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

时间:2022-03-30 00:31: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碘伏" 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动手尝试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型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淀粉遇碘会变成蓝。

  2.技能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因此,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慢羊羊村长头饰、馒头、土豆、白菜、胡萝卜、香蕉、梨、标有字母A与B的奶粉,棉签、图卡、笔。

  四、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使用的教法有观察法、示范操作法、练习法、经验迁移法。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愉悦性、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碘伏

  1.出示慢羊羊村长头饰,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都知道村长会做发明好多东西,通过头饰更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2.认识碘伏。打针的时候都会用到碘伏,幼儿并不陌生,可能真正难的动手来试一试对于幼儿来说是有好奇又兴奋的。

  (二)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结果。

  (三)问题的解决---运用

  1让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帮警长辨别A与B瓶中谁是假奶粉。

  2.让幼儿自由选择A与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试一试,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结束游戏让幼儿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3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重点: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 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 科学就在身边”。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活动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幼儿学会往瓶子上套气球

  四、教学环节与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鉴于此,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

  “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它不注重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乐中学”五类教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下面我结合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具体介绍一下。

  1、以疑激趣——抛出问题,怎样用瓶子玩吹气球的游戏?(玩中学)

  气球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过各种各样的玩法,今天我们要怎样玩?玩出什么新花样?

  活动一开始,教师巧妙的将“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通过吹起瓶口气球的形式再现出来。游戏的形式让科学现象变得直观、生动、趣味,使科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变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有的只是创造与快乐。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想中学、做中学)

  师:瓶子里装的什么材料这么神奇?我们来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

  这个过程中幼儿要通过观察杯子上的标记来判断杯子中的材料,要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间说议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在与别人的讨论中扩展思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猜想、验证,孩子会体会到猜想有时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亲自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用中学)

  师: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这一步是活动的`重点,孩子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会碰到问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集体玩的时候会发生纠纷需要协商解决,这就发展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间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上学和走上社会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4、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乐中学)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幼儿在总结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会做的更投入、更认真、更成功。教师可借机对幼儿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反复实践,任何事情都会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这样的情感渗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今天实验中产生的这些气体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老师告诉孩子,这些气体不仅广泛应用在我们特别喜欢喝的汽水饮料中,医生可以用它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消防员叔叔可以用它来灭火,多么神奇啊!我自然喜欢继续去探索它的奥秘!到这里,幼儿探索的欲望被再一次点燃,我相信,参与这节活动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这节课的内容带回家,会继续去探索。

  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变化,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纲要》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是会流动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3、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将牌等)两个;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盐、奶粉等若干;筷子、汤匙及装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丝帽、吹塑纸等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科学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观察到各种物品在水中的变化,而且通过教师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在实验中的操作错误。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的各种的秘密。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谜活动:(指导语:今天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一开始,教师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来请出小客人,然后请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秘密,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演示活动:(指导语:水宝宝和牛奶娃娃、醋娃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水的小秘密之一,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准备。

  3、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们也来试一试、玩一玩,来找找水的其它小秘密)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4、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水的什么秘密。想想水有什么用,我们该怎样节约水和保护水)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5、结束活动:结合前面幼儿的回答——水龙头里的水是流动的,教师让幼儿到盥洗室去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当孩子看到我日渐大起来的肚子时,很多孩子好奇的问:陈老师,你的肚子怎么变大了呀,是不是要生小宝宝了?陈老师,你的宝宝是怎么出来的呢?我笑着反问他们:那你们是怎么出来的呢?当时孩子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我是妈妈在医院,医生在妈妈肚子上弄了个小洞才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冒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膝盖上生出来的……听了他们的答案后,我迫切地感到要帮助孩子们形成最初的正确、科学的生命观,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二、说目标

  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孩子的需求,我从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两方面制定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2、情感目标: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活动的重难点都是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更好达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物质方面的准备:课件《我从哪里来》、教学挂图、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音乐《感恩的心》及感恩妈妈的PPT图片一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整个活动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1、比较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比较老师怀孕前后的身体变化,从而自然的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形象地帮助幼儿正确了解胎儿每个阶段生长的过程,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表述能力。

  3、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很直观的让幼儿了解关于生孕育的知识,同时也吸引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4、讨论法:在整个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然后与同伴、老师共同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真正落到实处,活动氛围更加融洽。

  5、表演法:在活动的最后组织孩子进行表演《感恩的心》,进一步升华本次活动的情感教育,知道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五、说活动过程

  下面将进入我的活动过程,活动一开始出示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发现老师现在怀孕要生小宝宝了,从而引出问题:小朋友,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通过这两个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也是活动的重要部分:通过让幼儿观看直观的flash课件《我从哪里来》了解了很多有关生命孕育的知识,使生活中大人们难以启齿,遮遮掩掩的问题迎刃而解,使幼儿能从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孕育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大胆地表述生命孕育的过程。如: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等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及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变化。之后,再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胎儿每个阶段生长特征,自由讨论,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意识,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更好的完成社会认知目标。紧接着进入活动的第三部分,通过观察老师怀孕前后身体活动的变化照片,如:上楼、捡东西、做操等对比图片,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妈妈怀孕后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在此部分教师充分运用了观察讨论法,提出问题: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的身体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

  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活动的最后创设温馨的氛围,组织幼儿为妈妈表演《感恩的心》,让孩子在轻松、温馨、感恩的氛围中结束此次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我充分尊重了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的特点,鼓励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提出为什么,此阶段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向幼儿介绍小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分娩的过程,我采用了图片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通过这种多媒体演示法和图片观察法,使孩子在一个很轻松、快乐的讨论氛围中掌握到了科学知识,很好的完成了社会认知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教师自己怀孕的契机,利用图片、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知识。本次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了幼儿热爱生命的情感。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活动的导入部分,老师的对比照片不明显,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使简单的导入活动变得复杂化,同时也拉长了活动时间。整个活动如果在以老师怀孕为线索而展开讨论的同时再渗透本班孩子妈妈讲述在怀孕过程中的感受的视频,或是邀请已怀孕的妈妈来到活动现场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不容易及艰辛,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这样将会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也请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彩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科学领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教学与学法、活动过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先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正如《纲要》中所要求的,选取事物要贴近幼儿生活,就拿"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来说吧,它常常出现在夏天雷雨后,云层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时,经过阳光的折射,就会在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但往往孩子们还未仔细欣赏时,它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人难以捉摸。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次活动。

  接下来我对幼儿现状进行分析: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强,能够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而且喜欢动手,敢于尝试。在生活中感觉自己很棒,信息十足。《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美丽的彩虹》。

  二、说活动

  目标教学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2、能力目标:

  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

  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制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

  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教学难点是:

  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选择晴天开展活动2、物质准备:课件一份,镜子人手一份,盆中装满水,圆珠笔,色拉油,白纸,三棱镜,放大镜,泡泡等。

  五、教学与学法《纲要》提出: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尝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法:

  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幼儿所关注的、感兴趣的、有益于发现某种关系的问题为幼儿指引了探索的'方向,减少了探索的盲目性。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并理解知识的最好的方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2、尝试探究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断地尝试失败,最终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使孩子们懂得真理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并体验探索的乐趣。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六、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的过程:

  猜谜语,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学习动手制造"彩虹"——交流总结——延伸活动。我是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亲身体验,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克服重点和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会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入活动中。(弯弯一座桥,挂在半天腰,七色排的巧,一会不见了。请你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根据经验猜出谜底——彩虹。)第二个环节是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

  1、幼儿自由玩镜子。幼儿在玩中和同伴说说从水中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射。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数一数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我开始的直接提问是让孩子们拿着镜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讨论自己的发现,幼儿讨论的问题肯定不充分,之后我用语言提示他们"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一照",这样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彩虹"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镜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颜色。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动手制造"彩虹"。

  经过前一环节的介绍,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么漂亮的彩虹一会就没有了,怎么办呢?"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孩子们肯定会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一条'彩虹'呀?那怎么制造'彩虹'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镜、三棱镜、圆珠笔、白纸……幼儿自由地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交流、合作。本环节是运用了尝试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动的难点之处。

  第四个环节是交流总结。

  幼儿互相欣赏制造的"人造彩虹"与同伴交流着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彩虹"的,并用语言总结、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在看看、说说、做做中进一步了解到彩虹这一现象的由来,真正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五个环节是延伸活动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在科学探索区中,寻找多种制造彩虹的方法,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并体验着成功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食品袋上的秘密--本节课选自山东省省编教材(大班)主题七《大自然的礼物》主题下的的次主题《包装袋上的标识》,整合了科学和健康两大领域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求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食品是幼儿每天都接触的,知道食品的食用安全是幼儿应具备的技能,此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易于操作性且能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十分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认识不全面,缺乏科学性,本次活动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并能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的能力。

  2、目标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要从孩子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食品是幼儿身边最常见的,可以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所以,知道并掌握食品袋上的日期标记也是他们应具备的技能。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对食品包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次活动通过寻找发现、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激发幼儿探索食品袋上秘密的兴趣,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现而获得有关经验。因此,针对本班幼儿和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我设计的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质量合格标记及食品应保质期内食用;

  (2)通过探索,发现食品包装袋上的秘密,并能客观描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3、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认识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质量检测合格标记。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食品超过保质期后就不能再食用,培养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中,我让每位幼儿自己准备一个小包装的食品、还有各种食品包装废旧物品、课件、图片等,诱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形象思维是5至6岁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按认知,情感与行为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让幼儿感知理解教学内容。

  二、说教法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原则。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我有目的地把幼儿引入到提前创设好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超市购物及幼儿吃了过期食品后肚子疼的情景中去,为学生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过去的情感体验,使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演示法是帮助幼儿更好操作的最直接的方法。活动过程中通过游戏、讲解、提问等方式,把食品展示给孩子看,引导他们发现并理解食品袋上的日期标记。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我在前面找出并讲解食品上的日期标记,让幼儿对食品袋上的日期标记有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自备小包装食品观察并与同伴讨论,使幼儿理解的更透彻。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提问、游戏、讨论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为了让幼儿对食品袋上的日期标记以及日期标记对人的重要性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我采用了情境体验法、游戏体验法、提问讨论等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我做了以下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有初步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本活动的开展需要幼儿对于常见食品种类的相关经验,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困难不大,可以通过如常生活和教学中逐渐的丰富。另外,在保质期的认识上,需要孩子能够在生产日期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具备初步的数学计算能力,这个也属于大班孩子应该达到的数学水平。

  物质准备:每位幼儿自己准备一个小包装的食品;各种废旧食品包装(易拉罐、牛奶盒、饼干盒等),相关课件、图片等。

  五、说活动过程

  综上所述,我根据教学的流程:激发兴趣--理解内容--活动结束--活动延伸,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情境部分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大约用时4-5分钟;理解内容,了解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质量检测合格标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大约用时10-12分钟;活动延伸部分大约用时5-6分钟;结束部分大约用时3-4分钟。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活动一开始,观看课件,创设情境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用准备的小包装食品及食品包装废旧品在教室创设一个超市情境 ,让幼儿进行游戏,接着又让幼儿讨论并观察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装袋,能很快唤醒幼儿相关的经验,达到活动目的。

  (二)理解内容

  为了让幼儿了解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质量检测合格标记,知道食品袋上日期标记的重要性。此环节分以下几方面:

  1、情境表演:一个幼儿吃完从超市买的食品后肚子疼。通过幼儿感受理解表演内容,初步引出食品袋上的日期标记以及日期标记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量检测合格标记。

  组织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装。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包装袋上有什么?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量检测合格标。为了在活动过程中能使幼儿充分理解食品袋上的秘密,我通过提问、讨论、示范等形式,帮助幼儿运用已积累的知识,在此活动中,充分体现并达到目标的要求。

  3、提出问题:袋包装的食品都有生产日期、保质期质和量检测合格标记的,你们看看手里的食品,在哪里找到保质期?

  提完问题后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最后请幼儿拿出自己带来小包装食品,我在前面示范看包装袋背面、右下部位等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地方,并结合课件,了解不同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标识位置。

  4、最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准备的小包装的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引导他们知道自己拿的食品过了什么日期就不能再食用。

  这个环节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在结束环节中,巩固幼儿本活动所学相关知识,再次情景游戏,去超市买东西,进行"实战演习",同伴间共同观察,探索讨论,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活跃,幼儿积极参与,使活动生动、有效,幼儿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四)在活动延伸过程中,为幼儿延伸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认识食品保质期、生产日期等的同时也使幼儿知道食品超过保质期后就不能再食用,当买到过期食品时,消费者应维护自己权益等相关知识。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与分享经验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经验准备:

  (1)教育的整合应该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个教育整体,因此,活动前让幼儿了解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并知道各种各样纸的名称、种类。开展了体育活动《扔纸球》《揪尾巴》,美术活动《染纸》《撕纸》等。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经验。

  3、物质准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三、说教法学法:

  1、课件激趣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以看课件“时装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身上的服装是怎么做的?”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纸服装,让幼儿了解纸时装的材料及制作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记录比较法

  《纲要》中指出:“通过探索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如绘画、记录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采用了记录比较法,它可让幼儿把在探索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活动中,我向幼儿抛出这样的问题“请你们用这些纸边做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在相互的分享中,师幼共同归纳出纸共同的特点与不同的特性,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3、多感官观察发现法: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且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能有效的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探索、实践,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纸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间的不同,动手折一折、撕一撕发现各种纸之间的差异等。这样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环节的积极性,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9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要求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选择了《动物怎样过冬》来进行教学,并且小动物又是小朋友们喜爱的,愿意亲近的。让幼儿了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和他们过冬的不同方式。我准备采用以操作法和电教法为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二)目标定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方式。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2、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3、技能目标:让幼儿能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动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以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三)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儿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难点就是让幼儿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让幼儿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若干、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探索的乐趣。为幼儿播放录像《动物过冬》,让幼儿通过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的形式开展,让幼儿积极投身到活动中。以电教法、直观法为主辅以游戏法和操作法,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培养幼儿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积极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物过冬》录像,先观察、再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还从讨论中体会了学习知识的乐趣。

  四、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以儿歌《小动物过冬》导入活动,提升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为以下问题作铺垫:"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冬天的'时候我们是怎样过冬的?""那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呢?"通过层层的提问,根据幼儿具有的生活经验导入。

  (二)展开部分:

  1.放幻灯片《动物过冬》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分组进行讨论和讲述"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操作,巩固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给幼儿分发操作卡片和动物卡片,先让幼儿进行自由讨论,讲述图片的内容,然后用一个小游戏。当老师说:"冬眠的动物"后,让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并举起,比一比谁举的又快又准。最后,请幼儿将动物分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究问题。并通过讨论,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让幼儿分类操作,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过冬的动物方法不同。提出启发性和假设性的问题:"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动方法?""假如这些动物不想办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三)活动小结

  在活动的结尾,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本次活动的知识进行小结。让幼儿了解小动物过动的不同方式和动物生活的习性。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四)延伸部分

  在科学区中投放过冬的图书,在操作区中投放操作卡片和动物卡片,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和操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在孩子们的眼里,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是那样的漂亮神奇,没有善恶之分。孩子们生活的周围永远都有花草树木的陪伴:春天,公园里观赏各种各样开放的鲜花;夏天,在绿荫底下乘凉;秋天,一起捡落叶;冬天,给小树穿上棉袄……所以,孩子们喜欢花花草草,也愿意了解它们,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世界上的植物有很多种,而每一种植物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植物们在外形、生长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由于环境资源的破坏,有的植物繁殖过多,而有的植物又濒临灭绝……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植物世界之中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教育价值。

  大班幼儿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幼儿已经初步认识了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但是,幼儿的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需要教师给予孩子们归整和梳理,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个有关植物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热爱整个世界,热爱整个地球的美好情感。这才是一个完整儿童、完整人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讨论等等,大胆表述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发现植物之间的不同,探讨植物的独特之处,了解植物世界和我们人类世界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激发幼儿热爱植物和保护植物的美好情感。

  在《奇特的花草》这个活动中,我着重解说一下植物的自我保护。因为我认为,植物的自身保护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它们各不相同的外形特征有着很大的关联。另外,如今对独生子女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植物的自我保护教学活动的开展恰恰可以激起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教材的综上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植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外形之间的关系。

  2、能把观察到的植物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树立自我护的意识。

  目标(1)(2)综合了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重点目标定位在认知和能力两方面。其中“知道植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外形之间的关系,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能够对植物的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分析分类,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3)是社会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同时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科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三、说活动准备

  只有了解了幼儿原有的经验,才能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这

  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

  1、知识准备:

  认识各种植物,对各种植物感兴趣,通过看书、看录象、问成人的途径对植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1)、玫瑰花

  (2)、录象:“植物的自我保护”

  3、植物的图片、标记、白纸、笔

  四、说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调查问卷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调查问卷法: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调查、分析、讨论和统计的方法获得各种植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

  2、语言讨论法:在教学活动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对植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分类时,我就引导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植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3、游戏法:通过“会保护自己的植物”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对花草保护自己产生兴趣。

  1、出示玫瑰,这是什么?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它有什么特征?

  2、原来玫瑰的身上有刺,你知道这个刺是它用来做什么的吗?

  3、小结:为了防止人们来采摘它,玫瑰的身上长满了刺,这个刺是它用来保护自己的。

  (这一环节通过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导入课题,同时调动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共享调查问卷 玫瑰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想办法保护自己,你们已经对其他植物的自我保护进行了调查,请你们拿出来和好朋友说一说。

  (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展示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

  (三)、集体讨论分析,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花草进行分类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对自己的调查进行大胆表述,同时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花草进行分类,边分类边出示标记和幼儿共同记录,共分为以下几种保护方法:

  1、放臭气:烟草、水毒芹

  2、身上有有毒物质:丝兰、龙舌兰

  3、身上有刺:金银花、月季花、蔷薇花、玫瑰

  4、拟态:圆石草、角石草

  5、小结:植物们也很聪明,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依靠自己的气味,有的依靠自己身上长刺,还有的利用拟态来保护自己。这些植物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表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它们的相同。通过表述、操作分类、分析探讨、记录等方法,使重点得以突破,难点目标进一步解决。)

  6、观看录象“植物的自我保护”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并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分析。

  (在此环节中,通过直观的录象观看,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重难点目标也得以突破提升。)

  (四)、巩固游戏:会保护自己的植物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叫“会保护自己的植物”,当老师出示植物的保护方法的图示后,请你们找一找哪个植物用的是这个保护方法,然后学一学它保护自己的动作,看看谁找到的速度最快。

  (利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五)、“我的自我保护” 植物们都想办法来保护自己,我们小朋友能不能为自己想象创造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在纸上画下来。

  (此环节运用绘画这一表现方式,鼓励幼儿想象创造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使活动目标得以深化,并回归生活。)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茎输送水”,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网络教育“奇妙的植物”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两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酷暑天萎蔫的树木,雨后旺盛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两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蓝颜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 )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

  本次活动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时间完成活动目标。

  三、 说学法

  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来获得知识,活动前我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放在自然角,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吗?”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实验,幼儿做完实验后,隔段时间去观察并作记录,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时间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给幼儿2盆萎蔫的花

  问题:1、这两盆花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重新旺盛起来?

  这一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将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幼儿会拭目以待,结果会怎么呢?活动一开始就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二)、一小时后观察结果,并讨论原因

  问题:哪盆花最先旺盛起来?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将水浇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来,将水浇在叶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来做实验。

  (三)、实验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让实验效果跟明显,便于幼儿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将芹菜插在被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第二天观察: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

  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2、两色花实验

  老师将花朵的茎剪开,两个杯子各放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蓝墨水,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入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观察:1、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2、白花怎么样了?(变成红色和蓝色了)

  这一环节,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同时进行两组实验给每个幼儿参验的机会,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思想: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讨论试验结果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一环节。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验大胆想象、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以扩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五)、讨论植物的茎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几天不用浇水,为什么死不了?结论:植物的茎还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这一环节,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变态茎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为下节活动“变态茎”作准备。活动暂时结束了,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认识兴趣却在延伸,并将更多的关于奇妙的植物的内容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12

  一、说设计背景:

  中国·国际丽水摄影文化节在美丽的殴江之畔——浙江丽水召开。1999年,丽水被授予中国第一个“摄影文化之乡”,并连续承办六届国际摄影文化节。人们都在体验着摄影带来的美的文化冲击。为了让幼儿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摄影文化。我们开展了一次摄影作品展,我们的孩子在欣赏美妙作品的时候,一个幼儿用象声词“喀嚓、喀嚓”表现拍照的模样,其余的孩子马上跟着“喀嚓、喀嚓”。我想他们在感受、欣赏美的同时,产生了强烈地操作照相机的欲望。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不能正确地操作照相机,何不让他们真实地体验?于是《镜头里的我们》这堂课孕育而生。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巧。

  2、乐意尝试操作,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探索。

  3、体验摄影带来的快乐,感受幼儿园、家乡、大自然的美。

  依据:一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5-6岁幼儿能表现出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多种形态的美。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欣赏艺术作品,分析一些美的性质。在认识活动中,由于掌握了观察、记忆等方法,活动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幼儿在解决问题或行动之前,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具有计划的萌芽,能事先思考

  活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并能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学、好问、喜欢操作、乐于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对学习成功感到满足。二是根据《纲要》的指导精神: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能参与团体合作活动,互相分工、互相学习、互递信息,在遇到困难与冲突时,也能协商解决,接纳别人的想法与观点。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由此制订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本活动着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在操作照相机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幼儿乐意尝试操作,积极参与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探索的能力。

  设计理念:教师在活动中的如何作好指导者、观察者、合作者、评价者的角色。作为指导者: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探索活动,教师的指导变成一种隐性指导;作为观察者: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去帮助幼儿寻到正确的操作照相机的能力;作为合作者: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伙伴,尊重幼儿对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儿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为评价者:在活动中注意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对整个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电视机2、心理准备:幼儿对摄影文化节有初步的体验、感知

  3、前期准备:课前教师拍摄幼儿在游戏中的照片

  二、说教学方法: 因为活动本身借助于丰富的教育媒体技术,如:投影型视觉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当场通过电脑连接使学习资料等视觉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1、直观实物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照相机)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操作相机的基本步骤、要领。并将活动素材投影到银幕上,扩大可见度,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幼儿观察、分析。

  2、讨论法:指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对操作照相机进行讨论:如“你们觉得刚才小朋友拍摄的照片,美不美?为什么?”幼儿会对问题进行“美”与“不美”的探讨。其中教师引导幼儿对拍摄技巧的评价。

  三、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采用体验发现法、操作尝试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1、体验发现法:我们提供给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照相机,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如何拍摄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导幼儿寻到正确地操作方法。

  2、操作尝试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讨论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合成一小组。在解决如何拍出美妙照片的问题之前,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先思考行动方法,再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四、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步骤为:提供环境条件——提出尝试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小组讨论——幼儿第二次探索——教师归纳,活动延伸

  (一)序教师带领幼儿安静地进入活动室,欣赏课件。(课件内容为丽水摄影节的历届获奖作品,包括: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教师提问:刚才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幼儿讨论。(教师及时表扬、肯定幼儿)

  说明:教师以提供材料、经验、环境为前提,借助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条件,为幼儿探索基本的摄影技巧做准备。

  (二)幼儿观看并讨论电视视频上关于自己的游戏照片,激发拍照的兴趣。 教师提问:

  1、你们在照片里看到了谁?

  2、想不想自己动手为好朋友拍张照片?

  说明:教师抓住一个“趣”字,激发幼儿较快地投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三)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要领 1、幼儿初步了解照相机。

  教师提问:⑴谁会使用照相机?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吗?(镜头、取景框、快门)

  ⑵它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共同交流照相机的功能)

  2、教师示范讲解。

  说明:通过个别幼儿对照相机已有经验的交流,教师通过实物针对性地示范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捕捉镜头的基本常识。

  (四)幼儿自由探索 1、自由组合,互相探索拍照。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利用电视视频连接刚才幼儿操作拍摄的照片,共同欣赏。

  3、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评价。

  教师提问:⑴刚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⑵哪些照片拍得美?为什么?

  ⑶哪些照片拍的不够美?为什么?(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确)

  (4)你们认为如何拍摄出美妙的照片?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拍摄的要领。 说明:幼儿开始探索,关键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师及时掌握幼儿探索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初步了解、掌握拍摄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结果。

  (五)个别幼儿示范练习,然后分组探索 1、个别幼儿再次利用教师的主相机尝试,其余幼儿当小模特。同步显示照片的效果,师幼共同评价。

  说明:幼儿第一次讨论,是信息的集合与反馈。是为了试探一下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关键要抓住“评”字。把幼儿探索中出现的不同答案、产生的疑问,放到讨论中。让幼儿尝试充分讲道理、例证,知道自己探索的结果是否正确。

  2、幼儿再次分组探索。

  说明:这一环节是给幼儿“补偿”的机会,关键要抓住“实”字。在第一次探索练习中,幼儿可能会做错。有的幼儿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讨论,得到了反馈信息,幼儿可做第二次探索练习,一方面自我进行改正,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探索过程再次作验证。教师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教师总结:为了让你们的照片拍的更美妙,老师编了首儿歌,我们一同来念。

  小朋友,来来来;

  我们一起来拍照;

  调焦距,调光圈儿;

  手拿稳了按快门儿;

  喀嚓、喀嚓、把它照;

  我们的照片美不美妙!

  教师和幼儿在儿歌中离开活动室,拍摄幼儿园的景色。

  说明:这步关键是“引”字,教师要把活动从一节教学活动中拓展开来,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引导、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

  延伸活动:教师与家长带领幼儿拍摄家乡的自然美景。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13

  说活动来源:

  “停水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这是在一次城市停水后我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叹。近日,又和孩子们聊起那日的停水事件,一个孩子说:“老师,爸爸说我们人类要保护水资源,地球上的水用光了就没有了”。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讨论:“不是的,水是从大海里来的,大海很大,不会没有水的。”“不是,大海的水是苦的,不能吃的,我们用的水是从地下挖出来的!”水哪里来的?用过的水到哪里去了?谁会用完吗?怎样让水用不完?一连串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嘴里问出来,也预示着孩子对生活中的水资源有了一定的兴趣。抓住这个孩子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教育点,故预设了本次活动。

  说活动价值:

  我们常常在有水的日子里一点都不觉得用水的方便,没水的日子里才发现一点一滴水的珍贵。环境在我们身边一点点恶化,但我们每个人却常常视而不见。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就是想通过现场的实验活动使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

  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目标定位:

  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明确细致的目标将帮助教师精确地描绘出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次活动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

  第三组观看视频——“处理脏水要到专门的水处理厂,运用一些大型的工具,经过一次次的过滤最终才变成生活中能用的水”。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各小组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知道记录也是很好的交流表达方法,同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归纳总结。

  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寻求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通过活动总结出:水变脏的容易和脏水变干净的困难,知道珍惜水资源,知道少使用化学物品,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延伸活动。

  护水小卫士:还有很多人们不知道或者做不到保护水资源,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护水小卫士,提醒大家:你认为可以告诉他们什么话呢?如:水龙头,拧小些,节约水,好处大。洗碗少用洗洁精,身体健康好处多等等,与幼儿一起制作成护水标语,贴在班级、校园里。

  说活动亮点:

  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了水才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当人们人人都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后,我们的环境恶化的脚步才可能越走越慢,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灿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种下一棵保护环境的种子,使“保护环境”的愿望能最终实现,使地球母亲越来越健康美丽。

  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是本次活动力争阐述清楚的主要问题。这个目标是整个活动展开和幼儿能力提升的载体平台,在教学活动的两个对比实验环节中能够非常显性地达到,也是具体的基础知识目标。

  目标2——价值目标: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更是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在两大环节中,不论是第一环节“水变脏了”能帮助孩子感受到水无处不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懂得珍惜水;还是第二环节“把水变干净”使孩子们懂得水处理的困难和复杂,知道要爱惜水资源,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这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更是本次教育活动最具价值的教育点。

  目标3——情感能力目标: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的幼儿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教学活动能够完成的。在本次活动的特定情景中,我预想我的孩子们在获得知识意识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和能力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此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放大并着力进行养成教育,以期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收益。

  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生活中哪里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经验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只需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帮助其会忆和再现。

  材料准备:生活中用水的图片,生活废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过滤物若干(纱布、滤纸、活性炭、网兜等)选用的材料不脱离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学物废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废水。这些不同的废水为孩子进入下一环节“把水变干净”提供了不同的实验平台和实验结果。也预示了我的预设价值。二过滤物的选择也是基于不同的过滤要求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本次的活动中,根据科学活动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来对幼儿常见的“水”的情况进行设疑。围绕从幼儿最有生活经验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难情境的“怎样把用脏的水变干净”——运用已建构经验的“如何保护地球上的水”等主要问题的展开,使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展开,而幼儿因此产生的疑问与惊奇正体现了其主动思维的开始。

  其次在活动中运用比较教学法来强化了幼儿对水的变化的认知。因为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为干净水变脏和脏水变干净的互逆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干净水变脏是极其方便快速的过程,而脏水变干净则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因此在这鲜明的对比过程中,幼儿能实实在在地感知到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有价值的知识。

  探究实验法是本次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当幼儿针对问题情境“如何把水变干净”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后,提供多种探究实验的机会就成了帮助幼儿解决实际困难的良好平台。在多途径(实验、看视频、现场采访等)的探究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的是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知识的多种方法,这比单纯习得知识要有意义得多。

  说说活动过程:

  1 、提出问题,刺激幼儿思考。

  活动开始,开门见山,提出第一个疑问:哪里有水?(海、河、水管、身体、植物、地下、瓶子里)帮助幼儿建立水资源存在于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概念,为目标“树立环保意识”埋下伏笔。紧接着出示一盆清水后提出第二个疑问: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经验,了解水是循环利用的。提出第三个疑问“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水?”后及时通过洗毛巾、洗蔬菜的生活情境再现,让幼儿感知水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同时,亲自体验清水很快变脏的过程。最后提出本次活动的重要设疑点: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循环利用的,那么我们用下来的脏水怎样才能再用呢?

  2 、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本环节提供三个可选情境开展分组活动:

  1是电脑观看水处理视屏,了解脏水变干净的过程;

  2是询问现场教师了解脏水变干净的大概过程;

  3是现场实验水过滤的过程。

  要求三个小组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将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提供交流材料。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其主要目的

  1是帮助幼儿知道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感知脏水变干净的过程是复杂而又漫长的;

  3、学会用自己的符号记录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需求,及时进行点拨,如:幼儿遇到记录困难时的点拨,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的点拨等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

  3、交流互动,呈现探究结果

  本环节让各个研究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单,交流自己的答案,进行经验分享和迁移。顺序依次是:第一组现场采访——达到“知道处理脏水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很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步骤,而且有的含有化学物质的脏水很难再利用,会污染环境。”第二组过滤实验——通过一些简单的过滤能吸掉脏水里的脏东西,要让水变得更干净需要许多次的过滤,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过滤材料过滤,代价很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14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巧。

  2、乐意尝试操作,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探索。

  3、体验摄影带来的快乐,感受幼儿园、家乡、大自然的美。

  依据:一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5-6岁幼儿能表现出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多种形态的美。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欣赏艺术作品,分析一些美的性质。在认识活动中,由于掌握了观察、记忆等方法,活动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幼儿在解决问题或行动之前,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具有计划的萌芽,能事先思考活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并能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学、好问、喜欢操作、乐于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对学习成功感到满足。二是根据《纲要》的指导精神: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能参与团体合作活动,互相分工、互相学习、互递信息,在遇到困难与冲突时,也能协商解决,接纳别人的想法与观点。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由此制订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本活动着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在操作照相机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幼儿乐意尝试操作,积极参与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探索的能力。

  设计理念:教师在活动中的如何作好指导者、观察者、合作者、评价者的角色。作为指导者: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探索活动,教师的指导变成一种隐性指导;作为观察者: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去帮助幼儿寻到正确的操作照相机的能力;作为合作者: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伙伴,尊重幼儿对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儿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为评价者:在活动中注意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对整个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电视机

  2、心理准备:幼儿对摄影文化节有初步的体验、感知

  3、前期准备:课前教师拍摄幼儿在游戏中的照片

  二、说教学方法:

  因为活动本身借助于丰富的教育媒体技术,如:投影型视觉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当场通过电脑连接使学习资料等视觉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1、直观实物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照相机)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操作相机的基本步骤、要领。并将活动素材投影到银幕上,扩大可见度,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幼儿观察、分析。

  2、讨论法:指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对操作照相机进行讨论:如"你们觉得刚才小朋友拍摄的照片,美不美?为什么?"幼儿会对问题进行"美"与"不美"的探讨。其中教师引导幼儿对拍摄技巧的评价。

  三、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采用体验发现法、操作尝试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1、体验发现法:我们提供给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照相机,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如何拍摄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导幼儿寻到正确地操作方法。

  2、操作尝试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讨论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合成一小组。在解决如何拍出美妙照片的问题之前,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先思考行动方法,再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四、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步骤为:提供环境条件--提出尝试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小组讨论--幼儿第二次探索--教师归纳,活动延伸

  (一)序:教师带领幼儿安静地进入活动室,欣赏课件。(课件内容为丽水摄影节的历届获奖作品,包括: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教师提问:刚才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幼儿讨论。(教师及时表扬、肯定幼儿)

  说明:教师以提供材料、经验、环境为前提,借助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条件,为幼儿探索基本的摄影技巧做准备。

  (二)幼儿观看并讨论电视视频上关于自己的游戏照片,激发拍照的兴趣。

  教师提问:

  1、你们在照片里看到了谁?

  2、想不想自己动手为好朋友拍张照片?

  说明:教师抓住一个"趣"字,激发幼儿较快地投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三)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要领

  1、幼儿初步了解照相机。

  教师提问:

  ⑴谁会使用照相机?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吗?(镜头、取景框、快门)

  ⑵它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共同交流照相机的功能)

  2、教师示范讲解。

  说明:通过个别幼儿对照相机已有经验的交流,教师通过实物针对性地示范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捕捉镜头的基本常识。

  (四)幼儿自由探索

  1、自由组合,互相探索拍照。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利用电视视频连接刚才幼儿操作拍摄的照片,共同欣赏。

  3、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评价。

  教师提问:

  ⑴刚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⑵哪些照片拍得美?为什么?

  ⑶哪些照片拍的不够美?为什么?(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确)

  (4)你们认为如何拍摄出美妙的照片?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拍摄的要领。

  说明:幼儿开始探索,关键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师及时掌握幼儿探索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初步了解、掌握拍摄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结果。

  (五)个别幼儿示范练习,然后分组探索

  1、个别幼儿再次利用教师的主相机尝试,其余幼儿当小模特。同步显示照片的效果,师幼共同评价。

  说明:幼儿第一次讨论,是信息的集合与反馈。是为了试探一下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关键要抓住"评"字。把幼儿探索中出现的不同答案、产生的疑问,放到讨论中。让幼儿尝试充分讲道理、例证,知道自己探索的结果是否正确。

  2、幼儿再次分组探索。

  说明:这一环节是给幼儿"补偿"的机会,关键要抓住"实"字。在第一次探索练习中,幼儿可能会做错。有的幼儿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讨论,得到了反馈信息,幼儿可做第二次探索练习,一方面自我进行改正,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探索过程再次作验证。教师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教师总结:为了让你们的照片拍的更美妙,老师编了首儿歌,我们一同来念。

  小朋友,来来来;

  我们一起来拍照;

  调焦距,调光圈儿;

  手拿稳了按快门儿;

  喀嚓、喀嚓、把它照;

  我们的照片美不美妙!

  教师和幼儿在儿歌中离开活动室,拍摄幼儿园的景色。

  说明:这步关键是"引"字,教师要把活动从一节教学活动中拓展开来,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引导、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

  延伸活动:教师与家长带领幼儿拍摄家乡的自然美景。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孩子。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学习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十分必要。与其整天把幼儿看管得紧紧的,不如教会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鉴于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随机教育外,觉得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报警知识。

  二、说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虽然知道了一些急用电话,但还不会正确使用,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为本活动定出了两条教育目标:

  第一,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二,知道电话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时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险时会用最快捷的方法来让自己脱离危险,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把本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它们相应的报急电话;学会保护自己。整个活动都是围绕着重点进行的,首先是让幼儿通过图片来了解这些车辆的作用,以及报急号码的功能,接着是通过多媒体情境来体验这些车辆与报急号码对我们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后是通过游戏把知识实践到行为当中,使报警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练习与巩固。

  虽然幼儿知道了报急的电话号码,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拨打电话的经验,对数字的认识也还不够深刻,所以要让幼儿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境正确地拨打相应的电话,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我把活动的难点定为:让幼儿懂得在危急的时候正确拨打相应的报急电话。在活动中,我设计突发事件的情境,再通过“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在与老师一问一答的对话中轻松自然地运用已掌握了的报警知识大胆地表现自己,使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整个游戏活动,学具的提供也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识经验准备:

  初步让幼儿认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外观形状,知道他们相对应的报急号码。

  材料准备:

  1、110、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

  2、多媒体课件(内容是一些突发事件的过程)

  3、三幅有关突发事件图画。

  4、一部电话。(供幼儿学习拨打报急电话)

  四、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我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采用直观法,以多媒体情境体验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采用提问法,是因为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例如: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这也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3、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打电话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巩固报警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的指导思想。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幼儿获得新知识的好机会。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打电话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如何正确打报急电话,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知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升华”的精神实质。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性地学习。但是众所周知,这些安全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使幼儿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学习和了解每一个突发事件所相对应的正确报急方法,我设计此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观察探索——学习讨论——游戏体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出示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图片,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说出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不同作用,再出示110、120、119的号码卡片,让幼儿了解电话110、120、119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拨打这些电话,为下面环节做铺垫。

  第二环节:观察探索。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明独自在家,有陌生人来敲门,小明没开门,陌生人就开始撬小明家的门。

  教师提问:“这个时候,小明该怎么办呢?”将幼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让幼儿在观看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自己探索知识,形成对安全知识的兴趣。

  第三环节:学习讨论。在关键时采用中断法,让幼儿在的情景中,通过看、说、获取相关经验,巧妙设置疑问“小明这时该怎么办,我们帮他想想办法”,让幼儿运用自身已有的社会经验大胆地发言讨论,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让幼儿了解遇到危急情况时应该紧急报警,并再次出示三个报急号码卡片和三种车辆的图片,让幼儿讨论与选择:这时该请哪辆车来救援?该拨打哪个报急号码?把幼儿讨论选出的号码卡片与车辆图片贴在黑板上,通过下个环节确认幼儿选择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幼儿在这个活动环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

  第四环节: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看看小明是怎么做的。(幼儿看到小明拨打了110,说清事故情况与地点,警车出现,把陌生人抓走)这个环节既教给幼儿正确的报急方法,同时也验证了幼儿讨论的结果。(学习拨打120、119的过程也是通过这些环节来完成的)

  第五环节:游戏体验。幼儿获得报警知识后,出示大挂图,设计突发事件的情境,在游戏“该打什么电话”的活动中,请个别幼儿上来拨打电话,要求幼儿要说出相应的报急电话号码,会正确拨打电话,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充当电话中的工作人员,在游戏中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说出什么地方危险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真正地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这样不但能使幼儿真正掌握知识,而且还能真正掌握正确的报警的方法。

  第六环节: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危急事件时,要及时拨打相应的号码求救。这样才能让自己很快地脱离危险,但我们不能随便地拨打这些号码,只能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才能拨打。

  七、说活动延伸: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这些报急电话号码不一定全记住,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才能牢记。我在活动室摆放一个电话,供幼儿游戏时练习拨打电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提醒幼儿、教育幼儿,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领域说课稿(精选15篇)05-23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2-17

幼儿园大班健康说课稿05-01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07-31

《杠杆的科学》说课稿02-08

科学说课稿06-15

有关幼儿园科学说课稿三篇06-17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09-25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春天》说课稿07-12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