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蒙学>弟子规> 弟子规读书心得

弟子规读书心得

时间:2023-06-12 20:02:02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书心得(汇编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书心得(汇编15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1

  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非常难的.数学题,我不管怎么想,就是想不出来,当老师问我们会还是不会时,我原本想不懂装懂,蒙混过关,可是,我忽然想到《弟子规》中讲到的:“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便把那道数学题记在了本子上,下课后,我就跑到老师办公室去问老师,最后,老师教会了我那道题。第二天,数学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了我勤学好问呢!!!!!!!

弟子规读书心得2

  打开网页,总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在某航班上,因两名中国乘客喝酒斗殴,导致飞机被迫返航;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用中文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在马尔代夫,一名中国女游客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照 ……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曾几何时竟下降到了最低点!

  我们中华民族原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知恩图报、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民族传统美德。可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却知书不达理、知书不懂事、知书不知礼,上了不少学,但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不懂多少,待人处事的本领没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如何做人。

  学校给每个孩子下发了《弟子规》,何不将此好好利用起来?于是,我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我未曾细读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首先,它教我们“入则孝”──要孝顺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并且从很多细节入手,讲了如何才是“孝”。 如: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等。

  接着它教我们“出则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要谦虚礼让,尊重长者,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同样是给出很多细节的做法,让人受益匪浅。比如在这一章里,它指出:“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意思是: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在刚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培训中,记得就有位讲师给我们讲过“电话礼仪”,即使电话那端不是找自己,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也会给他人留下极好的印象,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而这些,早在古人的训诫里了。

  然后在“谨”和“信”里,它所提出的处事方式,更是精辟。简直可以编成“智者生存法则”──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后几章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它又教导我们: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果人人都能身体力行,那这个世界真将是个美好的人间了。

  中国古代经典真是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是心灵最为纯洁,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期,指导孩子记诵启发人生的优美经典文章。但一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早读时间、品德课时间告诉孩子们里面的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偶尔给孩子们看看《弟子规》的动画片,慢慢地,孩子们对它产生了兴趣,班级里同学做错了什么事,也会一本正经地引用《弟子规》中的.语句“教育”他。同时,我想到了做父母的也要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对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语言水平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帮助。于是我建议家长也来读《弟子规》,一些家长也纷纷表示赞同。

  《弟子规》一书中强调了人应该注意个人修养,以孝、仁、义、礼、智、信来要求自己,这与当今社会道德的准则基本相符,但其中有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我们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让我更深地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不良风气,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

弟子规读书心得3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我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此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书心得4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书心得5

  自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读诵《弟子规》了,到四年级我就已经可以熟练的背诵了,但是爸爸一直到现在还是让我每星期背诵一次,以让我提高对《弟子规》更深刻的理解。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弟子规》的读后感了,现在已时隔两年半,我对《弟子规》也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更多的同学和有缘众生能学习并信受奉行这本经典。《弟子规》出自《论语》中《学而篇》的第六段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主要讲了人们在家中乃至在外面的礼仪规矩和行为准则。

  《弟子规》题目的意思是:“弟子”:指要做圣贤弟子;“规”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总体意思是: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弟子规》中各章题目的含义:

  一、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孝顺父母。就是指在家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孝顺,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且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百善孝当先。”这一篇讲的是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就是一个孝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应当要理解父母养育我的辛劳,要尽自己所能来回报双亲。我们不能认为父母疼自己爱自己乃天经地义之事,自己也要疼爱父母,我要把孝顺父母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二、出则悌: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尊重师长、帮助兄弟。这一篇说的就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与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当我们在家里已经养成了对父母、师长、兄弟的一种恭敬、尊重的态度后,长大踏入社会,自然对周围的人也都有一种恭敬的存心,表现在外面就是以礼待人。一个懂礼貌的人,他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众人的喜欢、获得别人的帮助。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在家、在学校注意这一点。在家里,我应该礼让并亲近和友爱我的兄弟姐妹;而在学校,我应该团结同学并多多帮助他们。

  三、谨: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说话处事要慎重,不可以放逸,要注意应有的礼仪和行为规范。所谓“谨言慎行”,古人认为言多必失,即使是应该说话的时候也要考虑再三,如果说话办事很随便,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行为方面,“谨”这部分的教诲可以培养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自制力,第二是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是做事的能力。学会这三种能力,我们自然也就养成了忍让、克己、吃苦耐劳和善解人意的品格,培养出了坚强的意志力,长大以后才能经受住人生的艰难困苦,才能在逆境中奋起,才能挑重担、成大器。因此,我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说话做事要慎重、举止注意礼仪规范,并且要坚持下去,养成好习惯。

  四、信: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根本。“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也就是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的人,古往今来在人世间是没有多少立身之地的。因为当人人对你说的话、办的事都产生怀疑时,你就无法在人群当中立足。在学校和社会中,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就会离你而去,你就很难发展。所以,信用跟一个人的生命同等重要。因此,说话、做事都要以诚信为原则。“诚,百行之源也”。我曾经也是在妄语这方面犯下了错误,后来我通过学习经典了解到这是错误的。因此,我以后要去避免妄语,这样不仅在社会中有益,还不会滋生恶业。

  五、泛爱众:泛爱众就是博爱大众的意思,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人者,人恒爱之。“泛爱众”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人类生活是以爱心为纽带,没有爱心,人类生活就太痛苦不堪了。这个爱心从哪里来的?这个爱心就是孝心。孝道,正是培养爱心的第一步,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决不会真心爱他人,所以只有当我们懂得了对父母尽孝道,才能把这份爱心继续向外延伸出来爱一切人。这样由近及远,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扩大,进而延伸到爱护别人的父母和孩子,再继续扩展到爱护一切万物,包含有形和无形的众生。因此,我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这种博爱的精神,广爱一切众生。

  六、亲仁:“亲仁”,亲是亲近、学习的意思,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有品德的人,这是讲择师。我们的学习要有进步,一是要有良师,二是要有益友。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和知识告诉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好同学能够彼此互相提携、互相提醒,共同进步。因此,我要向老师和身边的优秀同学认真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除了向自己班里的优秀同学学习,还要向学校里的优秀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此外,论语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要去发现周围同学和朋友的优点,并向他们看齐。

  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近朱者赤”,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会提升。但是“近墨者黑”,假如每天身旁都是品行不端正的人,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变得愈来愈粗俗、低级、下流。只有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所以“亲仁”非常重要。因此,在学校,或是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爱说脏话、喜欢欺负同学、喜欢打架、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我要先劝他们改正这些缺点,但是如果他们不改正,我就远离他们,以免受到他们的影响。

  七、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弟子规》一共讲了七个方面内容,前六个方面讲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都是让我们努力去落实而提升自己修养品德的,是讲力行这方面,而学文就是要学习圣贤经典,通过学习能帮助我们力行,这样力行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所以学文很重要,文不可不学。我以后要在实践前六条后,“有余力,则学文”,学习过程中,首先,我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不断的向高目标要求自己;其次,要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思考,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且改正;第三,要不断的把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用实践再去检验自己的学习,这样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中也有很多经典名句,而且都含有很多道理。下面我把我非常有感受的列举一部分:

  入则孝篇: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呼唤,做孩子的,应该立刻回应,不要让父母等待。父母要求你做的,你不要偷懒,要勤勉去做。父母教育指导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以尊敬的态度倾听。父母责备我们时,我们需要以恭敬的态度认真听取父母的话并立刻改过来。

  我的感受:这句话是《弟子规》孝篇里很重要的一句话,很好理解。不过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是想做到并不容易。父母做的任何事都是为我们好,所以,我以后应该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说的去做,而且做的时候不拖延,有错误立即改正。要把这句话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身口意都要按这句话所说的去做。愿大家都按这句话来做,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好。

  2.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子女照料父母的时候,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为人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来要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我的感受: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大恩,所以我以后要尽自己所能去照顾父母。这些行为虽然是小事,但处处都表现出一个人的那种纯孝之心、知恩报恩的心。

  3.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父母批准了我们才可以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这些都是必要的礼貌。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不要任意改变。长大以后,应居有定所、事业专注,切勿荒废、空过一生,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我的感受:在家里,只要出门就一定会跟父母道别,回家了要说一声“我回来了”。只要外出,就要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什么时间回来,并且一定会在规定时间内到家。

  做到“居有常,业无变”,使父母安心,不为我们担心,也是对父母的孝。因此,在父母面前,我们不要去抱怨,少说一些自己的麻烦,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这些行为都体现出一个孝子心里常常存着父母,因为心里存着父母,所以他必然就“出必告,反必面”。如果心里面把父母忘了,很可能这些细节他也就忽略了。我们要体会到,它主要告诉我们对父母要常常惦记在心,常常有安慰父母、让父母安心的这个意念。

  4.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也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我的感受:当我们犯错误时,即使是小事,也要听从父母的批评,了解做事的道理,并在第一时间改正,不能无理取闹,不能任性,更不能哭闹,做任何事情必须讲道理,保证错误不再犯。我在没学弟子规的时候,也曾经犯过这类的错误,现在学习了经典,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如果不改错,不听父母的话,甚至一再犯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物品再小,如果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私自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是小偷。这种行为不仅会让父母蒙羞,感到是一种羞耻;而且“偷盗”乃十恶业之一。谚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不及时制止,发展下去就会对品德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啊!我自己肯定不会偷盗,但见到别人偷盗也要尽力去制止。

  5.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即使父母有过失,当子女的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态度一定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应做到和颜悦色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我的感受:孝顺并不是一定要对父母百依百顺,人无完人,父母也难免有过错,子女如果对此听之任之、不闻不问,也是一种不孝的表现。作为子女,爱父母,就有劝导帮助父母的责任,而劝导帮助的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在劝谏时绝对不可板着面孔,一派指责的言语,好似在教训父母一样,这样父母肯定是没有办法接受的。而应当见机行事,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语,这样效果才更好。

  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效沟通”的方法,只有和颜悦色的与对方沟通,问题才会解决得更好。同时,对父母说话不能粗声粗气,更不能声色俱厉,那样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家庭的和睦,也需要有和谐的氛围,我要时刻注意和长辈平辈们说话的方式,这样才能一家人和乐融融。

  出则悌篇:

  1.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讲话要谨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给对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

  我的感受:钱财乃身外之物,《道德经》说过:“少则得,多则惑。”平时为了我们的色身,还是需要一定财物的,但够用就可以了,其余的钱可以给更需要的众生。所以我不应该贪恋于财物。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把钱财看的太重,不要小气,我要学会与人分享。而兄弟姐妹之间不因为钱财而起争执,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父母也会安心,会更加开心,这也是对父母的孝。

  2.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生活中饮食、坐卧、行走,应谦虚礼让,长幼有序。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我的感受:我们的每一位六亲眷属都深深的爱着我们,而在社会中,尊重他人是一种常识,尊重老师,尊重长者,是一种起码的礼仪常识。“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所以,我不能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要把自己的长辈和父母放在心上,为他人着想,并且要尊重我的六亲眷属和其他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3.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有事呼叫人时,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那人不在,自己应当主动帮忙。

  我的感受:这是告诉我们,时时要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当我们知道处处尊重长辈,常常有服务于长辈的心,长辈交代我们的事一定是立即去做,而且会把做完的情形向长辈报告,让长辈放心。当别人交代给我们的事情都能从头至尾做好,有始有终,这样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看我们也顺眼,自然也就能得到长辈的垂爱和提携。我应该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谨篇:

  1.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解释:日常饮食不挑剔偏食,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我的感受:我们要珍惜食物:“粒粒皆辛苦。”在寺院里,我们食用斋饭的时候,首先要念诵供养词,用餐后还要求不可剩一粒米。因为这些饭菜有很多是善男信女供养三宝的,且浪费饭菜有损我们的福德。我要保证做到,每餐饭都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完,不剩饭,不浪费。

  2.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先请求允许。如果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用完了要立刻归还;别人借用你的东西,如果有,一定不要吝啬。

  我的感受:如果我们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来用,当主人找不到时就会生烦恼,很多的争执、冲突就是因为这些小细节没注意到而引起的。还有一些人出于好奇心,经常去翻别人的抽屉、柜子等,看看有些什么东西,这种行为一旦让人知道,将来别人丢东西了,第一个就会想到你。所以,不该我们拿的或用的,连动都不要动,以免招惹没必要的嫌疑,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我们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亏欠了德行。我应在向别人借用东西时,先确定好是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只有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3.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解释: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我的感受:这种专注的精神、细心的行为从小就要养成。这句话用在求学中也非常适用,平时的一言一行要谨慎,防范过失的发生。同时,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更要懂得尊敬别人、谨慎自己的内心。我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谨”成为习惯。

  信篇: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对自己讲出来的话绝对要放在心上去实践、去履行。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我的感受:《十善业道经》中,对于妄语的解释是说话不诚实、吹牛。因此,不诚信,不仅仅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还会遭来许多恶报。在诚信当中,我认为,承诺的说到做到、不让干的不干、遵守时间、遵守规则等等都是诚信的行为,我要做到不妄语,不积累恶业。

  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解释:看见他人的优点善行,就立刻向他看齐,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看见他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心里先反省自己。有就要改正,如果没有就警醒不犯同样的过错。

  我的感受:这是很好的自省方法,如果经常这样做,那么我们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而缺点就会越来越少了。《弟子规》里,有很多劝人为善的警句,例如,道人善,即是善;还有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三字经里面第一句也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去做放生,看到一个小姐姐在捞湖里的鱼,我过去劝她,把那几条小鱼放生掉。这种事情虽然小,但是在日常中行善可以积累福报,而在我们日常中所谓的“顺利”和开心的事,也都是通过前世积累的福报而转变的。我应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尽量减少自己的缺点。

  3、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释: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厉,奋发图强,努力赶上。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方面不如他人,心里不必难过,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我的感受:《中庸》上讲:“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们对德学才艺努力踏实去学习,努力增长自己的智慧;学到之后,关键是要力行,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到生活当中。知道自己有过失了,就叫知耻,知耻的人会勇猛改过,才会精进。

  而对于物质上的享受够用就好,不论是穿衣、学习用品还是书籍玩具,如果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跟人攀比,就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购物上,而且很多喜欢攀比的人,看到喜欢的款式就买,得到后很快又厌倦了,就这样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辛苦赚来的金钱都用在了这些奢侈、浪费、享受上,就会忘了学习。所以我要向父母和长辈学习勤俭的美德,不攀比,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让自己的内在不断强大。

  泛爱众篇:

  1.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解释: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我的感受:这样做可以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也可以巩固我们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尊,我们自己不想自尊、面子受到侮辱,那我们也不能够这样对待别人。如果把别人的短处、隐私揭露出来,这样做就跟人家结怨了,自己也把德行败坏了。我以后应该不去故意透露别人的短处,这样我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2.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进一步把善行提升。

  我的感受:《普贤十大愿王》中有一愿是随喜赞叹,讲的就是赞美别人善行的功德。如果是其他人也同时听到你的赞叹,他们也会效法这个善人,所以对所有的人都是好事。因此,能够常常称赞他人的优点、长处、善行,这本身就是行善,这是对大众的勉励,希望大众见贤思齐。因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称赞众生的功德就是在称赞如来,我以后应多多称扬别人的善事。

  3.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解释:到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这是十分恶的一件事,这是十分大的过失。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我的感受: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十善业道经》有一善是不恶口。常常讲人家的过失、张扬人家恶事的这种行为,最开始可能是因为一念私心,要把别人贬低、打倒,久而久之习惯了,动不动就说人家的过失,可能说的时候就在谈笑之间,自己都没有觉察到是在造恶,就跟很多人结了怨,最后等恶报来时,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愿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亲仁篇:

  1.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我的感受:仁者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难相处,对仁者也就敬而远之了。古人讲:“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忠言可能不是好听的,但是听了之后能够接受、照做就有好处,因此我们要知道,别人不敢亲近仁者,他就不能提升,我要多亲近仁者,要接受这些仁者对我们的教导和批评,这样我的品德智慧才能更快提升。

  2.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解释: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会使我们的道德学问一天天地进步,过失就会逐渐地减少。不肯亲近仁人君子与圣贤教育,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最后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我的感受:想要学业、道业有所成就,我就应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多去观察、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作为己用。同时,一旦找到了自己由衷佩服的老师,就要用至诚恭敬的心去依教奉行,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恭敬心才能够受教。我要多多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全面发展。

  余力学文篇:

  1.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此读书又有何用?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去学习圣贤教诲,那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执著自己的见解,违背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

  我的感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要做到不仅要学会思考、学会计划,还要按照正确的计划去做并去求证。

  2.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解释: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我的感受: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无论我们用了什么东西,用完之后,要记得随手放回原位,这样不论是下次使用还是别人使用,都知道去哪里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样做事情便会有始有终,有条不紊。我要爱护自己的书籍和文具用品,在把东西拿出来使用后,立刻放回原位摆放整齐。

  3.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释: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我的感受:这是《弟子规》的最后一句话,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只要乐观,很多事都能被改变。人对自己要有信心,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一生首先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有了目标、方向,再通过精进不懈地努力,成圣成贤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只要有心,终有成就的一天。我以后遇到挫折时,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并设立目标,永不放弃。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是儒学入门必学的一本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我们可以把《弟子规》当作七节课程,六节主课和一节副课。开头的《总序》是这七节课的大纲,也是这七节课的题目。六节主课就是《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泛爱众”和“亲仁”。这是我们必修的;而“余力学文”这门副课,则是需要在学好前六节主课的前提下,再去学习的。

  《弟子规》文章并不长,总共是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所以很容易念。这部书总共是一千零八十个字,确实是每个人都应该熟读背诵。熟读背诵以后,关键要在生活当中时时提起,要落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当中,这才能够有受用

弟子规读书心得6

  今天,我读了清代文学家李毓的《弟子规》,使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弟子规读书心得7

  今年寒假,因为弟子规的陪伴,让我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年。

  从开始我自己吟读,到妈妈解释意思后和我一起朗读,到我自己能流利背诵,再到我能在生活中随处冒出一句弟子规来。妈妈说我成长了,是个懂规矩,有孝心,懂礼仪,讲诚信,知仁爱,爱学习的孩子,妈妈说希望我能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体会弟子规的道理,我想我一定能做到的'。

  今天开学第一天,老师表扬我能在寒假认真学习国学经典,并评我为“寒假好少年”,我真的好开心哦!

弟子规读书心得8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规的内容。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弟子规是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后面十八个字把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规本身就讲的是做弟子,做学生,做儿女的规矩,于是我们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读弟子规。

  初读弟子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读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点意思来,我反复读,感受越来越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和大众相处时要相互爱护,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了。整篇文章都在讲应该怎么做儿女,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怎么做人。

  我在读弟子规,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们一起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叫养生小专家。里面说修身养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写毛笔字。因为我也写毛笔字,所以我也深有体会,你在不静心的情况下是写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来写一会儿,心就会静下来。正如“余力学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说的一样,你不好好写字,心静不下来,沉不住气,在心理上就会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

  在弟子规里,在家要孝顺父母,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在世上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这些是我得到的启发。

  读完弟子规,理解完弟子规后,我发现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会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不好的我会改正并做到更好!

弟子规读书心得9

  我很高兴通过尚学路上的图书馆平台,读到了我们的中国经典《弟子规》。我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父母打电话,不要放慢脚步。父母的生活,不要懒惰。”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羞愧。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妈染了头,不小心把膏子染进了眼睛,叫我帮忙。但我只是玩电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慢慢地回答。我母亲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很多天。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太不合适了。要明白,我母亲头上的银发是因为我而生的。

  “兄道友,兄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爱弟弟,做哥哥的要尊重哥哥。兄弟可以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顺也包含在其中。明白了这些,每次我有好吃有趣的东西,我都会想着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从不一个人享受。家人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一直以我为荣。和表哥相处的时候,我也学会了宽容别人,体谅父母。

  “早起,晚睡,老易到,珍惜此时。“早上早起,晚上晚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到老年,所以此时每个人都要珍惜宝贵的时光。我们认识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桌子上刻的“早”字仍然印在我的脑海里。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生命太短暂了。我们应该多想办法,花很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心”,这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你必须告诉你,你必须回去。生活是正常的,事业是不变的.。”出去告诉父母,回来通知,以免父母错过。通常生活的地方应该固定,选择的职业或抱负应该努力完成,不要轻易改变。我以前去过哪里,我没有告诉我的父母,当我回来的时候。自从我明白了这句话,我决心摆脱这个坏问题,成为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规》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日夜相处,我会成为一个懂事快乐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书心得10

  窗外的北风呼啸着,昔日高大威猛的大树,也得低声求饶。独自一人坐在温暖的小屋里,在暗黄的灯光下,翻阅着《弟子规》。眼前似乎浮现出孔子老先生正吟读着那代代相传的经典名句:“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那声音如魂牵梦娆,在我耳边久久回荡。我知道,那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以无尽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我不是什么伟大的圣人,但我至少知道一个做人的根本:诚信。

  细细体会,我才发现这个世界成功的背后也有恶劣的一面:有的人为了得到丝毫的'回报,两个原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互相欺骗;为了得到利润,企业利用虚假的赞美、包装过的慌言随便欺骗善良、纯朴的老百性;看着沿街乞讨的乞丐,忍不住给他们一些钱,可又有谁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利用人们同情的心理,来为自己谋财。

  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在我的身边有许多朋友,我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其中有一个叫婷,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为她很诚实,值得我去信任。如果在你的道德观里没有“诚信”二字的话,那我相信,你的身边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理睬你;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试想,一个政府、机关部门没有了诚信,那么社会上还有多少诚信?

  我认为,诚信甚至比孝更重要。因为一个人不会诚信,那他如何去孝?所以,请赶快乘坐诚信的地铁,开往那美好的春天!

弟子规读书心得11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以往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我的行为,我感到十分的汗颜,做人是应当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个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样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我以前所作所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警醒自我,做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约的承诺。向着自我追求的目标,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让自我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经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弟子规读书心得12

  上学期刚开学,学校就发了本《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读。后来,读着读着,我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入微,我想要的东西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那时的我还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有时候甚至会烦他们对我的担心。想起这些,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想起:当我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紧握我的`小手;当我生病时,是他们将我拥入温暖的怀抱;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耐心地讲解……

  于是,每天清晨我会给他们一个最美最甜的微笑,每晚入睡前我会向他们轻轻地道一声“晚安”,每当他们劳累时我会为他们揉揉酸痛的肩膀,递上一杯清茶,每当有空我会主动与家务“亲密接触”……我发现,爸爸妈妈脸上的笑容多了,而我好像“忙碌”了好多却快乐了好多。

  我在《弟子规》的教导下,一点点地改变着,一步步地成长着,一次次地感受着。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弟子规读书心得13

  今年的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起初我在想,这个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读后感 ,然而当我拿起妈妈给我买来的《弟子规》时,我简直留恋忘返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称尊长,勿呼命;对尊长,勿见能。”它的意思是称呼长辈,要懂礼节,不可直呼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懂得虚心谨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读完以后恍然大悟,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后我一定要尊敬长辈,礼貌对待他人。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 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体贴关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实感到惭愧,我现在虽然读三年级了,却还事事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却什么都不干,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想起这些,我不禁脸都红了,以后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弟子规读书心得14

  在我的脑海中,《弟子规》是一本经典之作,是一个生活的典范,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导航员,这本通俗易懂的书籍,看起来每句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弟子规》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细细品味,更能发现它们当中的每一个字眼中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儿,同时在简洁中又把知识的甘露撒向了我们。

  读了《弟子规》后,我豁然开朗,更知道了处身于这个社会上,我们一定要学习诚信待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们的人格才会变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一句说得多好啊!它告诉我:凡是自己亲口说出的话,都要讲信用,欺混蒙骗、胡言乱语绝对不行的。所以说,《弟子规》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般一针见血地教导我信用是代表一个人的心胸,尊严。

  说到讲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与朋友小雅之间的故事,那是一年级时的`事了,本来我和小雅约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业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却不合时宜地下起大雨,眼看这倾盆大雨哗哗下不停,凛冽的寒风中,小树、花儿都被大雨冲得摇摇晃晃的。突然,一道银光从天空中闪烁而过,继而“轰隆”一声,一个响雷在空中炸开,我被吓得心惊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这场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会来了,这么大的雨……唉!当我心灰意冷时,小雅却闯进了我的眼帘;她身上穿着一条绣满碎花的裙子,手里撑着一把雨伞,双脚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来,脸上洒满了疲惫,却又隐隐约约地闪烁着欢乐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连忙奔出家门,迎接那个湿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像她一样那么守信,何况是那么大的暴风雨,又何必为了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想,不仅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执着了吧!或许,有人会说她很傻,但是,这样的“傻”,很值得,不是吗?这就是诚信的表现吧!诚信诚信,诚实守信,学会诚信的人,才是一个“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像一条稚嫩的小鱼,是《弟子规》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规》让我在云雾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规》让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是《弟子规》教会我做人,所以,“导航员”这个称号非它莫属。

  我在阳光的淋浴下成长,我在《弟子规》的臂弯下学会做人。《弟子规》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

弟子规读书心得15

  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是在美国看孔子学院的学生表演《弟子规》。我问妈妈:“什么叫《弟子规》?”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国学的精华,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事。”妈妈看完《弟子规》表演后一直感慨,我都六岁多了,还没让我读弟子规,很是惭愧!我心想,《弟子规》到底是什么呀?不就是少读了一本书么,怎么会让妈妈感到这么遗憾呢?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我正要睡觉,妈妈神秘地打开电脑说:“从今天起,每天睡前听《弟子规》!”我欣然接受,就当是听故事呗。就这样我开始学习《弟子规》。

  一天、两天、三天……

  一天我正玩游戏,妈妈喊了几声,我没有答应。妈妈走过来问我:“父母呼……”“应勿缓!”我随口应答。妈妈说:“对呀,你《弟子规》学得不错嘛,但更要落实到行动中才有意义呀!”哦,对了,妈妈说过,《弟子规》是用来指导我们行动的,不能只学不练啊。从那以后,妈妈叫我时,我会马上回答她。我还用《弟子规》教育了我的一个小朋友呢。

  一次,我和Sindy在一起玩,她的妈妈喊了她好几声,她都不答应,我说:“Sindy,父母呼,应勿缓,你怎么不理你妈妈呢?这样做很不孝顺!”阿姨听后,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琦琦,你真棒呀!”我不好意思地说:“是《弟子规》教的。”我心里想:“看来,按着《弟子规》的要求做,真是没错!”

  还有一次,为了玩,我写作业很不认真,妈妈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对我发火,而是把我叫到身边,问我:“《弟子规》的第二句是什么?”“父母命,行勿懒,”我回答。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我觉得内心很难受,觉得自己很不孝顺。我暗下决心要听父母的'话,不让他们生气!

  去年夏天回国后,亲戚们都觉得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吃东西之前都会先让老人再让父母和其他长辈,不再跟表哥抢玩具、打架了。因为《弟子规》教给我“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教给我好多好多……

  我有一个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学习《弟子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弟子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08-26

弟子规读书心得08-26

【热】《弟子规》读书心得02-10

【热门】《弟子规》读书心得02-14

【热门】弟子规读书心得01-12

《弟子规》读书心得【热】02-07

【荐】《弟子规》读书心得02-12

《弟子规》读书心得【推荐】02-11

【推荐】《弟子规》读书心得02-06

《弟子规》读书心得【精】02-10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