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文学>散文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4-06-19 18:34:4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的散文随笔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的散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的散文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1

  清晨,会在大块的玻璃窗前,看对面楼窗栏杆上吊挂的几只葫芦,藤蔓几近枯萎,霜白色的果实,写着已近秋尾,我曾在它花白到碧绿一直尾随。

  城市呆的久了,花花草草好像没了乡村的香朴。直到那几乎遮挡了满窗的葫芦藤开在我的眼里,绿了我的双眸,顿觉欣喜。一直想象轩窗内的主人,是否也像我一样,厌旧了尘花的妖艳,打造了窗里的绿罗曼,蔓延心里荒芜的心田,以绿填充城市的漠然。

  每天回家窗前小站,只为看它是否还在那里等我入眼。有时,倒怕了主人将它收去,就像有些人依赖久了,突然离去,措手不及,难免失落几许,可仍旧希望所有的丰硕笑傲凋零来时的寂寞。

  有时,静的不想听尘外纷扰的喧闹声,屏息听落花坠地的轻语,鲜怒后的安妥。在每个秋来的日子,太阳初起的时分,让心还没被繁忙搅乱,感受日子的初心静好,聆听自然界不被掩饰的原始清音。

  就像有些人一直在,而从不会打扰。可明白,一直在啊,只是何必一定惊扰到呢?只是听从了内心的安排,在与不在,是自己的主宰,与别人无关啊。象那高清的云,只爱属于自己的自由,随缘也是一种超脱。

  电视上,那个叫罗密欧的男孩在枯草里吼叫:“我不再听你的了,命运。”原来,当爱情死亡的那刻,和荒草是一样的颜色。

  为什么要定下承诺呢?那是疯子对傻子说的话啊。当它溜走的时候,到底是廉价了。可剧中的罗密欧为何喝下了毒药,朱丽叶在枪声中选择了微笑。是上帝安排了仇恨的种子,爱,选择了惩罚。什么叫戏剧呢?就是拐角处,领错了峰回路转的本意。一幕剧的尾声,是不是只有悲剧才流传千古啊?

  爱啊,非到痛时才罢休。也许落花深知开谢的秘密,从容的让相思落地成泥,归到血脉里,融入胸膛的呼吸,孕育下一个开始的契机,落得安静,落的无息,所有的等待在来年的'那抹绿叶的脉搏里,依然根植不弃。是不是厌倦来自没了期盼,而落花,永怀期待,期待自然的生息,期待花间的梦里。

  有叶子落了肩头。风干的颜色,象调浅了的色板,脉络仍很清晰,凋落又何妨呢?任何东西都要开始和结束的吧,谁说结束后必是惆怅呢?就像有些人,不得离去,便护他安好。若爱,请深爱,旁人哪有资格指手画脚的去讨不自在。如那云端的女子,唱着天籁的音符,忽视世俗的喧吵,旁人又能淹到她几分呢?

  光影提醒着尘世的人们,今生真的很短,来生真的不一定遇见。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因为时间真的从不停留,无论是介民无论是将相,也别说你忙,如若想做,哪有任何借口,如若不想,到处都是理由。安排好自己的一生,时刻有归家的理由。

  有风还在窗户缝隙撕扯,提醒冬日的临近。

  有人说,悲秋。所以,逐渐喜了暖色的衣衫,冲淡那些无法阻挡的寒凉。车棚旁,撸出的秋葵,已收敛了金黄。零落莫嫌,斜阳渐晚。我只听风来,叶落,风走,花落;只听飞鸟在推窗的那刻,惊飞,它在窗下曾偷听我屋内喜鸟的欢歌。淡看看身边的好友,来了,又走,在多少中分离会和,也在食餐中感悟身体的磨合,在文字中体会墨香的快乐,有何不可?

  风,吹落了花,其实,它只是安了家。而这篇碎语,只是让心学会从容的面对。

家的散文随笔2

  年前因为工地放假比较早,我们提前回到了家。回家除了必要的收拾,就带着老婆和女儿去成都干爹家。

  一路上我们的笑声不时的穿越在高速公路和景点之间,感觉这是别样的风景。女儿时不时的问这是什么哪是什么?这个有什么用?那个有什么用?让我和老婆有点措手不及,回答不上来,我和老婆四目相望,才感觉到知识的肤浅,只好用一句女儿真不错搪塞过去。当我和老婆以恰当的方式问问女儿幼儿园的一些情况,女儿对答如流,干净利索。有些回答是我们大人一般想不到的,用老婆的话说,女儿的智商是我们小时候十岁的智商,我在一旁有点好笑,凑在老婆耳边小声说,我看您十岁的智商就没有女儿高,那个时候的您不知道是傻头傻脑,还是半痴半呆,这句话却被女儿听见了。就一本正经的.对我说:“爸爸,不允许这样说我妈妈,您这样说是不对的!”边说边给我做了一个怪样子,让我脸上火辣辣的。

  一路上,我们是走走停停,遇到好的风景区提示路标就得绕下去转一转,这样就解除了开车的疲劳,又欣赏了风景,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本来到成都只要三个小时的车程结果我们走了将近六个小时,当然,我们除了谈些有关感受之外,谈的更多的是马年的一些得与失,做着总结。

  我们有两年的时间没有来过成都、成都的变化真大,二环路变成了双层,气势雄伟,车辆来往如梭,仿佛蚂蚁搬家。眼前的一切让我陶醉了,陶醉在高楼大厦之间,但唯一不足的是看不到蓝天碧云,也许是今天天气的原因吧。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在导航的指引下,才顺利的来到干爹家,干爹干妈早早的把饭菜准备好了,等着我们。好久没有吃过干妈的糖醋排骨了,这次是狠狠的吃了一餐,在吃饭间,干爹干妈不时的给我们挟菜,生怕我们没有吃好,尤其是抱着四岁的女儿喂饭,一家人谈笑风生,其乐无穷。只有我和干爹谈论着生活,细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油盐柴火。当谈到工作上,干爹一再强调在工地上一定要注意身体,宁可慢一点就可以,感受的父爱的叮嘱。心里一片温暖。

  看见干爹和干妈忙前忙后的身影,让我感到了幸福和温暖。

家的散文随笔3

  天涯海角,何处是家?

  我行走了千山万水,四处寻找理想的住所,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家乡是一片山林,日出东方,就在出门的左边。门前是一片竹林,屋子的旁边还有一条小溪。可是搬家后,那个记忆里的故乡就真的永远成了记忆。

  于是,便四处寻觅一个相类似的地方来代替它,不停寻找,不停地赶路。有人说:为什么你不回到那儿去?其实,不是没有想过要回到家乡去,而是一去多年,早已遗忘了要回到那么一个地方去寻找童年的记忆。我不是一个恋旧的人,总想着要在自己的.生命里添加新的东西,它或许和原来的东西很像,但是它一定不是原来的东西。便活得很累,一日一日,像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我曾经到过北京,被那里的繁华迷惑过双眼,可当我看见那里每天的阴郁,我就知道,那里必定不是我理想的家,我对蓝色天空有着深深的眷恋。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什么也不懂,却本能地依恋着母亲一样。

  我也到过杭州,早听说过那里的风景秀丽,在古时候就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可我到了那里后,发现那里的山水都透着一股子忧愁,梅雨时节,雨丝绵绵不断,那忧愁也就越发地深了。我知道,那里一定不是我的家。

  到过新疆,很多时候见到的都是漫漫黄沙,不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景象,只有偶尔吹来的一阵风,卷起来的沙尘暴,告诉自己,这不是你该呆的地方。

  无论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还是以山出名的张家界,或是九寨沟,抑或是蜿蜒万里的长城,中国大大小小的地方,去过不少,可是让我留恋不舍的地方却一个也没有。于是,告诉自己,找吧,再找找。

  渐渐,找了不下数百个城市,最终选择了流浪,家应该在某个城市里,可是却不知道该把它建在哪儿,想到此,就决定要去流浪。与其建一座房在自己不喜欢的城市,用它来禁锢自己的自由,不如流浪吧!勇敢地去流浪。

  家不在任何一个思念的远方,家就在脚下。放下了对过去的依赖,对未来的向往,选择自由自在地流浪下去。到一个地方,看一个地方的风景,见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帮他一把。

  没有必要在一个城市留下一个屋子,有一天,那一个屋子会是后人的,他们应该懂得像这些东西,应该他们自己去得到。而不是继承,坐享其成。我们不用为后代留下任何物质上的东西,生活就是这样,只有被逼迫的时候,他们才能觉悟与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

  永远都不要害怕任何一个未知的事物,生活本该随遇而安。

家的散文随笔4

  从乡镇搬迁到城里已经是十几个年头了,回想起搬迁的那天,自己整整哭了一路,他开着车,不说一句话,而我更是哭的伤心。局里的同事说住在城里有发展前途,孩子上学也方便的很多,省的来来回回跑家,路途遥远不方便,话是这样说,生活可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和现实。无权无势的人生活那片土地都是一样的,尽管你去奋斗努力。那种离乡的别痛至今谈起好想流泪。忍不住的心痛。与亲人离别,在离乡之后才会体会和感触,他们和我一起往车上搬运东西,默默的不做声,我能够感觉到他们不舍得让我离开,也许此刻的心情和我一样在感受离别时的心痛……

  第一次搬迁到城里,眼前的情景都是那么陌生和生疏,景物与人和我不存在某种感情,没有交际,没有来往。所以让人感到很无助。那时候孩子们的年龄都很小,兄妹之间的年龄相近,相差只有两个周岁,他们在父母的看护下成长,在生活中尝试人生的平凡经历。在搬来城里的时候,儿子只有九岁。他很听话,长着一副善良的面孔,让人可爱,他在乡镇里是三年级学生,学习很顶级,后来被转到城里某校。我们没有城内户口,上学只好花双倍的学费。那是他在局里工作,工资只能赚到几百元,因为家庭贫困,我们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没有房子,搬来的时候每月还要花七十元的房租费,为了节省一些费用,我们把女孩留在奶奶的身边。可是不到几日孩子哭的非要找到我们。把孩子留在别人的身边的确让人揪心难过。孩子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她的身体里流淌着我的每一滴血液。我们还是把女儿接到自己的身边,那年她才六岁。个子低,身体吃的胖乎乎的,眉头高高的,长着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好讨人喜欢,我们把她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里。为了生活宽裕一点,我每天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可是工作很难找到,女儿很聪明,我们只送过她两次去幼儿园,她就认识了回家的路。正是一个冬天的周末日。天气非常寒冷,他们兄妹两个出去玩了,小家伙一个上午没有和我们打个照面。已经是中午时分,我在找到他们吃午饭,可是到处没有他们的影子。我们很担心,到了上房我才发现那辆摩托车不见了,我突然想到孩子一定是回家看望奶奶去了,后来我们给哥哥打了电话,哥哥说没有见到孩子,我们心里急的要命。

  孩子推着摩托车走在半道上。微嫩的笑脸冻的发紫,连手套都没有戴。真是让人心疼,儿子说;想奶奶和学校里的同学。他们和我一样感受离别后的思念,天真可爱的孩子啊,让我回想起来,的确心有余悸。感到后怕。他们竟然会骑着摩托车回去,那时候儿子只有十岁。真是让人难以想象,难以让人忘记……

家的散文随笔5

  走进夏天的田野,心思如阳光一样灼热,灵感如庄稼一样旺盛。

  夏天是一位画家,这位画家以大地为纸,以阳光为笔,浓墨重彩,色彩斑斓。水稻金黄,棉树墨绿,青山如黛,溪水如银,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多么丰富、多么优美的画卷啊!

  夏天是一位表演家,玉米们如同京戏里的老生,蓄上了金黄色的胡须,摇头晃脑,登上了夏天的舞台。他咿咿呀呀地哼唱着,耀眼的太阳是他的舞美灯光,悠扬的蝉鸣恰如动听的二胡,震耳的夏雷是他聘请的锣鼓手。整个夏天,农夫们都陶醉在古老而又新鲜的戏曲故事里。

  夏天是一位诗人,水稻是夏天抒写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你看,水田里那一行行排列工整的诗句,是多么的雅致,又是多么的富有内涵——这些诗句正在怀胎,窈窕的身体在水田里发福。微风吹拂,稻香袭人。棉花是夏天撰写的一首叙事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它,抒写在夏天的田野,温暖了冬天的炕头。

  夏天又是一位演奏家,芝麻花吹响了馨香的旋律,吹响了丰收的歌谣。果实虽微小,价值却很高。它们躲藏在一只只小船里,在夏日的`山地里,承受着烈日的炙烤,经受着风雨的考验。一旦开花了,那白色的花苞,如同无数只小喇叭,吹响了节节攀升的美好生活。此刻,知了如一位传奇的歌者,它在没日没夜地歌唱,不知疲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几年默默无闻的奋斗,就是为了这个夏天登峰造极的演出。

  夏天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家,把大地上的一切营造得十分热烈和亢奋,草木庄稼,从早到晚,在阳光下快乐地呼吸、成长,它们享受了夏季最丰沛的雨水,承受了最火热的阳光的抚慰,像一个发育良好的壮小伙,筋骨饱满,血脉贲张。

家的散文随笔6

  家就是咿呀学语的宝贝,叫着ba,ma,看着爸妈幸福的微笑。

  家,就是寒冬里戴着妈妈织的围巾,坐着爸爸开的车去上学,那无限的'温暖。

  家,就是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爸爸妈妈坐在湖边看夕阳,我把气球送上蔚蓝的天空,梦想最初升起的地方。

  夜色渐暗,晚饭过后,白天围着一家子转的妈妈,刹那变主角,孩子给她端洗脚水,爱人给她捶背,喂她最爱的零食。

  午夜时分,天国的爸爸闯入了我的梦里,我从辍泣声里醒来。爸爸你走了,我们过得好苦,你知不知道,我很乖的,你怎么就不要我们了呢?我还没有见过你呢,家里一张你的照片也没有。妈妈,我饿了,我想吃饭,我梦到一个自称是爸爸的人。

  背上行囊,离家出走。思念代替了妈妈那句:“眼不见心不烦”,固执的我,倔强的我,最初的选择。妈妈不知流了多少泪,在门前盼了多少次。

  人影穿梭于苏州、杭州两个城市,所谓的人间天堂。吃着油汪汪的鸭蛋,看着如画江南--小桥流水,我的春城情节,涌上心头。家,家乡,家乡菜,我离家多年后的悔,悟。

家的散文随笔7

  回到家里,人们习惯于脱去外套,夏天还可以光着上身,因为家是一个不需要掩饰的地方。

  情绪不好,在家里可以发火,吵一通,谁也不理睬;遇上高兴的事,可以手舞足蹈,家,是真正任感情自然流露的地方。

  在家里,人们遇事总是商量着办。家是唯一不受别人支配的`地方,不求任何回报;家又是真正尽义务的地方。

  拣破烂的,回到家里也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坐轿车的,回到家里也须做家务。家人之间相互平等,只有老幼之分,而无等级之别。

  冷了,回家添衣服;脏了。回家去洗涤;饿了,在家里得到食物;刮风下雨降雪之时,家里人会在路口窗前候望。世上牵挂你的人——在家里。家是一个让人精神抖擞地走向世界的地方。

  也许有人会负气出走,人们把这叫做流浪,因为人们晨出晚归,就好象太阳东升西降一样,是理所当然的。

  家——确实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方乐土。

家的散文随笔8

  《北纬36°中国行》栏目有一档节目叫《远方的家》,主要反映处在这一纬度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平生最爱旅游,所以我就随着《远方的家》摄制组的镜头游览在北纬36°上,在为祖国疆土的辽阔喝彩、为北纬36°上那些民俗风情沉醉的同时,忽然有一日,我对着荧屏上《远方的家》这四个片头字浮想联翩,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远方的家,那是给疲惫的身心松绑、遮挡风雨的港湾,是浓浓亲情升华的地方。游子说,远方的家就是村口的老槐树,就是白发苍苍的老爹娘;老人说,远方的.家就是叶落归根的故土、就是归宿。

  这个世界现在很浮躁,我感到冥冥之中“远方的家”其实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身边的人总是在匆匆忙忙的奔跑着,以至于火车票难求、高速路堵车,他们在跑什么?看似为生活、为工作、为看望远方的家中的老人孩子,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灵魂深处的“远方的家”。

  有一对年已七旬的老人,一个儿子在省城,一个儿子在老家农村,于是老人就奔波在都市和农村之间。忽然有一天,他们因为年迈跑不动了,于是在哪里定居就成了老人永远的纠结。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一条儿女一条心,老人难以取舍,在省城,老人想念农村的儿孙;在农村,老人又想念省城中的儿孙。家是什么?就是亲情,老人其实就是在找他们的“远方的家”。

  快节奏、多压力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于是我们感到我们“形”、“神”分离,“形”就是没有灵魂的疲惫的身体,而“神”就是我们的心灵、灵魂,就是我们“远方的家”。我们每天苦苦挣扎着,就是试图拉近“形”与“神”的距离,让身体回归“远方的家”,达到灵与肉的统一。

  “身未动,心已远”,也许生活就是一场赛跑式的运动,愿每个人离自己“远方的家”越来越近,不再遥远。

家的散文随笔9

  总有些许无端的缺失和莫名的惆怅,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到底缺失了什么?苦苦思索,未得其果。做梦都想抓住一片土地,追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落定。就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在这个如匆匆过客一般的春天里,我与毛家民宅偶然相遇,一种久违了的温暖,隐隐地从心灵深处袅袅升起……

  这所宅院的容貌,虽然被岁月剥落得斑斑驳驳,但风姿依存。其结构精巧别致、古朴典雅,房窑相叠,楼阁对峙。毓秀街前,涧水淙淙,蛙鼓声声,小桥横卧,鸡鸣犬吠,绿树成荫,鸟语画香。聚福巷、英贤巷,将大院分为“三益堂”、“九德堂”。大院依地势平缓展开,四合院形成了四组十五个院落,彼此独立,又彼此相通。小巧玲珑的阁楼,曲折交汇的甬道,气势壮观的厅堂,组成了有开有合的空间序列,其建筑艺术,协调中有对比,变化中有统一,节奏明快而开阔,犹如浑厚起伏、和谐平缓的音符。

  在晋中可称大院的比比皆是,榆次有常家庄院,灵石有王家大院,其格局皆为一个“大”,且是商业文明的象征,而毛家民宅体现了一个“精巧”,格调属于农耕文明的象征,整个建筑风格城堡式样,形为“福”字结构,逢门有楹联,逢庭有牌匾。

  据有关资料记载:最初毛家也是个贫苦人家,先祖毛亮生于嘉庆年间,十几岁开始以扛长工打短工为生,因日日劳作,体力不胜,便使了技巧。锄草时把锄板卸去,用锄勾拉草,这种偷懒耍滑的伎俩被工头发现后,撤销了他的劳动资格。由此,方圆百里名声大损,连苦力也无处可用了。因毛亮犯了劳动的大忌,人世间的自然法则给了他无情的惩罚,只得背井离乡闯关东,沿路乞讨,其间以小本生意养命。毛亮几经苦苦挣扎后,痛思:要想获得立足之地,德为本,仁为源!于是他在一家小煤窑供职,勤劳肯干的精神得到了窑主的赏识,并取得了工友们的信任。就像是命定的福报,煤窑在开采进程中遇到了困难,窑主无力克服,只得以顶工钱的方式交给毛亮来经营。毛亮因浪子回头,深得做人之本,取得了工友的支持,克服了人力所不及的困难,奇迹般地打通了硬岩石,挖到了上好的煤层,可以说是上天对他的'悔过之心给予的最大的奖赏。发财是生存的具体,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思乡、恋乡的心情日渐加重,衣锦还乡建筑自己的精神家院,是毛亮真正的心愿。

  于是,毛家民宅就在嘉庆末年初建,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至民国七年建筑而成。在层层递进中,很快跃入了名门望族,成为昔阳县的富豪。

  在参观宅院的过程中,另有一个门楼的名称叫“上吊楼”,问其究竟才知,一个贫苦人家的母亲亡故,无钱发送,即把母亲吊在毛家门楼上,虽然不泛有讹诈之嫌,但毛家没有追究其因,深知亡主的无奈心意,便做棺打墓,视为人母厚葬,以解穷困之苦。此后,这个门楼就叫“上吊楼”,足以证见毛家的仁慈之心。

  已是傍晚时分,落日的阳光照着一颗碗口粗细的小槐树,它长势敦厚、淡定、无畏、超然物外。据说,这棵年轻的槐树是三人合抱的三棵百年大槐树的再生树,它的树姿与前身相差无余,它记载着一个时代的烙印。

  毛家宅阳圪台曾有三棵老槐树,据说树冠宏大、枝叶茂盛,如一把巨大的庇荫伞,抱容着阳圪台住户,阳圪台住户把此树视为“祖德树”,人们看着茂密的树冠,都说凝聚着毛氏家族旺盛的人气。上世纪六十年代,横扫“封、资、修”时,它也成了横扫的对象,因为生在毛家阳圪台,自然也被视为“封建树”。令人惊异的是,大槐树砍倒后,阳圪台被绿荫环抱的四户人家,在短时期内相继亡失了九人,无故失踪一人。阳圪台很快人丁凋零,昔日谈天说地的聚饭场人散鸟飞了。这个悲剧的产生,让西南沟人顿失方寸,多年来毛家人相安无事,和风细雨,一时间树倒猢狲散!我突然意识到,失去祖德的庇护,是否生命会无所适存?一个村庄的隐秘,无法从书本上寻找,很难从外部世界中观察到,却可以从一个现象上证悟:“大槐树”原本就是一种独特的生命意义,中原人多数是“大槐树”下的子孙,生命之树被人为地砍伐了,砍伐它是否也是一场生命的屠杀?这是否也示有违天理的象征呢?释之慈与善,道之眞与纯,儒之仁与义,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乃为天理。我一直以为,无论民族奉行怎样多元的文化,无论全球倡导怎样的一体化经济,但“民族身份”永远是独有的!儒、释、道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身份,丢失了这一身份,我们就丢了根,丢了魂,就成了最贫穷的人!

  毛宅的门庭牌匾、建筑筹划、虚实相间、天人合一、众生平等,处处显示着主人对儒、释、道的尊崇,顺天行道也。我顿然有了一种游子归回的感觉,并且觉得,在追东逐西疲于奔命的忙碌中,时时生出惆怅与缺失的出处,原来是日惭淡化了的“民族身份”!是在做人行事中无法找到的固有的文化依托,心与行的冲突,总是令人茫然!历史,就是遗失、寻找的一个过程。如今,重整毛家民宅,其重要意义是在追回民族文化的根,从而让子孙后代找回自己淡化了的“民族身份”!这让我感叹:人类文化的伟大肩膀永远不会崩溃!这是毛宅给予我最为深刻的启示!

家的散文随笔10

  前段时间,在与朋友吃过晚餐之后,朋友们纷纷拿起手机拨打家中电话,电话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忽然之间想起远在家中的两位老人,恍然察觉已有段时间未与家中联系,想到这里,我也立即拨通家中电话。一会儿,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虽然母亲的声音依旧是那么嘶哑,但话语之间我仍然能感觉的到她其实还是蛮欢喜的。毕竟我未曾经常主动与家中联系,且由于工作原因,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没能回家过年,中途也未曾回过家中去看望他们二老,只是偶尔联系家中。现在想来,觉得作为儿子的我,是多么的不尽责,在他们本应享受晚年之际,因工作缘故已远离故乡不能伴他们左右,反而让他们为自己担忧,然而却未曾经常与之联系。工作已两年,每当逢年过节只是偶尔联系,问候一声,没能购买一分钱礼品送给他们,最多寄一些钱回家,嘱咐他们想吃啥自己买不要节省,常常以为这样已尽孝道,毕竟“至故忠孝不能两全”。

  回想过往,父母本是节省之人,虽然叮嘱他们不要节约,想吃啥想买啥自己买,可这是不太现实的。他们出门买菜,哪怕是为了节省一角或几角钱也能与卖菜农相商讨大半天,有时为能买到更加便宜而不错的菜,他们经常在菜市场转来转去,真是货比三家不吃亏。反正,此类事情比比皆是。以前,我总是为其感到恼火,觉得有些丢面子,情绪来时还与之赌气,觉得这能节省多少钱,为什么要这么麻烦,为什么不能雷厉风行一点,觉得好,价格合适就购买。

  我一直不懂,不懂他们的艰辛,不懂他们的汗与泪,也不懂他们挣钱之苦、养家糊口之累。小时候,父亲时常给我一些零花钱,而我却是不花完不回家,习惯大手大脚,但母亲反而把父亲给的零花钱卡扣的死死的,对姐姐却不是那么的严厉。那时我脑海里经常在想,为什么母亲对姐却是另一种态度,难道说她不喜欢我,或者说我不是其亲生的`。说到这里,骤然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傻,多么的伤她的心。长大之后,时常欺骗自己,欺骗内心。认为那是自己小时候太小,不懂事,而且自己并没有对母亲说过这些话,只是将其放在心中那阴暗的角落。总是以此为借口,以此为说服自己内心的理由。

  不成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生娃,不知父母之艰辛,不工作,不知工作之劳累。渐渐的,我开始懂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更加懂得。在这里,我期望天下所有子女,能珍惜当前,莫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将是自己一生的遗憾,一辈子的痛苦。

家的散文随笔11

  年关在即,我也想回家。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家。回到那个让我魂牵梦萦了三十年的家。

  那是一个由黄土夯成的院墙随便就围起来的家。西北角的那孔窑洞是我和妈妈共同的住所。它不是挖出来的,而是用墼子箍出来的.。高原上的黄土就是这么神奇,经过工匠们一番简单的加工之后,就能砌墙.箍窑。而且经得起风吹雨打。正北面的房子叫做上房。四围的墙,房顶上的泥,也是由黄土加工而成的。里面住过太爷,爷爷,以及被赶出窑洞后的我。宽敞的院子,当然也是黄土的衍生品。没去过黄土高原的人,一辈子都无法想像,由黄土垫出来的院子,除了平整之外,还会泛出光泽。小时候,在院子里摸爬滚打,偶尔也会受点小伤,但绝不会像水泥地面那样轻易地就伤筋动骨。记忆中的院落,除了墙头上有苔藓发出的一点点绿色之外,其余的都是高原上特有的那种黄色。那是一种淡淡的黄。那是一种浸入骨髓的黄。那是一种相隔万里也清晰可见的黄。

  今天,我站在钢筋水泥的高楼上,遥望故乡。迷雾朦朦中的远方,一片茫然。回家的路,在迷茫中慢慢地隐去。

  一位友善的乡亲送给我两幅故乡的照片。再三查找,都没有我的家。故乡的河,依然是那么的弯曲。故乡的黄,直叫人勾魂摄魄。谁知道,坐落在河畔的那座小院,还健在吗?完好吗?还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归来吗?

家的散文随笔12

  盛夏,骄阳似火,碧空万里。徘徊在校园里,一阵微风迎面吹拂,杨柳在风中轻轻摇曳。燥热弥漫在空气中。空旷的操场不见人影,球场上也没有了往昔的喧哗,整个校园在炎热的气氛中异常沉闷。

  漫步在熟悉的石子路上,脚步没有了昔日的平缓与自如,有些沉重。回忆、过往开始在脑海泛滥。也许,真的要离开了,要和这里告别了。一幕幕往事残缺或不残缺、完整或不完整地浮现在眼前。忆往昔,情感在这里泛起阵阵波澜,曾经苦苦等待,只为那回眸一笑。或许,是前世的错爱,导致今生的擦肩而过。有欢笑、美好,但这根本不会成为生命的永恒。彼此的相遇,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的一刹那,瞬间的光辉,稍纵即逝。

  也许,人生是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段会在哪里,道路平坦亦或崎岖,光明亦或黑暗。但我始终坚信,即使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也会峰回路转,终将会看到柳暗花明的未来。

  人总是在离别中成长,在离别中成熟,也是在离别中懂得生活总是那么不可预测,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因此更加懂得珍惜。不敢想象一旦离开,我该如何释怀。也许,离别往往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但是毕竟有太多的不舍。

  年华的转角处,生命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早已定格在流年的印迹中。六月,鲜花怒放,一场关于青春的.盛宴,已经远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当一切即将终结时,泪水湿润了双目。过往是一指流沙,初次的相遇,惊艳了时光。我们置身于时间长河里,随着河水缓缓流淌。最终,光阴将我们伤的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初见的美好。我们的一路心灵历程随河流归于大海。在记忆的心海里,再也找不到家的方向,生命的归宿。一指流沙,散落在年华的每一个角落,无影无踪,是逐渐模糊的残缺。

家的散文随笔13

  20xx年,为家乡捐资建校。谨立天山之石以作纪念,并赋诗赠与家乡学子。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叫乌兰图嘎的地方。它的天格外高,它的地格外阔。雪域荒原上耸立着千里冰峰,砾滩戈壁脚下连绵着驼铃沙漠,八百里瀚海联姻大草原,圣水泛起青野牧歌……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从梦想出发的地方。它的'眼格外远,它的衣格外薄。多想做长河里小小浪花一朵,多想迎击崖壁急流追逐碧波笑涡。多想呼江河注若谷,多想闲绕溪流暖村舍……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思念无边的地方。它的骨格外硬,它的喉格外渴。也曾在雪原荒漠里孤独跋涉,也曾回望故里分不清羊群与云朵,也曾越过龙岗越沟壑,也曾马头琴音碾阡陌……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呼吸着抗争的地力,它的气格外刚,它的血格外热。几多风雨坎坷日月不甘磋跎,几多先辈的遗愿和乡亲的重托,几多快马扬鞭催奋蹄,今又重整云帆风浪里搏……

  这就是我的家!一曲美丽的牧歌,一次梦想的破壳,—场彩虹的飞渡,一个饱含梦呓的结果,我的家在雪里沙里,梦里爱里,魂里血里,我的家原来就在我的脚窝窝心窝窝里……

家的散文随笔14

  清晨六点,便与好友驱车前往曹家湖水库,是奔着近日栖息在那儿的白鹭去的。

  曹家湖水库离县城不远,没半小时时间我们便行至目的地。

  天还未大亮,东边的山头透出一片黄晕,库内暗青的水面在晨风里皱了又皱,皱了再皱。四周出奇的静,却不见传说中美得让人折服的白鹭,哪怕一只。我们悄悄地翻过路栏杆,进入水库上游,轻轻地沿着库水边沿试图寻找白鹭的踪迹。

  我们的唐突到来,惊醒了水面几只烟灰色的水鸭,它们转眼凝望的瞬间,便扑棱棱一起掠着水面飞向离我们更远处,再滑进水面,悠闲地左右游走,恣意游玩。水鸭的美,也不亚于白鹭,它们是静中的动,动中的美。它们的美,在那一前一后,从这儿飞起,拍着翅膀落在那儿的一飞一落间,也在那毫不做作的从容自信中。

  太阳还未翻过东边山头,水库边上的村子还在沉睡。东方燃烧着红黄霞光,静谧的晨风中,仿佛能听见羊羔的吮奶、牛群的反刍、鸡群探头探脑的窸窣,以及晨起小两口的私语。万物静,唯有公路上偶尔一辆小车轻捷地驶过。

  我们像个探秘者,迎着朝阳辐射出的金辉,踏着湖水退去后留下的松软水草,悄悄地走近水,走近库边的村庄。那草,被湖水浸泡后,再经过阳光的暴晒,干净得不像话,柔软得没着没落。我们小心翼翼、轻轻地走在上面,脚上便仿佛是穿上了轻柔的丝绒鞋,更像是踩在厚软的高绒毯上,一步一软,一步一陷,一步一欢喜,一步一醉美。

  黎明延伸着,延伸着,喷薄而出的旭日,终于征服黑夜,从山头一跃而出。周遭的村庄、道路、湖水,还有我们的发梢,无不在初升的朝阳里熠熠生辉,甚至那些兀自杵在枯草丛中的草杆,也像是发着金光的玻璃棒。眼前的湖水一片金黄,橙黄色的流云低低悬垂,暗影浮动。天上一个大太阳,水中一个小太阳。我们抑制着激动,稳定着心绪,以虔诚的目光,注望着美中涌溢的欢乐,享受着自然风光的愉悦。

  阳光一照,村子便苏醒了,炊烟开始升起,微凉的晨风也有些弛缓了。空气里蒸腾着一种烟味,还有青草的淡香,以及湖水与泥土的腥味。村子里逐渐有了村民的谈话声、吆喝声,犬吠、鸡鸣、孩子的哭闹声等,若隐若现地传进我们耳膜。乡村淳朴的生活,肃穆修行的时光,在静谧的晨光里更加清晰地映现。崭新而美好的一天,在村子里拉开了帷幕。

  屋顶上一缕缕白烟,缭绕着不老的时光。一排排白杨树将金黄的朝阳揉进树叶,揉进笔直的枝枝杆杆。白杨树间隙是或白或土灰的农舍院墙,间或朱红色的大门,以及水岸边茂密的水草,都安静地倒映在水中,再加上天色、水光,整幅画面,便成了一幅静美的乡村素描,淳朴,安逸,静好。又如一幅油画,似乎结合了中国写意画的笔法,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让人既有脚踏实地的感觉,又有梦幻般的意境。站在水边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明镜似的`微微颤动,将山野村落,摇出一种若动还静、似醒未醒的醉意。

  我们也是醉了。即使没看到梦寐以求的白鹭,在此番美景中走过,我们此行无憾。

  在一步三回头里,我们上车返回时,却意外地发现水库下游处,一只白鹭静静地用单脚站立在水缘边。它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清冷。那站姿,那挺直的颈项,流露着对华而不实的不屑,蕴育着不识人间烟火的纯粹。我们喜出望外,赶忙下车,蹑手蹑脚向其靠近。只是,警觉如白鹭,在我们还没能用相机将其拍下时,它便抖动羽翅,将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两脚向后伸直,骄傲而从容地飞走了。那温婉的翅膀,那流动的结构,宛如一首飘动的小诗。那飞行,散发着清秀脱俗的气息,洋溢着雅致纯朴的风情。而不管是站立还是飞行,白鹭都有一种清绝的美,那美,与天同在,与水同在,与周遭景物凝为一处,化为一体。那美,早已渗透在骨子和灵魂里。

  曹家湖水库是美的。所有这些原始而古朴的美姿,都以其静美而令人称绝,更以其生命而令人惊异,在这永恒的完美里,我们仿佛也与大自然充分的融合和渗透了,仿佛也沾染了某种特别的气质而显得与众不同了。

  美景无处不在。其实,只要用一颗初心,一双发现的眼光,美景就在眼前。

家的散文随笔15

  白的花,红的花,粉的花,无数不知名的花,在身边绽放,生机盎然。

  然而九年,不曾留意花的样子,九年,不曾感受花的味道,干枯的心,早已将这些遗忘。不知道为什么,我又站在九年前的这里,感受着九年前的她。

  这里曾是儿时玩耍的地方,这里曾拥有学生时代的记忆,然而现在,她已不属于个人,无数仰慕她的人,已将他的.左左右右,围的水泄不通 。

  如今的我,远远的望着她,却不敢靠近,生怕她已不再是当初的她,生怕她已留不住我的记忆。

  可是,我还是压不住心底的狂潮,我想再一次感受九年前的她,寻找九年前,走过的样子。

  是的,树还是从前的树,只是少了许多;河还是当初的河,却已不再清澈;门还是当初的门,却上了枷锁``````

  就这样,失落充满了我的内心,童年的时光,已被覆盖了厚厚的尘埃,也许九年,我们都在改变。

【家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05-20

疲惫的散文随笔11-07

心情散文随笔11-04

伤感散文随笔05-24

散文随笔文章06-13

在家散文随笔02-11

角落散文随笔09-18

心情散文随笔05-23

夕阳的散文随笔06-07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