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摇篮》说课稿

《摇篮》说课稿

时间:2022-11-21 13:20: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摇篮》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摇篮》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摇篮》说课稿

《摇篮》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诗歌《摇篮》,这首诗选自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教材。这首诗歌意境优美,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宁静优美的气氛.我依据孩子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引导孩子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创设情景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孩子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要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孩子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第一部分运用了小游戏开火车,组织孩子入座。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孩子的视觉感官,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在朗诵的时候我加上了音乐,这就强烈地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效果。,使孩子能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感官。孩子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孩子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处于积极的学习中。第三种方法是情景创设法,在配乐朗诵时,创造了优美的背景图,让孩子在听的同时,入境如情,因为形象的图片很容易在孩子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所以,在活动区域有特别铺设了四个活动场景,使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诗歌中的语句,理解诗歌中的语句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孩子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引导孩子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孩子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孩子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言。根据纲要中让孩子"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场景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为孩子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孩子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孩子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孩子通过探索尝试,敢于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环节主要体现着孩子贴了宝宝们以后,很兴奋,很想表达,所以,我就让孩子自己把诗歌说出来,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关系,都应该给予鼓励,这就符合新纲要指出的: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孩子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

《摇篮》说课稿3

  教材分析:

  《小小摇篮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创作歌曲。4/4拍,徵调式。歌曲的旋律起伏、节奏紧凑,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两个乐句,起伏的旋律流畅而抒情,似摇篮有规律地晃动。第二部分旋律重复较多,配合着紧凑的节奏和幻想似的歌词的叙述,极富童趣。想象使孩子进入了梦幻的童话故事,抒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但《小小摇篮曲》曲调优美、柔和。在二年级上如此安静的《小小摇篮曲》是违背孩子这一年龄段的这一特征。但同时这一学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模仿力强,对游戏、对有一定故事性情节的题材又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可以让孩子们浸润在游戏、故事的情境中,在愉快舒适的活动中学习、体验这一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习,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齐唱学过的歌曲

  二、游戏导入

  1、情境创设:

  (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咱们要静静地去学习,可不可以?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一幅星空图作为导入,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静、轻的夜里的气氛,使孩子们都能自觉投入到这种氛围中,从而为接下来的轻松愉快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推摆游戏:

  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呢,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师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每两拍一次推;生按照老师的推方向进行摇摆。)

  【设计意图:摇摆游戏,即节奏律动活动。通过这一师生互动,教师可从容地观测每一个学生的注意情况,使教师的推动和他们的主动律动成为注意的焦点。让孩子们在律动中体验愉悦、轻松的心情。】

  3、感受“摇篮曲”:

  师: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现在我边唱边推,你们来听、来做。我往哪推你往哪做。

  师一边深情地唱舒伯特《摇篮曲》一边做推动动作,生进行律动。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生回答(摇篮曲)

  你所知道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晃动感……

  师: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乐曲。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初步感受到摇篮曲的静、轻、摇晃感等特征】

  三、歌曲学习

  1、初步聆听、感受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唱着她的《小小摇篮曲》哄着她的“小宝宝”睡觉呢。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小朋友唱的摇篮曲是怎样的?她的“小宝宝”是谁?

  播放歌曲

  生听后回答:“小宝宝”是布娃娃。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认识歌曲演唱内容】

  2、复听,进一步体验

  师:听这位小朋友唱摇篮曲时真幸福!我也想学这位小朋友唱一唱《小小摇篮曲》了,但我还想要有人来当我的“小宝宝”,现在有谁愿意来做我的“小宝宝”让我哄一哄?

  生反馈(师要鼓动全班孩子一起当“小宝宝”进行合作)

  师:注意你要配合我。那么怎么配合我呢?

  生回答。要点:动作——摇动;仔细感受

  师跟伴奏演唱《小小摇篮曲》,生律动

  【设计意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歌曲,唤起情感经验,激起学习兴趣。】

  3、第一段学习

  (1)第一、二乐句:入睡

  师:现在呀,我来当布娃娃,也就是你们的“小宝宝”,还记得一开始我还没入睡你是怎样唱的?

  生回答

  师展示前两个乐句歌谱,并播放

  听后生跟琴演唱

  师:这两次的“吔啰啰吔”用怎样的口气去唱?(亲切)

  解决难点之一:师处理两处“吔啰啰吔”的演唱。(要求:安静、情绪比较平稳,没有太大起伏)

  (2)第三、四乐句:梦中

  师: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真柔和,我听了真的要睡着了。我现在在梦的太空中遨游,小朋友们,这时候你会为我哄唱些什么呢?可以先读一读。

  生读: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吔啰吔,吔啰吔,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听一听这两句吧。

  师展示三、四句歌谱,并播放

  师:这时候的语气应该是?

  生回答(亲切、深情)

  解决难点之二:第三乐句演唱

  师:先念一遍,再随师唱。

  解决难点之三:最后一处“吔啰吔,吔啰吔”演唱。(要求:表达无限的爱意,情绪有一点点激动。这时候配上摇摆的动作,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绪)

  (3)完整学唱第一段。

  展示第一段大谱表,生跟琴轻唱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整地为我唱一唱,在碰到“吔啰啰吔”时,小朋友就摇动起来,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生跟琴演唱

  (4)合作学习:

  师生接唱:师唱有意义的词,生唱衬词。

  小组接唱:分两大组一部分唱有意义的词、一部分唱衬词。

  (5)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6)生有感情地完整唱第一段

  跟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哄着入睡、梦中”这一具有故事情节性的过程,渐渐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歌曲,走进并沉浸在幻想的意境中。能演唱并体会歌曲不同的情绪。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在这种自然的交往中学习,让歌声触动生命的内在经验,课堂就会变得很舒适】

  4、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我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先来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

  展示第二段歌词,播放这段歌曲。

  听完后,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师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第一段落实好的基础上,第二段让孩子有质量地听一遍(倾听),再自己跟钢琴伴奏演唱,充分发挥孩子自觉能动性,培养孩子主动聆听、主动学习的习惯】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改编动作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摇篮曲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摇晃动作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检测孩子对摇篮曲节奏把握的情况的时候】

  5、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生有表情地表演

  6、个别表演

  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检查学习情况,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听赏和评价】

  四、拓展

  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着名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使课堂首尾呼应,再次唤起学生经验,去深刻体会摇篮曲的特征,拓宽知识面】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六、组织下课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微评:

  这一课为孩子们营造了十分安静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十分投入,在静静的聆听、静静地感受、静静地学唱中,师生共同促成了这一课的较好完成。

  但是这一课有个不足点,就是设计的情境极其脆弱,趣味性不强,容易让学生给破坏。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情节性也强,根据一点,再争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动、好模仿,侧重形象思维的特点,这堂课也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层层推入,从演唱情绪方面入手来学习歌曲,效果会更好

《摇篮》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现从教法、学法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学生

  二年级,全盲3人、低视生5人,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对音乐的理解知识水平不同,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学生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强,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强的学生。

  2、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

  3、对音乐感悟能力较弱,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弱的学生。

  音乐欣赏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解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1、教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三、说设计理念

  一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三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四、说教法

  这是一首摇篮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

  对音乐感悟能力弱,对音乐理解程度弱的学生,通过儿歌形式,使其理解音乐内容。

  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音乐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通过故事点缀,引导学生集体研究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全盲生,通过分段欣赏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来理解歌曲。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低视生,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深刻理解歌曲内容。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录音机播放音乐,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说、演、等活动,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对摇篮曲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六、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设疑激趣的方法。

  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房子里有个住着一个小宝宝和他的妈妈,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新课讲解:

  (1)展示课件,讲述故事。

  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小故事,勾起学生对童年时的回忆。然后通过教师充当妈妈与孩子一起在音乐声中回忆童年时的感觉,通过互动,开打孩子们的心门,以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后面的学唱歌曲﹑体验亲情作好准备。

  (2)根据讲授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融合的运用能力。在学生总结出以后,然后师生共同再来理解一遍,低视生通过看课件,全盲生通过教师讲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学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视障生由于生理缺陷,在他们的头脑中很难形成动作形体概念,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要求他们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动作表现,只需要他们把那种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边听音乐边表演。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同时能大胆发挥想象,做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动作,通过动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对于低视生让他们通过看课件及对歌曲的理解,创遍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其与歌曲的情节相融合,更深刻的体味歌曲内涵。

  (5)复听歌曲一遍

  让学生仔细的听乐曲,感受乐曲所带给的独特感受,让他们融入到乐曲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七、课堂小结

  感谢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父母;感谢为我们而操劳的父母……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了,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我们的父母吧!

《摇篮》说课稿5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这首诗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温馨、宁静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材分析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谈话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温馨、宁静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诗歌仿编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教学的难点是: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二、教学准备:

  四幅大图片和一些小宝宝的图片。

  三、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讲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指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第二方面是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呀飘,飘到蓝天上。”通过动作模仿来理解“飘、吹、翻”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送小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怎么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第四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宝宝的家在哪里?”“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空间,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回答。

  第二个环节、完整欣赏。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们看它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面说了些什么?”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的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 “谁是小宝宝的摇篮?” “谁在哄小宝宝睡觉啊?”通过这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了解诗歌中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

  第三个环节、分段跟诵。

  首先,幼儿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渡到第四环节———有感情的完整进行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

  第五个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

  利用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么哄?”让幼儿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仿编,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部分、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宝宝们是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的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仿编诗歌后的成功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的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不当之处请老师们给与批评与指正,谢谢!

《摇篮》说课稿6

  第五单元:音乐家舒伯特

  演唱:摇篮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摇篮曲》,这是一节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将能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音乐家舒伯特》当中的演唱歌曲《摇篮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曲调温柔,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深沉、纯真的母爱。能够用悠长的气息,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

  2、感受音乐文化差异,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一样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和分析旋律的能力。

  2、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倚音在旋律表现中的作用。

  3、运用模唱、聆听、对比、小组合作的方法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了解歌曲体裁;体会装饰音在刻画形象抒发情感中的作用。

  2、从谱面上感知旋律,体会歌曲旋律特点,在理性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聆听,体会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能进行分析。

  2、在演唱歌曲时,用悠长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圆润、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摇篮曲,感受妈妈对孩子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倚音的唱法,感受装饰音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在唱好歌曲的同时能比较分析作品,掌握分析作品的能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音乐欣赏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

  ——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只要妈妈露笑脸》的音乐中进入教室,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一、激情导入: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寓教于乐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如何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师:通过你们的欣赏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妈妈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在爱心小卡片上写下对妈妈的祝福。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总结摇篮曲的风格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摇篮曲》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摇篮曲》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摇篮》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说课稿8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

  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

  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3edu,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

  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

  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

  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

  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祖先的摇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祖先在她的摇篮——原始森林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以及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出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识记生字,学习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点;掌握不同事物动词的使用,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是本课难点。

  三、说学情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因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常接触的。课时对主旨的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图片引入。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用原始森林的图片引起了学生兴趣,同时引入课文的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祖先生活的自由及美好;在读中感悟文本,了解祖先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同学们在掌握自己总结的识字方法的同时,还能学习别人的识字方法,这样,在学习的同时还培养了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用原始森林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读诗歌,感知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思考:祖先生活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他们的生活场景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了生字后,我要求学生读这首诗,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答、不读错字音、不读错句子。

  3.精读这首诗,体悟文本。

  抓住第二节和第三节来读,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体会诗歌中充满的童趣。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原始森林的美好,激发他们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总结提升。

  在总结全诗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写作意图,并以此为课外拓展的出发点,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六、说板书

《摇篮》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利用散步、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幼儿以四到五周岁儿童为主体,这一年龄段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方式多以无意注意为主体,观察力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并喜欢模仿,而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在这一阶段的幼儿中,想象力多是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所以在教学上要紧紧结合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来进行。

  三.教学目标: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的含义有丰富的知识性,用是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教学难点是:正确的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节奏和语言情绪进行诗歌的创编。语言教育能力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有了部分提高,幼儿往往不满足于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就必须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羁绊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学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里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视听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站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哟而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探究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哪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

  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

  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

  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

  第四环节有感情朗诵。由第三环节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

  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

  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六.板书设计:(幼儿园教学主要以图片或影响的方式展开教学,没有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过的诗歌有感情的朗诵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也让他们找找"宝宝"的"摇篮"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利用游戏,谈话等多种方式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为完成所定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分段式教学法,孩子们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记住诗歌的内容,而且还能通过动作对诗歌所描写的事物进行立体的展现,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在诗歌的创编上,孩子们通过老师所提供的图片,不仅找到了"宝宝"们的"摇篮"还能将其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完成了本次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几点不足,首先在对幼儿提问时,还需要进一步给予渗透和引导,在对幼儿的照顾全体和而别差异的引导上,还有所欠缺。在诗歌创编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助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在欣赏诗歌的次数上也略有欠缺,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逐渐的改正缺点,更好的完成教学。

《摇篮》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大海摇篮》,我对本课进行如下分析:

  教材分析

  “蓝蓝的海水,静静地沙滩,海滨是我童年的摇篮”。正如歌中所唱到的一样,大海充满着无穷的魅力,海边的孩子把大海比作做母亲,对大海有着深深地眷恋。本课以“大海”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演唱大海的歌曲,听大海的乐曲,意在让海边生长的孩子能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现自己所熟悉和喜爱的生活情景,让不是在海边生长的孩子能通过演唱大海的歌曲,听赏大海的'乐曲来感受海的气息,体验“海娃”的生活情趣。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听赏与跟唱歌曲《大海摇篮》,听赏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音乐活动“破译密码”。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能学会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积极用身势动作参与表现歌曲。

  在歌曲学唱中认识升记号,知道“#4”和“4”的音高区别,并能在演唱歌曲时准确运用。

  能认真听赏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体验乐曲意境。

  能随乐哼唱歌曲《大海摇篮》。

  能积极参加“破译密码”的音乐活动,能准确找到每个乐句的结束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结合歌曲进行表演。

  难点:认识升记号“#”,并能唱准“#4”的音高。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本课创设了“清晨欢乐的海”、“黄昏宁静的海”、“深夜神秘的海”三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与游戏。

  1、在“清晨欢乐的海”中学习歌曲《海娃的歌》。首先进行“抓尾巴”的音乐游戏。整个游戏都用《海娃的歌》的旋律做音乐背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熟悉歌曲旋律,一边感受乐句终止音。紧接着进行“浪花飞起来”的音乐游戏,聆听完整的歌曲。根据歌曲乐句的变化,作出身体的动作变化,并唱好歌曲后,为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活动,鼓励和启发学生在“清晨欢乐的海”中积极探索,大胆参与身势造型的表演。

  2、在“黄昏宁静的海”中,进行听赏游戏——《大海摇篮》,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玩一玩,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

  3、最后,在“深夜神秘的海”中,安排学生聆听《天方夜谭》第一乐章选段《大海和辛巴特的船》,让学生在情境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感受音乐情绪,用语言描述音乐的情绪。

  一、激情引趣

  课件播放《海娃的歌》,学生随歌进入教室后随老师一起做律动(参看教材P19的身势节奏。此时学生不一定能跟得上,主要是引发学生兴趣和熟悉歌曲的情绪、节奏型等,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海娃的歌》,学生认真聆听。

  2、随老师按歌曲节奏念歌词(先熟悉歌词能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歌曲情绪)。

  3、老师带唱一遍歌谱后学生随老师的声音与伴奏跟唱一遍(提示学生注意歌中变化音的出现)。

  4、随歌曲录音跟唱全歌。

  5、由学生说出难点乐句后老师帮助突破。

  6、全体随伴奏通唱全歌。

  三、参与表现

  1、身势节奏练习(参看教材P19的两组固定身势节奏)。

  2、学生自由练习(先让学生猜猜身势节奏为什么要用黄、蓝两种颜色来标记,怎么用?)

  3、全体按要求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四、乐曲听赏

  1、播放《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学生初步聆听。

  2、老师简介乐曲背景。

  3、整体复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五、课堂尾声

  1、师生梳理全课内容,学生谈体会。

  2、师小结:音乐中的大自然是美丽多变的,时而欢快,时而宁静,转而又神秘莫测。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海娃的歌》,而且还用身势参与了歌曲表现……

《摇篮》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习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习,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习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习。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

  3、学习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习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习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摇篮》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4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节拍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得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子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到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气氛……这一体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需要,我本着既能让孩子掌握知识,又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演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与优美柔和的情绪表现歌曲(中文版),并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似水柔情与疼爱。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充分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课外搜集各种形式歌颂母亲的作品,并通过在课堂上的介绍、欣赏,充分感悟母爱的伟大,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本人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歌曲八度大跳及双倚音演唱,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与母爱的伟大。

  四、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听唱法、才能展示法、欣赏互助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摇篮曲的音乐特征,及课外欣赏歌颂母爱的歌曲,很好地渗透到德育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唱歌曲,在歌曲中深深的受到母爱的渲陶,从而不仅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五、说教具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六、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将以张熊飞教授“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诱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酝酿情感

  苏联科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敏锐的观赏力是创造者的基本功”。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情景音乐,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情景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艺术。接着再让学生从三种音乐体裁里找出一种适合妈妈哄孩子睡觉的音乐,从中导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

  2、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1)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认识歌曲的作者及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

  (2)在学唱歌之前,根据歌曲的难点高八度演唱,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唱好歌曲,我设计了一段发声练习:1234︱5432︱1--‖(LU——),做好唱歌的铺垫。

  (3)品味旋律,全体同学用“LU”字哼唱旋律,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特点。

  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为做好表演唱的准备。

  (4)学唱歌词

  先让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与歌曲中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用电子琴带动与学生的讨论、尝试,结合老师动情的范唱,解决歌曲的难点,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模枋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演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下体会到母亲与孩子的爱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欣赏不同民族或国籍的《摇篮曲》,揭示《摇篮曲》的音乐特征。

  通过欣赏不同国籍的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

  (2)搜集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我设计观看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从中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很好的得到德育渗透,本节课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后让学生带着母亲的爱再一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七、说板书设计

  《摇篮曲》——(德国)勃拉姆斯

  1=F

  速度:稍慢、舒缓

  力度:轻柔

  情绪:温馨、亲切、安宁、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摇篮》说课稿14

  本课选自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星光亮”,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摇篮》和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复听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创编简单动作,表现出蓝猫的可爱形象。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摇篮曲优美、宁静的情绪3、指导学生用甜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3通过为歌曲创编歌词,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其中2和3两个教学目标是教学重点,目标4就是教学难点。

  我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复听《蓝猫淘气三千问》;学唱歌曲《摇篮》;创编歌词。

  第一个环节:复听《蓝猫淘气三千问》

  这是一个情景创设过程,也是导入新课的环节,和学生简短的交流后放《蓝猫淘气三千问》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生动、明快、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表现出蓝猫爱想、爱文、爱动脑的探究精神。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

  首先,我请学生用“m”哼唱旋律,在他们熟唱旋律后,再让他们自己选择发声方法进行哼唱,比如说lu、u等,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让他们唱准音高和节奏。接下来就是学唱歌曲的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包括让学生欣赏歌曲、朗读歌词、学唱歌词、律动几个部分,都是为了让学生用良好的咬字、吐字,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三个环节:创编歌词

  我用课件导入创编歌词教学环节,请学生帮助花宝宝、鱼宝宝和身边的'事物找找他们的摇篮,我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不拘于图画,只要合理即可,再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节课我力求让听觉感受贯穿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歌曲学习动、演、创、赏等各个环节,均由听而起,同时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在歌曲的学唱、编歌词部分都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伙伴间的合作参与,并以此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摇篮》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和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识别音乐作品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干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摇篮》说课稿】相关文章:

摇篮曲说课稿07-03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07-22

摇篮曲说课稿13篇01-11

摇篮的作文01-09

人才摇篮的灵魂09-28

大师的摇篮作文05-03

成长的摇篮作文03-12

摇篮的作文15篇01-09

摇篮的作文(15篇)01-09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