。你们喜欢这位老师吗?说出你的理由。如果你是当时的伦纳德老师,在下一次的“耳语测验”中,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把想说的写下来,然后汇报。

  5、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是这样想的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及语言感悟能力,能根据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对残疾给人心灵带来的伤害、痛苦感受还不深刻,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3单元第9课帽子类似的文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以己推人”,感受小女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之:就是想通过“静心默读、动情诵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手写我心(意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关爱之情,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的写味;来突出语文课堂“语文味”的。

  6、教学效果。

  学习本文之后,学生应该能从伦纳德老师的言语中,感悟到什么是真正对人的关心,什么是真正对人的爱。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可以的,还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正确的表达方式正是“关心”的体现,是“大爱”的体现,是“润物细无声”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诗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诗人艾青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展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情景。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后一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特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留给学生。主要采用了情景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标指出“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我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在体验学习和感悟学习上。引导学生采用情景体验法、读书入境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等方法展开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引入课题,初步认识“绿”色代表的生机与希望,为诗歌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

  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

  抓住“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

  引导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启发填空:(春风)吹绿万物,所到之处生机盎然;(春雨)滋润万物,所到之处生机勃勃;(流水)唤醒万物,所到之处春意融融;(阳光)沐浴万物,所到之处翠绿芬芳。

  理解春风、春雨、春水、阳光为什么是绿的。

  (3)理解感悟第4小节

  理解“集中”“挤”“重叠”“交叉”,想象画面。体会绿的浓郁厚重。

  启发想象:春天的校园、田野是怎样的情景?

  (4)理解感悟第5小节

  思考:“绿”为什么会按着节拍飘动?

  启发想象: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枝( ),麦田( )

  理解“飘动”。

  (五)对比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出示《西湖漫笔》片段,学生阅读。

  2.学生自主交流。想象画面,对比理解。

  3.体会诗人的情感。(对春天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六)课文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丰富的绿、浓郁的绿、飘动的绿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描绘了一个绿色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世界。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抓住文中作者描写绿的思路,概括各小节的内容,最后总结主题。这样的板书比较简洁,但内容呈现直观,重点、主题突出。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

  【说教材】

  本课是第八册第五组的内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来历,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按这个顺序分段学习课文内容一、二、三段。第二课时重点是了解怎么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点及叙述的条理。至于流经的路线(也就是作者叙述的第二主线及指导朗读指导、背诵全文将安排在第三课时)。

  【说教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抓住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电脑课件,选择好演示的切入点,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诱发学生去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尝试阅读之后合着音乐的节拍,欣赏双龙洞这一神奇的`溶洞,从而创造激昂、活泼的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通过人、机交互获得信息交流,又为学生学之得法创造条件,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说程序】

  1、回顾上文,理清线索及思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些内容?

  2、尝试读文,了解孔隙的特点:

  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尝试分析。首先让学生带着尝试题有目标地自学课文,初步了解:

  ⑴ 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⑵ 分成哪几层?每层意思是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演示课件──小船怎么进入内洞?让学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再播放录相片断“游人进入内容”的情形,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⑴ 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样描述的?用横线画出来。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游人进入内洞的情形。

  ⑶ 这样窄小的孔隙,作者通过时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通过句子的比较:

  ①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②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孔隙很窄小。

  让学生懂得怎么样把句子写具体。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孔隙”这段的学习方法:

  ① 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段落层次,弄清各层意思。

  ②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尝试读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尝试自学第五段,把握特点,深化主题:

  学生用归纳“孔隙”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在学生弄清楚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抛砖引玉:作者一进内洞时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么宽广的内洞里作者观赏了哪些景物?请同学找出来说说。观赏完这些奇异的景物有作者心里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画出来。学生质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先同伴协作解决,师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再通过录象“内洞自然景观”的放映,让学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此时概括内洞“奇”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指导朗读:作者把内洞写得这么美,这么奇,让我们用惊叹的语气来读一读吧!教师引读:首先当然是──(生接读)其次是──(生接读)作者觉得──(生接读)

  4、重视总结,升华尝试成果:

  学生通过分层。有序的尝试,学生已经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5、课堂巩固练习:

  填空:

  ⑴ 过孔隙时,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还感到_____________,又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写出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⑵ 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可见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

  6、板书设计:

  (美) (宽) (大) (窄) (奇)

  金华城 罗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7、布置作业:尝试背诵第四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帮你认识说课,现就说课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说课的涵义

  说课,就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即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说案的撰写

  说案,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在教学工作中,我把说课的方法简单地总结为“四说二写一展示”,“四说”即“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二写”指“写出本课课题及板书设计”,“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教学课件”。具体简介如下:

  1、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大纲、教材。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要求,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大纲要求,说明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要说明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关键。

  2、说教法。说明在本课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其中有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

  3、说学法指导。说明在本课中将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以及调动后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要说明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4、说教学程序。按照教学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教学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突破,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5、在黑板上写出本课课题,展示您的粉笔字功夫。

  6、在投影片上写出一份板书设计,展示本课结束时,应在黑板上保留的板书内容。

  7、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教学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课重点,降低本课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

  三、说课的实施

  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您的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评委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呜。

  3、紧凑边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罗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不要象上课那样拘谨,要有声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

  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评委,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说课,能够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纳,深入钻研教材,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更好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说课说些什么

  "说课"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什么叫"说课"?"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

  "说课"是"讲课"的基础和保证。一般地,"说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讲课"质量的优劣。通过"说课"完全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说课"与"讲课"是有区别的:"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讲课"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也就是说,"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讲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说课"重在阐述、说明,"讲课"重在讲述、解疑;"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人员,"讲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不一定严格受限;"讲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严格受限;"说课"花费时间较少(不超过20分钟),"讲课"用的时间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说课"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一等。

  "说课"阐明的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教学分析。所以,"说课"的内容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即教学课题打算如何上;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即为什么打算这样设计,也就是阐述这样设计的原因、依据。前者是"讲课"的假设,后者是"讲课"假设成立的依据。"说课"的重点是"说","说"的内容是"课"(即课本内容)。

  "说课"要说的内容是:教材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其设计原因。如果我们把"说课"作为一个系统,那么"说课"内容中的每一项内容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我们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说课"的。

  现将"说课"的内容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而大部分及其"说课"的要求介绍如下:

  一、教材分析

  "说课"要求:参照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正确说出教材某一内容及其设置依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编排依据,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及其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这一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及其各自的确定依据。

  1.教材某一内容及其设置依据。

  (1)教材某一内容。

  "说课"要求:正确说出教材某一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训练的基本能力,以及结合学科特点的特殊内容,比如数学教材内容应有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等。

  (2)教材内容设置依据。

  "说课"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应  遵循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正确说出某一内容的设置依据。

  2.教材某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编排依据。

  (1)教材某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①教材某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说课"要求:准确地说出相关联的绪前教材内容和相关联的继后教材内容。

  ②教材骋荒谌菰诮滩闹械淖饔谩?

  "说课"要求:准确地说出用教材中的哪些内容解决教材中的哪些知识性问题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教材某一内容的编排依据。

  "说课"要求:根据教材编排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正确说出某一教材内容的编排依据。

  3.教材某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

  (1)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

  "说课"要求:正确说出某一教材内容需要达到的具体的课堂教与学的目标,即教什么,要达到的目的;学什么,要达到的要求。

  (2)确定教材某一内容的教学目标的依据。

  "说课"要求:准确地说出教学目标是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系统确定的,还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确定的。若是根据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系统确定的教学目标,则应准确地说出某一教学内容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精神运动技能目标各是什么。若是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一定的教学目标,则应准确地说出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认知水平)是什么。

  4.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及其确定依据。

  (l)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说课"要求: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等出发,准确地说出教材某一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2)确定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的依据。

  "说课"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正确地说出确定某一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原因各是什么。

  二、教学程序设计

  "说课"要求:清楚地说明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如何有机结合的安排设计过程的构想,其中包括某一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程序设计、板式程序设计及各程序设计的原因。

  1.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设计及其设计原因。

  (1)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设计。

  "说课"要求:正确、清楚地说明按照教材安排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的内容,或者按对教材是进行重新组合后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设计原因。

  "说课"要求:根据实现教学目标,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以及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正确说出按所设计程序进行教学的具体原因。

  2.教学媒体使用程序设计及其设计原因。

  (1)教学媒体使用程序设计。

  "说课"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正确、恰当、清楚地说出教学媒体的选择、分解、组合和应用的先后顺序,特别要说出教学媒体应用的最佳使用和最佳作用时机。

  (2)教学媒体使用程序设计原因。

  "说课"要求:根据媒体的教学功能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和媒体的连接与教材内容顺序相结会的结合性原则,以及媒体在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使用时机,使用恰当和媒体的连接与最佳作用点成最佳作用时机的连接有机配合的恰当性原则,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说出教学媒体的选择、分解、组会和使用程序设计的具体原因。

  3.板书程序设计及其设计原因。

  (1)板书程序设计。

  "说课"要求:恰当地说出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的板书设计,以及根据媒体的技术构成、传播特性和教学功能,正确地说出各种教学媒体,特别是电教媒体使用时位置如何放置,听觉媒体的音调、音量如何调控,视觉媒体影像明暗的控制中。

  (2)板书程序设计原因。

  "说课"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空间、教学媒体的技术构成和教学功能,说出板书设计和媒体如何放置等的具体原因。

  说课前的准备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其中说课占很大比重。通过说课这项活动,检阅了教师队伍,发现一些学科骨干,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但从说课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说课内容不清、理论功底浅薄、依据说得不充分等等。究其原因,有教师自身能力差的一面,更主要的是说课前准备不充分。那么,说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呢?归纳起来应做好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

  一、知识准备

  知识是基础,没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要想说好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课前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内容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教学大纲、教材知识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1、熟悉大纲,学科教学大纲,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教材是根据大纲编写的,这一点说课教师往往忽略。说课前,教师一定要熟悉教学大纲,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尤其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分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离开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说课就会迷失方向。例如,对学生口头表述历史的能力的要求,初一年级就不能要求学生能完整地叙述历史事件过程与历史人物活动,这是对初二学生的要求。初一学生只要求初步学会复述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能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内容。

  2、钻研教材,熟悉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承接性和延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本课在本册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

  3、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展知识视野,使之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在本学科这个天地里游刃有余,使说课具有深度和广度。

  二、理论准备

  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教师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否则说课就没有高度,就是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说课前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有关理论。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说本节课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的素质,为说课打下理论基础。

  三、技术准备

  1 、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要想说好课,首先明确说课要说什么。关于说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框框”,通常包括说教学目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这四项内容,其中说教学方法里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用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掌握说课的技巧

  ①加强说的功夫

  说课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目的,但却得用语言表述。要动口,就要加强说的训练,要有说的功夫。要注重语气、语量、语调、语速、语感;要进入角色,脱稿说课不能用背育的语调,要用“说”或者“讲”的语气,设计意图则用说明性语气,二者要有区别;要注意教师所处的位置,要和讲课相同,板书和淙操作等活动要自然和谐、落落大方。

  ②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只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既可。应把主要力量放在说教学程序上,这里是重头戏。

  3 、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

  说课前要准备好本次说课所用的尺、挂图、小黑板、卡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教学用具,以及表演和板书需要的饰品和图形。说课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介绍和演示。

  四、心理准备

  由于说课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它又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谈完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如果说课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在说课时失去心理平衡,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这就需要说课教师在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 、充分认识说课的重要性

  “说课”活动是在短时间内较经济的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形式,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面积极勇跃地参与这项活动,由压力变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教法。这就使用权教师的政府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

  2 、增强自信心

  由于说课之前已大概圈定了范围,教师已对这些内容做了准备,所以说教师要卸下思想包袱,消除紧张心理,说课时从容自如,同时要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实力,使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3 、注意自我的心理调节

  说课是在没有学生配合的情况下,一切靠自己完成,有时可能出现漏洞,这时需要教师具有稳定力,应变力,消除心理紧张,稳定心理状态,恰当巧犀利地弥补。这种自我控制心理能力不能一蹴面就,需要在平时就加以训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把握之仗”,这都说明事前准备的必要性。充分准备是说课成功的起点,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说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说课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一、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二、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与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2、通过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只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一学习目标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更进一步去理解“将心比心”的意义,从而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六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理解“将心比心”一词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说教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所以我用引导法教学。教学中,我会以学生读和说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要求学生读不顺的地方多读,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组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教师再给予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为了达到“读课文”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这几个环节:

  1、自由朗读

  朗读时采用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轻声身别人请教的办法。检查朗读时我会提醒学生难读的地方,要求他们多读几遍或进行领读。

  2、各别检查

  指名学生读课文,看看学生是否已将课文读通,读的时候可采用这样的方式:点出几个学生,让他们一人一段接读课文。个别检查后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

  a、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后将文中故事复述出来。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故事内容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用“”划出,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3、说一说:交流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要求:a、要说清楚自己感动的原因。

  b、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听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说一说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说话交流能力和倾听习惯的训练)

  4、抓住重点段,层层深入的朗读

  a、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对话。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读出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进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去,让他们在读中悟,悟中读。

  b、多次引读结尾段,以产生层层深入的效果打动学生的心灵。

  这一段是文中的重点段,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目的是想让他们在读中悟出真理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一段记下来。

  5、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深一层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这一点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事情是能够体现“将心比心”的,另外我会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故事,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去做,看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领会“将心比心”的内涵以及课文所要传授的意图。

  (四)再读课文,总结

  1、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师总结归纳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所以我没有特别的去设计别样的板书,只是很普通的板书,但在上课过程中,我会根据需要在黑板上将重点的词句写出并讲解。

  板书:

  故事一 故事二

  人物:阿姨、奶奶 人物:母亲、实习护士

  事情: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商店大门 事情:母亲宽容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

  从这两件事中,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教材说明:

  菡子的《八只小猫》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景德镇的瓷小猫生动的描叙和精要的介绍,赞美了我国传统工艺品制作者们的创造性劳动,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的追求、憧憬之情。

  这篇文章紧紧扣住瓷小猫是儿童玩具的特点,自始自终用拟人手法,观察仔细,描写生动,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既有个体描写,又有整体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纯真和童趣;同时在记叙中穿插说明,说明性文字简洁准确,把为什么“打败了日本的瓷小猫”的原因交待得一清二楚,更说明了作者对它们的喜欢不是出自个人的偏爱,而是有客观的依据;另外,纵观本文思路,条理清晰,全文按总分总展开,第2段层层递进描叙了观赏瓷小猫的四个发现,第2段与第3段互有因果、补充和层递关系,文章最后一段从爱玩具到更爱艺术品到爱一切美好事物,主旨得以提升,文章蕴涵丰富。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期课改的内涵是要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地。在小班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组长的带领下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大,其中的部分学生有点怕难为情,因此在组内互动时不够积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知道作者喜爱八只小猫不仅是由于她们姿态和神情的可爱,还因为这是一群为国争光的小猫。

  2.知道作者写《八只小猫》的观察顺序。先是一只一只地看,再是八只小猫放在一起看,最后从为国争光的高度看。这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看到本质的观察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能背诵其中的部分句子。

  4.根据插图和想象自编童话小故事。理解“一个摆法就是一幕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知道作者喜欢八只小猫的原因,不仅由于

  它们姿态神情的可爱,还因为这是一群为国争光的小猫。

  2.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发挥学生的想象,自己编童话,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课文找过渡句的方法,知道作者喜欢八只小猫的原因。

  2.根据老师自制的八只小猫的图片,学生对照着说出每只小猫的姿态,熟读

  能诵并且用生动的语言把它们说具体。

  3.五人小组,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摆一摆,编一编,说一说”,展开想象自编童话小故事。分页标题#e#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二节,理解作者怎样描写八只小猫姿态和神情的可爱。如何理解“一个摆法就是一幕童话”。

  四、教学策略:

  1、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传统的教法往往逐段逐句串讲,平铺直叙,教学设计缺乏创意,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却不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聪明的教师处理教材时就如庖丁解牛,高屋建瓴,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寻找突破口的方法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善于抓住题眼,以一字词带动全篇。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在阅读课文中把握那些关键的对全局起提纲挈领的字词,通过它们,发现全文的内容、写法、情感、主旨和构思。例如,本文授课时抓住一个“活”字构建整节课的框架,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词和短语来概括八只小猫的.特点吗?”“你能找出吗?” 正因为八只小猫有如此多的特点,才引起了作者的喜爱。文中有句话概括地说明了作者喜欢小猫的原因。让学生找到过渡句。就这样,以“小猫”为主线,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地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

  2、独特的词语教学。

  词语是语文大厦的基石,词语教学相当重要。现在的课堂词语教学正走向极端,或强调识记,或避而不教。针对五年级学生实际,我认为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本人的字词教学通常是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如故意写错音形、或根据意思写词语、或找同义词等等。针对本文实际,我提出新的词语教学法,要求学生判别句子中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何其平庸”与“择要述之”让学生从字面来结实它们的意思,然后再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印象,诱导学生辨析,既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又提高了运用能力,真正做到了务实高效。

  3、注重朗读涵泳。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是进入课文的桥梁,读着读着,学生沿波讨源,披文入情,神游其中。本文教学既有全篇朗读,又有局部品读;有教师引读,也有男女声对读。通过全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总分总结构;通过涵泳品读(如对有关“活”的句子的品读),借助联想,点燃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感受文中的童真和情趣。

  4、层层蓄势的思想: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说,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的差异应清晰可辨,这种分辨愈清晰,愈有助于新的学习与保持。本文的终极目标是学会在记叙中运用说明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试着摆一摆八只小猫,深刻地领会描写具体生动的特点,然后把八只小猫做为一个整体,同样让同学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童话,在理解句意的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这其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小组讨论时,展开说话练习,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页标题#e#

  5、创造情境,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在教学环节的最后阶段,我出示实物(企鸭玩具),创造情境,要求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以说促写。众所周知,“作文作文,好以捉魂”,而作文教学情境恰能解决学生作文的无米之炊,解决学生“写什么”的材料问题;同时情境作文,能增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因为境能育情、情能造境;另外情境作文能培养学生在应急状态中的灵活的应变能力。在口头作文后,布置小作文,要求课外仿效记叙中穿插说明的写法,做到读写结合。诚然,阅读教学是以理解吸收为主,但是我们不能拒绝写作对阅读天然的迁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重视读写结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笔下生辉。这次的习作要求是把自己搜集的民间传说写下来,这既是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符合,又是这次口语交际的延续。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本次的习作设计并非某一节课实施过程的具体设计,而是要把这次习作融在一个“大过程”中,这个过程既包括了课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又包括了跟大家交流信息,最后才是写作。

  本单元学习课文有神话、童话和传说故事,学生对于这三类传说故事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进行独立写作文是可以实现的。而传说故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维度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知道民间传说中要介绍清楚: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2、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编写出有趣的、感人的民间传说。能把语句写通顺、流畅,把有趣、感人的部分写具体。

  3、能相互修改和自己修改民间传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喜欢读、讲民间传说。

  2、使学生喜欢写民间传说。

  3、愿意把自己编写的民间传说讲给别人听。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制定教学重点:如何抓住传说故事的主要情节来写。教学难点:如何把传说故事有趣、感人的部分写具体。

  二、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

  2、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编童话的方法,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4人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习作教学应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启迪他们的写作灵感,大胆想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使学生们快乐的写作文。为此我打算这样来安排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民间传说故事。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一开始我就兴奋地告诉学生:咱们班这段时间有好些同学都在搞创作,出了好些书,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天。我准备集合全班的智慧共同编一本书叫《美丽的民间传说》。这样就会在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紧接着我的话题一转,告诉学生:要编好这本书,可不容易。首先,咱们得要收集这些民间传说。顺着这个话题,问学生: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不少的民间传说,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个传说的名字,你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收集到得。这样既检查了课前学生的准备工作,又让学生了解了可以从什么地方寻找写作素材,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言语交际,引导自主表达,教给写作方法

  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经被很好的激发出来了,所以整个习作课我会顺着编书这根线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咱们第一步已经选好了要写的材料,那么第二步就是要把它写下来。那怎么的故事你才会喜欢读呢?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故事首先必须是完整的,然后还要写得生动具体,大家才会喜欢。

  写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还得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本单元学习的民间传说就是学生可仿可学的范文。接着,我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重阳节的传说》《牛郎织女》两个故事,想象它们都有哪些内容?我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肯定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这些要素,而这个事件又是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组成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故事写完整了,还是不够的,要吸引人这个故事必须是生动有趣或者感人的。如何让学生把民间传说的有趣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这是本次习作的难点。为此我让学生再回到《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中,知道作者之所以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感人做到了以下几点:

  1.主人公只有两三个,不多,选择主要的情节写。

  2.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言语写得生动,把故事的经过写得很具体。

  3.大胆的想象,加入了自己创作的情节。

  接着要求要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故事在小组内说说,并按照上一个环节归纳的一个生动的故事要注意的几点去说故事和听故事。最后小组选出一个讲的最生动的同学在班里说。学生说中评,评中说,充分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也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下一步写故事的自信心,并进一步巩固写作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对写传说故事的喜爱,又能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说故事的快乐。同时鼓励好生在说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可以加入自己的设想,又让后进生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故事后,有内容可写,让他们觉得写作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三)课上评改

  在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后,学生对于民间传说的编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新课标说: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和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所以在学生写好后,我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把你们写的故事编成书还不行,必须要进行多次修改。接着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评改,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组内交流:互听、互评,看谁写得最有趣、最感人。

  听评要求:

  是否听清楚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篇故事有趣吗?感人吗?你最欣赏编写的哪部分内容?

  有没有介绍不清楚的内容?有没有说得不通顺的地方?帮助同学改一改。

  2.根据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传说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听的同学能够有目的的听,并且在听过之后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读故事的同学则能够将他人提出的建议认真听取并努力改好自己的小故事。而这些也恰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必备的好品质。

  (四)成果展示

  1、装订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全班交流,传阅。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2、给家长读一读自己的杰作,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建立学生写作信心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总之,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量激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善说,进而达到乐写、善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准备DVD机、电视机及光盘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研读重点段落、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1、导入新课,打开课本,找一找安静捉住蝴蝶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句画下来,谈谈体会。

  2、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好好去体会安静是怎么捉到蝴蝶的。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话,并把它背下来。

  4、提问: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站在离安静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

  5、过渡学习第六自然段,思考:安静她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

  1、读课文,勾画句子。

  2、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读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全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2)给竟然换词;

  (3)理解“消然合拢”想象安静的内心世界。

  (4)理解“奇迹”!

  (5)理解“神奇的灵性”

  (6)猜测安静是怎么知道的蝶就在身边?猜测安静的心情?

  3、生读书,背诵第四自然段

  4、生汇报

  5、生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汇报、交流

  (3)朗读感悟安静的内心。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读悟情,激发情感,感受到盲女孩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二、联系实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关爱

  1、出示句子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提问:谁到底是谁?

  (3)追问:他们是怎样在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4)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生汇报交流

  2、感情朗读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三、回归课题

  引读课题、总结课文

  生深情读课题

  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五、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2

  教学流程

  一、情境法导课

  这篇文章的题材切近学生的实际,有极大一部分学生有过达丽玛一样的经历。因此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春天的雨点》。哪些同学有过达丽玛类似的情况?下面我们把自己当作达丽玛来学习课文。”这样导课,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关注,使他们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v

  二、目标导向

  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施目标

  这一环节是影响目标达成度的关键,我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一)示范质疑(学习一、二自然段)

  教师打开幻灯,出示自学提纲:

  1.划出最能表现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2.达丽玛的神态如何?她当时怎么想?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想想完成自学,再用议议的方式进行检测交流。疑是思维的开始,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而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经历教师从扶一放、学生从仿——创的过程,教师出示问题,示范质疑,让学生有路可循,为第二步的学习质疑作好铺垫。

  (二)学习质疑(理解课文三、四自然段)

  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乌汉娜老师是如何给达丽补课的,接着让学生模仿第一段的自学问题,给自己、同学们提出问题,师生经过筛选补充,教师用幻灯出示自学提示:

  1.“用——”划出最能表现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2.达丽玛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用读读、划划、想想、议议的学法自学第二大段。最后师生交流。

  在交流问题2时,插进有感情朗读训练。“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这个句子是值得深究的一个句子;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分四步进行。一读句子想:这句话围绕哪个词来写;二读,这句子围绕“发誓”写了什么内容?三读,这句子表达了达丽玛怎样的情感。通过读读、想想、议议让学生懂得达丽玛之所以决心要专心致志地听课是乌汉娜的行为、精神感动了她,在这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声音读出来,即四读。

  达丽玛是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文章没有正面叙述,而是通过乌汉娜老师和达丽玛之间的对话表现出来的。教学时.她俩的对话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及时矫正;优生示范读;自由读;检测性指名分角色读,在有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懂得乌汉娜为了达丽玛的进步激动不已,她觉得自己伪努力有了收效,从而感受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真诚的爱,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其中的作用。

  这一环节是“扶”的过程,让学生模仿质疑,质疑后师生讨论、筛选、补充问题,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有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悟出学法。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

  1.分小小组自学第三大段。自学后质疑;释疑。(简单的问题小组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学后向老师质疑。)学生自学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适时加以点拨,提醒学生抓住可疑标点,不理解句子,结合课题,文中内容加以质疑。

  2.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重点解决第三段中“……”的作用和课文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文中的“……”表示达丽玛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语意未尽。为了让学生理解其含义,我先创设情境,打开幻灯,指着“达丽玛”叙述:假如这就是你,旁边是你的老师。有那么一天,你落下了课,放学后老师为你补课。补充课,天色已晚,老师不放心就护送你回家。天下着毛毛细雨,老师解开衣襟把你搂在怀里,虽然是春寒料峭,可是你却感到—阵阵温暖。到了家,老师浑身湿透了。你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望着老师的背影渐渐远去,你此时此刻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练笔,写后讲评。学生学习了一、二段后,对老师的优秀品质有了较深的感受,在这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练笔,这是读的延续、深化、升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引起共鸣,为最终突破难点,作好情感的准备。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春天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草原上勃勃生机又象征着什么?最后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春天的雨点。达丽玛在爱的浇灌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萌发出勃勃生机,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四、总结全文,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从知识方面、学法、情感方面读读自己的收获以及不解之处,其目的是强化目标达成度,提高课堂效率。

  五、作业检测

  作业是根据第2课时的第1、2两个目标而设计的,旨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二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起着承前启后,化知为能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以诚待人,要求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尊严》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轻的时候,在一次逃难中,尽管极度的疲惫和饥饿,但他仍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体现了个人的尊严,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赏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在理解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基础上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严。我认为编者把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应该有他的理由,应该能够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尊严》这篇课文思想上的价值在于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在阅读过程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从学生角度出发,这是一件特别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别,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想到尊严,尊严对于他们而言早已存在于生活、学习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哈默身处困境却仍不放弃原则、放弃自尊的高尚人格也成为我这节课最大的关注点。

  二、说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在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自主学习“捶、惫”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疲惫不堪”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以上三个学习目标的.设定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我认为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会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便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给予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在学法上我主要以“读文章、品语段、悟内涵、写感受”为重要关注点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阅读讨论法、课文分析法、情境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读、品、悟、写的过程。

  四、说教学流程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引用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尊严。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提出问题。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预习,学生以对课文的字词以及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的学习,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检查,还有把课文的朗读情况进行检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让我们在这一节课进一步的学习。

  第三板块: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1、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划一划描写他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在旁边批上你的感受。

  2、讨论讨论: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在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中,品味语言是重点。在充分阅读,自主学习之后,我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理清哈默与杰克逊大叔之间对话的三个层次:1.请求通过劳动来换取食物;2.哈默表达了自己不劳动不能够吃饭;3.坚决表示我要先劳动再吃饭。三个层次同时表现了杰克逊大叔的仁爱之心和哈默必须通过劳动得到食物的坚决态度。我采用重点细读的方式来学习哈默的三段对话,深入体会哈默在以劳动来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他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的情感和态度,感受尊严,抓住“狼吞虎咽”等重点语句,反复读加对比读体会年轻人饥饿至极但依然坚持先劳动在吃饭,进而理解他讲尊严之可贵。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

  接着重点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不长,但是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提倡学生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感悟与体会,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并理解“富翁”真正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中的重点,它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一个人能够自尊,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为他以后创造财富并有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板块: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

  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说板书设计:

  逃难人

  7. 尊严(哈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学资源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读诗的方法,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所以设计教学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情。

  (三)、说理念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是“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带着表情的朗读。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读出个情味,给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诗歌与记叙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更要把握朗读的节奏及其轻重音。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受性的学习材料。《乡村四月》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而现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课堂中在课前3分钟与学生轻松谈话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识迁移法。四年级的孩子已学过一些诗,也懂得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读通——读懂——感悟——背诵默写”,在导入课题后让学生回忆学诗方法,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同时也可利用这一方法来学习本首诗。

  3、品读感悟法。课标中提出二段诗词教学目标是“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渐走进诗文意境场景,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4、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1、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的资料,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朗读教学法。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感。课堂中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正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熟读成诵等方法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欣向荣,乡村人的勤劳忙碌,感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

  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境界是“显像得意”,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

  (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 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熟读成诵

  (六)、默写古诗

  (七)、课后延伸

  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

  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

  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01-06

小学语文《琥珀》说课稿10-11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5-29

小学语文《所见》说课稿03-27

小学语文《秋天》说课稿05-27

小学语文说课稿12-29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5-26

小学语文《寒食》说课稿02-20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02-20

小学语文说课稿03-0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