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诗经> 《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国风·卫风

时间:2024-02-23 12:49:34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国风·卫风1

  《国风·卫风·伯兮》原文:

《诗经》国风·卫风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译文:

  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

  我的大哥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大哥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

  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

  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

  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国风·卫风·伯兮》赏析:

  《诗经·卫风》篇名。《诗序》认为“《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朱熹认为是“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作是诗”(《诗集传》)。实得诗旨。共四章,每章四句。后三章集中写一个“思”字,以层递手法,抒写室家怨思之苦,情意至深。清方玉润认为此诗“始则首如飞蓬,发已乱矣,然犹未至于病也。继则甘心首疾,头已痛矣,而心尚无恙也。至于使我心痗,则心更病矣。其忧思之苦何如哉”(《诗经原始》)。其写法对后世闺怨之作影响甚大。

  诗一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我们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为什么是值得骄傲的呢?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幹《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试想,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能够安心吗?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本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本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痗……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知道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我们读到的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由于本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它的感情表现也就成为后世同类型诗歌的典范。

《诗经》国风·卫风2

  原文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高大的人啊头俊美,衣有锦缎但还崇尚麻纱衣。她是齐侯的子女,是卫侯的爱妻。她是太子的胞妹,还是邢侯的小姨,谭公还是她的妹夫。

  她的手就象柔软的小草,她的肤色就象那凝结的玉脂。她的脖颈洁白丰润,她的牙齿象那瓠瓜的籽。丰满前额弯弯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动。

  高大的人儿啊很散漫,她最喜悦在农郊。四匹壮马骄首立,马嚼上飘着大红绡,插着杂乱的雉羽去迎朝阳。大夫见她肃然而退,她也不让君王多操劳。

  黄河之水浪滔滔,北流之水哗哗响。施设鱼网水声闹,鲤鱼鲔鱼闹翻腾,疏远的荻草很修长。希冀那姜水心忧虑,希冀那读书郎有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山歌,赞美的'是卫庄公夫人庄姜。《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为什么要赞美她呢?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富有就值得赞美歌颂吗?其实不是如此。歌的前三段均是赞美之辞,而点题却是落在末尾上。喧闹的水声使她心绪烦乱,她一方面希冀那姜水(爱情源泉)缓缓流来,浇灌她已干枯的爱情心田,另一方面但她又希冀那个读书郎快走,远远地离开她,不要扰乱她宁静的生活。最后这一段充分表现出她的这种矛盾心理。

  人们为什么要说这个事?而且还要编成歌吟唱?其实整首山歌所赞美的是她恪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的是最佳行为方式,尽管她渴望爱情,渴望被爱,但她却压抑了内心的冲动,没有去乱爱、泛爱。比起春秋时期卫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来说,庄姜也就显得高尚得多了。这在当时yin乱之风盛行的卫国是很难得的一个人。

《诗经》国风·卫风3

  《国风·卫风·伯兮》

  先秦:佚名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译文

  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国风·卫风·伯兮》注释

  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朅(qiè):英武高大。

  桀:同“杰”,杰出的人。

  殳(shū):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适(dí):悦。

  杲(gǎo):明亮的样子。

  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背:屋子北面。

  痗(mèi):忧思成病。

  《国风·卫风·伯兮》鉴赏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卫风·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写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口气中带着亲切感。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这一点是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之情的基础。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卫风·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

  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 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国风·卫风·伯兮》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题旨、背景,《毛诗序》解释为:“《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意思是说:理想的政治不应该使国人行役无度,以至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不过作者所表达的儒家政治理想,却是符合诗中女主人公的愿望的。

《诗经》国风·卫风4

  国风·卫风·

  tóu wǒ yǐ mù guā,bào zhī yǐ qióng jū;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fěi bào yě,yǒng yǐwéihǎoyě!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关键词:古诗三百首,诗经,感激,国风,卫风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你将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木瓜赏析

  《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卫风·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名篇之一。

  因为关于此诗主旨说法多有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卫风·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也包括)。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这里不宜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注释出处

  ⑴卫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⑵木瓜:植物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⑶投:赠送。

  ⑷琼琚(jū):佩玉,美玉为琼。

  ⑸匪:同“非”,不是。

  ⑹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⑺琼瑶:美玉名。

  ⑻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⑼琼玖(jiǔ):美玉名。

《诗经》国风·卫风5

  《国风·卫风·有狐》

  先秦:佚名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国风·卫风·有狐》译文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

  《国风·卫风·有狐》注释

  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

  绥(suí)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

  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

  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裳(cháng):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

  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侧:水边。

  服:衣服。

  《国风·卫风·有狐》译文二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桥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裳都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浅滩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岸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服都没有。

  《国风·卫风·有狐》鉴赏

  这是一首情诗。有人把它理解为妻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的诗,则诗以主人公看见有狐开篇,以狐之绥绥,来比久役于外的丈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貌。只见有一只身材单薄的狐狸,狐独地散漫地出没在淇河水落石出的地方。这应该是一幅冷清的秋天的景象,淇水河边,水落石出,狐狸身单影只地行走在石梁上。见此情景,女主人公心里对丈夫的担忧油然而生,他想到那久役于外的.丈夫还没有御寒的下裳。

  全诗一唱三叹,每章只更换两个字,反复强化,深入地表达担忧之情。狐狸走在水浅的地方,湿了腿脚,由此想到自己男人还没有束紧衣裤的带子呢。狐狸走在河的岸边,完全没有弄湿身上,她就想到丈夫还没有成身的衣服呢。随着视线所及,看到狐狸从水落石出的地方,一步步走到岸上来,她就想到丈夫该穿什么衣物,真可谓知冷知热。从这个角度上说,此诗是贤妇人惦念远方丈夫冷暖的佳作。

  有人把此诗解为寡妇表白有心求偶之情,也可通。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全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首诗,表白了寡妇有心求偶之情,在《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至于此妇所爱慕的对方,是否已经觉察到她的爱心,以及如何作相应的表态,那是另外的事了。

  《国风·卫风·有狐》创作背景

  有关此诗的背景学界尚存分歧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卫风·有狐》是一首言情之诗。诗人托为此妇之言,以有狐在踽踽独行,思得匹偶,表白此妇对其所爱慕之人的爱心。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位女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而写的一首诗。

《诗经》国风·卫风6

  1、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

  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

  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

  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2、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3、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4、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々,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6、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7、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8、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9、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10、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相关文章:

《国风·卫风·伯兮》诗经鉴赏05-11

《国风·卫风·有狐》诗经鉴赏05-11

《诗经·国风·卫风·氓》译文及简析04-23

《诗经·国风·卫风·氓》译文及简析02-03

《国风·卫风·考槃》诗经注释及译文鉴赏05-05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原文注释及鉴赏03-16

《诗经》国风·郑风02-22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8-25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2-20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