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时间:2024-06-24 18:26: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1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恰巧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恰巧听见了乔埃和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见了逃跑的乔埃!最后,再次进洞寻宝,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正因为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就格外地惊险和引人入胜。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这部外国名著的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了引号,一下子就使它们显得不同寻常。这些词语,透露出作者戏谑的意味,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②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医生鲁宾逊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在梗概中还有这样一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这两句话似乎互相矛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汤姆和哈克的正义和勇敢!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读梗概产生的疑惑,引导他们读整本的书。

  ③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树、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梗概中只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汤姆和伙伴的“海盗生活”,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与其说“小海盗”们向往做海盗,毋宁说他们向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顺应天性、以自然为伴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孩子内心纯真的向往,使他们的淘气调皮带上了可爱的色彩。

  ④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2)对词语的理解。

  萌生:萌发。

  无赖:指撒泼放刁,不讲道理的人。

  凶悍:凶暴强悍。

  游手好闲:懒惰成性,不爱劳动。游手,闲着手不做事。

  落荒而逃: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

  嫁祸:转移灾祸、罪责等。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溺水:沉入水中。

  二、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猜测小说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在学生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后,让学生简要说说小说的内容,并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感受小说的有趣。

  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并且通过猜测梗概中相关部分内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4.如果有条件,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班级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交流读原著的感受,书中的'人物,朗读有趣的片段。

  四、教学案例

  一、猜想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打出《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面)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

  四、结合课后的语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梗概,你对哪些内容产生了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看课后的提示语,“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五、相关链接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马克·吐温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运用拟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运用批注的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问,聚焦汤姆的言行,感受汤姆的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猜想故事情节,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节选)》认识了喜欢航海和冒险的鲁滨逊,充满幻想的尼尔斯,今天我们再走进《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世界,认识一位让大人都羡慕不已的小男孩。

  2.揭示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3.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来源于水手行话,即水深12英尺,轮船可安全通行。马克吐温的创作以幽默、讽刺见长,小说风格如他本人的性格一样快活而风趣,他一生阅历丰富,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曾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它甚至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儿童小说。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颗明珠。

  二、默读课文,梳理人物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一下文中出现的人物,想一想人物之间的关系。

  2.梳理文中人物。

  以汤姆为中心,可以把人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人,一类是孩子,梳理如下:

  大人:撒切尔法官和太太波莉姨妈道格拉斯寡妇印江乔埃

  父抚收

  母养养

  孩子:贝琪汤姆哈克

  三、运用标题,概括内容

  1.回顾方法,梳理情节

  在《鲁滨逊漂流记》学完之后,我们学会了使用小标题来梳理故事情节,请你用这样的方法梳理这篇文章的情节。

  2.学生默读并批注

  3.交流批注。

  选文内容

  概括小标题

  第1段

  陷入悲伤

  第2.3段

  喜迎归来

  第4段

  讲述遇险

  第5至15段

  看望朋友

  4.用小标题串联故事内容。

  课文讲了当波莉姨妈和撒切尔太太因为汤姆和贝琪失踪而陷入无比悲伤的时候,大家喜迎归来,汤姆夸张地讲述遇险经过,后来他去看望好朋友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洞口被封,乔埃被困洞中。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人物众多,所以首先对人物进行了梳理。略读课重在运用已学方法,因此回顾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学过的方法,再次运用小标题梳理情节,巩固前两篇课文所学。】

  板块二:聚焦言行,感受汤姆人物形象

  一、根据导读,明确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部分明确提出了以下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2.在他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

  二、自主评价,小组研讨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圈画批注。

  2.填写学习单,总结汤姆人物形象

  (1)我认为汤姆是,我的理由是 。

  (2)我认为汤姆是,我的理由是 。

  3.小组研讨,交流汤姆形象

  三、汇报交流,多维评价

  (1)汤姆是乐观勇敢的。当他们在山洞中迷路,伙伴贝琪感到绝望时,汤姆选择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2)汤姆是聪明机灵、足智多谋的。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3)汤姆是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他对贝琪很有耐心,找到路之后再回去找贝琪。

  (4)汤姆是善良又有爱心的。他身体恢复好之后就立马去看望好朋友哈克。

  (5)汤姆有点虚荣心。当他讲述历险经过时,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面且立体的。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环境时,都可能表现不同的.性格来。

  四、联系生活,表达感受

  1.出示作者序言。

  本书所叙述的大多数历险故事都实有其事。其中一两件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有些孩子还是我小学的同学。哈克这个人物源于生活。汤姆同样如此,只是不单取材于一人,而是集中了我所认识的三个孩子的特点综合而成。

  2.联结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小伙伴。

  同学们,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说说自己的感受,要说清楚他的性格特点,并把理由或事情叙述清楚。

  【设计意图:采取先自主思考再集体讨论的方式,借助学习单、思维导图等工具呈现汤姆索亚的性格特征,直观呈现出主人公立体、多面的形象。联结自己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板块三:品言猜情,激发阅读原著兴趣

  一、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1.自读批注。再读课文13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2.交流汇报。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他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波莉姨妈真是高兴到了极点,撒切尔太太也是如此。然而,等派到山洞里的信使把这个喜讯报告给他的丈夫时,快乐才会变得十全十美。

  这两个语段细腻地描写出波莉姨妈与撒切尔太太的情绪变化,孩子之中之后她们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对于她们动作、神态的刻画,非常生动传神令人动容。再加上故事情节由大悲再到大喜的起伏跌宕,令人印象深刻。

  二、语言夸张,生动幽默

  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只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几处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生动幽默,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场面描写。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这样的语言夸张有趣,想象力丰富。

  三、了解背景,体会风格

  1.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从写作风格来说,幽默和讽刺是他的特点。美国评论家威廉豪威尔斯评价:马克吐温是独一无二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评价他: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为继承他而来。

  2.拓展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体会作品风格。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汤姆·索亚历险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本篇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之一,主要讲述汤姆和贝琪在山洞迷路的历险经历。作者通过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的语言和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情节,塑造了汤姆聪明乐观,敢于冒险的儿童形象。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对小说人物的提取归纳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复杂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凶悍、落荒而逃、衣衫褴褛”等词语。朗读作品精彩片段,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朗读作品精彩片段,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展示《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面)同学们,《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教师相机导入。并顺势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范读课文,让学生圈画出难认或难以理解的生字词。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谈谈本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大致的故事情节之后,顺势我会提问第一个问题: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本文主要涉及到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课文说一说。学生朗读后,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作者笔下汤姆是聪明、乐观、顽皮、敢于冒险;当他与贝琪在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说明他有执著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毅力。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他利用风筝线来探路,说明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当他恢复体力后就去看望朋友哈克,说明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他讲述精彩的历险过程时,还不忘夸张吹噓一番, 说明他是个顽皮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说明他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刻画汤姆的人物形象的?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细节描写传神: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幽默、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全班交流:自己身边有像汤姆一样朋友吗?你有没有具备汤姆这样的品质呢?你想怎样向他学习?(学生畅谈)

  最后,我的小结作业设计为: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汤姆是一个聪明、乐观、顽皮、敢于冒险的孩子。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名著单元,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本课选取的是“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故事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

  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课文。所以我在这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导”的作用,扶与放相结合。有张有弛,既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主要的是由点及面,由节选,再到整本书,再到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面学习的名著作品,简介马克·吐温及《汤姆·索亚历险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人。

  3.思考本文的场面描写有哪些特点。

  (三)学习课文内容

  1.默读第1-3自然段,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人们找到孩子们时的激动的?

  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声音,镇上传来发疯、人们疯狂地大嚷大叫、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人们的欢呼等;另一个方面是动作,街上挤满了人、衣服还没穿戴整齐、聚集成一堆、前后左右围着、派头十足涌过来等,都表现出人们迎接孩子非常激动和高兴的心理。

  2.“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人们怎样的心情?

  提示:运用了夸张手法,写人们的眼泪像流水似的涌出,又像下雨一般落了满地,写出了人们喜极而泣、激动得不能自己的'心情。

  3.概括段意:第1-3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汤姆和贝奇失踪后亲人的悲痛以及他们回来后人们的激动和高兴。

  4.读第4-5自然段,从汤姆回来后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什么?

  5.从汤姆几次摸索寻找出路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6.概括段意:第4-5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汤姆讲述他和贝奇在山洞中历险获救的经过。

  7.默读第6-16自然段,了解汤姆一行人回到村子后发生的故事。

  明确:第6-16自然段是第三部分:汤姆探望好朋友哈克和贝奇,得知法官把山洞锁住了,而乔埃还在洞中。

  (四)探究课文重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汤姆是怎样帮助自己和贝奇离开山洞的?提示:①独自进行三次摸索找到出口;②说服绝望的贝奇去往出口;③钻出小洞,帮助贝奇出去;④遇到划船的人请求帮助;

  2.学完本课,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从汤姆独自三次摸索寻找出口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坚持、不放弃、不畏惧、细心的人,从他说服贝奇去往出口、帮助贝奇钻出小洞说明他是一个机智、负责、讲义气的人,从他遇到划船的人请求帮助说明他是一个勇敢大方的孩子。

  (五)课文小结

  本课选取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找到汤姆和贝奇”这个片段,该部分描写了汤姆和贝奇失踪时人们的悲痛、回来时人们的激动,以及汤姆讲述的脱险经历,展现出汤姆坚强勇敢、毫不放弃的个性特点,赞扬了他的机智、义气和善良。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展开,围绕汤姆的主要行动,提炼故事的情节转折,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形象。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5

  说教材:

  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恰巧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恰巧听见了乔埃和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见了逃跑的乔埃!最后,再次进洞寻宝,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正因为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就格外地惊险和引人入胜。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这部外国名著的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1、 运用“浏览”的方法自主阅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读中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2、 感受到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阅读

  1、(板书:汤姆·索亚)有谁读过关于他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吗?谈谈你汤姆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外国文学作品,看看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这么多读者去拜读它。

  二、 初知大意,阅读“梗概”:

  1、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作品写了汤姆几次历险?重点写了哪次?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说说主要内容

  三、运用方法,阅读片断:

  1、同学们,课文精选了这部书里的一个精彩片断,让我们好好去读读,领略一番名著的魅力;

  2、这个片断很长,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提高阅读速度? (板书:浏览);

  3、回顾“浏览”的阅读方法;

  4、快速阅读“精彩片断”

  四、赏读品味,畅所欲言: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一读、品一品;

  2、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片断”很“精彩”?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可以从事件起伏跌宕,也可以从语言幽默夸张,还可以用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交流。)

  五、提出建议,课后延伸:

  1、再读梗概,你发现精彩片断写得是梗概中的哪个部分?

  2对照梗概,你对梗概中的哪个地方还特别感兴趣?

  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6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课程标准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组课文是名著单元,有短篇,也有长篇。《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继《鲁滨孙飘流记》之后的一篇课文。这课既承接了短篇到长篇的过渡,也引起学生对经典名著,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恰巧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恰巧听见了乔埃和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见了逃跑的乔埃!最后,再次进洞寻宝,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正因为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就格外地惊险和引人入胜。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本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这样的目标既体现了教材的要求,也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和基本要求)

  2、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课文。所以我在这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导”的作用,扶与放相结合。可上有张有弛,既体现老师的引导者作用,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主要的是由点及面,由梗概到精彩片断,再到整本书,再到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

  3、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里波特》《草房子》

  包含问题、图片、电影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感兴趣才能去关注,去动脑,去思考。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梗概是故事的框架,骨骼,缺少血与肉,更缺少生命的灵性。所以只要了解基本内弄就可以了,而我的设计也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文章是由若干个精彩片段组成的,只有片段精彩,才能激起人阅读的兴趣。这个片段很重要,虚弱的汤姆居然神采飞扬的讲遇险故事,读来既为他担心,也觉得可笑。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而这就是一门学问。

  四、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这里目的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与说明

  这样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儿童小说,我不敢妄加评论,我只是觉得古人的那句话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重要的在与读书。我的板书也在于自己的读,自己的理解。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优点缺点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相关文章:

汤姆索亚历险记心得12-20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心得07-17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作文12-22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06-07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作文[精选]01-20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心得05-09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文梗概01-03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作文02-07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文(通用50篇)03-13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心得13篇07-17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