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论语》读后感1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 篇1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世界独一无二,墨色与宣纸的幻化中千山万壑一笔呼出。蒋勋对这一门黑白的艺术说过这样的话:“全世界都在用颜色画画,我想中国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为什么我们大胆到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来画。我想其原因在于:彩色的东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当下的,黑白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回忆的。因为繁华去尽之后,在回忆中,生命有一个安静下来的力量来看山、看水、看自己……”这种安静的力量只有智者与仁者才能拥有,他们懂得:万物静观皆自得,他们懂得在万籁俱寂之中修炼儒雅、修炼智慧、修炼仁德,因而他们才能在一动一静中拥有乐于寿。
对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既可以分开来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智者”与“仁者”是同爱山水的。我更认同第二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深重浓厚的.山水情怀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华夏大地山河壮丽,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峰峦迤逦,无论古人走到哪里,俯仰之间尽是碧水黛山,诗意的情怀便喷薄而出。再者,山水附着着中国人太多敏感的心灵和微妙的哲学:深山中的寺庙满院禅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弹琴长啸;仁人智者“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山水与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间悠然闲适地享受生活,释放着生命最沉静的光芒。
《论语》读后感 篇2
《论语》是我国的一部经典名著,同时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著作。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知天下。”别说半部,就区区几句都能告诉我们做人和学习的哲理。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理论,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论语》,是孔子的徒弟们把他曾说过的每一句有道理、有哲理的话综合到一起,编成了这部著作。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做人和学习的道理 ,还有学习的好处与学习的方法。
我读了这部著作后,深有感触。这部著作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上课时,我没有全神贯注,老是走神;考试时没有拼尽全力;做作业时,没有认真思考等。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坏习惯改正,做一个做事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好学生。
不只是中国人,连外国人都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许多外国人读完这部著作,都夸我们中国人伟大,我听了十分自豪。还有一些外国人就是因为《论语》而喜欢上我们国家的,还想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呢!
所以说,孔子是一个创下无数辉煌历史的学家,是一位伟大的学家,更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学家。
我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温故而知新。”教会了我怎样学习,同时,也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让我一天一天的进步和成长。我相信我会成为一个虚心而奋发向上的人。
这就是我读了《论语》之后的感受,让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和学习的道理,更让我认识了这位创下无数辉煌、荣耀的历史伟人。
《论语》读后感 篇3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教人不厌”、“生气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来”等等,还说过“我十有五,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72岁。他57年的经历使他既有仁德又有渊博的知识。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大学问家和思想家(我不敢说后来没有人,至少是前所未有的)。作为这样的身份,当他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其实是“朝闻道夕死”,多么令人难以置信!
作为一个有足够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需要不懈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和探索中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索天地万物的具体性质,而是探索社会和生活的具体性质。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可能是有限的,但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一个有限的“人”,探索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是孔子觉得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气质和行为,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每探索新的内容,都打破了原来的旧规律。“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孔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去了解人性,才是最难的。孔子最精辟的讨论自然反映了他对人性的见解。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与孔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他们提出的观点在几千年内惊人地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把“仁与德”作为自己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凡人永远无法理解万世师表学习的内涵,但每个人都可能从中找到新的自我。
《论语》读后感 篇4
《论语》是我爱读的经典书籍之一,在三年级参加经典诵读大赛时曾背诵其中的章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摇头晃脑地读着《论语》的第一段话,甚至已读过数百遍,能倒背如流。却从没想过要用在生活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语文小考得了满分,很兴奋,脑子里面蹦出了这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非常吃惊,怎么也搞不清楚,这句话为何会在这时从我耳边响起,于是终于明白:素读反复多次以后,自然而然就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还能以最快的方式背下来。
《论语》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就是做人要讲诚信、守信用,希望我能与曾子一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又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它的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现实也有这样的例子:一位同学期末考试考了全市第一,就不停地夸耀自己,同学们都不理他,终于有一个人拍拍他的肩膀,说:“不错嘛!”他哪知道,拍他肩膀的人得了全省第一。这也见证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品读经典,不但能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还能给自己增添许多乐趣;素读经典,记住古人说的话,从中寻求做人的道理;素读经典,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让我们素读经典吧!让经典陪伴我们快乐成长!
《论语》读后感 篇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物质和精神,你到底追求什么?追求什么都没有错!只是不一样的体验而已。
有一类人他们不愿意为物欲所累,追求精神的富足。古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当代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王晓琮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14岁进北大少年班,22岁浙大数学系硕士毕业回哈理工教书。教数学和专业英语。衣着寒酸,吃饭舔盘子绰号扫地僧。
君子有吃的就行了,不贪求吃饱,有住的就行,不贪求安稳。所以当你还在为欲望苦苦奋斗挣扎,心里苦不堪言的时候,读读这句话可以让自己紧张的心放松放松,不要拿贫穷和为了生计说事,扶贫到现在,温饱是能够解决了吧。再不济你怎么也比颜回强吧。苦是因为欲望的无止境和精神的'匮乏。欲望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推动力,是轮回运转的推动力,断了欲望就出了轮回。儒家是入世的,所以提倡寡欲。欲望要有个度。欲望越大,幸福就越少。所谓知足常乐。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我觉得这里的“敏”是敏锐的意思,就是对事物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慎言体现了你对事物是进行了缜密的思考的。然后亲近有道,有德之人来匡正自己,保持自己能走在正道上,这才是真正的好学。好学,最重要的问题是学什么。你学小偷也挺努力,就不是孔子所说的好学了。
今天的句子相当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的方向。所以归在《学而》篇里。先从心里认知上要减少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把心思用到精神、内在、智慧的提升上,敏事慎言,就有道而正,才能说明你是真正好学。
《论语》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论语》八则。这让我深有感触,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吧!
《论语》是儒学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摘选自《论语》中的八则。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则讲述的是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时常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才行,以及为人的胸怀要宽广,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恨别人。第二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品质,不能不懂装懂。第三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由深到浅的境界,学习有知之、好知和乐知三个过程,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好知和知之的基础上的。第四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是几个人同行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和改正的地方,学习好的,看到坏的,改正它。还有的四则则是讲做人要坚强,学习上要经常温习,有自己的见解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做事不能求速成,不能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不能光思考,不做,要学习。
我以后也要按照这样做才行。
《论语》读后感 篇7
接下来,通过回答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关于“孝悌”的问题,阐述了“孝悌”作为为政者的修为问题。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最容易从他对待自己双亲的态度上表现出来。也是从家风、家教中体现。孝悌是孔子认为的伦理道德的.最重要的表现,读书笔记也体现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试想一下,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亲都不能孝顺、关爱和感恩;那他又怎么能真正关心关爱其他人呢?特别是为政者,又怎么能真心为人民服务呢?
紧接着又通过对颜回的观察,阐述了察人、识人的方法;阐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的标准是“君子不器”,君子的行为特点就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
通过“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知之为知之”等言论阐述了为政者学习、认知的方式方法和提升自己的途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真知。
孔子在这里还谈到处理政务的方法和原则;“人而无信,不可知也”;最后孔子强调为政者不要谄媚,而要见义勇为。
总的说来,为政篇虽是说为政之道,主要是从做人来阐述的,特别是从孝悌、修身、为人处事、学习、诚信等内容的言论中,使我更进一步明白,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定盘芯。
《论语》读后感 篇8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学瑰宝似乎到处都是无数的黄沙。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的理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这是由孔子对学生的灌输组成的,是中国最著名的汉学经典——《论语》。
进入二年级后,我们开始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令人难忘。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三人行,一定要有我的老师,选择好人,改变坏人。告诉我们三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自己的老师,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没有优势,注意纠正他们的缺点。一句我不是天生就知道的人,好古敏要求的人也。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愿意吸收古人的知识,努力寻求知识的人才会有真正的.知识。我曾经认为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我很自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寻求更多的知识,导致了成绩的下降。现在我明白了真相。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知也。让我明白,学习的时候,我忍不住假装理解,欺骗自己。有一次,爸爸在给我解释一个很难的数学题。讲完之后,爸爸问我懂不懂。明明还不懂,却浑水摸鱼,说已经懂了,那是多么的不应该啊!为了完全理解,我应该让爸爸再说一遍。
《论语》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论语》终身受益。
《论语》读后感 篇9
最近看了《论语今读》一书,刚读了几页,发现这本书读起来也不是那么费力,因为作者对二十篇《论语》逐一注解,分为原文、译文、历代注释、同时加上作者自己的解读,或讲文本,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明白透彻,文体活泼。
虽然我对孔圣人的话语不能理解得那么透彻,但也一些收获。我觉得孔子的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人性情感的培养,其中“仁”谈得最多。孔子一次次的对我们谈“仁”,而每一次的角度都不同,在其众多谈“仁”的话语中,我最欣赏的一句是“仁者人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格之完善即为仁,在孔子看来,这种人格完善也是人的一种本性,当人的人格接近于完善的`时候,这个人就是仁者,这个仁者也就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孔子还说仁者爱人,“仁”就是“泛爱众”,这种爱又是由亲朋之爱逐渐拓展到对他人的博爱的爱,因此,仁者,即爱人。虽然我对这位圣人讲得道理我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但作为教师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做重要的,即对对学生要充满仁爱。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当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不大声呵斥,而是温和地说一句:“相信你会努力完成的。”这就是仁爱;当生病的学生呕吐后,我们不去指使学生打扫,而亲身清理污物,照顾学生,这就是仁爱;当学生考试了较低的分数,其他学生讥笑时,我们能及时制止、批评嘲笑的同学,这也是仁爱。仁爱就是对学生的微笑,仁爱就是对学生温柔的眼神,仁爱就是对学生亲切的抚摸……只要我们心中对学生有大爱,孩子也会学会如何爱别人。薪火相传,爱才会传遍人间。
《论语》读后感 篇10
这是一本20xx年6月份出版的新书,虽然说是《新论语》,但书中论述的论语是重新进行了编写。其实是对于孔子有一个全新的解说,非常值得一读并且会收获良多。我曾经看过《论语》的注解与解说,但一直没有能从大处理解与掌握《论语》,无法深度地学习到核心。拿到了此书,学习我们老祖宗的宝贵的财富,就有了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
《新论语》是一本重构的经典,是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文本的新意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如何在事例中评判仁。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
看过《新论语》后我才真正的发现《论语》的'核心,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渴望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对于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实际的意义。书中涵括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读了《新论语》后我才知道,它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以及后人,让每个人都成为一粒种子,把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论语》读后感 篇11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定有许多艰难险阻,乍看似无法完成,怯懦退之,还是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需有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勇敢,还是固执愚蠢?不能妄下结论,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多次碰壁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这是执著。谁知道再多试几次就不会出现转机呀,或许下一次就成功了呢?孔子就这样坚持着,许多人觉得他好傻。可他毕竟努力过,就算知其不可而偏要为之,因为他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啊。
然而有一些人不曾尝试过,就已退缩,心想“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或许是真不可以,可也要试试,就算跌倒又怎样,重新站起,继续昂首向前。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蛹化蝶,经受破茧之痛,生命的光芒虽短暂,但过程却是那般艰辛,可它没有退缩,多了一次体验,多了一份精彩。
可有时知道不可为那就不要做,死钻牛角尖,到时受伤最多的就是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有范围的`,出界了,结果可想而知。可以执著,但不可以固执,否则最终以愚蠢代之,就泥足深陷了。
在范围之内哪怕不行也要竭尽全力去做,成功伴着汗水,喜悦伴着艰辛,胜利属于永远坚持不懈者。遇到磨难,不要逃避,勇往直前,须知磨难也是助你成功的垫脚石。
“百步九折萦岩峦”,你可曾学会知难而进,逆水行舟,我的朋友?坚定自己的信念,向前走,你一定会到达胜利的终点。
知其不可而为之,诚哉,斯言!
《论语》读后感 篇12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国学经典才是我们语文学科真正所学习的。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我们必须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学习的典籍。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从书柜中找到这本书,揣摩一下内在的文字。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简单意思就是三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是我的师傅,而经过我们的揣摩以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学会谦虚。告诉我们一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论语》不但教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人遇事。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几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我们真的应该多看一看这些古文,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也是对现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一个练习。论语,它就像一盏引导我们向前的明灯,教会我们做人,论语就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读后感 篇13
前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论语》八则。经过翻译、理解这八则论语,这些论语让我受益不浅。
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二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说要实事求是,更何况我们呢?这句让我想起了曾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在这篇文章里,孔子遇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当那两个小孩想向孔子求证时,孔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反而让那两个小孩笑话。
我们生活、学习中缺少的.不就是这种事实求是的精神吗?当我们面对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应该实事求是,如果不懂也应该去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学习态度,我们做任何事都会取得胜利的。
就如我,数学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大山。在做数学作业中,我会有一些不会做的题目。我就会把这些题目空着,等到作业做完时,一起去问父母。不过有时,在我听了解题的方法后,还是会不懂,然而这时我一般都会就这样写上答案。而现在,学习了这篇论语后,我觉得我也应该实事求是,不懂就问。在父母教完我题目时,我还会照着他们的思路再把题目做一遍,如果有不会的,就再问他们,直到做到正确答案。
这句论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深思,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态度。正如《尚书》中说“好问则裕”,喜欢提出疑问的人,知识就丰富。古人教给我们的有许多,就等我们去好好理解、思考。所以我们以后在学习中要不懂就问,实事求是,而且也要在空闲时间多读读《论语》、《孟子》之类的书,里面会教给你许多东西!
《论语》读后感 篇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为政》。它的翻译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而我的理解是,人不可以不讲信用,俗话说得好:人无信而不立。所以为人处事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才能不失信于人,才能立足于这个天地之间,否则,纵使天高海阔,亦无你容身之所。
处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讲究诚信,但我们也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网络上那些不讲诚信的人,将我们的风气带的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如果你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人,那我们就应该及时的纠正这种不良之风,积极抵制这些不良风气,让那些不讲究诚信的人自食其果。唯有如此,这种不良风气才会失去滋养它的土壤,才能让正义之风慢慢的恢复。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言传身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怎样做,孩子就怎样学。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讲究诚信,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讲究诚信,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不会再出现失信的事件。人若无信,好比没有双足,正如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人同样无法行走于人世间!
【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解读后感] 论语全解下载03-30
读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01-09
论语的作文06-01
《论语》读后感【精选】07-17
论语读后感(经典)08-13
[精选]《论语》读后感11-05
(精选)《论语》读后感07-17
【经典】论语读后感08-20
论语的读后感11-01
论语读后感(精选)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