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19 09:24:5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中国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2

  3月4日晚,五彩斑斓的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盛大上演。而在近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直播中,来自北京市健翔学校的教师刘丹用流畅的手势和温暖的笑容,为电视机前的听障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解说”。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比赛中,她将和学校手语翻译团队的其他4名老师继续投入到体育新闻的“无声播报”中。

  “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其实不多。”刘丹回忆,在接到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重任时,距离开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虽然曾多次参与过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也在20xx年承担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工作,刘丹还是有点儿紧张。此外,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翻译也有不小的难度。为此,她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场的各代表团为模板,对照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每个国家的译法反复练习。

  真正拿到开幕式解说词已经是开幕当天的傍晚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刘丹迅速熟悉着解说词,梳理着流程,并重点翻看了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紧张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时,她精神饱满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双手言心声,将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一一“讲”给听障人士。她还不时用余光瞥一下屏幕,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在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点燃主火炬时,刘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那漫长的一分钟里,刘丹内心也在做着挣扎。“对于手语翻译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如实传达说话者的语意,是不能表达自己个人想法的。”刘丹说,那段空白里,解说员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场确实是有声音的,观众都在为李端加油。这个声音要不要翻译出来?没有绝对的原则。刘丹几经考虑,还是缓缓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语。“现场的氛围让我觉得,我应该把‘加油’的动作打出来。”

  “在这一刻,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团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刘丹的开幕式翻译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译“守护”这个词时,刘丹特意将手向胸口紧紧贴了贴。“没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刘丹说,手语通常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做一些微调,这也让手上的动作有了更多的温度。接下来,刘丹还将和同事继续投入到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隔阂打破,为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也能更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对等的信息,同享运动盛会。”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3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4

  3月13日,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闭幕式将于13日20:00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经过连续几天的场地联排,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主创团队,将在鸟巢主场地运用一个直径55米左右的圆形视觉符号贯穿全篇,突出呈现“在温暖中永恒”的核心主题,为北京双奥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这个圆形符号就是作为一个非常醒目的一个道具,它要成为我们闭幕式的一个亮点,就有点像折柳寄情的感觉,但是这次是通过一个道具来完成这个亮点。

  温暖,是人生中的`难忘记忆;永恒,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因此,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名称为《在温暖中永恒》,通过表演与仪式的融合,留存下本届冬残奥会的精彩瞬间和伟大时刻。

  闭幕式导演沈晨介绍,闭幕式将在50分钟左右的时长里完成,共有12个仪式环节,其中以《爱的感召》为题的表演环节,将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我觉得从头贯穿始末的就是艺谋总导演一开始创意的那片雪花,其实我们是在换着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维度在说这片雪花,那到了冬残奥闭幕式,更加让这片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的心中,所以应该来讲我们整个四个仪式当中,这片雪花构成了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在最为重点的“熄灭冬残奥会主火炬”环节当中,主创团队将通过13套定音鼓配合场上表演,创新编排诠释奔流不息的“时间”形象。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熄灭主火炬这个环节,重中之重是要体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理念和情怀。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它更重要的是我们四个仪式的一个结束,是我们双奥之城的那份结束,当然这个结束是省略号,不是感叹号,它的这份精神,它的这份人文还在不断地持续着,不断地传承着。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5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6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xx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让平凡生命极致绽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中国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这画面,无声,却震撼人心。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7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8

  3月4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再次上演中国人的浪漫。如果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决出的就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敞开平等的大门,让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有着呵护生命的要义。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冬残奥会上温暖与感动的瞬间。

  1、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迎国旗入场环节,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和两侧的'24名青年学生,以无伴奏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2、手语唱响国歌

  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现场的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深情地唱着国歌,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

  3、冰壶倒计时

  在倒计时环节,轮椅运动员将冰壶推出的那一刻,倒计时数字10至1在赛道上亮起,到冰壶正中大本营时,倒计时刚好结束。冰壶倒计时充满了科技感和梦幻感。

  4、手手相传的残奥会会徽

  在残奥会徽展示环节,两个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画出了残奥会会徽,这枚小小的会徽手手相传,场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残奥会徽。手手相传的残奥会徽也把残奥精神和希望传递出去。

  5、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

  主火炬台由我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点燃。在摸索中,在全场的加油声中,李端成功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的方式完全一样,也体现了真正的平等。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9

  就在今天晚上,北京冬残奥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闭幕式。在这个时候,我们举办了一场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画面感给我留下一定要马上分享给更多人的冲动。我边看,边握紧手中的杯子。我们在这个时间点,仍向世界发出和平、信心、平等、互助、友爱的信号。只有我们国家在这里时间点上,可以做到。这是一场,信心与实力的展现。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刻展现出了伟大的文化属性。这是一场跨种族的晚会,它告诉世界,我们欢迎您!我们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几代人的'厚积薄发。在这个场景下,让我想到的东西太多了。毕竟,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此刻,我只想将这个报道发出来,给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一起来欣赏,这美得让我马上要发个感慨的场景。

  最后,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0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盛况再现:圣火刚在“鸟巢”点燃,由衷的赞美之声就响彻环球。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梦幻诗意”所倾倒,更为其张扬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也无疑会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给中国、给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

  其实,不须待北京残奥会的大幕落下,这笔巨大的“遗产”已然铺陈在我们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万户。

  残奥会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用摄人心魄的勇气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但由于对比赛设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举办的两个奥运会,一直采用各自筹办的方式。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不仅开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之先河,而且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从而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语)上镌刻了令人振奋的'内容。

  7年来,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北京残奥会比赛已全面展开,可以肯定地说,4000余残奥选手的奋勇拼搏,将带来一场自强不息、引发人们深化对生命思考的“精神盛会”,必将对更多的残疾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新风产生更强劲的促进作用。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冬残奥会作文02-25

冬残奥会作文03-15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精选17篇)03-07

小学生观看冬残奥会冬残会心得(精选12篇)03-07

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02-23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作文(精选15篇)03-02

2022观看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精选17篇)03-07

冬残奥会作文(精选16篇)03-07

正能量冬残奥会文案03-12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