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诗经> 诗经全文

诗经全文

时间:2024-07-16 11:00:18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全文(汇编15篇)

诗经全文1

  [先秦] 诗经

诗经全文(汇编15篇)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注释:

  【1】考槃(pán):盘桓之意,指避世隐居。一说指扣盘而歌。考,筑成,建成。槃,架木为屋。一说“考”是“扣”的假借字;“槃”通“盘”,指盛水的木制器皿。

  【2】涧:山间流水的沟。朱熹《诗集传》:“山夹水曰涧。”

  【3】硕人之宽:隐士宽阔的居处。硕人,大人,美人,贤人。本指形象高大丰满的人,不仅指形体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此指隐者。宽,心宽。一说貌美。

  【4】独寐寤言:独睡,独醒,独自言语。指不与人交往。寤,睡醒;寐,睡着。

  【5】永:永久。

  【6】矢:同“誓”。

  【7】弗谖(xuān):不忘却。

  【8】阿(ē):山阿,大陵,山的曲隅。一说山坡。

  【9】薖(kē):“窠”的假借字,貌美,引申为心胸宽大。一说同“窝”。

  【10】歌:此处作动词,歌唱。

  【11】永矢弗过:永远不复入君之朝。一说永不过问世事。过,过从,过往。

  【12】陆:高平之地。一说土丘。

  【13】轴:本义为车轴,此处指中心。一说明智,或说进展,或说美好的样子,或说盘桓不行貌。《列女传·母仪》:“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

  【14】弗告:不以此乐告人。一说不哀告、不诉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题目就包涵着赞美的意思。《毛传》说:“考,成;槃,乐。”朱熹《诗集传》引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盘,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槃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总之,题目定下一个愉悦赞美的感情调子。

  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贯。无论这位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无论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反复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此诗集中描写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隐士形象。“硕人”一词,本身就带有身体高大与思想高尚双重含义。全诗反复强调“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突出“宽”“薖”“轴”,实际上表示隐士的生活是自由舒畅的,心胸是宽广高尚的。他远离浊世,又使浊世景仰。因此,这个隐士虽然隐居山间水际,但仍然是受人们敬重仰羡的`社会人。隐士是贤者,处身于穷乡僻壤。硕人是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胸襟的伟人,对此诗歌反复吟咏,诗内诗外,都得到表现。诗中描写的另一个内容,是隐居的环境。“考槃在涧”“考槃在阿”“考槃在陆”,无论在水涧、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较少的地方。隐士之所以叫做隐,当然并不仅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虽说前人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的说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隐士不是不可以;不过,一般说来,隐士大多数指远离人群集中活动的范围,到山林、水际、海岛等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隐士也可以说是自愿从社会中自我放逐者。诗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那么,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散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于是,隐居之乐也永远不能忘却,更不想离去了。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赞美的。

  诗歌每章一韵,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齐中见出变化。全诗以山涧小屋与独居的人心境对照,木屋虽小,只感觉天地之宽。环境之美,留恋不出,尤其是一“独寐寤言”的勾勒,增界全出,在自我的天地之中,独自一人睡,独自一人醒,独一个人说话,早已是恍然忘世,凸现出一个鲜明生动的隐者形象。作笔的简练,选项取的镜头之典型,人物是呼之欲出,境之耐人寻,确有妙处。

诗经全文2

  [先秦]诗经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中央。

  方叔率止,约軝错衡,八鸾玱玱。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

  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讎。

  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注释:

  芑(音起):苦菜。新田:开垦两年的田地。菑(音资):开垦一年的田地。其车三千: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载辎重车二十五人,共百人;三千乘,应有三十万之众。一说非实数,夸张说法,以壮军威。师干之试:士卒皆有佐师捍敌之用。

  翼翼:顺序貌。奭(音势):赤色。簟茀:以方文竹簟(席)为车蔽。鱼服:以鲛鱼皮为矢服(箭囊)。钩膺:马胸腹上的带饰。膺,马带。

  乡:一说乡党的乡;一说在开垦一年的新田当中。

  约軝(音其):以皮革缠束兵车之毂。错衡:车上横木的.花纹。八鸾:铃在镳上叫鸾。马口两鸾,四马八鸾。玱玱(音枪):玉声。葱珩:青色佩玉。

  戾:至。

  钲:古时号令士众进退的一种乐器。陈师:整列队伍。鞠旅:告戒士众。允:作语助。渊渊:鼓声。振旅:一说休整军队;一说停止操练军队。阗阗(音田):象声词。击鼓声。

  蠢:不恭。猷:谋。

  啴啴(音滩):众多。焞焞(音吞):盛貌。指朱红的车子闪闪发光。霆:霹雷。

诗经全文3

  [先秦]诗经

  原文: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

  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薪是获薪,尚可载也。

  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熊罴是裘。

  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鞙鞙佩璲,不以其长。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

  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注释:

  【1】饛(méng):食物满器貌。

  【2】簋(guǐ):古代一种圆口、圈足、有盖、有座的食器,青铜制或陶制,供统治阶级的人使用。

  【3】飧(sūn):熟食,晚饭。

  【4】捄(qíu):曲而长貌。

  【5】棘匕:酸枣木做的勺匙。

  【6】周道:大路。

  【7】砥:磨刀石,用以形容道路平坦。

  【8】君子:统治阶级的人,与下句的“小人“相对。小人指被统治的民众。

  【9】睠(juàn)言:同“睠然”,眷恋回顾貌。

  【10】潸(shān):流泪貌。

  【11】小东大东:西周时代以镐京为中心,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

  【12】杼柚(zhù zhóu):杼,织机之梭;柚,同“轴”,织机之大轴;合称指织布机。

  【13】纠纠:缠结貌。

  【14】葛屦:葛,葛草,茎皮可制葛布;屦,鞋。

  【15】可:通“何”(用俞樾说)。

  【16】佻(tiāo)佻:豫逸轻狂貌。

  【17】周行(háng):同“周道”。行,道路。

  【18】氿(guǐ)泉:泉流受阻溢而自旁侧流出的泉水,狭而长。

  【19】获薪:砍下的薪柴。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认为“获”为“檴”的假借,即榆木,如《诗经》诸篇中《邶风·凯风》《豳风·东山》《小雅·车舝》诸篇之棘薪、栗薪、樵薪。

  【20】契契:忧结貌。

  【21】寤叹:不寐而叹。

  【22】惮:同“瘅”,疲苦成病。

  【23】职劳:从事劳役。

  【24】来:“勑”的借字,慰勉。或为“赉”的借字,赏赐。均通。

  【25】西人:周人。

  【26】舟人:郑笺:“舟,当作周。”一说为舟楫之人,周人中之低贱者。

  【27】熊罴是裘:用熊皮、马熊皮为料制的皮袍。一说,郑笺谓“裘当作求”,这句意即狩猎求取熊罴。二说均通。

  【28】私人:家奴。

  【29】百僚:犹云百隶、百仆。

  【30】浆:米浆。

  【31】鞙(juān)鞙:形容玉圆(或长)之貌。

  【32】璲(suí):贵族佩带上镶的宝玉。

  【33】不以其长:以,因。长,善。郑笺:“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所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

  【34】汉:银河。

  【35】监:同“鉴”,照。

  【36】跂(qí):同“歧”,分叉状。

  【37】织女:三星组成的星座名,呈三角形,位于银河北侧。

  【38】七襄:七次移易位置。古人一天分十二时辰,白日分卯时至酉时共七个时辰,织女星座每一个时辰移动一次。

  【39】报章:报,复,指织机的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不成报章,即织不成布帛。

  【40】睆(huǎn):明亮貌。

  【41】牵牛:三颗星组成的星座名,又名河鼓星,俗名牛郎星,在银河南侧。

  【42】服箱:驾车运载。服,负载;箱,车斗。

  【43】长庚:金星(又名太白星)晨在东方,叫启明,夕在西方,叫长庚。

  【44】天毕:毕星,八星组成的.星座,状如捕兔的毕网,网小而柄长,手持之捕兔。

  【45】施:张。

  【46】箕:俗称簸箕星,四星联成的星座,形如簸箕,距离较远的两星之间是箕口。

  【47】斗:南斗星座,位置在箕星之北。

  【48】挹(yì):舀。

  【49】翕:吸引。翕其舌,吸着舌头。箕星底狭口大,好像向内吸舌若吞噬之状。

  【50】西柄之揭:南斗星座呈斗形有柄,天体运行,其柄常在西方。揭,举起。这句形容西方执柄举向东方。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长诗。全诗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通篇运用对比和暗喻,由现实的人间,而虚幻的星空,展开东方人民遭受沉痛压榨的困苦图景和诗人忧愤抗争的激情。思路递进而奇崛,意蕴丰富而深厚。

  首章写“食”。由“有饛簋飧”联想到与如砥如矢的周道的关系。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境遇,抒写了诗人的悲伤。

  二章写“衣”。姚际恒《诗经通论》曰:“杼柚其空,惟此一语实写正旨。”织布机上的布帛全被征敛一空,寒霜上小民穿着破草鞋,而公子们还在经过那吸血管似的周道来榨取。这样的揭露相当深刻。

  三章写劳役。以薪柴为喻,通过烧柴不能水浸,隐喻疲病的人民应该休养生息。严粲《诗缉》解曰:“获薪以供爨,必曝而干之,然后可用,若浸之寒冽之泉,则湿腐而不可爨矣;喻民当抚恤之,然后可用,若困之以暴虐之政,则劳悴而不能胜矣。”

  四章写待遇不公平。“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而“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连周人中身份低贱的也“熊罴是裘”,家奴的子弟都“百僚是试”。通过这样典型的形象对照,反映了西周统治者与被征服的东方人民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悬殊。

  五章是全诗前后的过渡,前半继续写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郑笺云:“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下半就自然地把视野转向上天,姚际恒《诗经通论》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此二句不必有义。盖是时方中夜,仰天感叹,适见天河烂然有光,即所见以抒写其悲哀也。”下面两句也是仰天所视有感,“跂其织女,终日七襄”,正是呼应二章的“杼柚其空”,并引出下章的“不成报章”。这一章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六章面向灿灿星空驰骋想像。诗人怨织女织不成布帛,怨牵牛不能拉车运输,朝启明,夕长庚,有名无实,讥笑毕星在大路上张网,徒劳无功。整个运转的天体都不能为小民解决困苦。

  七章对星座的意象描写更深一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分析道:“下四句与上四句虽同言箕斗,自分两义。上刺虚位,下刺敛民也。”簸箕星不能簸米扬糠,南斗星不能舀酒浆,都是徒具虚名,而且簸箕星张开大口,吐着长舌,斗星由西举柄向东。如欧阳修《诗本义》所释:“箕斗非徒不可用而已,箕张其舌,反若有所噬;斗西其柄,反若有所挹取于东。”这样的“怨天”,正是怨现实,揭露所谓“天”是为周王朝服务压榨东方小民的。这个结尾更深化了主题。

  象征、隐喻、鲜明的对比、丰富而奇幻的想像交错运用,是此诗艺术手法的特色。吴闿生《诗义会通》中说的“俶诡奇幻”,就是驰骋无羁的想像,奇特的比喻,创造丰富的奇崛的形象,从人间飞到星空,又从星空飞到人间,把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相结合,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想像融合为有机的整体。吴氏说的“开辞赋之先声”,正是指出这种艺术手法对屈原赋的深刻影响。

诗经全文4

  [先秦]诗经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要之襋[1]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2]。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注释:

  【1】葛屦(jù):指夏天所穿葛绳编制的鞋。

  【2】纠纠:缭缭,缠绕,纠结交错。

  【3】可以:即“何以”,怎么能。可,通“何”。

  【4】履:践踏。

  【5】掺(shān)掺:同“纤纤”,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纤细。

  【6】要(yāo):衣的腰身,作动词,缝好腰身。一说钮襻。

  【7】襋(jí):衣领,作动词,缝好衣领。

  【8】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

  【9】提(shí)提:同“媞媞”,安舒貌。

  【10】宛然:回转貌。

  【11】辟(bì):同“避”。左辟即左避。

  【12】揥(tì):古首饰,可以搔头。类似发篦。

  【13】维:因。

  【14】褊(biǎn)心:心地狭窄。

  【15】是以:以是,因此。

  【16】刺:讽刺。

  作品赏析:

  全诗共两章,前章先着力描写缝衣女之穷困:天气已转寒冷,但她脚上仍然穿着夏天的凉鞋;因平时女主人对她的虐待和吝啬,故她不仅受冻,而且挨饿,双手纤细,瘦弱无力。尽管如此,她还是必须为女主人缝制新衣。自己受冻,所做新衣非但不能穿身,还要服侍他人试穿,这非常凄惨。

  因前章末尾有“好人服之”句,已引出“好人”,故后章作者笔锋一转,着力描写女主人之富有和傲慢。她穿上了缝衣女辛苦制成的新衣,连看都不看她一眼,还故作姿态地拿起簪子自顾梳妆打扮起来。这种举动自然是令缝衣女更为愤慨和难以容忍的。

  至此可见,此诗实际上用了一个很简单而又常见的手法,即对比。作者有意识地将缝衣女与女主人对照起来描写,两人的距离立刻拉开,一穷一富,一奴一主,马上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留下了十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除了对比,此诗在艺术上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细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性格常能起大作用,小说中常有,诗歌中并不常用。由于此诗有两个女性人物在内,所以作者也进行了细节描写,如写缝衣女只写她的脚和手,脚穿凉鞋,极表其受冻之状;手儿瘦弱,极表其挨饿之状。这两个细节一经描摹,一个饥寒交迫的缝衣女形象便跃然纸上。再如写女主人,作者并没有描摹她的容貌,只是写了她试穿新衣时的傲慢神态和扭身动作,以及自顾佩簪梳妆的动态,便刻画出了一个自私吝啬、无情无义的女贵人形象。

  最后要说的是此诗的点题作用。坦率地说,如果没有末尾“维是褊心,是以为刺”两句,仅以前面的描写和对比论,很难说出它有多少讽刺意义;只有至末二句,方显示这诗具有讽刺意味,是一首讽刺诗。这便是点题的妙用。有此两句,全诗的题意便立刻加深;无此二句,全诗便显得平淡。当然,讽刺诗在末尾才进行点题,跌出真意,这是常有的,但这实际上也已成了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诗经全文5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 显示全部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诗经全文6

  [先秦]诗经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嘽嘽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

  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

  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载駸。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注释:

  【1】四牡:指驾车的四匹雄马。

  【2】騑(fēi)騑:《广雅》:“騑騑,疲也。行不止,则必疲。”

  【3】周道:大路。

  【4】倭(wēi)迟(yí):亦作“逶迤”,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

  【5】靡:无。

  【6】盬(gǔ):止息。

  【7】嘽(tān)嘽:喘息的样子。

  【8】骆:黑鬃的白马。

  【9】不遑(huáng):无暇。

  【10】启处:指在家安居休息。启,小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跪着,臀部贴于足跟。

  【11】翩翩:飞行貌。

  【12】鵻(zhuī):一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夫不。

  【13】集:落。

  【14】苞:茂密。

  【15】栩(xǔ):柞树。

  【16】将:奉养。

  【17】杞:灌木,即枸杞树。

  【18】骤:疾驰貌。骎(qīn)骎:形容马走得很快。

  【19】是用:是以,所以。

  【20】谂(shěn):想念。

  作品赏析:

  此诗为行役诗,与《诗经》中其他同类题材诗一起,是后世行役诗的滥觞。

  全诗五章,基本上都采用赋的手法。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以下各章内容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全诗渗透着一种伤感色彩,这也是那个纷乱艰难时世氛围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吧。“四马騑騑,周道倭迟”,马儿跑得快,跑得累,而道路又是那么曲折悠远,漫无尽头。风尘仆仆的小官吏知道马车跑得越快,离故乡和亲人就越远。他脑子里不是想那神圣的“王事”差使,他只在想一件事:“归”。却又用“岂不怀归”那样吞吐含蓄的反问句式来表达,表现了丰富细腻一言难尽的思想感情,非常耐人寻味。这“周道倭迟”,也正象征着漫长的人生旅途。多少人南辕北辙地行走在人生旅途中而有“怀归”之想,而“王事靡盬”无情地鞭笞着他们无奈地违心地前进着。除了陶渊明式人物能毅然“归去来兮”外,谁也免不了会有“心中伤悲”的阴影掠过。诗的抒情韵味相当悠长。

  全诗有三章写到马,因为马是载客的主体。有二章写到鵻,是行途所见。路上所见必不少,单单拈出鵻,自有一番良苦用心。鵻又称夫不。《左传·昭公十七年》:“祝鸠氏,司徒也。”疏云:“祝鸠,夫不,孝,故为司徒。”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因云:“是知诗以鵻取兴者,正取其为孝鸟,故以兴使臣之不遑将父、不遑将母,为鵻之不若耳。”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夫不乃孝鸟,其载飞载下,或以恋其父母使然。”诗人见孝鸟而有感于自己不能在家“启处”(安居),更谈不上尽孝于父母,让孝鸟与客观上已成了不孝的人作对照,感喟良深。又鹁鸠非常逸豫闲暇,自由地飞上飞下,累了可以任意停歇,在柞树上行,在枸杞上也行,爱停哪里是哪里。

  而可怜的四马,虽然是精心选拣出来毛色划一的华贵的骆马,但不得不终日拼命地跑,累了也得跑,累得气喘吁吁也还得跑。王家公事有规定期限,不容半点差迟。在这里,鵻的闲又与马的.累形成鲜明有趣的对照。而写马的苦和累,其正意是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可见,诗中写马,写鵻,都非泛笔,而有很深的匠心在。

  从谋篇布局来看,首章“我心伤悲”是定调,二章“启处”是安居乐业尽孝的基础,三、四章写父、母,“父天母地”是古人的观念,次序不能移易。末章念母,是承四章而来,以母概父。全诗层次井然。末章结句“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篇末揭旨,道出不能尽孝的悲哀。手法与《小雅·四月》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相同。

  尽管这首诗是发泄牢骚,不满“王事靡盬”之作,但也可被曲解成忠孝不能两全而勉力尽忠王事之作,所以统治者用此诗来慰劳使臣的风尘劳顿。”《毛序》说此诗“劳使臣之来也”。所以《仪礼》中的燕礼、乡饮酒礼中也歌此诗。在笺释上,最典型的是毛传和郑笺。毛传云:“思归者,私恩也;靡盬者,公义也。”郑笺云:“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都将此诗的“怨”思化为“美”意,实有悖于原作的主旨。《诗经》中像这样被曲解的诗,数量还相当不少。

诗经全文7

  [先秦]诗经

  彤弓弨兮,受言藏兮。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兮。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钟鼓既设,一朝醻之。

  注释:

  【1】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

  【2】弨(chāo):弓弦松弛貌。

  【3】言:句中助词。

  【4】藏:珍藏。

  【5】嘉宾:有功诸侯。

  【6】中心:内心。

  【7】贶(kuàng):《郑笺》:“贶者,欲加恩惠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

  【8】一朝:整个上午。

  【9】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

  【10】载:装在车上。

  【11】右:通”侑“,劝(酒)。朱熹:“右,劝也,尊也。”

  【12】櫜(gāo):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

  【13】醻:互相敬酒。

  赏析:

  此诗一开头没有从热烈而欢乐的宴会场面人手,而是直接切入有功诸侯接受赏赐的隆重仪式,将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诗人所要突出描写的环节上。“彤弓弨兮,受言藏之。”短短两句既写出所赐彤弓的形状和受赏者对弓矢的珍惜,又间接表达了受赏者的无限感激之情。这样开头看起来有些突兀,然而正显示了诗人突出重点的匠心。“我有嘉宾,中心贶之”的'“我”代指周天子。按照叙述逻辑,这两句本应居于开头两句之前,诗人安排在开头两句之后,补充说明事情的原委,不仅没有产生句子错位的混乱感觉,而且使全诗显得曲折有致。周天子把自己的臣下称为“嘉宾”,对有功诸侯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中心”二字含有真心诚意的意思,赏赐诸侯出于真心,可见天子的情真意切。“钟鼓既设,一朝飨之”,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宴会场面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表面看是周天子为有功诸侯庆功,实际上是歌颂周天子的文治武功。

  第二、三章与第一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词上作了一下调整,反复吟唱,个别字句的调整一方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给读者造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不断加强对读者情绪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细节的变化。如周天子对有功诸侯开始是“中心贶之”,继而“中心喜之”,最后发展到“中心好之”,主人的心理变化仅仅用个别不同的字的调整就衬托了出来。再如宴会场面从“一朝飨之”到“一朝右之”再到“一朝酬之”,个别字词的变化既说明了文武百官循守礼法的秩序,又可以看出热烈的气氛不断升级。全诗三章不涉比兴,纯用赋法,语言简练而准确。虽是歌功颂德,却不显得呆板,叙述跌宕起伏,使全诗透露了一丝灵气。

诗经全文8

  [先秦]诗经

  采采芣苢[1],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2]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3]之。

  注释:

  【1】采采:旧解多作动词,但《诗经》没有以重叠词为动词的明确例证,当理解为“色彩鲜艳而繁盛的样子”。芣(fú)苢(yǐ):野生植物名,可食。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这种说法与《山海经》、《逸周书·王会》

  【2】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3】有:取得。

  【4】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5】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6】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7】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作品赏析: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一释为“采而又采”,一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

  还有观点指出采采当为作形容词用。如晋·陶潜《荣木》诗:“采采荣木,结根于兹。”南朝谢灵运《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这两首诗中的“采采”都是文彩、光彩的意思。“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是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売的光彩注目,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周南·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即便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故又有人参考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清代乡野的穷人),认为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并解释称:“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但根据另外一些学者的观点,如果将芣苢理解为薏苡,那么这种欢快场景就更好理解了。例如游修龄认为薏苡或川谷的外表都富有光泽,很引人注目和喜爱,特别是川谷的外売含珐琅质,可供妇女们采来制作装饰品;薏仁米白如糯米,除作粮食外,也还入药,薏仁米和糯米红枣煮粥可治身体虚弱;此外,古人也的确将薏苡与生育联系起来,除《王会解》的记载外,

  还有王充《论衡》收录的“禹母吞薏苡而生禹”的故事作为佐证

  ——尽管王充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加以质疑,但将之理解为神话亦未尝不可。结合诗歌的历史性和文学性,可以想象妇女们集体采集芣苢,兴高采烈地边唱边采:“多么光彩的薏苡呀!多么漂亮的薏苡呀!让我们掇之,捋之,袺之,襭之……”这才是芣苢诗的民谣文化精髓之所在。

诗经全文9

  [先秦]诗经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抟抟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

  庶见素韠[1]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

  注释:

  【1】素冠:白帽。

  【2】庶:幸。

  【3】棘人:罪人。棘,执囚之处。一说,瘦也。

  【4】栾栾:拘束,不自由。一说,瘦瘠貌。

  【5】抟(tuán)抟:忧苦不安。

  【6】聊:愿。一说“且”。

  【7】韠(bì):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

  【8】蕴结:郁结,忧思不解。

  【9】如一:如同一人。

  赏析:

  如果把此诗看成是一首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那么,首章写那位遭受迫害斥逐的贤臣,他头戴素冠,身体瘦瘠赢弱,忧心忡忡,由外在形貌而及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逐渐展现出来,颇有屈子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颜色憔悴”的`意味,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三两章,首句仍写“棘人”服饰,前章“素冠”与此“素衣”、“素韠”由上而下地描绘出“棘人”全身服饰,“素”字使人想见贤臣清白高洁的形象。第二句“我心伤悲”云云,直抒诗人情愫。第三句“同归”、“如一”云云,表明诗人的意愿,思想情感较之“伤悲”、“蕴结”又进了一层。全诗人物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深厚,每句均以语气词“兮”字煞尾,悲音缭绕,不绝于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当贤臣遭受迫害斥逐之时,诗人毫无避忌之心,明确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和与之同归的态度,此种精神难能可贵,于世情友道颇有教益。则诗人亦为贞良之士,可知也。

  此诗从第一章写素冠、第二章写素衣,第三章进一步转入素色蔽膝,自上而下,一路写来,诗人所遇君子全身素裹,洁白的装束,素朴的品德,令人见之肃然起敬。

  如果把此诗看成爱情诗,那么,每章首句就是以服饰代人,表示急切希望见到对方,次句诉说因见不到而忧思悲伤,末句说愿永结同心。

诗经全文10

  [先秦]诗经

  原文: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注释:

  【1】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

  【2】骍(xīn)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

  【3】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

  【4】昏姻:即“婚姻”,指姻亲。

  【5】胥(xū):相。

  【6】远:疏远。

  【7】胥:皆。

  【8】然:这样。

  【9】教:教导。

  【10】效:仿效,效法。

  【11】令:善。

  【12】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

  【13】裕:宽大。

  【14】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15】瘉(yù):病,此指残害。

  【16】亡:通“忘”。

  【17】饇(yù):饱。

  【18】孔:恰如其分。

  【19】猱(náo):猿类,善攀援。

  【20】涂:泥土。

  【21】附:沾着。

  【22】徽:美。

  【23】猷(yóu):道。

  【24】与:从,属,依附。

  【25】瀌(biāo)瀌:下雪很盛的样子。

  【26】晛(xiàn):日气。

  【27】遗:通“隤”,柔顺的样子。

  【28】式:用,因也。

  【29】娄:借为“屡”。

  【30】浮浮:与“瀌瀌”义同。

  【31】髦(máo):蛮、髦(máo),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作品赏析: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鑛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

诗经全文11

  [先秦]诗经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

  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蠹蠹。

  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

  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注释:

  【1】秩秩:涧水清清流淌的样子。

  【2】斯:语助词,犹“之”。

  【3】干:通“涧”。山间流水。

  【4】幽幽:深远的样子。

  【5】南山:指西周镐京南边的终南山。

  【6】如:倒举之词,犹言“有××,有××”。

  【7】苞:竹木稠密丛生的样子。

  【8】式:语助词,无实义。

  【9】好:友好和睦。

  【10】犹:欺诈。

  【11】似:同“嗣”。嗣续,犹言“继承”。

  【12】妣(bǐ)祖:先妣、先祖,统指祖先。

  【13】堵:一面墙为一堵,一堵面积方丈。

  【14】户:门。

  【15】爰(yuán):于是。

  【16】约:用绳索捆扎。

  【17】阁阁:捆扎筑板的声音;一说将筑板捆扎牢固的样子。

  【18】椓(zhuó):用杵捣土,犹今之打夯。橐(tuó)橐:捣土的声音。古代筑墙为板筑法,按照土墙长度和宽度的要求,先在土墙两侧及两端设立木板,并用绳索捆扎牢固。然后再往木板空槽中填土,并用木夯夯实夯牢。筑好一层,木板如法上移,再筑第二层、第三层,至今西北农村仍在沿用。所用之土,必须是湿润而具粘性的土质。

  【19】攸:乃。

  【20】芋:鲁诗作“宇”,居住。

  【21】跂(qǐ):踮起脚跟站立。

  【22】翼:端庄肃敬的样子。

  【23】棘:借作“翮(hé)”,此指箭羽翎。

  【24】革:翅膀。

  【25】翚(huī):野鸡。

  【26】跻(jī):登。

  【27】殖殖:平正的样子。

  【28】庭:庭院。

  【29】有:语助词,无实义。

  【30】觉:高大而直立的样子。

  【31】楹:殿堂前大厦下的柱子。

  【32】哙(kuài)哙:同“快快”。宽敞明亮的样子。

  【33】正:向阳的正厅。

  【34】哕(huì)哕:同“煟(wèi)煟”,光明的样子。

  【35】冥:指厅后幽深的.地方。

  【36】宁:安。指安居。

  【37】莞(guān):蒲草,可用来编席,此指蒲席。

  【38】簟(diàn):竹席。

  【39】寝:睡觉。

  【40】兴:起床。

  【41】我:指殿寝的主人,此为诗人代主人的自称。

  【42】维何:是什么。维:是。

  【43】罴(pí):一种野兽,似熊而大。

  【44】虺(huǐ):一种毒蛇,颈细头大,身有花纹。

  【45】大人:即太卜,周代掌占卜的官员。

  【46】祥: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熊罴是阳物,故为生男之兆;虺蛇为阴物,故为生女之兆。

  【47】乃:如果。

  【48】载:则、就。

  【49】衣:穿衣。

  【50】裳:下裙,此指衣服。

  【51】璋:玉器。

  【52】喤(huáng)喤:哭声宏亮的样子。

  【53】朱芾(fú):用熟治的兽皮所做的红色蔽膝,为诸侯、天子所服。

  【54】室家:指周室,周家、周王朝。

  【55】君王:指诸侯、天子。

  【56】载寝之地:男寝于床,女寝于地,有阳上阴下之义。

  【57】裼(tì):婴儿用的褓衣。

  【58】瓦:陶制的纺线锤。

  【59】无非无仪:指女人不要议论家中的是非,说长道短。非:错误。仪:通“议”。

  【60】议:谋虑、操持。古人认为女人主内,只负责办理酒食之事,即所谓“主中馈”。

  【61】诒(yí):同“贻”,给与。

  【62】罹(lí):忧愁。

  作品赏析:

  全诗九章,一、六、八、九四章七句,二、三、四、五、七五章五句,句式参差错落,自然活脱,使人没有板滞、臃肿之感,在雅颂篇章中是颇具特色的。

  就诗的内容来看,全诗可分两大部分。一至五章,主要就宫室本身加以描绘和赞美;六至九章,则主要是对宫室主人的祝愿和歌颂。

  第一章先写宫室之形胜和主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它面山临水,松竹环抱,形势幽雅,位置优越,再加兄弟们和睦友爱,更是好上加好了。其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二句,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暗喻了主人的品格高洁,语意双关,内涵深厚,可见作者的艺术用心。接着第二章说明,主人建筑宫室,是由于“似续妣祖”,亦即继承祖先的功业,因而家人居住此处,就会更加快乐无间。言下之意,他们的创举,也会造福于子孙后代。这是理解此诗旨意的关键和纲领,此后各章的诗意,也是基于这种思想意识而生发出来的。以下三章,皆就建筑宫室一事本身描述,或远写,或近写,皆极状宫室之壮美。三章“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既写建筑宫室时艰苦而热闹的劳动场面,又写宫室建筑得是那么坚固、严密。捆扎筑板时,绳索“阁阁”发响;夯实房基时,木杵“橐橐”作声,可谓绘形绘声,生动形象。正因为宫室建筑得坚固而紧密,所以“风雨攸除,鸟鼠攸去”,主人“居、处”自然也就安乐了。四章连用四比喻,极写宫室气势的宏大和形势的壮美,可说是博喻赋形,对宫室外形进行了精雕细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如果说,四章仅写宫室外形,那么第五章就具体描绘宫室本身的情状了。“殖殖其庭”,室前的庭院那么平整;“有觉其楹”,前厦下的楹柱又那么耸直;“哙哙其正”,正厅是宽敞明亮的;“哕哕其冥”,后室也是光明的。这样的宫室,主人居住其中自然十分舒适安宁。

  由此可见,作者在描绘宫室本身时,是由大略至具体、由远视到近观、由室外到室内,一层深似一层、逐步推进展现的。它先写环境.再写建筑因由,再写建筑情景,再写宫室外形,再写宫室本身,犹如摄影机一样,随着观察点和镜头焦距的推移,而把客观景象有层次、有重点地摄入,使读者对这座宫室有了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更突出的是,每章都是由物到人,更显示出它人物互映的艺术表现力。

  此诗后四章是对宫室主人的赞美和祝愿。六章先说主人入居此室之后将会寝安梦美。所梦“维熊维罴,维虺维蛇”,既为此章祝祷的中心辞语,又为以下四章铺垫、张本。七章先总写“大人”所占美梦的吉兆,即预示将有贵男贤女降生。八章专说喜得贵男,九章专说幸有贤女,层次井然有序。当然,这些祝辞未免有些阿谀、有些俗气,但对宫室主人说些恭维的吉利话,也是情理中事。

  从第八、九章所述来看,作者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很严重的。生男,“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而且预祝他将来为“室家君王”;生女,“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而且只祝愿她将来“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男尊女卑,对待方式不同,对他们的期望也不一样。这应该是时代风尚和时代意识的反映,对后人也有认识价值。

  总观全诗,以描述宫室建筑为中心,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都能做到具体生动,层次分明,虽然其思想价值不大,但在雅颂诸篇中,它还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诗经全文12

  [先秦]诗经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注释:

  【1】杕(dì):树木孤独貌。

  【2】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3】有:句首语助词,无义。

  【4】睆(huǎn):果实圆浑貌。

  【5】实:果实。

  【6】靡:没有。

  【7】盬(gǔ):停止。

  【8】嗣:延长、延续。

  【9】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

  【10】止:句尾语气词。

  【11】遑(huáng):闲暇。一说忙。

  【12】萋萋:草木茂盛貌。

  【13】陟(zhì):登山。

  【14】言:语助词,无义。

  【15】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16】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17】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

  【18】幝(chǎn)幝:破败貌。

  【19】牡:公马。

  【20】痯(guǎn)痯:疲劳貌。

  【21】匪:非。

  【22】载:车子载运。

  【23】孔:很,大。

  【24】疚(jiù):病痛。

  【25】期:预先约定时间。

  【26】逝:过去。

  【27】恤(xù):忧虑。

  【28】卜:以龟甲占吉凶。

  【29】筮(shì):以蓍草算卦。

  【30】偕:合。

  【31】会言:合言,都说。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32】迩(ěr):近。

  赏析:

  第一章“有杕之杜,有睆其实”两句即以“兴”起首,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以“兴”起的两句与后边的内容有着某种情绪的关联:孤立的赤棠,象征着夫妻分处,彼此孤零;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结出圆滚滚的果实,而分离的夫妻却不能尽其天性,故不能不睹物而兴感!

  第三句以下,则赋叙其事:“由于王家之事没有止息,丈夫不能回家。我的`孤独时日还要延续下去。现在已是十月,一年又将过去,作为妻子的我,怎不因之而忧伤!”这四句是直叙心意,后一句则来一曲折,想像男方,现在应该是有空闲了,可以腾出身来回家了。前三句是分离的忧伤,后一句是空想会聚的希望。前后相衬,反映其盼望团聚之殷切。

  “遑”有解为“忙”的,那么意义正好相反,征夫正在忙着,那么还不可能回家,则体现出主人公某种程度的失望与懊丧。怀念亲夫感情深沉则是相同的。

  第二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意义相近。前二句也是以“兴”起。第二句的“其叶萋萋”,第五句的“卉木萋止”,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靠近,则可理解为杜叶尚未黄落,草色青青尚在,颇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的珍惜年华之意。可是现在,王事没有结束,丈夫难以归来,眼看光阴虚度,青春浪掷,怎不悲伤!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离得稍远。则可理解为一年已经过去,四季周始,春天又已来到,杜叶又现萋萋,草木又呈葱翠,她自不免睹物兴情,忧思不绝。这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以乐景写哀,同一手法。愁人眼中,哀景能兴哀,乐景也能兴哀!所以末句“征夫归止”,并非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问天的哀号:征夫啊,归来罢!

  第三章起改用赋体。开头两句写登北山、采枸杞。郑笺云:“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而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孔颖达疏云:“杞木本非食菜而升北山以采之者,是托有事以望汝也。”故此两句并非游离中心之句,而是深含怀亲望夫之情。

  五、六、七三句,全为揣想之辞。“檀车”是檀木制作的役车,或者说是以檀木为轮的车。《魏风·伐檀》篇“坎坎伐檀”“坎坎伐辐”“坎坎伐轮”诸句可以印证。戍役时间那么久,想像所乘役车早已破旧,拉车的四马也已疲困,再也不能继续役作了。如以此为前提,则自然得出结论:征夫回家的日子不远了。有人认为“幝幝”与“啴啴”同义,是车声。这似乎听到了征夫归途中的车轮滚动的轧轧声,疲惫四马艰难奔跑的特特声,它同样反映出女方忧思劳瘁的情貌,不过想像中彼此的距离要比前说更近了。

  第四章仍用赋体。第一句两个“匪”,是为了音节的需要,实际作用一个就行,即“匪载来”(车子没有载着你回来)。这是前章“檀车”三句的转折,前章以为“还远”,而实际则朝盼暮望就是不见载着你的车子到来。这四字与后来唐宋词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同一意境。第二句则是前三章伤、悲、忧的心情的发展,伤得悲得忧得成了大病!第三句“期逝不至”是承应第一句“匪载匪来”,第四句“而多为恤”是承应第二句“忧心孔疚”。这四句集中写忧郁、失望。而五、六、七三句又是一次转折,在失望中又获得一丝亮意:求卜问筮,卜筮结论一致,都说“近了”。这给失望枯干的心灵注入一丝滋润,“征夫迩止”,这是获得片时的安慰,寄希望于明天。

  对此诗主诉者是谁,说法颇不一致。《毛诗序》说:“杕杜,劳还役也。”这是说全诗是戍役者的口吻,是男思女。不论是女思男还是男思女,在诠释时都会遇到一些麻烦。如说女思男,则一、二、三章的“我”就没有男思女的解释来得直接。如说男思女,则“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的“女”又较别扭;而三、四两章以男方口吻去解释,更难圆其说。变通的办法是将写男的方面“继我时日”“征夫遑止”等句作为女方的猜想,或者将写女的方面“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等句以及三、四两章当作男方的猜想去理解以求前后统一。但两者相较,似还以女思男较为通畅,而第三、四两章传统上亦从女思男角度去理解。

诗经全文13

  [先秦]诗经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烹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注释:

  【1】匪(bǐ)风:那风。匪,通“彼”,那。

  【2】发:犹“发发”,风吹声。

  【3】偈(jié):疾驰貌。

  【4】周道:大道。

  【5】怛(dá):痛苦,悲伤。

  【6】飘:飘风,旋风。这里指风势疾速回旋的样子。

  【7】嘌(piāo):轻快貌。

  【8】吊:悲伤。

  【9】溉:旧说释洗。闻一多《风诗类钞》则以为溉通“摡”,“摡同乞,给予也”。

  【10】釜:锅子。

  【11】鬵(xín):大锅。

  【12】怀:遗,带给。

  【13】好音:平安的消息。

  作品赏析:

  此诗前两章字句略同,意思重复,写法也一样。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直抒胸中忧思。开篇即进入环境描写:那风呼呼地刮着,那车儿飞快地跑着。诗人回头望一望远去的大道,心中禁不住地悲从中来。诗人滞留东土,伫立大道旁,见车马急驰而过,触动思归之情。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但是,车过之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去而人竟未去。风、车之急速,他人之已归去,与自己之滞留不得归,动与不动,形成多层对比。“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徬徨无奈情状如在目前。这时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声如急管繁弦,反映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谁将”二句,写诗人既不得归,只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这次着也未必能实现,“谁能”、“谁将”均是疑问希冀之词,还没有着落。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殷切,羁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亲友,情感至为深厚。有人认为最后一章“谁能享鱼?溉之釜鬵”二句,是用来概括使国家政治恢复到先祖时代的政治方法的,可联系老子所言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理解。

诗经全文14

  [先秦]诗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注释:

  黾:勉强为之

  畿:指门槛

  [1]:音时,水清见底

  [2]:音止,水洲;

  梁:捕鱼水坝。

  笱:捕鱼竹笼

  [3]:音序,爱悦

  [4]:音光,动武打人

  [5]:音系,怒也

诗经全文15

  [先秦]诗经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注释:

  【1】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外。

  【2】条:树名,即山楸。材质好,可制车板。

  【3】至止:到来。止,之。

  【4】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

  【5】渥(wò):涂。

  【6】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7】纪:山角。

  【8】堂:山上宽平处。朱熹《诗集传》:“纪,山之廉角也。堂,山之宽平处也。”一说纪和堂是两种树名,即杞柳和棠梨。

  【9】黻(fú)衣: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

  【10】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裳。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11】将(qiāng)将:同“锵锵”,象声词。

  【12】寿考:高寿,长寿。亡(wàng):通“忘”,忘记。

  作品赏析:

  关于此诗究竟是“美”还是“戒”,前人意见不一。朱熹《诗集传》主“此秦人美其君之词”,姚际恒亦肯定“有美无戒”。而《诗序》的总体评价是:“《终南》,戒襄公也。”方玉润则以为此诗“美中寓戒,非专颂祷”。

  诗的“美”,主要是颂美秦公的容颜、服饰和仪态。两章诗都对“君子”的来到表示出敬仰和赞叹的态势。那君子的脸容红润丰泽,大有福相。那诸侯的礼服,内里狐白裘,外罩织锦衣,还有青白相间斧形上装和五色斑烂的下裳,无不显得精美华贵,熠熠生辉。诗中对秦公的衣着有着一种新鲜感,不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秦公也像是在炫耀华服似的,在在证明这确是秦襄公被始封为诸侯而穿上显服的情景。除了服装外,诗还写到了饰物的佩声锵锵,那身上琳琅的美玉挂件叮当作响,音韵悦耳。这就见出诗所描摹的形象是动态的,行进中的,仿佛让人感觉到秦公步履雍容来到终南山祭祀行礼。诗通过视觉、听觉形象的勾勒,至少在外观上透出富贵气派和令人敬仰感。

  至于作者所代表的周遗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似乎不像外在敬意那样简单,两章末尾各有一句耐人寻味的结语。第一句是“其君也哉”,从那惊疑不定的揣测口吻中,显出忐忑不安忧喜参半的复杂心情。新君降临一方,旧地遗民自有前途未卜的'紧张心理,这很真实自然。第二句是“寿考不忘”,意谓:秦君哪,你富贵寿考,但最终不要忘记这里曾是周王的土地和百姓呵!将祝福、叮咛、告诫、期望种种难以直言的心境委婉托出。辨味这两句,诗确实是意存劝戒,希望秦君是明君,而不是暴君。至于为什么那么含蓄婉曲,汪中《述学·释三九》说:“周人尚文,君子之于言不径而致也,是以有曲焉。”倒是较为圆通的。不过,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不便直说。

  最后看看两章诗的起兴有何意味。首先,周民搬出引以为豪的周地名山起兴,显示了王都之民的身分和某种程度的优越感,也可使初来乍到的秦公不至小觑他们。就此意义而言,或有借当地名胜以壮胆撑门面的虚荣心理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巍峨险峻,为万众仰慕。《尚书·禹贡》:“终南悖物。”《左传·昭公四年》:“荆山、中南,九州之险。”皆指此山。终南山有丰富的物产,尤以根深叶茂的林木为代表。还有宽衍险奥气象万千的山势。这些表面物象,明眼人都不难看清。那么作者何以要如数家珍不惜饶舌呢?一层意思是以隆崇的终南山,暗寓对秦公尊严身分的褒扬,有以伟物兴伟人的奉承之意。另一层意思是让秦公好好思忖一下:你真的能像终南山一样的受人尊崇吗?你只有修德爱民,不负众望,才能与名山的地位相媲美。正如后世曹操《短歌行》诗所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寓戒于颂一石两鸟的用意非常含蓄巧妙。

【诗经全文】相关文章:

诗经全文07-15

诗经采薇的全文11-23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11-22

诗经《采薇》全文赏析11-23

诗经全文【常用15篇】07-16

诗经全文15篇【热门】07-15

诗经全文通用(15篇)07-16

诗经《采薇》全文译文10-25

诗经芣苢全文解释01-21

诗经全文精华(15篇)07-15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