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论语> 论语的读后感

论语的读后感

时间:2022-11-07 18:26:23 论语 我要投稿

论语的读后感(集合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读后感(集合15篇)

论语的读后感1

  《论语通译》是把《论语》一书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方便我们中学生阅读的书。通过它,我对《论语》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

  《论语》是四书之一,更是儒家学说中的经典。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妈妈让我背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这是《论语十则》里的第一则,也是《论语通译》里的第一则。也许这不是《论语》中最最有名的句。,但这却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一句,因为是它把我领进了《论语》这个世界。

  读《论语通译》,不仅让我回味了以前读《论语》时的心情,也让我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我读《论语通译》,最喜欢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和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两句。前一句的意思是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了也可以了;后一句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要体会其中的深意,就得自己去慢慢体会了。《论语》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很有道理的句。,但我偏偏喜欢这两句,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被这两句话给打动了吧!尤其是后一句,虽然只是一段话中的`一小句,但却称得上是道理中的道理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被称为“圣人”,可见他的思想和学说的影响是多么的广泛,而这又反映出了孔子所作出的贡献是多么的伟大!《论语》中有这么一句:“。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的是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猜测意料,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我觉得能做到这点的人是很了不起的,而孔子就做到了,所以称孔子为“圣人”也不为过。

  感谢《论语通译》,让我能很好的去理解《论语》的内容。《论语》是我们的中华瑰宝,而《论语通译》是我们的宝贝!

论语的读后感2

  论语读后感《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论语的读后感3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职责感,都在一声叹息中

  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

  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能够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

  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

  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一样。

  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

  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

  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能够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

  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

  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如果你不想自我以后后悔,那么此刻你就要珍惜时间。

  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

  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

  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十分有好处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

  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完美的明天。

论语的读后感4

  《论语》是我二年级课外阅读读中选择的第一本古典名著。这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论语》中有许多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让我受益匪浅的当属“学而不思则忙,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大概是:只学习,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当初读《论语》,只是咿咿呀呀地背诵《论语》里的句子,至于是什么意思,完全没有思考过。

  到了六年级,对《论语》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一节数学课上,杨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有难度的题。我认真地听着,却一直不明白这道题的道理。问了几个学霸,他们也是一知半解的。下课后单独找杨老师,杨老师又给我讲了一遍,还是没搞懂,因为上课铃马上要响了,这道题也被我暂时保存在我的移动硬盘——大脑里了。

  回到家后,懒洋洋地趴在沙发上的我,还是对那题没有灵感。眼睛的余光落在了躺在桌上的'《论语》上,随手翻了起来。

  书上了一句话吸引了我:学而不思则忙,思而不学则殆。我在想:自始至终我都没认真地思考这个题,只是死板的纠结老师上课说的内容,当然理解不了。根据这句话,我拿起了纸和笔把题从头到尾推上了几遍,花了两个时辰,终于推算出了和老师一样的答案,我高兴极了,毕竟这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人明白,“学”与思“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两者缺一不可。

  《论语》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哪怕你只践行了其中的一句话,你也可能会终生受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不单单是一个口号,我们要去实践它!让更多人们喜欢上它!

论语的读后感5

  论语,一部全世界瞩目的经典著作。多少人在这本书的熏陶下成才。九岁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一本带有注释的《论语》,一下子就被文中每一句话蕴含的道理所吸引了······

  什么是论语?论语是由孔子及他的徒弟们的'言行编成的一本书,书中的语言及其精简,少了一个字就无法理解整句话的含义了。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个教悔都循循善诱,娓娓动人。

  翻开《论语》第一句话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很早就听到过这句话了,意思也早已记在脑中,便是“学了知识以后,按时去温习他,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懊恼,不是君子吗?”以前我总是不以为然,但如今我却十分肯定这句话,就如我们背单词一样,若不去常常复习,很快就会忘记。只有常常去复习,一个单词才能永远记在脑中。远方有来了一个可以与自己谈心的朋友,可以与自己分享喜怒哀乐,难道你不高兴吗?一个平易近人,做事不张扬的朋友,难道不算是“君子”吗?

  就算是书中的第一句话,他也令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四年级的时候,我爸爸开始教我学《新概念1》。我们用一个本子当做“生词本”,把每天不会认的单词都记在这个本子上,没过几天,本子上已有了60多个单词。爸爸叫我时常翻翻这本本子,可我去总是把这句话当耳边风。几天后,爸爸看我生词本上的单词一个都认不出来,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像你这样学了就忘,‘生词本’还有什么用?只有时常温习,才不会忘记!”以后,我谨记爸爸的教诲,每天都翻翻“生词本”,果然记住了所有的单词。爸爸看我有了进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自己也十分高兴。学而时习之,果真“说乎”!

  如今,再次翻开《论语》,一个个教诲又回荡在脑中。《论语》的道理为何这么多?都是“论”出来的!

论语的读后感6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读后感《马瑞读后感一》。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论语的读后感7

  “先生授我以诗书,我为先生传知识”,这里的“先生”说得就是孔子。《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辞约义富,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浅近易懂,用意深远,雍容和顺。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及其所要表达的观点。

  语录谆谆,读取学习之法。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我们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就像悬梁刺股的主人翁孙敬,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读书到夜半,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把学会的知识常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是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论语》给我们学习的方法,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言微旨远,应思读以致用。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交给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纸上谈兵,不会灵活运用,就像我们背单词一样,最后能记住的单词没几个。学习是要下点苦功夫的事,不是我们想想就能学会的。

  柏寒松劲,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会我们要谦虚待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警醒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我们要思考问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醒我们交友要谨慎;“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说我们对真理要有敬畏虔诚之心。

  字字斟酌,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回味解读。

论语的读后感8

  我平时最喜欢喜剧,对于四大名著和历史书,瞄都不想瞄一眼,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何况去品味其中的奥秘。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要求,我极不情愿的买了一本《论语》,草草地看了一眼,完全是应付。可是中间的某些语句,是那么的吸收我,把我引进《论语》的天堂。其中的一些文章是那么的值得我去欣赏、品味,能给人频频的联想,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我当时品完后,觉得孔子和他的学生能力是那么的高超,技能是那么的炉火沌青。于是我的品味生活从这里启航:人们在当今的社会上,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休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古今中外,有多少有成就的人,不是每日反省自己的过错,不断走向改正的道路吗?与朋友和平相处,彼此信任对方,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娄别人把一件重要的事托咐给你时,那不是对你的信任吗?你是否应该去珍惜?老师乃辛勤的园丁,毫不留情的把“水”传授给你,你不应该认真的听,一心一意地去做吗?忠的特点为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我被这深深的哲理所感受,以上就是我品的感受,而我在反省错误上做的并不好,有一次,三姨给我的作文上提一些建议,我却竭力的开拓自己的错误,以后我会改正,做认真标兵,我坚信,在漫长的品书道路上,会继续掀开崭新的一页页。第二个是很短,却又很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大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的君子吗?”看来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暗下决心,决定认真努力的学习。

  我相信《论语》会让你、我、他受益无穷,让好书悦伴我们的一生。

论语的读后感9

  进入了怀铁一中,我们一开学就学习了一篇非常有意义的课文:《论语》六则。它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这篇《论语》六则就记录了六则孔子说的话,他的话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整篇课文是针对两个内容的。前三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后三则则是讲学习态度。

  第一则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习并经常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恨,不也是君子吗?这则论语教育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宽容的品质。特别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告诉我们学了知识就要温习知识,这样学习一定会好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是我经常说的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就可凭此当老师了。我们一定要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知识,这样我们也了解得,知道得。

  最重要的就是第三则,第三是告诉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过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千万不要只知道读书而不知道思考,这样就会迷惑不解。也不要只知道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我们不能走两个极端,既要读书,也要思考,这样才是对的。

  后三则则是讲学习态度了,那就要看看我们的学习态度端不端正。端正的态度就是学好的关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提的一个问题。说明了孔文子学习好又喜欢学习,不以为向比自己成绩低的人请教看做耻辱。这种优良的学习态度真值得我学习。

  这一则是表现学习态度的精华: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告诉我们,学了知识而不说出来,刻苦钻研不知道疲倦,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这些我哪一点做到了呢!孔子非常谦虚,其实这几点他都有,但是他还是说他没有做到,这是多么谦虚呀!

  最后一则是大家都知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几个人同行,其中必有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他们的缺点要加以改正。我们要取长补短,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论语的读后感10

  今天我又读《论语》了,读的是《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和《乡党篇第十》,使我深有感触。

  最有感受的是《泰伯篇第八》

  《泰伯篇第八》主要讲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尧舜禹等先王的评价,又对孔子的思想有了进一步发挥。还有曾子在某些问题上的见解。

  本章讲了曾子的孝: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于足,启于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覆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这一则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平生的小心,避免身体的损伤,能够对父母尽孝,孔子曾对曾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孝子应该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临死前让学生们看自己的手脚,以示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

  还讲了孔子对某些君王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泰伯是很高尚的.人: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认为泰伯的品德是最高尚的,因为有三次以天下相让,让了三次王位:第一次让是泰伯离开国都,避而出走。第二次让是父亲去世,泰伯故意不返回奔丧,以避免被众臣拥立接受王位。第三次让是众臣议立新国君时,泰伯在荆蛮地区,索性于当地黎民一样,断发纹身,表示永不复返。这样,他的三弟季历只好继承王位,有了泰伯的这“三让才给后来的姬昌继位统一天下创设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孔子才会高度歌颂称赞泰伯。可见孔子是很尊敬他的。

  还讲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说的是学习就想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恐怕再失去它。这一则讲了孔子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对学习知识要求的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我认为这句讲了学习是无止境的,而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正是“学而不厌”

  一句最好的诠释吗?

  让我们一起在论语的语句中,体会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要求,一起探索孔子的“之求之与”吧!

论语的读后感1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对这句话颇有感触。

  记得在我刚上小学时,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可言。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玩乐上。一旦到了该写作业的时候,心里总会想着:再玩五分钟吧!再玩五分钟吧!五分钟过到了,我却丝毫没有半点动静。因为我又想着:反正时间还很长,再玩一会儿吧!就这样,一拖再拖。终于,在太阳落山之际,我的作业本上一片空白,比那初开的梅花还要白净。周末我依旧重蹈覆辙。于是,我每周末都会通宵写作业,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星期一顶着双“熊猫眼”就去上课了,不过,好在我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了这个坏毛病。

  长大后,我再忆起自己曾经因为玩乐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时,总是心如刀绞,忍不住感叹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得到新的体会。

  曾经有这样一篇文章,写着:“羊吃草,总要吃很多次。第一次,将草吞入腹中。吸收草内的部分营养,那些未被吸收的草就会被羊吐出来,再一次被羊吃掉,再一次……直至营养被它完全消化,它才会停止这个看似恶心,滑稽的举动。”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每次吃饭时,都要将口中的饭菜咀嚼成碎粒后吐出,然后吃掉,再一次吐出,然后吃掉……这样反复重复三次。他每本看过的书都会定时重温,这样他所学的`知识才不会“流失”。

  连尚未开发灵智的动物和几千年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们哪有理由不明白?我每年除了看新书,也会在闲暇时看一看之前读过的书,这能使我读起来更方便,并且可以顺便巩固我之前学过的知识。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放下手中的游戏机,温习一下是之前学过的旧知识,这样可以使你的自身修养更进一步,在知识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础。

论语的读后感12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是不是在这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孔子的学生有若就以前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他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同样,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论语》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说,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颠仆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你的速度。就是正因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能够立的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本最根本的条件。

  不足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前后被提到有一百零九处。能够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于丹认为,仁爱首先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就应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我们那里说的仁爱,不是妇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惠,而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远大情怀。

  曾子以前说:“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知识分子,他不能够不刚强而有毅力,正因他肩上的职责太重大了,道路太远了。

  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仅让别人受益,它也会让自己有收获。仁爱是一种不断积累,他需要我们自身的时时呵护。人在生命流光的陶之下,如何时时呵护仁爱,会决定我们跟世界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联。

论语的读后感13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论语》,体会《论语》,使我感受颇深。

  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侄,谄也。”爱国是任何人的责任,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这么强大了,是因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爱国心。在抗日期间,大批日军进攻中国,他们以为有着精良装备,就可以占领中国,但是他们错了,中国人的爱国情令他们没有投降,而是与日军展开了搏斗,虽然有些汉奸投靠日军,而且我军的装备极差,但是我们中国人有着前赴后继的精神,倒下一批,又冲上一批,终于那狂妄的.日军被我们那“爱国情“打败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懂得了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永不停留的,如果你每浪费一分钟,你的生命就会减少一分钟,因为生命是用时间组成的,珍惜时间就相当于珍惜生命,浪费时间就相当于浪费生命。我在一本书上读了这样一个科幻故事,它讲的是在一个小村庄,来了一个人,开了一个时光屋,在里面可以用时光来换钱,村子里的人都换钱,有的用了10年换了30万,有的用15年换了50万,有的人甚至用50年换了180万。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没有了,只有一个青年没有变自己的时间,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几百万元的家产,而那些变卖自己时间的人悔也来不及了。我知道了背叛时间的人,时间也会背叛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令我懂得了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不要总说别人的不是,我有时候就犯这样的错误。一次,我弟弟抄了一篇作文,我没在意,妈妈发现后说了我,为什么不制止弟弟。我说他的事我为啥管,事后我很后悔,我是哥哥要帮助弟弟的。

  《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一块体会《论语》吧!

论语的读后感14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论语的读后感15

  学习,能让我们拥有想要的;才能让我们的羽翼足够丰满,飞翔在自己的一片天空;才能让我们配得上期待的,向往的;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逐梦想。

  到底为谁而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映射到生活中来,其实存在不少“假学习”的现象,笔记整齐作业优秀但成绩却总不理想,在别人看来很认真努力但其实自己一无所获,对于自己来说,他失去了原本学习的初衷。

  当然还有一些只死板的学习却不懂得思考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会读死书,而不会加以思考,只有边读书边思考,才能真正明白书中的内容。孔子教导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要懂得思考,举一反三,钻研知识应理解透彻。孔子学琴时,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感受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和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没有智慧地学习,就如没有耐力的马,是无法驰骋于广袤的原野的.。

  他的学生中最喜欢的是颜回,他说颜回“好学”,列举的事实并非颜回能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是说他能够不迁怒,不贰过,不在乎外在环境恶劣,只用心钻研学习,颜回能学以致用,端正自己,这便是孔子认为的为自己而学。

  “吾日三省吾身”,检查自己还有什么可改进之处。改变是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形态与功能不断改变于是有了今天这个多彩的世界。从幼年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学习,目的是改变自己。学到知识与本领可改变自己的职业与生活,向圣贤学习修身养性可提升修为与心性。“文殊遇缘则有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积极地改变自己方能有所长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这个明媚的生命春天,我们正是学习的最好的年龄,黄金时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

【论语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的作文02-27

《论语》心得07-29

论语的心得04-30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的读后感09-19

《论语》读后感08-03

《论语》 读后感04-1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