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孝经> 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

时间:2024-06-24 16:04:45 孝经 我要投稿

孝经读后感(经典)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孝经读后感(经典)

孝经读后感1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快乐妈妈读书会组织的诵读描摹《孝经》活动,我的初衷是想让孩子静下心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能知义明礼,让这个寒假里过得充实、有意义些。

  之前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这次活动直接建了一个群,挺好的,无形中也督促了我们。和往常一样,头几天孩子兴致很高,过完春节就不行了,但每天看到群里面的家长和孩子发的图片和视频,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我和孩子一起第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说到这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以前总怪孩子不够听话、不够努力,其实是我做的不够好,总想着“腹有诗文气自华”,让她多读点书,我没有时间和能力带她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总想把世界搬回来让她通过读书去认识和了解,可孩子并不领情,真可谓是“不读书时母贤子孝,一读书就鸡飞狗跳”,读书非但没给她带来乐趣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这次我从孩子的身上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平时对自己或孩子要求都有点苛刻,以至于现在孩子和我一样做什事都不自信,她读书时的语音或视频从不让发到读书群里,她总感觉自己读的没别人好,怕别人笑话(其实我也没把我读书时的语音发到群里)。此时才发现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的责任在我,是我这个榜样没做好,这次看到群里面有好几位家长,她们每天不论早晚都坚持读书,很值得我学习,有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一定也会爱上书的。和这些家长比起来,我真的很惭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读书!虽然参加这次活动的结果离我们自己订的目标还有些远,但我相信,从改变自己开始,努力坚持下去,我的孩子也会爱上读书的!

  今天写这些偏离主题的感悟,同我对《孝经》内容的感悟一样深刻,只有先学会读书,爱上读书了以后,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书的内容,才能践行于生活!

孝经读后感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很喜欢《孝经》里的这句话。要知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对我们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我们的每一根毛发都来自于父母,每一寸肌肤都来自于父母,我们要好好保护好自己,不要伤害到自己,这就是孝心的开始啊。

  “仲尼居,曾子侍”,这六个字能看出孔子在上课,曾子就侍奉在老师身边,文字虽然简单,可是我已经能够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说明曾子是个尊敬老师的好学生。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大孝子,在《二十四孝》里我读过他的故事。书中记载着,曾子有一天上山砍柴,结果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一个人在家,不知道怎么接待,怎么办呢?因为过去没有电话,所以她就咬自己的手指。结果她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里就觉得痛,家里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就赶紧跑回家里。回到家里一看,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告诉他:“儿子,我不知道怎么找你,只好咬手指,我想十指连心,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所以你看呀,曾子纯孝就有这样的感应。我就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他妈妈咬手指,在那么远的距离,他居然能够有这个感应。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曾子心地纯孝,心里没有其他的妄念,

  只有孝亲这个念头,念想到自己的`父母,才有这样的感应。然而,现在父母经常叫我们别贪玩,好好学习,可我们时常就是玩疯了,唤不回来。这多有不该呀。

  我也要做个尊师孝亲的好学生、好孩子,与老师、与父母有心灵的感应。认真体会《孝经》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因为它能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百善孝为先。《孝经》教会了我怎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为,也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经》,它能教会你们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经读后感3

  《中华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名著。里面有许多“孝”的文章,当然,其中也有些反面例子,比如《离家出走的孩子》。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儿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就跑出了家门。妈妈站在门口大骂:“出去了就不要回来了!”

  那个小男孩儿跑呀跑,一转眼儿就天黑了,小男孩儿也感觉饿了。这时,他看见了一家面馆,就跑了进去。面馆的老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小男孩儿吃完面,就要付钱,谁知他的口袋里没有带一分钱。小男孩儿的脸一下子红了。阿姨见了,就问:“小朋友,你怎么了?”小男孩儿说:“我没有带钱。”阿姨就说:“没关系,我请你吃。”

  突然,小男孩儿大哭起来。阿姨惊奇地问:“你怎么了?”小男孩儿哭着说:“您对我这么好,要是我妈妈也像你这样就好了。”阿姨问:“为什么?”小男孩儿答道:“我妈妈今天和我吵架了,妈妈还把我赶了出去。而您,却免费给我吃面。”阿姨说:“你怎么能这样想呢?你妈妈平常为你做了多少事啊!而我只不过是为你做了一碗面而已。”

  小男孩听阿姨说的话后,恍然大悟,他放下筷子,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去。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小男孩看见了焦急的妈妈在四处张望,他扑到妈妈的怀里,却发现妈妈的眼里也含着泪水……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对别人给予的帮助知道感激,然而却对自己的亲人的恩情却浑然不知,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在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叫《董永卖身葬父》。里面讲的是董永的父亲去世了,他想为父亲办个丧事,可是他家里一贫如洗。于是他就写了一个卖身契:“家父不幸西归,家无分文葬父。若肯帮我葬父,愿当牛做马。永不反悔!”路过的百姓看见了无不落泪。有一个大财主看见了,心中很高兴,就假装好心地对董永说:“我可以帮助你,但是你把你父亲埋了以后,到我家来织上细绢三百匹,你就可以走了。”这对董永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但是他还是同意了。

  在董永走到半路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位漂亮的女子。那位女子说:“我知道你的事情,就像嫁给你为妻。”董永同意了。于是,俩人到了财主的.家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三百匹细绢都织完了,财主只好放他们走了。

  在半路上,那位女子恋恋不舍地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由于你感动了玉帝,所以玉帝叫我来帮助你,现在时间到了,我该回去复命了。”说完,凌空而去。

  多么动人的故事!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董永为了埋葬父亲完成自己的孝意,竟然不惜要“卖身”来“葬父”。他虽然贫困,但是他却有一般人做不到的孝,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中华孝经》这本书里面记载了许许多多类似董永这样的故事,我们要以故事里的主人公作为自己的榜样。然而那些反面例子,我们要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警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干那样的事情。

孝经读后感4

  利用暑假,我阅读了曾参编著的《孝经》。我明白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正如《弟子规》教育我们的:“父母(fùmǔ)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为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都明白孝的重要性。周朝因为有了孝悌的美德传承,所以一直兴盛了八百多年,周文王更是以身效仿,父亲重病在床,他衣不解带(yī bù jiě dài)的伺候父亲,给天下百姓做出了一个好的典范。受人尊敬的文化战士鲁迅,一生对母亲至爱至孝,让母亲吃饱、穿暖、住好,单独一人照顾着母亲的饮食起居,从无半句怨言。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为了治好母亲的粗脖子病和父亲的雀目病,潜心学医,翻遍大量医书,四处拜师学医,最终在他坚持不懈、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根治这两种病的药方,而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名医,著成了《千金方》,被世人尊称为“药王”。春秋时期的一位隐士名叫老莱子,他非常孝顺,总是把最可口的食物和最好的衣物、用品来供养双亲,甚至在自己年过古稀之后,还把两位老人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俗话说,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如《孝经》里所说的: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只有先做到了“事亲”,将来才能治国、平天下。而要做到“事亲”,我觉得应该要先做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忧,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也是孝的根本。我们如今孝敬父母就要学会谅解(liàngjiě)父母,理解父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应该帮着父母做,多在闲暇时陪父母散漫步,聊聊天,多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只需这样,父母就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的脸上就会多绽放一些笑容。

孝经读后感5

  《孝经智慧》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孝经,并运用生动、丰富的故事举例,诠释了孝经所蕴含的做人道理,弘扬了“孝”这一中华优秀传统。

  《孝经智慧》精选了孝经中的经典,阐幽发微,深入浅出地解悟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秘诀,使人们对国学智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孝经智慧》中58页《孝德诚信,事业有成》中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是一个有孝心、善心、生活节俭的人。

  李嘉诚从小受教,做人诚信,有一次,一个美国的客户,给他的长江事业公司下了一批订单,合同都签好了,但是临时有取消了。按照法律。李嘉诚可以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让对方赔偿,但是李嘉诚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包容对方。李嘉诚的诚信和可靠的品格给他带来了事业上的一帆风顺。

  一个善的信念发出来以后,表面上似乎吃亏了,但是他得到莫大的利益。

  李嘉诚成为华人首富后,生活仍然很节俭。

  他用《论语》中的惑表明对富贵的态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富贵如果是靠不正义的不合法的手段去谋取,以为真正的君子,他是不屑一顾的.,君子把富贵看作浮云一样,并不会为富贵而去攀求,更不会用卑鄙的手段去谋求。”

  李嘉诚的事迹让我知道他的财是“有用”的,因为他的财富为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世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是最根本的,财富都是枝末。

  我长大以后,也要想李嘉诚一样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效力,把德行摆在第一位。

孝经读后感6

  自读《孝经》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头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礼貌历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代代相传。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卑微与显赫,无论他是富有还是贫困,有着传统的美德,都能够鼓舞他们的一生。

  同学们,当我们手拿《孝经》时,不妨从甜甜蜜蜜的生活中拿出一些实际行动给父母,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景下回报一个父母。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帮父母分担一点生活中的忧愁,生活中的.痛苦,让父母感到温暖。吃东西时,我们首先应当想到父母,看父母吃过没,让父母尝尝。做每一件开心、幸福的事永远都应当先为父母着想,让父母体会到开心与幸福,体会到我们的孝心,我们的爱。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因为父母幸福的笑脸,永远都那么美丽!

  爱——父母的爱,祖父祖母的爱,兄弟姐妹的爱,朋友的爱,师生间的爱,地球大家庭的爱,这些爱重叠在一齐,构成一股暖流,温暖人心,构成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这个世界幸幸福福,快欢乐乐,甜甜蜜蜜的生活。

  几乎所有的父母和长辈都把自我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儿女,可是他们却根本没想得到回报;也并没想把自我的爱给儿女,让儿女多孝顺自我一些,多回报社会。为什么?为什么?人间最温暖的亲情只是父母想着儿女,而不是儿女想着父母,孝敬父母呢?

  当父母辛苦一生,操劳一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我们,把我们养大成人后,他们慢慢的老去后,当父母走到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情景,走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状态的时候,异常需要爱,异常需要呵护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应对的是寂寞、孤苦、无助与凄凉。

  同学们,在我们的甜蜜生活中,不妨想想父母的辛苦,所以,我们更应当想想父母,孝敬父母。

  “孝”这个包含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孝经读后感7

  来自全球的泰美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金华的乐乐妈查孝华,很高兴在这美好的清晨与家人们相约在易育文化栏目。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易育文化栏目的分享,在此,感恩朱文静老师给我这次分享的机会,让我在这里与家人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我读<孝经>有感》。

  大家知道,育心经典的学习体系是"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其中一根,就是指《易经》,易根。六经,就是指《诗经》、《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兵经》,也就是《孙子兵法》。

  加入育心后,慢慢地,我们一般都会在指导师的带领下开启挑战《易经》100的计划。那时候的我,也不例外。

  《易经》通读完百遍之后,很多家人又开始挑战《黄帝内经》100,《孝经》100等计划。我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就是挑战《孝经》100.

  回想当初,自己为什么会第二本就选择挑战《孝经》呢?理由是《孝经》比较短,这个计划比较容易实施。

  如今,我已完成了诵读《孝经》100的计划。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你读得多了,突然你会发现自己也能理解其中的一些意思了。

  有时候对哪句经典感兴趣,查查资料也就会豁然开朗了。还有,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一些事,发现自己也能从心里不自觉地蹦出几个经典的句子来。我认为这种成就感带给人的愉悦不是简单的话语所能表达的吧。

  下面,我想请在线的家人们都跟我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孝经中的"孝"字。请家人们,动动手指,我们一起写。在写的过程中,大家已经发现,孝字的结构是上老下子。

  我们知道,古人造字都是非常有智慧、有深意的。你看,这个孝字,它是"老"字在上,"子"字在下。

  甲骨文中的"孝"字就是孩子搀扶着长辈行走的意思。其实,这也就告诉我们,每个人,不管你寿命有多长,你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一个极其微小的环节。

  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顺长辈,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吗?我想,这就是"孝"字要传达的意思吧!

  接下来,让我们再写一写教育的"教"字。我们可以能看到,左孝右文,左边是孝字,右边是反文,中国传统的讲法:教者孝之文也。

  也就是说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通过孝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育孩子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同时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树立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那么,什么是孝呢?《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孝是德之本,也就是德行的'根本,而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蒙学经典《三字经》里也说:"首孝悌,次见闻!"是的,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其中,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事莫过于孝敬父母!

  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从当下开始。

  以前,我以为孝顺父母就是孝的全部。然而,读了《孝经》我才知道,孝顺父母只是孝的一部分而已。

  大家看,《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就有这样几个句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使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我们行孝尽孝的结束。

  另外,它还告诉我们,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长大成人忠于国家和君主,是中孝;能普渡众生,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大孝。

  我们育心人,可以说是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家孝敬长辈,在单位忠于领导,在育心学习经典、推广经典,让无数的人受益。所以,育心真的是谁走进来谁受益。亲爱的家人们,你们认同吗?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感恩育心平台,感恩在线聆听的家人们,感恩默默付出的易工天使!

孝经读后感8

  你明白吗?“身体、身体、头发、皮肤,受父母的影响,不敢破坏,孝之始也”。我都来自我的父母。作为一个孩子,我应该像孔子一样,总是害怕,像深渊一样,如履薄冰,保护和珍惜自己;作为一个孩子,能来到这个世界,能有一个严格的'父母,应该充满感激;作为一个孩子,父母无私地给了我们这样的外表,这样的身体,这样的心,我们不满意,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有些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张脸,害羞地闭上门,尽一切可能改变自己的外表;有些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身材,整天担心,恐慌,矮试图提高自己,胖试图减肥,甚至绝食;有一些自残,甚至自杀,所以不珍惜自己,回头想想为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满足自我浮云般的虚荣心吗?最后不是逃避,而是岁月的雕琢,我们得到了什么?

  你听说过吗?“夫孝,始于侍亲”。孝道最基本的是养育父母,给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挨冻挨饿。然而,转眼间,我们都二十多岁了。有多少人能拍拍胸膛说:“我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都能给父母存点钱吗?”?有多少家长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孩子的孝顺?恐怕大多数父母还在努力工作,还在出汗、出血。即使在这个时刻,社会上也有一群新人——啃老族。他们从小吃父母,喝父母,长大后还在吃父母,喝父母。这种人的孝顺在哪里?

孝经读后感9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快乐妈妈读书会组织的诵读描摹《孝经》活动,我的初衷是想让孩子静下心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能知义明礼,让这个寒假里过得充实、有意义些。

  之前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这次活动直接建了一个群,挺好的,无形中也督促了我们。和往常一样,头几天孩子兴致很高,过完春节就不行了,但每天看到群里面的家长和孩子发的图片和视频,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我和孩子一起第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说到这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以前总怪孩子不够听话、不够努力,其实是我做的不够好,总想着“腹有诗文气自华”,让她多读点书,我没有时间和能力带她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总想把世界搬回来让她通过读书去认识和了解,可孩子并不领情,真可谓是“不读书时母贤子孝,一读书就鸡飞狗跳”,读书非但没给她带来乐趣反而成了一种负担!都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这次我从孩子的身上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平时对自己或孩子要求都有点苛刻,以至于现在孩子和我一样做什事都不自信,她读书时的语音或视频从不让发到读书群里,她总感觉自己读的没别人好,怕别人笑话(其实我也没把我读书时的语音发到群里)。此时才发现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的责任在我,是我这个榜样没做好,这次看到群里面有好几位家长,她们每天不论早晚都坚持读书,很值得我学习,有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一定也会爱上书的。和这些家长比起来,我真的很惭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读书!虽然参加这次活动的结果离我们自己订的目标还有些远,但我相信,从改变自己开始,努力坚持下去,我的孩子也会爱上读书的!今天写这些偏离主题的感悟,同我对《孝经》内容的感悟一样深刻,只有先学会读书,爱上读书了以后,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书的内容,才能践行于生活!

孝经读后感10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做到的。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摇摇车,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心,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我喜欢孔子,孔子的觉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时代,过一把当孔子弟子的瘾。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台时空机,我请求他让我穿越到孔子时代,AI博士二话不说就同意啦!

  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杰出的弟子,我拜孔子为师后,老夫子把我收为他的第521位弟子。之后,我刻苦钻研《孝经》,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73名,叫小白。在当时,我是世界第二孝。(因为闵子骞比我还孝顺)。但是,好景不常。AI博士的时空机只能在时空隧道里呆一天(相当于24年)。所以,我又穿越回来了。但是孝道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还是很孝顺父母。

  总之,孝是德行根本,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孝经读后感11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jiànjiě),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yī yuán)一次的那种摇摇车),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忧,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zǒnɡ shì)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忧。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tiānz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总之(zǒngzhī),孝是德行根本,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让孝道(xiào dào)走遍中国,传遍世界。

孝经读后感12

  《孝经》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本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我读《孝经》已经有两年半了,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孝经》,在四年级已经能背过,还在四年级寒假写了《孝经》的读后感,时隔两年,我又对这本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寒假期间再次写了《孝经》的读后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就是我们孝的初始目标,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终极目标,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的作者:《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孝经》中共有十八章,每一章的中心意思及我的感受如下: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

  这一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本章主要讲了我们孝的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我应该按照初始目标及终极目标去做,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加强壮,并遵循仁义道德,众善奉行,在将来为众生造福,让父母为我自豪。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初始目标。

  我的感受:我要按照本条中说的这初始目标去做,不去损害自己的身体,并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为什么损害身体也是不孝呢?因为我们的父母宁愿代我们生病,宁愿替我们受伤,甚至为了我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对我们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所以,为人子女不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就是对父母的伤害,当然就是不孝。还有,我们拥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父母师长、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我的感受:“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要遵循因果法则,多用心学习佛法,努力在禅修上成长,并把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传播给大众,助大众早日离苦得乐。祝世界和平,让父母为我自豪。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我的感受:这句话我们可以认为是对“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条行孝的终极目标的补充。我应该把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结合来做,要让我的父母平安、健康、喜乐的生活。

  二、《天子章第二》:

  这一章,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也要通过善行感化更多的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译文: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我的感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希望世界上会有很多孝顺父母、家人的人,而作为一个孝子,肯定更是这样想的。我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帮助别人能够孝顺父母。

  三、《诸侯章第三》

  这一章,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我应该践行此孝,礼善别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我的感受:这是我自己需要加强的一点,我应该在取得优秀成绩后做到“在上不骄”,不翘尾巴,想想“一山还有一山高”,才能做到“高而不危”,通过努力,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2、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译文: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

  我的感受:这是诸侯的孝,我现在还不能做到,但我在班里做班干部时应该保持住自己的成绩、同学们的信任,然后才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但怎么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呢?首先我需要自强,同时我要多去帮助、理解他们。

  四、《卿大夫章第四》:

  卿大夫是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列为第四章。我应该向第四章写的孝的行为一样去遵从我的老师的要求。因为我是一名学生,同时是一名班干部,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并配合老师工作。

  五、《士章第五》:

  本章主要讲了要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我应该做到向文中所说尽职尽责尽义务。

  六、《庶人章第六》:

  这一章,是孔子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五孝之末章。我应该一直如此行孝,谨言慎行、俭以养德。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译文: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我的感受:这是庶人之孝,也就是我现在需要做的孝道,不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讲的是古代农民要做的。所以我应该首先保持《弟子规》中的“谨”,说话处事要稳重;其次要节省,现在我还不能赚钱,所以就要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不去奢侈使用,以俭养德。

  七、《三才章第七》:

  这一章,共分四段。“曾子曰”至“民之行也”为第一段。就是要把孝道的本原讲给曾子听。以见道的本原,是顺乎天地的经义,应乎民众的心理。自“天地之经”至“不严而治”为第二段。就是把孝道,作为元首教化民众的准则。不但教化易于推行,就是对于政治,也有绝大的'帮助。所以孔子特别告诉曾子的,就是“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政教如此的神速进展,还有什么话说?自“先王见教”至“而民知禁”为第三段、就是说明孝道有如此的妙用,故先王以身作则,率先倡导。至引诗作证为第四段。就是证明政府一个大员,只要身体力行,都会被民众景慕瞻仰,何况一国的元首呢?我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要行孝。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译文:孝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我的感受:孝,指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顺是指服从,不违背。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是我们最伟大的行为、作风、品行。

  八、《孝治章第八》:

  这一章,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列为第八章。我以后成为一个领导者时,要以身体力行,通过孝道来感化更多的人。

  九、《圣治章第九》:

  这一章,是因曾子听到孔子讲说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实现和平以后,再问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没有?孔子因问而说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没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为第九章。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孝顺,一件是行善。作为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孝摆在第一位的,我以后要更注重孝,更恭敬的孝顺父母、长辈。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译文: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我的感受:孝道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德行。我应该去保持住这种德行,也愿更多的人能明白此理,一起尽孝道。

  十、《纪孝行章第十》:这一章,所讲的是平日的孝行,分别纪出。有五项当行的,有三项不当行的,以勉学者。列为第十章。我应该严格按这章的要求来孝顺家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译文:就是指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五项当行”,是我们孝顺父母的具体行为。我应该在每一次侍奉父母的时候都依照这“五项当行”为标准,并尽量做的更好。

  2、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译文:侍奉父母双亲,在社会中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三项不当行”,我应该以这个“三不当行”为警戒,不给父母带来烦恼。

  十一、《五刑章第十一》:

  这一章,是因前章所讲的纪孝行而接着讲的,今有两条途径,走到敬、乐、忧、哀、严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骄、乱、争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驰的逆行。所以孔子就跟着上章所讲的道理再告诉曾子,说明违反孝行,应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这里所讲的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就是讲明刑罚的森严可怕,以辅导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为十一章。我应该孝顺父母,不然不仅自己心里过不去,还会滋生许多恶业。

  十二、《广要道章第十二》:

  这一章,是孔子就首章所讲的要道二字,加以具体说明。使天下后世的为首长者,确知要道的法则可贵,实行以后,有多大的效果。列为十二章。我应该像文中一样学会做事情时懂得方法。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译文: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

  我的感受: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教育、劝说别人的种种方法。我以后做领导者时也要运用这句话,学会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

  十三、《广至德章第十三》:

  本章主要讲了把至德的义意扼要的提了出来,使执政的人知道至德是怎样的实行。上章是说致敬可以悦民,本章是说教民可以致敬,所以本章在《广要道章第十二》的后面,为第十三章。父母、师长、家人、国家是我们的福田,福田的意思就是像田地一样会生出福报,比如,我们的福寿安康都是从福田中生出来的。行孝就等于是在福田中存入福德资粮。我要广行孝道,积累福报。

  十四、《广扬名章第十四》:

  孔子已经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楚楚。又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办法,具体的提出来,以告诉曾子。列为十四章。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我应该首先在家要做好孝悌,同时在外面也要以此行为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译文:一个君子,侍奉父母亲时能够尽孝,所以也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

  我的感受:首先我自己要成为一个孝子,让父母真正安心放心,有了这份心就会很好地理解他人,然后再用这份心去为国家尽忠。

  十五、《谏诤章第十五》:

  这一章,是讲明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因曾子之问,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列为十五章。我应该在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及时告知父母。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从前,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谏诤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诤臣五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谏诤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谏诤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谏诤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诤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诤。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我的感受:看来直言谏诤是很有用的,不过直言谏诤并不等于要声色俱厉,《弟子规》说过要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我应该在看到父母、师长或朋友有错时,及时沟通,而不是一味顺从,不能让错误越变越大,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

  十六、《感应章第十六》:

  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故列于十六章。我应该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这样也同时会有助于修行(指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十七、《事君章第十七》:

  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中于事君的道理。为人子女的,始于事亲,是孝的小部份,中于事君,就是在于能为国家办事,为全民服务,这是孝的大部份。所以孔子特别把事君列于十七章。我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做贡献做准备。

  十八、《丧亲章第十八》:

  这一章,是孔子对曾子专讲慎终追远之事。言父母在世之日,孝子尽其爱敬之心,父母可以亲眼看见,直接享受。一旦去世,孝子不能再见双亲,无法再尽敬爱之情。为孝子的那种心情,当是何等的哀痛。孔子特为世人指出慎终追远的大道,以传授曾子,教化世人,使知有所取法了。我应该如文中一样守丧三年对待我去世的亲人,还要多为他们祈福、超度,多去行善,把我平日所做的功德回向给我的亲人、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助它们早日离苦得乐。

  《孝经》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从《开宗明义章第一》到《庶人章第六》为第一部分,共六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内容重要。

  自《三才章第七》至《五刑章第十一》为第二部分,共五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章第十》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

  自《广要道章第十二》至《广扬名章第十四》为第三部分,共三章,是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要道”、“至德”、“扬名”的引申和发挥。

  自《谏争章第十五》至《丧亲章第十八》为第四部分,共四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我觉得这部经典可以理解为主要讲的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孝、对国家的孝、和对社会的孝。

  对父母的孝:我认为孝顺父母时首先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样我们就能养成良好的顺从父母的习惯;接着,我应该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办法让父母开心。最后,我要做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不让自己受伤,不让父母担心。这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算是做了一个小回报。为什么说是“小回报”呢?因为古人说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我们除了上述几点还是要多去报答我们的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师长的孝:我认为孝顺师长时首先要做到尊敬师长,如见面要敬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并谨记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仔细聆听、学习,不要辜负师长对我们的一片苦心,还浪费了时间。接下来就要报答师长,作为学生,拿出最好的成绩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对师长最好的报答。

  对国家的孝:没有祖国,安有家庭?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明礼仪之邦、安定团结……我爱我的祖国。所以,我们也是要孝顺我们的祖国母亲,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现在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功,多学习祖国的文化,心里一切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并遵守法律规则。在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报效祖国,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

  对社会的孝:对社会,我们也是要尽孝的,在这里,孝就是指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正道,以德为先;为众生无我利他的奉献。愿世界和平,众生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信解行证《孝经》,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孝经》的内涵,并帮助大家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在今年下半年,也是我在小学生涯最后的半年了,我计划给我班里同窗六年的同学用PPT的形式公开逐步讲解《弟子规》、《孝经》和《十善业道经》,帮助班里的同学一起学习经典,同时争取做到在学校公开讲解这三部经典,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这几部经典,逐步相信因果法则并信受奉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伟大的,让我们多去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吧!感恩《孝经》。

孝经读后感13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套《国学经典》教材,里面有《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

  我们学了《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在家闲坐,问他的学生:“古代的帝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和道德,可以让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无论是尊贵的还是卑贱的,他们都没有怨恨和不满,你知道为什么吗?”他的.学生站起来说:“学生不知道”孔子说:“一切德行的根本就是孝。我们的身体皮肤毛发,都是父母给的,不能随便损毁伤残。所谓孝,从孝顺侍奉父母开始”。

  我感觉《孝经》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教育我们从小以“孝”为本的道德品质。

  妈妈的话:百善孝为先。

  就拿“黄香敬父”来说吧:黄香母亲早逝,为此黄香十分孝顺自己的父亲。当严寒时,黄香会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间,脱下自己的衣服,钻进父亲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暖被子,直到被子暖和为止。父亲为此感到很感动,也很自豪。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母亲要独自照顾我和姐姐的生活和学习,但我平时却很少帮母亲做些什么,这时,两行热泪不由自主滑过我的脸庞。“融四岁,能让梨。”我们的孝心也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其实能为父母做的还有很多。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父母,让我们学会分担,学会感恩。

孝经读后感14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i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家病A⑸硇械溃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人的身体i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重温一遍孝经,让我重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孝敬父母,教养孩子”,辈辈如此,辈辈传承。一个“孝”字贯穿我们一生。怎样为人子女?怎样为人父母?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可不是简单的。

  只有孝敬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身体i力行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表率,让孩子因为拥有我们这样的父母而自豪,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家风,代代相传下去。

  孝敬父母首先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i。就拿生病来说,如果为人子女者身体i得病了,那么做父母的肯定是寝食难安。多少做父母的'恨不得让病痛从子女的身上移到自己的身上。父母永远是爱子女胜过爱自己!

  可是,如今的社会上,不少年轻人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妄为的不良性格,稍有不如意,稍遇挫折或坎坷,就自暴自弃,甚至轻生。以至于出现了不少大学生跳楼自杀的状况,这其中还不乏名牌大学的优秀大学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是多么可悲可叹啊!

  说到底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失败。如果你的孩子能够熟读《孝经》,领悟圣贤书的精髓;如果你告诉你的孩子,保护好你自己的身体i就是对父母的最大的回报,那么,他会不会事事反省,三思而行呢?一个人能够拥有好的身体i,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造福社会的同时又能光宗耀祖,这堪称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著,一部一千九百三十字的《孝经》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后世将《论语·先进》中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称为孔门四科,德行排在首位。所谓德行是指能实行忠恕仁爱孝悌的道德。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个没有德行的人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一个有德行的人首先就是一个懂孝的人,只有孝敬父母才可能忠义国家,造福社会。

  西方的现代文明只有两百多年,而我们中华民族却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在今天,我们在学贯东西的同时,不应该只一味地崇洋媚外,反而丢弃了中华上千年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多读国学经典,追随上古圣贤的脚步,用圣贤经典养心,用古典音乐养性,净化心灵,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做一个懂孝的人。

孝经读后感15

  关于孝,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百善孝为先”,在生活、工作中,我也一直推行孝道。除了身体力行,尽己所能;在工作中,也通过各种感恩活动,引力推推孝行孝道。但对于《孝经》一书,曾有耳闻,却不曾细读。最近工作清闲,选读几本经书,《孝经》便是其一。粗粗通读两遍,却是心愧颜红汗涔涔。

  一为如此经典,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而我今日才读,枉为我大学本科文科专业毕业生的称谓。特别是耳熟能详的这些话语:“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竟然不知道是出自此书。汗颜!

  二为自己孤陋寡闻,读之前片面而主观地以为此书只讲孝道,却不知从孝出发,书中更多讲述了立身理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孝”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续。当然,对于“孝”的要求和方法,书里也有详尽论述,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书中分别提出各阶层人士“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而今,虽然时代变化,社会大环境与当时有了很大差别,但这些讼述仍是值得深思,值得修为……

  三为自己行为差距之大。书中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比照自己,实在无语汗颜。

  读《孝经》,才知古人早把道德规范与法律联系起来,”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古人已知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道德秩序和宗法关系,而今我们常回家看看却也需立法规定,实不知是法治进步还是悲哀?昨夜听新闻一男子将其母杀死并分尸三段,真可谓穷凶极恶良知点无;再想到现如今社会上众多抛父弃母、悖行逆德之徒,心生寒意和愤慨!或许我们真的该更多地学习一些古人之言之行了!

【孝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孝经读后感07-05

孝经读后感06-26

【精选】孝经读后感01-07

孝经的读后感10-24

《孝经》读后感07-27

[经典]孝经读后感06-24

《孝经》读后感(精)08-22

《孝经》读后感[实用]11-14

孝经读后感【热】02-21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