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子部>道家>道德经>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0-12-13 10:27:53 道德经 我要投稿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800字(精选8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800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800字(精选8篇)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1

  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要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

  如今的人普通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孔子。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但是我却没有能发现“众妙之门”,自古以来研讨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总以为体会到“物极必反”,“无为”之类的人生哲学,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我以为他的许多观念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索。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2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己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通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该保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我们生于一个从面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3

  原文我是看不懂的,从译文的描述中作了一些思考。

  道德经分析的范围侧重于非物质的一面,分析了个体和集体。个体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与圣人。集体分析是侧重于道德来推动集体往更好的方向运转,而集体分析的刻度“你”和“我”。

  人,人类社会,世间万物,用哲学和科学来概括总觉得不够全面,所以我喜欢用“物质”和“非物质”来得到两个范围。自有文字以来人类文明就在物质与非物质这两个范围萌生了无尽的好奇和探索,从古到今,从今到末来,人一定会探索下去。

  哲学侧重点是“非物质”范围,道德经的侧重点也是“非物质”范围,但是他们的刻度不一样。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很大的内容差异,但是内容都是“非物质”范围,这挺重要的。我觉得产生这种差异内容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宗教信仰环境导致的。

  扯得远了些,回到道德经。道德经里面的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一个人必须有道德,一个社会必须重视道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人是以人来教导、以人来衡量对错的。但是有些人是以神来衡量对错的,所以不同的依托形成了不同的对比。记得BBC纪录片里面就有讲到天主教对人们的生活形成的影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因为我从小就被我父亲教导人要怎么样,人不能怎么样,怎么才能成为人,这种用人来衡量对错的教导的确对我形成了一种塑造,这里的我对我过去的评价只是陈述事实的意思。

  道德经其实是基于道德上思考总结出的一篇,从侧面上说,人们在那个时候道德已经到达了那一种地步。道德经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衡量、发展、成就形成的。道德经说明了那时候我们是以人来衡量对错的。维持自我的存在是需要代价。维持一个人的存在,就是说你要维持自己一个人的标准。圣人的存在就是维持圣人的标准。

  其实道德经是什么这个我不是很感兴趣,为什么会有道德经呢?上面已经给出答案了。这里觉得一个事情挺重要的,哲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侧重分析“非物质”这个范围,但是人是由物质和非物质这两个范围形成的,学哲学的人不要忘了科学。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4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感受到最原始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可以让我抵挡住寂寞,孤独,也可以让我接纳自身的缺陷,也让我在无望的时候给我信心和支持。

  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

  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11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道德经》让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让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挺好的。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5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上善若水,当属人生的最高境界。

  水是无私奉献的。古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生命,水作为生命之源,无私地像万物献出它晶莹的身躯,却不索取一分一毫。当酷暑笼罩着大地万物,当连片的土地相继裂开,水幻化成另一种身姿,从天而降,化为甘霖,滋润着生灵。

  水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山中清泉,自然而纯洁;淡如涓涓细流,清澈而透明;淡如一亩方塘,平静而清幽。水,以其低身的姿态,穿行在崎岖的土地之间,从不与人争高下,只默默地,悠闲地开垦出生命之园,流出一曲又一曲的佳谣。它没有虚名浮利,只懂得宁静致远,悠悠地流向远方。

  水有其宽广的胸襟。因为宽容,才有了浩瀚无垠的大海;因为宽容,才有了那山林深处的溪流;因为宽容,才有了那波涛滚滚的江河。包罗万象,影布水面,给日月星辰一个梦幻的世界。河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水不择优去劣,而是以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万物,洗净除尘。

  水是谦虚,虚怀若谷的。水以其最低的姿态,穿行逶迤于土地山川之中,俯身亲吻着那一方土地,即使到最高处,也会找个罅隙纵身跳跃,然后摔个粉身碎骨,回到它赖以生存的寄居所,也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瀑布。水从不居高自傲,即使用它的身躯喂养了人们所需的大米,也默默地流淌着,教会稻谷即使丰硕也要垂下头颅,谦虚地饱含鲜食等待人们的丰割,才造就了人们的一日三餐。

  水,不仅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人心亦如水,于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的淡然中,陶醉于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里,漫步于水流低吟的闲情雅致中,临溪侧畔,静听流水哗啦,细思人生哲理。

  上善若水,以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有容乃大,虚怀若谷的精神,诠释人生的品质,它将永远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难以迄及的高度。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6

  至于为什么要读《道德经》,是因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是历代学者研究了两千年的一部著作。就连近代大作家鲁迅都说,不读完老子一部书,不知中国文化。读完之后我才发现,《道德经》实则为一部人生的教科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哲理。

  不看虚名看本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事物名称虽异,但只是一种指代关系,并不能表达事物的本质。因此人们不要执着于事物所谓的名号。企业注重员工的实干能力,而不注重其言辞。我们学生也是一样,学习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而不为“三好”。

  要少说多做,静默守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很多时候,知道的没必要的东西太多,顾虑就会更多,因而妨碍自己的行动。闻一多先生有言:“别人都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而不是天天喊口号。要知道,空缸震响,满缸无声。

  但是有些人会学习不下去,也许是对其他方面有欲,归根到底一个“贪”字。贪婪会使人丧失良知,是很可怕的。广东的汪某要是不贪婪,还会用刀刺向自己的母亲?

  老子有些话说得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圣人欲不欲。”现在学习压力大,戒贪已成为我的当务之急,力求减少自己的欲望。

  人最忌自大自夸。跂者不利,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吹自擂和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没什么区别,只有踏踏实实走好铺垫的每一步,才有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做任何事都应该服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比七大自然简直是相形见绌,但是他们为了眼前的小利益,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明天会怎么样是可想而知的。

  人在福中不知福。因此人一定要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不知足会导致可怕的贪婪,让人忘记一切,包括人格。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懂得放弃,懂得知足,不要患得患失,要不为失搞到悲伤。只有知足,才能常乐。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聪明的人不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不聪明。有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往往带来坏的结果,害人害己。杨修因为恃才放旷,所以引来了杀身之祸。

  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更不会为人处世。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7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种生活的哲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是在现实中会发现身边的人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真的好似无任何优点,无法包容一个自己有所厌恶或是不屑的人。又如何三人行就有自己的老师呢?老子的这句话却给了我启示。虽然取自的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事物辩证统一的论点,却能成为生活的一种哲学。人们知道美的事物之美,是大家清楚什么是不美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知道真善之为真善,是知道那些不真善的事情。当我遇见一个满是缺点的人时,就把他当作老师,当作一个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就行。我想这种哲学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与名是永恒的,不可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但它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我们平常如果为了做好事而去做某一件好事,为了得到好评而去做某一件好事,那不是善言善行,真正的一个好人,行不言之教,对每一个人都会是同一心境,如春风淋浴,会善待周围所有,你说不出他哪里好,但他总是那么亲切的对你好,大家都说她好,这才是真正的善人,好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8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就应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就应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但是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十分道”,能够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明白。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方。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我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我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我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我。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我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就应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800字(精选8篇)】相关文章: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9篇05-14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500字03-19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06-02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07-21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5篇)10-13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5篇09-24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09-15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09-14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5篇06-18

Copyright©2024贤学网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