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4-07-23 16:26: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优选)圆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认识说课稿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选)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一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出现的一节内容,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所以本节课难度不大。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实际问题的习惯.

  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配合使用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学检查的过程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评定,达到迅速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这时再进行加强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时再通过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最后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多边形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的答案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师对答案稍作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开头,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也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自学新知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一)自学课本P122,并回答问题。

  自学结束后,找同学回答导学提纲的问题,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线段和角的表示方式,对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包括两个小题:

  引导学生从普通的多边形开始思考,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通过找规律的方式得出n边形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探讨多边形的各项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获得对多边形的进一步认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通过合作,小组共同得出答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正多边形的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共同得出图4-23中各多边形的名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

  边形、正八边形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这部分准备了三个小题,主要是对多边形部分内容进行巩固。

  这三个题目难度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这样会尽量的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学习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让优等生在知识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

  圆的初步认识部分

  (一) 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回顾以前学过的圆和扇形,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圆和扇形的特征,再通过动画的形式画出圆,抽象出圆的动态定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学新知

  出示导学提纲(二),自读课本12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

  2、找出右图中的半径、圆弧、扇形和圆心角。

  3、会读写圆弧。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圆弧的写法,并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例1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加深知识的深度,提高学生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1、如图4-25,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为60o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交流。

  教师对答案进行汇总,讲解本题解题思路:

  1、因为一个圆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相同,又因为圆周角是360o,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360o÷3=120o,每个扇形的面积为整个圆的面积的三分之一。

  2、先求出这个圆的面积S=πR2=4π,60÷360=1/6扇形面积=4π×1/6=2π/3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联系巩固设计了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难度适中,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订正答案,注意学生的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圆部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什么收获?

  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

  ②过n边形的每个顶点有(n-2)条对角线

  ③正多边形的特点

  圆的初步认识:

  ①圆弧的读法和写法 ②扇形和圆心角 作业:

  课本习题4.5知识技能1、数学理解

圆的认识说课稿 2

  一、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感性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理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感受到圆的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闭眼联想)八月十五,中秋,全家人团聚一起,品月饼,赏圆月当空。门前是一片平静的湖面,一滴水从上面滴入后,在水面上荡一圈圈水纹。在这一句话中你感觉到这些景色美吗?那些事物与景色与本节课内容有关?

  1、初步感知圆

  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感知圆,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初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采取学生独立与文本对话,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关键字眼的方法进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对话文本能力。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利用“研究发现单”定出研究目标,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2/d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三)多层训练,深化理解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部分可通过一些拔高练习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讲练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课后作业88页1—4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经过圆心的线段都是直径。()

  所有连结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直径是4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3、猴子造车,一辆轮子是方的,一辆轮子是圆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知识要提出来?”来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 d = 2 r 或r = 2/d

圆的认识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又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特别是结合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多媒体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士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四、教学流程

  首先我通过传统节日中秋节引入圆形的概念,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示生活中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动手折一折,确定多条折痕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选择其中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来,分析这条折痕的特点,得到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从圆心向圆上画一条线段,给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此时我会播放课件: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实际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圆内的'所有直径都相等,有无数条,半径也都想等,有无数条,计算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同时用多媒体以旋转两条半径得到一条直径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推导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再次,我会在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如何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呢?先认识圆规,然后自学圆的画法并分组尝试画圆,一半的学生画半径是2cm的圆,另一半的学生画直径是4cm的圆,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谈谈画圆的基本步骤及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出直径4cm也就是半径2cm。最后播放课件圆规画圆的过程得到巩固。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大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块是判断题和选择题,巩固对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的认识。另一块是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本课设计把多媒体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整合,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各位评委!

圆的认识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学情

  本班上共有84名同学,其中有少数同学的成绩较差,他们上课时不爱听课,也不知道怎样学习,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红、徐港新、徐焕这样的学生还是有几位的,他们在班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较难的也有个别学生也能答出来。我在教学时,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时也给予批评。我尽量做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调查

  1.《圆的认识》课前学习调查。

  (1)你已经知道了圆的那些知识?还学会了什么?

  (2)怎样使用圆规画圆?有什么技巧?

  (3)圆与其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4)圆有什么特征?

  (5)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圆?你能解释为什么用?

  (6)关于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不会、不了解、不知道的地方入手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师的教因为需要教。】

  (二)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曲线图形:教师闭眼徒手画一条不封闭的曲线。

  这是圆吗?最不像圆的在哪里?

  2.探索圆的特征。

  (1)整体把握曲线图形。

  我们常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探索特征。你能想起那些平面图形?

  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会如何分类?为什么?

  (2)出示一组组合图形:圆里面内接一个最大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

  (3)猜想:每个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角顶点的线段长度有什么特点?

  (4)动手验证猜想: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每个角的顶点距离一样吗?分别有几条相等的线段?

  (5)学生逐一汇报,教师引导思考“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你发现了什么?”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正多边形越来越逼近圆形,但是,正多边形内相等的线段数是有限的,而圆从圆上到圆心相等的线段数是无限。

  【设计说明: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沟通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型的联系,加深对各自特征的认识,为概括圆的特征打下知识基础。】

  (6)归纳圆的特征:

  3.认识圆形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4.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对于圆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了,春秋时期的墨子就在《墨经》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的是?同长呢?什么叫做直径?这一认识比其他国家早了1000多年。

  5.小结:圆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圆?

  【设计说明:在猜想、验证、推理的数学过程中,概括出圆的特征,通过对墨子于圆的论述介绍,加强数学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画圆

  1.圆规是不是可以画出一个圆?请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介绍圆规:两脚距离等于圆的什么?

  2.特殊画圆方法。

  【设计说明:动手画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通过教学直观演示,学生练习,逐步掌握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联系

  刚才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了圆的特点,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联系,用联系的眼光看,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有联系吗?

  【设计说明;对于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对比,使学生认识曲和直的相互关系,增强思辨意识。】

  五、立体圆形。认识球体圆和平面圆。【设计说明:完成从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的空间建构过程。】

圆的认识说课稿 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直线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对圆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知识点:一是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二是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三是圆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对圆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具体的物体的面上,“物”和“图”分辨不清,导致他们对“圆上”和“圆内”分辨不清,这样就必然影响到他们对半径的正确认识。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打算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正确掌握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四、教学策略。

  为此,本节课我将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的策略。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从中找圆,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再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圆丰富表象;二是,以画圆为主线认识特征的策略。第一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画圆,初步感受特征;第二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第三任意画圆,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三是,自主探究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自主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提问,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首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这种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关于圆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什么是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圆形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这些物体中的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把圆从实物图中抽象出来,同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圆。然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圆,问学生: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圆?通过观察交流,丰富学生关于圆的表象,为进一步认识圆打下基础。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图钉、线、圆形硬片等学具自己动手画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圆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将重点关注利用图钉和线画圆的方法,并着力引导学生把这种画法说清楚。因为这种画法是对圆心、半径的形象感知的过程,为他们认识圆心与半径提供经验。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问: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都是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首先借助四幅连续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用圆规画圆。然后,老师用圆规画圆并告诉学生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d 表示。

  3,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画圆感知特征的基础上,出示例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老师通过巡视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根据(1)你能发现什么?组织班内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力求以画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提高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三)、应用练习,巩固拓展

  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拓展有关圆的`知识。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指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意在巩固基本特征。第2题巩固画圆方法,进步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练习十七第一题进步认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第二题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有关。第三题进一步体会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大小。这些练习都应该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引导点拨,提高练习的效率。

  (四)、总结反思,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圆的认识一节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努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圆的认识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就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就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就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这节教材的内容有: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和学习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学习目标: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半径、直径、及其关系,圆的正确画法。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就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从生活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知道折痕的交点叫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线段叫半径,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我想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发现先在组内交流再大组汇报,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 能举例说明吗。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就是半径的2倍。

  (3)学习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第一、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第二、 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第三、旋转画圆。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就是不难的,较难的就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就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 ,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总之我在自主学习就是尽可能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展示交流时要尽量把展示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法。我要尽量做到调控和把握。在检测时我在把握基础的同时注意提升性练习针对易错点设计了判断,选择生活应用等题型,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测。

圆的认识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认识,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位置:“圆的认识”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

  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圆的知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以上理解,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知道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了解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及圆的特征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结合历史材料,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

  三、说教学过程:

  1、整体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2、环节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出示从古到今的各种车辆,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说都有圆形的轮子,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很自然的会问: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画圆得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总结:画圆需要定长、定点、旋转。画圆方法:手握柄,中间扎的地方固定,两脚的距离不能变,轻轻的绕一圈。

  2.圆的各部分名称:

  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刚才我们画圆时的定点、定长叫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课本53页)。

  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课件展示;圆心、半径、直径定义理解什么是圆内,圆外,圆上?

  3.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课件展示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2、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3、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但没有那么大的圆规,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画这个大圆

  4、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通过感受圆的神秘,强烈地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认识圆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好奇心。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四、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用字母d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半径:用字母r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d=2r r=

  画法: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力求简洁明了,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过程,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三、说教学过程:

  1、整体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2、环节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出示从古到今的各种车辆,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说都有圆形的轮子,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很自然的会问: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画圆得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总结:画圆需要定长、定点、旋转。画圆方法:手握柄,中间扎的地方固定,两脚的距离不能变,轻轻的绕一圈。

  2.圆的各部分名称:

  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刚才我们画圆时的定点、定长叫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课本53页)。

  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课件展示;圆心、半径、直径定义理解什么是圆内,圆外,圆上?

  3.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课件展示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2、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3、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但没有那么大的圆规,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画这个大圆

  4、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通过感受圆的神秘,强烈地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认识圆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好奇心。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四、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用字母d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半径:用字母r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d=2r r=

  画法: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力求简洁明了,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过程,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圆的认识说课稿 8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圆的 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都是直观的表象认识,这节课将更深入的去认识圆。

  二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们认识圆,知道圆各个部分的名称。

  2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经历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们通过直观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

  三 教法学法

  设计具体有现实意义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着痕迹地将学生们带入圆的研究之中。六年级的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思考、讨论归纳等活动,自主探索,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小明家距离学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体位置这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们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实际上是在以学校为中心,300米为半径的一个圆上,让学生们感知圆心,半径,圆是有无数个点组成,从而揭示本课的学习任务——圆的认识。

  2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发现,折痕都交于一点,即圆心。所有折痕都经过圆心,引出半径直径的感念,并且得出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再通过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讨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1)设计在一个圆内找半径直径的练习,加强学生们对半径直径概念的理解:直径和半径都是经过圆心的线段,半径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圆心,一点在圆上,直径是经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2)归纳小结本节课中学生们对圆的认识,并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长”的说法,让学生们思考。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对比,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长”就是对圆的特征的最好诠释。

圆的认识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3、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会画圆。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2r与r=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六、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6)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线B.线段C.射线

  3、想一想1: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想一想2: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七、拓展练习

  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圆的认识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知识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曲线图形的起始课,通过对圆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还为今后学习圆锥、圆柱乃至中学的球体打下好的基础。基于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b、在认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c、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能够使用圆规熟练地画圆。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出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学法: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过程:

  (一)寻宝中创造“圆”

  教师活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寻宝活动情境,小明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小明左脚3米。”同学们你们桌上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你能帮助小明找到宝物吗?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自己认为可能的一点或者几点,再通过汇报交流,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学生找到的2个点、3个点……甚至更多的点,直到把找到的点连成一个圆。(板书:①是什么?)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与尝试中初步感知宝物的范围就是在以小明的左脚为圆心,3米为半径的圆上。

  二、对比中初识“圆”。

  教师提问:为什么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就一定是个圆呢?(板书:②为什么?)出示课件:这些图形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也是3米,难道这些图形不是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让学生利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发现:正多边形只是中心到顶点的距离相等,而到各边上的距离并不相等;而圆是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从而是学生体会理解圆的概念就是:“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教师引出《墨经》中的“圆,一中同长也”,一中即圆心,同长即半径。墨子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学生感悟到的是:中国语言文字是高度凝练与概括的,进而体验到民族自豪感。

  三、画圆中感受“圆”。

  教师活动: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

  1、每人画一个圆,大小相同,想一想你们是怎样画出大小相同的圆的?

  2、每人再画一个圆,大小各不相同的圆。你们有是怎样画出来的?(板书:③怎样做?)

  学生活动:提出的问题后,自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内的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得出结论:应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通过小组合作总结的经验,教师继续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完了怎样画圆——我们是不是又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呢?(板书:④为何这样做?)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践的感受,再一次体会:因为确定了圆心,确定了长度,所以画出曲线上的所有点和圆心的距离都一样长,这就符合了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也。”符合圆的特点,当然就是一个圆了。

  设计目的:将圆的特征与画圆的.方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画圆中感受圆的特征,利用圆的特征指导画圆,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画圆和圆的特征相分离的教学方法。

  四、应用中解读“圆”。

  教师活动:(出示篮球场画面)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要做成一个圆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前面环节的时间研究,可以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活动:再想想,怎样画这个大圆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画圆的经历中体验到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让学生体验到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这样的设计可以把经验、直观与抽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

  五、再次寻宝突破“圆”。

  教师活动:孩子们,我要告诉你们,科学家们还喜欢追问这个问题:“一定这样吗?”(板书:⑤一定这样吗?)请看——“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宝物一定在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

  学生活动:这是对学生刚刚建构的知识体系的一个冲击。他们会茫然不知所措,此时(老师出示半个西瓜的图片),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圆是一中同长的,球也是一中同长的。不过,在一个平面内,“一中同长”的就是圆,不是球。

  板书设计说明:小学数学,从做题意义上来讲,很简单;但是从奠基意义上说,却很不简单。让学生从一个《圆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看到数学学科研究方法以及它的魅力。

  说课结束!

圆的认识说课稿 11

  (一)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中对应的目标是:(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分析,这里的关键词主要是:圆,观察、操作、认识。 “圆”是一个图形,它包括:圆的意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若干课时来完成,现在我们只研究其中的“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等。“观察和操作”是脑和手并用的行为动词,可以分解为: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认识”可以理解为:说出、写出、描述等。因此,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引学生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的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数学思考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引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教学思想

  1、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从学生的游戏经验以及生活现象中,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从而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

  2、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以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引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才更加真切和深刻。

  (三)教学方法

  《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并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铺垫孕伏: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一组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各个图形的特征以及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让学生发现这组图形的每条边都是直直的。目的在于让这些图形与圆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突出圆的与众不同。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哪两件神奇的礼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用这两件东西画圆,初步渗透画圆的方法;用细绳甩粉笔,粉笔的运动轨迹是圆,也为学生学习圆上的概念埋下了伏笔。

  2、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圆。我安排了摸平面图形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会,从感官上体验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再通过与立体图形的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圆与其它图形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头脑中建立圆的表象,激起了学生探究圆的有关知识欲望,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究。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这样重复几次后,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接下来,通过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引学生认识圆上、圆内、圆外的概念,并在玩食指点圆的游戏中使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动手,根据要求画线段来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在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出圆的特征,在测量与比较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最后教学用圆规画圆,在这一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 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给学生准确地用图规作图的方法,教给学生作图的技巧。

  (五)巩固练习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课本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基础训练。由填空和判断两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基本概念,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2、深化练习。教材第60页第3题,不仅突出了直径概念中的关键词,还引导学生发现了一条重要规律: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3、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上?

  经学生讨论,再用多媒体演示,对比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优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课堂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利于学生系统掌握。

圆的认识说课稿 12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基奠,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程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既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于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五、下面我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流程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园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园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

  然后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等。

  接着,我会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我通过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作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心知,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我在结合课件图片

  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作出评述圆的半径

  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再次,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

  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在课件播放(用到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

  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

  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

  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_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

  一是让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二是解释生活中圆的相关运用如车轮,飞标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本课设计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想整和,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圆的认识说课稿 13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学的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是小学数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教材思路

  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借助实物、圆规画圆;折画量等活动,帮助认识直(半)径、圆心及特征。

  不足:学生的理解处于教师的调控和指引下,独立空间不够,对圆的文化及圆与人类的不解之缘受深。

  三、创新利用

  1、拓展空间,置学生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2、借助多媒体,将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通过画圆经历认识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4、逐渐养成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难点:

  画圆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法: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自学;分组实验;讨论

  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最后,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散发圆的`文化特性。

  一、导入

  1、从生活中引出圆

  (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

  (2)播放动画:石子入水后荡起的水纹——从中发现圆

  (3)播放动画:向日葵、鲜花、光环、波——感受美丽的圆

  2、导入语: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奥妙。

  二、新课教学

  画圆

  圆的特征教学

  游戏

  练习

  回归生活

  (一)画圆阶段

  1、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用其他材料画圆

  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出挑战

  3、分享交流学生的创造

  4、穿插情感教学

  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题引起思考

  (二)圆的特征教学

  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由此:

  将诸多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为主旋律,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得以自然建构

  一、剪圆——摸圆——圆的概念

  二、小组自学研究,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四、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

  板书(略)

  古代圆的记载

  墨子“圆,一中同长也”

  解释----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

  《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

  告知正方形的长

  (三)游戏,四)练习

  1、做一做:判断,理由,归纳要点

  2、直径最长

  3、找直径,找圆心

  (五)回归生活

  1、解释自然中的圆

  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

  2、欣赏人文中的圆,给学生想象空间

  圆形拱桥,圆形建筑,圆形中国节,圆形剪纸、圆形标志设计

  3、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结束本课

  1)学生谈感受

  2)结束语: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这其中的原因就留等同学们课后进一步调查,研究了。

圆的认识说课稿 1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93页-94页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讨论、观察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

  三 、说学法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发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准备

  1.圆形实物、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2.多媒体课件。

  五 、说教学程序

  这一节课,我们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寻找圆,欣赏圆。第二部分,感知圆,认识圆。第三部分,学画圆,探究圆。第四部分,巩固圆,拓展圆。

  (一)寻找圆、欣赏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我们五年级数学组确定不需要任何花俏的东西来导课,只是让学生通过黑板、课件或桌面上的学具片等看到圆,直奔课题——圆。接着老师借助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的 “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句话,带学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课堂),这样导课直接、简单、有效。

  (二)感知圆、认识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根据这一理念,设计了一个摸圆游戏,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回忆起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又能帮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圆摸上去是弯弯的,学生对圆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分类,要求分成两类,学生也很容易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归为一类,把圆单独归为一类,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圆和其它平面图形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第一类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三)学画圆、探究圆。

  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孩子们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手是意识的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动手操作(画圆),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我们先让学生说说画圆的方法,然后介绍圆规,让学生第一次利用圆规尝试画圆,学生在画圆时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就从问题入手,明确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定点(固定针尖)---定距(两脚叉开)----旋转一周(成圆),

  (2)由教师直观演示画圆,学生掌握圆规的使用方法后,安排学生第二次自由画圆。

  (3)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再通过交流反馈来及时检查自学的效果。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O 、r、 d表示。

  (4)实践出真知。在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后,安排了一定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判断半径,认识直径。

  第一幅的线段,两端都不和圆心、圆上相连,第二幅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内。第三幅图,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外。第四幅图是半径。学生在这四幅图的判断过程中,认识圆内、圆外、圆上的点,进一步明确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也有无数条。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在探究圆内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四人小组合作形式,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的方法来探究: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在实物画圆时,让学生说出画圆的办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从实物画圆到用圆规画圆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使方法得以优化。在学习圆各部分的名称时,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圆的特征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巩固圆、拓展圆。

  我们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练习。第二,总结。第三,拓展。

  及时的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练习,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结合,设计了三组练习。

  练习后老师让学生说收获、提疑问。

  学生回顾总结之后,出示了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欣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前后呼应,通过回顾总结,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将“圆”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六、说练习设计

  及时的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练习,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结合,设计了三组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圆

  圆心 位置

  半径(直径)大小

  (同一圆内) r=d/2 d=2r (无数条,长度相等)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这节课我们设计的意图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开创。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圆的认识说课稿 15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5—58页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三、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同圆或等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六、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本年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个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三角板,课件。

  学生准备:圆规,尺子,白纸,圆片等。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赛车比赛吗?当你们看着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赛道上飞奔的时候,什么感觉?老师也准备参加赛车比赛,还专门设计了三款自行车,可是选择其中哪辆车去参加自行车比赛呢?出示三辆自行车图(第一辆椭圆形轮子、第二辆正方形轮子、第三辆圆形轮子)

  学生讨论回答:选择第三辆车

  师:为什么大家都选择了第三辆车子呢?

  生:因为第三辆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骑得快。

  师:为什么车子的轮子都做成圆形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圆)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为探究新知打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感知圆。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

  学生举例: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

  师:(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圆是什么围成的?(曲线)所以,我们就把圆叫做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2.探究圆。

  (1)认识圆心

  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O

  【教学设计】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认识半径

  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r)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认识直径

  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d)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们是通过量来的。

  生2: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

  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师:你们回答都对。(板书:d=2r或r= d/2)

  练习:对口令,看看谁的反应快。(已知直径求半径,以及已知半径求直径。)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深刻、准确地理解有关圆的数学名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操作的形式来突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的情感过程。

  3.画圆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3).教师示范画圆.

  ①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什么? ② 针尖固定的这一点也就是什么?③ 注意旋转的技巧。 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概括三点: ① 按要求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定半径。 ② 把装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也就是定圆心。 ③ 最后按一定的技巧旋转一周。 这样就可画出一个圆。

  (4).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我们就用刚才的发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说一说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3. 草地上的木桩上拴了一头小牛,想一想,这头小牛吃草的最大范围会是一个什么形状呢?(圆)

  如果小牛吃了一圈的草,但还没有吃饱呢,你能帮帮它吗?(把绳子放长一点)

  同学们想想,绳子在这里相当于圆的什么?(半径)

  绳子变长了,圆也变大了,你能说说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吗?(半径)

  如果这头小牛还没有吃饱,除了放长绳子外,你还可以怎么样帮它?学生思考,回答:移动木桩

  同学们想想,木桩在这里相当于什么?(圆心)

  木桩移动了,圆的位置也变化了,看来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圆心)

  4.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趣味性练习,有利于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表扬激励,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九.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直径d

  d=2r或r= d/2

  板书设计简明,力求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十、教学评价

  圆的认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感知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探究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探究中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等,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学生为本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认为的:概念能通过定义,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当一个人能区别概念的例子和非例子时,就学会了概念。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订出的这一切实可行的目标正是新课标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圆的认识说课稿 】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说课稿12-03

《圆认识》说课稿05-17

《圆的认识》说课稿(经典)06-21

圆的认识说课稿[经典]06-25

《圆的认识》说课稿06-10

圆的认识说课稿05-21

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06-24

圆的认识说课稿【热门】06-25

《圆的认识》说课稿[集合]06-10

圆的认识说课稿[合集]05-2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