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时间:2024-10-18 12:37: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个层次的基础: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还将是学生初中代数学习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编排是这样的,教材呈现出一幅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针对表格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课后阅读资料主要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第二问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编排特点,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探索、交流、比较,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人交流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堂好的数学课,最终目标是学习能力和数学思想的培养,而应用于生活则是这个目标的价值所在。为此,在本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探究交流——自主构建。

  2.联系生活——体验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较、联系生活都是学习本课的有效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分为3大块: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分析比较——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课始,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阅读材

  料关于恩格尔系数的介绍。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独立阅读“恩格尔系数指什么?结合课前收集的数据你能计算出你家的恩格尔系数,并对此做出科学解释吗?”,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反馈并小结得出: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三)”。

  选择这一导入而没有选择复习导入有以下3点考虑:1.这样导入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2.对恩格尔系数的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3.如果选择前面学过的列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或用分数问题复习导入,虽然能帮学生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和链接点,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但压缩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所以不设相应的复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感悟新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较”分为3个层次:循序渐进,动态示题——探究交流,夯实基础——比较优化,激活思维。

  首先:循序渐进,动态示题。“笑笑也调查了一份他们家的

  食品支出情况,我们去看一看”然后运用课件将表格中的第一排数据一一出示,让学生分别判断处于什么生活水平,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样逐一出示,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观的发现笑笑家生活水平从贫困—温饱—接近小康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这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张表格。这时,我将问题(1)去掉,因为它已经在动态出示表格的过程中完成了,直接将问题(2)改成(1)随着表格一起出现:“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吗?”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环节和比较优化环节。

  探究交流,夯实基础。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4步完成

  1.独立审题,并尝试画图、列式、解答。

  2.小组内交流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馈。

  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

  以达到自主建构。交流想法则是用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一次论证,展现。

  而在展示方法这一步,由于前面的学习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用方程来解这道题,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会出现这一种“(65%-35%)X=210”,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用算术方法---210÷(65%-35%)。所以将这三种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馈的时侯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尤其是对等量关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种“65%X-35%X=210”根据要求,学生一般都会先画出线段图,那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出图意,其次说出列方程的根据:“你是抓住哪句话来分析的?”通过“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关系:“食品支出的钱数-其他支出的钱数=210元”,再根据等量关系说出所列方程的含义:“65%X、35%X分别表示什么?”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65%-35%)X=210”虽然从算式来看只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实际上他们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可适时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程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期间对于学生因为粗心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错的原因。总之,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多放手,给他们探索的空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时给予引导。

  比较优化,激活思维环节:新课标倡导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问题,因为这种顺向思维的方法,既化难为易,又加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因此,针对学生展示出的列方程和算术2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讨论得出列方程的方法可根

  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式,便于理解;同时指出列方程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试一试的第2题“(2)20xx年,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来巩固所学。由于第一题“(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与例题是重复的,所以删掉。而第(2)题作为例题的延伸和对主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做为课堂练习。

  课尾——拓展思路,学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学习比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和例题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平,所以我在丰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据此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

  1.某班在一次数学单元训练中这道题是从扇形图的练习形式以及涵盖了基本训练、变式训练、发散训练的练习内容两方面丰富了本课,其意图是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二道题选用的材料是《我国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情况》的财经报道。

  2.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局面下,我国经济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526.8亿元,同比增1.6%,地方本级收入23992.07亿元同比增长9.8% 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道题的数据虽然复杂不方便计算,但是体现了数学材料的真实性。其倾向性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提取信息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板书: 因为本课本着“放手让学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书的设计遵循“黑板是学生的试验田”的原则,除了教师板书课题及一些重点要求外,主要是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

  就是这样,一堂朴实数学课的探究与应用,就此结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专家与同仁的指导。谢谢!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前进小学,我的名字是张宏,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一节课,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说方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比例尺的应用》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尺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有关的数量关系式,掌握求实际距离的解决方法,并会解答这类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正确求出实际距离。在设知数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使用的单位不同,因此教学难点是设未知数时使用哪个长度单位。

  四.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尺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来求实际距离或者是图上距离。解决这类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解答。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时,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学生的不同解法,可以归纳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在计算的过程中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注意单位的统一。在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时,要和学生强调解设中单位还应该是厘米,因为图上距离的单位就是厘米,所以要统一。

  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理解比例尺时,一定要结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

  教材上介绍了3种解题思路,但我觉得前两种的思考方法是一样的。且第2种思路中“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这样的理解有跳跃性,我觉得还是让学生理解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00厘米”,最后让学生看问题所求的单位名称与计算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样,需要统一单位,这样学生比较好理解。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这类问题,可能学生对这样的解法和方程解有一样的感觉,怕麻烦!但作为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必须让学生掌握,所以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这两种思路都掌握。在以后的练习中,如果题目没有要求解题方法,那么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答。

  五、说教学程序

  1、复习准备

  本节课是紧接着前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展开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在学习新知道之前,对前一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回忆,有利于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整体的,系统的知识。因此,我一开始按摆了复习。

  2、联系生活学新知

  参与是发展的前提,兴趣是参与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才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趣味性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里我没用课本中的例题,而是根据实际改编的。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的素材,这样会使冰冷的数学产生亲和力,使学生感到亲切,也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接下来分析条件和问题。在设知数时,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板书中,我故意空出来。提问:你觉得这里设什么单位更便于计算?然后用红笔加以强调。再写出关系式,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对照列方程解答。

  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再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接着结合岚皋地图,设计了课中小练习,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之后进行了课中小结:怎样求实际距离?要哪些条件?

  3、巩固练习

  数学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4、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3

  我所讲课的内容是第十一册数学第58、59页,这节课中,要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用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一课中,学生特别要掌握用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设未知数时单位名称的正确使用。

  为了能使学生把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入情入境的参与学习活动,我在上课开始用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把学生吸引到地图上,自然引出图上距离、比例尺,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去算实际距离,然后应用“旅游”这个话题反复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并反复强调设未知数时单位名称的正确使用,以上这些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要做到的文章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比例知识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

  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数来分),进而引出课题——《比的应用》。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与数学经验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第二个环节: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课本情境图。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分,怎么去分?

  教师引导:在这儿分橘子时,3:2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说说。(一班最少分3个时,二班分2个)。接着往下分,怎么去分呢?同桌互相讨论。汇报,师生填表。从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大班分的橘子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二班分的橘子数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不管怎么分,每次都按3:2来分的。)

  2、出示课本主题图。如果把140个橘子按3:2来分,怎么去分?

  因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础。学生很快就会完成表格。这就是列表法解数学题。

  3、利用课件帮助理解、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题目要分配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重点思考讨论:从3:2这个比中,你能知道什么?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

  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第三个环节: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2、提升练习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营养搭配》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并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做数学”,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自主建构使知识系统化;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生活中绿化率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以“生活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感悟情景,出示课题

  欣赏昆山的美景,解读教师的心情。(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2分钟)

  猜猜老师心里在想什么?板书:购房

  二、真情互动,同步梳理

  (1)购房要考虑哪些因素?

  环境、面积、楼层、房价等。

  (2)研究绿化率。

  生:交通、地段、绿化、保安……

  出示A、B、两个小区的占地面积及绿化面积。你帮老师选择哪个小区?

  生1:选择B小区,因为这个小区的绿化面积多。

  生2:应该选择A小区,因为A小区的绿化面积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大。

  学生交流,明白绿化面积是占地面积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绿化率。

  出示绿化率的计算公式。

  学生计算A、B小区的绿化率,得54%、50%)

  师小结: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

  根据绿化率的意义,你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探究。

  出示C、D的绿化率,分别求绿化面积、占地面积。

  (3)分析房型面积。

  投影显示房型数据,理解使用面积所占的百分比。

  房型三室两厅两室两厅

  建筑面积106㎡90㎡

  使用面积所

  占的百分比72%76%

  学生帮老师出主意,谈方案。求使用面积是多少。

  师小结: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三、开放练习,整体回顾

  参观样板房(投影图片),计算房间的面积。

  出示:卧室A的面积比卧室B多25%

  卧室A的面积比客厅少20%

  客厅的面积是餐厅的300%

  师:你想知道哪个房间的面积?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告诉一个卧室的面积,小组自由设计问题,交流解题思路。

  比较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

  在《美梦成真》的钢琴曲中想象。

  四、点击生活,享受数学

  总结全课,指出百分数的广泛应用,板书完整课题。(购房中的百分数)

  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谢谢大家。

  设计意图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生活,一种“数字化的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而今大量虚假的情景创设,已经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故而,数学的教学在情景设计上必须亲近学生真实生活场景。“购房中的百分数”一课正是我们所作的一次尝试。

  1.全新统整复习内容。

  本课着眼统整百分数复习的内容,恰当的创设“我想有个家”主题活动,全课以购房为主线,通过创设“购房——绿化——面积——房价——贷款”等一系列情境,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巧妙地贯穿其中,构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一条较为完整的复习路径。课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全部来自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计算楼层价格、确定贷款方案、计算房间面积等环节中,都让学生合理选择信息,自主建构有效的信息链。全课信息展示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想,数学课堂对生活的真切眷顾,必将会使课堂演变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且让数学与生活齐飞,便是思维共情感同行。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例1、例2。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分析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程:

  一、导言:

  以前我们学过了分数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

  二、复习:

  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

  ①吃了一筐白菜的2/5。

  ②一本书的价格正好是一支钢笔价格的2/5。

  ③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①小明体内所含的水分是28千克,占体重的4/5,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仔细观察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独立做,做完组内交流,组长分好工,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方法多,你们小组准备由谁发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结:老师也认为用方程解比较容易,因为它的解题思路与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是一致的,也是根据题中的叙述的条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由于单位1是未知的,要设成x,列出方程进行解答。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7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基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在学生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只不过一个量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通过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理念: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本节课采用五步六环节的尝试教学法,始终坚持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理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借鉴课堂实录中的一些设计把学生想要学的想要理解的全部交待清楚了。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填空。

  (1)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用()÷()

  (2)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120%。

  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多()%

  (3)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80%

  红花朵数比黄花少()%

  2、思考下面的问题

  甲数是5,乙数是4

  (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2)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4)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5)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

  (6)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3、说说下面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1)甲队比乙队多修25%

  (2)今年比去年多植树30%

  (3)现价比原价减少了20%

  (4)红花朵数比黄花少17%

  设计意图:前两道是基本训练题,是为本课新知识的顺利展开扫清障碍,而第三题“说说百分数表示的意思”是一道为新课展开做迁移的准备题,本题在我模仿的视频中本来是一道巩固练习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进而尝试时取得成功,我设计为准备题。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应用(一),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使学生有了注意方向,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题

  六(2)班有男生10人,女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请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巡视

  2、自学课本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3页,边读边思考,回答自学提示里面的4个问题。

  [自学提示]

  仔细阅读课本第23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例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3、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多)百分之几的问题,书中有几种解答方法?思路各是怎样的呢?

  4、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懂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示的帮助来自学课本,使学生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具有实效性。】

  3、再次尝试

  盒子里有50立方厘米的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约为45立方厘米。水的体积比原来冰的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4、学生讨论

  师: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

  师:第1种算法是怎样的?

  生:找准单位“1”的量后,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单位“1”就可以了。

  师:那第2种算法呢?

  生:先用一个数除以单位“1”

  的数,再同单位“1”比较。

  5、教师讲解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先要找准单位“1”

  一般有两种解法。第1种解法是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单位“1”的量就可以了。第2种算法是如果比单位“1”多的时候就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减1;如果比单位1少的时候就用1减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

  注意: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四、巩固练习

  1、五(1)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电饭煲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褒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去年每百户拥有彩电多少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份之几?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24页“练一练”第2、4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本题

  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

  1、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2、去年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3、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

  4、去年比今年减少百分之几?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8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期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我班学生人数少,在教学本课前,我在电脑上选好了课堂教学实录,首先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预予辅助教学,我就在一旁随时给以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法灵活 学法得当

  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学。根据劳动付出比为5:3,总收入为160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3的问题。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答.之后再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里就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时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那也许在小朋友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1平均分配的形式,这里也可借此引发讨论,进而进行多劳多得的思想教育。)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2、感悟新知.

  (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这里我将前面的小故事做了个小变化。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又想做“唐氏月饼”,这时沙僧也要加入,猪八戒为了能赚更多钱,做月饼比去年勤快多了。结果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5:4:6,卖出后一共赚得300元。那请问同学们,今年和去年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呀?现在他们该怎么分这笔钱呢?这样一来,就在学生中击起了波澜,学习的气氛也达到高潮。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还设计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据老师调查,建造楼房的混凝土中,水泥与黄沙、石子的比是2:3:5时最牢固。学校要建造一栋教学楼,但现在水泥只有4吨,黄沙有12吨,石子却有24吨,总重40吨。如果由你负责质量的监理,你将如何处理?

  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此进行优化,如果出现比例不当,还可以趋机进行道德教育。建一栋楼房,一定要把握质量,那就要按比例去进行搭配。也告诉了学生: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第四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

  还可以各抒已见,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又怎么样,你认为本节课谁的表现最好。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再发展。)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9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十二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生点、难点

  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等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有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

  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

  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

  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

  四、练习提高

  1、基础练习

  2、判断说理不解答

  由学生打手势表示,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增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

  3、变成练习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讨论我们学过的归一、归总应用题分别是哪种比例的应用题。

  七、效果预测

  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0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百分比的应用---盈亏问题》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上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章《比和比例》中的一个内容。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比分数小数间的互化(百分比的意义)和百分率的计算和百分率在统计中的应用(百分比应用的1、2)。作为百分比的应用的第3节课---盈亏问题,本节课对于学生而言有较大的学习困难,首先是六年级学生对于盈利和亏损这种经济问题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其次是公式的推导和记忆,运用都有些困难。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推导出盈亏问题中4个公式,能利用公式灵活解决盈亏问题。难点是盈利和亏损同时出现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的班级六(7)班是个相对比较活跃的班级,有大概10位学生思维活跃,愿意回答问题,而且答对率也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基础很差,不善于表达甚至跟不上。面对这一差异情况,在这节课中应该设置各个层次的题目,而且在一些难题上以分解提问,一题拆分的形式,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尽量地让80%以上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中。

  三、说备课(教法分析)

  作为一节新授课,考虑到盈亏问题学生比较陌生,而且不易理解等难度。因此在备课中主要是以一题分解,对比引出,推导和理解公式并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等方法

  教学流程是: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应用新知

  四、巩固新知五、师生小结

  主要解决的内容是:概念学习,盈亏率的对比教学盈利和盈利率的不同分析,灵活运用条件(在成本、售价、盈亏率)中已知两个求出第三个量,盈亏同时出现时的问题。

  四、说反思(课堂分析)

  1、学生的参与面很广,课堂气氛活跃,让听课的老师觉得这个班好像反应很快,其实该班存在部分学生只是善于说,但不善于做,所以课堂上呈现出好的效果,不一定是真正有这么好的效果。但总体我觉得授课过程比较流畅,预设的问题和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某些有难度的题目利用分解提问,分体解决的方式,顾及到了学生的差异,充分调动了部分学习不自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2、上课过程在PPT放映的过程中由于有电子白板技术的全程应用,感觉课堂容量明显增多,而且可以用划线画或圈出重点,让学生清晰可见重要语句或过程。在讲、评、做练习中随时更正,擦出,节省了很多时间。

  3、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匆匆小结,时间上有些仓促,原因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可能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新授课的难度应该有所降低。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 百分数的应用 (三)》,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第三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8、29页的内容,包括例题、试一试和练一练三部分。其中例题的设计上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依据。练习部分设计了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新旧知识相联系的巩固练习、突出教学重点的专项练习。

  教材通过创设“家庭消费情况”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解决的办法,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为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重点、难点、关键]

  在深入理解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难点是理解用算术方法解决此类应用题的算理,关键是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三)》之前,一是已经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二是这些百分数应用题实际上与相应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以百分之几来表示。由此可以肯定:大部分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2、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①为什么在解决例题中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列方程解?

  ②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为什么要用除法?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识、过程、情感”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经验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人生观,通过分析统计表中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幸福感。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复习导入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新授中,我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百分数应用的教学。在练习时,我设计了有梯度的题目,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具与学具]

  为了能够有效地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同时让学生准备尺子,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为了能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把新知连起来

  1.一个数的30%等于210,这个数是多少?

  2.解方程:50%x-33%x=34

  指名上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这样设计,能够由此及彼,帮助学生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他们扫 除了学习障碍。

  (二)自主探究,把新知拿下来

  课件出示例题

  下表是笑笑的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1985年1995年20xx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65%58%50%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5%42%50%

  提出问题

  1、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我首先鼓励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这个家庭的食品支出总额在逐年减少,而其他支出总额在逐年增多,这个家庭的总支出也逐年增加,可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体验社会主义的优越感和幸福感。达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老师追问

  题中以谁为单位“1”,你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吗?(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写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板书指导。)

  总支出不知,怎么办?用字母“X”表示,怎样列方程?

  (1)学生试着用方程解答。

  (2)学生板演,教学巡视,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 = 210

  30%X = 210

  X = 700

  对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进行追问,“为什么要列方程解”,“方程表示什么意思”,经历这个反思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老师接着追问

  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65%X-35%X写成(65%-35%)X,这样可以很清楚地看出“210就是65%-35%与X的积,X是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让学生知道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此类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很轻松地攻克了本节课的难点。

  这样老师大胆的“退”下去,让学生勇敢地“走”进来,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力,从而把舞台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

  (三)反思总结 把知识串起来

  新授之后,我安排2分钟的小组总结或个人即兴发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总结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及时练习 把新知用起来

  我把比较枯燥的“巩固练习”设计成了“智勇闯关”游戏,面向全体,让学生动起来;智勇闯关,把激情调起来。我设计了四关游戏

  第一关:磨拳擦掌,小试身手

  试一试中的两题属于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我把机会留给了中差生。

  第二关:火眼金睛,降妖除怪

  老师出示一道有解题思路和过程的“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提醒学生不能犯同样的失误。

  第三关:练就本领,占山为王

  老师为每组出示一道难度相同的“百分数应用题”,已经完成本组任务的同学可以抢占黑板上已画好了的高低不同的“大山” 。

  第四关:斗智斗勇,通关全胜

  出示一道有一定思考难度的“百分数应用题”,先做对的同学所在的组获胜。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是在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包括两个例题,分别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使学生更加明确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解答的过程,体验解题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析应用题。

  突破方法: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和理解。

  难点:掌握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画线段图去理解和掌握。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整堂课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寻求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做到互相评议,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分层次,由基本练习到巩固练习,再到综合应用和开放练习,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学生解题思路的发展与解题方法的提高。

  4、运用设备,增强感官。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录像

  2、认识吉祥物

  教学设想:

  通过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吉祥物的带领下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科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向往。

  (二)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判断单位“1”的练习。( 口答)

  谁是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

  在上届奥运会上中国队

  1.获得32枚金牌,是获得奖牌总数的六十三分之三十二。

  2.获得铜牌的枚数是银牌的十七分之十四。

  3.获得银牌和铜牌的总枚数是奖牌总数的六十三分之三十一。

  教学设想:

  此环节我利用上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奖牌情况,将各奖牌分布情况用分数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单位“1”的量以及数量关系,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于生活,只要善于发现,在我们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三)探究新知,确定目标。

  1、学习例题4

  教学设想:

  在教学例题4的过程中,我利用大熊猫晶晶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引出复习题中的已知条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明确线段图中每个部分,这样的安排,一是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揭示课题,二是便于让例题4与复习题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将以前学习的分数应用题和现在学习的分数应用题正确的区分开来。具体过程如下:

  熊猫视频引入:大家好!我是熊猫晶晶,你知道我在中国哪个省最多吗?

  2005年全国约有2000只,四川省占其中的四分之三。

  (1)从这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四川省约有多少只?)

  (3)怎样解答?你是怎样想的?

  (4)你能画出线段图吗?(学生说老师画)

  (5)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其他省占几分之几?)

  (6)你是怎样解答?从线段图上你能看到吗?

  揭示部分课题:分数应用题(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的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想:

  在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时,我充分利用课堂中已有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刚才的一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线段图上,进一步分析。新的问题还能在原来的线段上表示出来吗?从而使学生对线段图做进一步的修改,在修改线段图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也就能找到在线段图中隐藏的一些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学生也就能顺利的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在应用题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理解题意,并能根据线段图找到数量关系,是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这也是本节课最终需要解决的地方。具体过程如下:

  (7)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8)线段图变不变?在线段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9)你能解答出来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10)比较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设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用不同的思路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对这两种解法的比较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区别与联系,也就是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让学生明确两种解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但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第一种是用总数减去四川省的只数,得到其他省的只数;第二种是用单位“1”减去四川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其他省的只数。这样的分析,对学生进一步形成解稍复杂的答应用题的方法是有很大帮助的,也从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师述:两种解法,虽然它们的思路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两种解法互相检验,使我们的解答过程更加准确!

  揭示整个课题:刚才大家共同解答的分数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补充课题:稍复杂的

  2.学习例题5(欢欢)

  教学设想:

  例题5的学习是在例题4的基础上进行的,表面上两个例题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例题5的设计上,我本着尊重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原则,将例题5进行了一些改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想让例题5更加有趣味性,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二是想培养学生对2008年奥运会的爱国情怀。为了增强例题4与例题5内在的联系,我抛出一个问题:例题5中的两个量能不能象例题4那样在一条线段上表示呢?学生就能明确例题5在画线段图时,必须要画两条线段分别来表示两个量,这个指导过程教师是必须要有的,因为在今后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如何通过画线段图帮助解答是十分有必要的,紧接着就是明确这两个量先画哪个量?每个量如何画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画出的线段图列式计算,通过尝试,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在分别对这两种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明确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出示例题5

  运动员与普通人心脏跳动次数是不一样的,跨栏冠军刘翔每分钟约跳55次,张老师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刘翔多五分之四,张老师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出示“思考”帮助学生画线段图

  ①题中两个量,先画哪个量?怎样画?

  ②题中另一个量又该怎样画呢?画长些还是短些?长多少?短多少呢?

  (3)学生自主完成线段图,列出算式并解答。

  (4)小组汇报。

  (5)比较两种算法:你比较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设想:

  (四)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教学设想:

  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十分注重“双基”的训练,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要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中,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同时在练习题呈现方式上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1.基本训练:

  (1)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运动员人数占五分之三。

  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总人数 -( )

  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总人数×( )

  (2)鸟巢和水立方共耗资10亿人民币,其中水立方耗资是总数的五分之二。

  鸟巢的耗资=总数 -( ) 鸟巢的耗资=总数×( )

  (3)修建鸟巢,原来用钢材50万吨,现在用的钢材比原来节约五分之一。

  现在用的钢材量=原来钢材量-节约的钢材量

  现在用的钢材量=原来钢材量×( )

  2.巩固应用:

  参加北京奥运会男运动员约有4000人,女运动员人数比男运动员多四分之一,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多多少人?女运动员有多少人?(线段图展示)

  3.开放作业(我的2008)

  在上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共63枚奖牌的好成绩。在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备战情况,特提出以下目标:

  2008年奖牌总数比上届多九分之二

  2008年金牌总数比上届多八分之一

  上届奥运会上我国传统项目共获得23枚金牌,2008年这些传统项目要比上届多二十三分之三

  你能算出我们国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目标吗?

  (五)全课小结,回顾所学: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课堂作业:

  P70页第三题 P70页第四题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3

  说教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的,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

  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

  四、练习提高

  1、基础练习

  2、判断说理不解答

  3、变成练习

  五、本课小结

  六、效果预测

  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百分数的应用(三)》,这一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个知识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以及已知标准量和分率求比较量,这节课是已知比较量和对应的分率,求标准量,它是这个单元最难的一个知识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三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是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打算分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复习旧知,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找出标准量,说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式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

  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

  工作效率提高了15%;

  苹果的质量比梨的质量少10%;

  生产成本降低了15%。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弄清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红太狼要灰太狼去买菜,他用手中20%的钱买葱,40%的钱买白菜,买白菜的钱比买葱的钱多4元,它手中有多少钱?从而揭示课题。

  第二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上分四步进行。

  1、出示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获取表中的信息,比较相关数据,说出自己的发现,即通过比较:可以感受食品支出总额在逐年减少,而其他支出总额在逐年增多,家庭的总支出也逐年增加,从而体会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2、简单介绍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恩格尔系数。

  3、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

  学生一般会提出三类问题,如1985年食品的支出比其他支出多总支出的百分之几?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百分之几?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百分之几?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标准量是否相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4、解决实际问题:1985年我家的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1985年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首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尝试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时,把画得又快又好的线段图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可以借鉴一下。然后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再指名汇报解题的方法;最后课件演示学生的各种解题思路,比较各种算法,此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每个学生理解透彻。

  第三步: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在练习中,我设计了四道练习题

  1、到了1995年我家的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

  1995年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2、到了20xx年,我们的生活更好了,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分别占了总支出的50%,让学生猜想一下,其他支出中都有哪些支出?然后出示: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0%,食品和教育支出一共是7000元,这一年总支出多少元?

  3、我儿子买了一本《少年百科全书》,现在书店的书一律九五折出售,这样比原价便宜6元。这本书原价是多少元?

  4、20xx年我儿子的压岁钱是这样用的,买各种学习书籍花了一半的压岁钱,用25%购买日常用品,15%存入银行,余下的钱在献爱心活动中捐赠给有困难的同学,已知他捐献的`钱和存入银行的钱共75元,他共有多少压岁钱?

  第一题是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第二题比第一题相比有所变化,要求教育和食品支出共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第三题在叙述上与例题有所不同,但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关键是找准标准量;第四题加大了难度,关键是要知道捐献的钱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做完以上四题,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解决开课时灰太狼手中有多少钱的问题,目的是前后呼应,学以致用。

  整个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步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首先是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要求学生回家后实际调查一下自己家庭消费情况,计算自己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而感受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如尝试画线段图,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用方程解题,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题,各抒己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了让后进生融入到学习之中,我把简单的问题让给他们回答,让他们充满自信,找到自我。

  四、说学情

  根据和学生的接触,我发现他们习惯用算术方法解题,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用方程解题有困难,如果遇到较复杂的问题很多学生就会束手无策,因此,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学会用方程解题十分必要;还有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很多学生心明口不明,为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五、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设计比较到位。一是情景创设有趣高效。灰太狼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卡通形象,将它引入数学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二是新知探究扎实高效。百分数应用这一内容比较枯燥,为此,我把书中笑笑家庭的消费统计表换成我家的消费情况统计表,让学生倍感亲切。由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感到轻松,学得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三是练习应用内化增效。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体验成功。在巩固练习时,设计的练习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巩固了新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问题其实就蕴含于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之中,产生了想学好它,能学好它的愿望;特别是压岁钱一题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解题的思路,也明白了不乱花钱的重要性,要科学、合好使用好自己的零花钱,融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52页例2和例3——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

  之所以将例2和例3放在一节课,主要是为了形成知识的层次和渐进,以利于通过知识点的对比,让学生坚定对知识的感知结果。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我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是比的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这一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以及自学能力,促进能力的发展。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为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说重难点

  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难点:让学生知道“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自学——比较——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操作实践,复习引入,指导自学,分析比较,实际应用等教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应该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动手操作,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第三就是指导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第四就是重视应用,正所谓“学以致用”,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六、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程序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解决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采用分石子的实际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第二部分主要解决怎么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这一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要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而采用分石子的实际操作法,即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既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部分

  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操作感知,导入新课。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数学课程标准》第21页】

  以同方为单位分一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1)、按1:1把8颗石子分成两部分。

  (2)、按2:1把8颗石子分成两部分。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第一种情况是“平均分”,而第二种情况不是“平均分”。说明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除了“平均分”以外,还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除了第一种情况是“平均分”外,还有第二种情况,由此导入新课,“按比例分配”。

  这样安排导入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怎样按比例分配

  (一)、复习

  (1)、甲数是8,乙数是10,则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2)、第52页出示复习题: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这样安排,目的是把握新旧知识和连接点,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二)、自学

  1、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自学

  先出示自学要求:这道题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播种小麦和玉米的面积比是3:2,表示播种小麦和总播种面积的比是几比几?播种的小麦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玉米的面积与总播种面积的比是几比几?播种的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让学生自学课本例2。其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小组自学,教师进行指导

  小组自学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程要求的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之一。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解题

  先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简略解决例2

  然后让学生汇报:把谁按什么比例分配

  4、自学例3

  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了例2的基础上自然的过渡到例3,并运用例2的技能来解决例3,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以及综合运用。

  5、比较例2、例3

  例2是把总面积100公顷按3:2进行分配,例3是把总棵树按3个班的人数所占比例进行分配。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按比例分配既可以是2个量比,还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的量比。

  (三)、练习

  多层次训练,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洽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某班男女学生人数的比是9: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这个练习用采分散难点,促使知识结构的内化。

  2、对应性练习。

  62页的“做一做”第1题

  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即时得到巩固。

  3、综合性练习。

  (1)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0,甲和乙的比是7: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20米,长和宽的比是3:1,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这种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运用

  混凝土,石子、沙和水泥的比是3:2:5,现在有20吨水泥,需要多少石子和沙才能生产出这种合格的混凝土?

  有了基础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技能。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知识方法的同时,教师大力提供应用时空,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和对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全新而又生疏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对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

  (五)、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相关文章: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比的应用》说课稿11-02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05-17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比的应用》说课稿06-01

比的应用说课稿(15篇)11-16

比的应用说课稿15篇11-09

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02-06

分数应用题说课稿04-13

比的应用说课稿汇编15篇03-15

《比的应用》说课稿15篇(荐)06-10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