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生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
20xx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接受挑战的一年、充满希望和不断探索的一年,同时也是学习实践和收获经验的一年,下面,我从三方面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活动中彰显学生个性。
因为新时代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我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虽然是毕业班,但是只要有能锻炼学生能力的机会,我都会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如:除王雪花外,全班同学都参加了快乐阅读竞赛,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除两名学生有特殊原因,其他学生全部参加。另外,学校拉拉队的36名成员中,本班就有10人,12名校运动员中有8名是我们班的。学校布置的写读后感、观后感,各种征文,我们班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在这些活动中,我的学生们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特长,获得了一张张的奖状,更让他们懂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看!在学校两次黑板报的评比中,我们班均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公布成绩时,最高兴的不是我,而是他们,因为从排版到构图到写字,我最多只动动嘴巴,主角是他们。在校吟诗会上我们获得二等奖时,起初我还担心学生会觉得沮丧、遗憾,但当我看到他们的脸上挂着花儿般灿烂的笑容时,我也幸福的笑了,因为多次的竞赛经验使他们懂得了:知足常乐。
二、“课外访万家”艰辛付出后,终有收获。
家访是教师与家庭的零距离接触。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胜过许多苦口婆心的说教。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本学期我与本班的科任教师实地走访32人,电话、家长来校家访7人,家访率100%。虽然家访的路途是辛苦的,很多时候结束家访时,已是灯火通明,秋风料峭,最惊心动魄的还是我和魏老师那次到商贸学院家访时,电动车被别人撞了一下,吓出了我们一身冷汗,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家访的脚步,我们还是坚持完成了当天的家访计划任务。确实,家访不仅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有关学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许多家长认识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他们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使一些总是借口繁忙的家长能挤出一点时间监督、辅导孩子学习。所以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数及格率均为100%,语文优秀率为79.49%,人平82.51。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第一手素材,所以我的家访记录详实,我的家访小结内容充实,我的家访手记情真意切。
三、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成长。
自“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来,我不仅聆听了其他老师的课,不同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还亲自参加了教学大比武,从中收获颇多。
在准备期间,我就深深感触到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一个活动这么简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都精心地准备,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我在上完《爷爷的芦笛》这节课后,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我听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声音。记得刚刚上完课,就有老师说我上得非常好,不管是学生与教师的配合,还是指导朗读等等各方面处理得都很到位;可同时,我也听到了否定的声音,发现这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肯定的评价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接受挑战的勇气,而否定的评价给了我鞭策,使我不至于骄傲翘尾巴。
后来进入第二轮角逐。现在想想,当时压力还真不小。短短几天时间,不仅要重新选择上课篇目,还要重新设计教案,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有限时间内自己做课件,而且平时的常规工作一个也不能落下,没有时间也只能自己挤时间,所以那几晚我经常忙到深夜,甚至凌晨,光教案稿我就改了十几遍。终于,要在新桥小学上课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外校上课,当时的心理压力不言而喻。但是因为有前面的精心准备做铺垫,所以在走上讲台时我不仅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担心,反而还多了些从容、自信。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进入第三轮了,这几年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看得见的效果。第三轮在一小执教之后,一些老师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但是,我认为最弥足珍贵的是在那节课中,我找到了以前自己常常缺失的那种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虽然我的“课内比教学”在这里止步,但我给自己打了一个高分。我要感谢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它让我成长了许多。至少,现在要我出去上一节课,我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紧张、担心,甚至害怕了。
十年之功,关键在于日积月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将各位老师们的长处转化吸收为自己的营养,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的青年教师。
中学生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即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采取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也许还没有准确一致的答案。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
一、“无为”以平等为基础。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安排给我们的朋友,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其它万物的生死。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许多人都讨厌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如果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残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营养,最后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继续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继续存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所以人们只能按道的要求与万物平等共处。人和人之间也一样,虽然肤色不同、语言各异、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区别,但在道这个母体面前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这个世界的平等一员。
万物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样的。平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样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万物是平等的,它们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规律即有各自的“德”。谁也不属于谁,谁也不能命令别人该怎样生活。世间万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采取无为策略,让万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长、生活。
在一个合道的社会里,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富、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快乐、痛苦等的总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财富,你占有的财富是少了,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感激,享受了快乐,你的权益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你抢劫得了许多钱,你的财富多了,但你得天天防着警察,天天受到心灵的谴责而痛苦,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改变这种均衡性,这是不符合道的准则的,长期看也是肯定办不到。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这种平等的权利,保障均衡的权益,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最优选择。“圣人”正是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才顺势而为,采取“无为”的策略。
二、“无为”以加强个人修养和以身垂范为手段。“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妄为、不胡为。因此,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须加强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以增加所采取对策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平等对待天下所有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顾和关怀,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只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同时,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有了这样的修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更深入、更全面,采取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
道布生了天地,衣养了万物,但道并不占有万物,也没有从中获得一点私利,因为他不谋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间万物的母体,它的功劳和功用才永远不会失去。受此启发,创建和管理一家公司也不能仅仅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巧取豪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必须要以有利于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长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国也不是为了个人或为某个小团体获取私利,而只是为了保护万物的平等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为了民众生活得更自由幸福。只有以此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才是符合广大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无为”政策。
三、“无为”以达至和谐为最终目标。实行“无为”就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人和环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全面和谐。要实现这样的全面的和谐。领导者除了前述加强个人修养外,在目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的条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点:一是善于倾听百姓的心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处于第一线的“百姓”对客观事物的接触最直接,认识也最清楚,他们总结出的经验往往也最接近客观规律,他们也最清楚自己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对待,他们的心声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为心”就容易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实行“无为”的捷径。二是要当好调和万物矛盾的“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光人和人之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阴阳),矛盾本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但因为(道向阴阳之间)冲填了“气”而实现了和谐,由此可见“气”是调和矛盾、实现和谐的关键。
【中学生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老子的《道德经》读后感12-13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09-20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5篇04-27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5篇)04-27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篇02-09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12-18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12-18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8篇)12-01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8篇12-01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集锦5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