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文学>散文随笔> 盼散文随笔

盼散文随笔

时间:2024-06-20 11:46:30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盼散文随笔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盼散文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盼散文随笔

盼散文随笔1

  冬日的阳光落在脸上,洋溢出温暖一如过往的温馨。四川的冬天,似乎挺难见到阳光,总笼罩在一片阴郁的天空下,人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忧郁了起来。所幸,阳光总是有的,有阳光的日子,就充满了温暖。

  大概是气温已经开始回升了,天气也清明了许多,斗转星移,地球又绕着太阳转了一圈,沉浸在睡梦里面的人也渐渐苏醒,等待着,春风拂开百花香的日子来临。在梦里的日子,春是湛蓝的,湛蓝一天空的清澈。春是温暖的,拂过百花的香气,野草生长着,无忧无虑。

  喜欢那时的春天追逐蝴蝶的日子,白色的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喜欢那时采密的蜂,在花丛里传出的细微嗡鸣,也喜欢云雀在树的枝头啁啾的响声,宛若一首属于自然的歌。

  更深的记忆来自那时的书页,翻开一页属于幸福的名字,另一页则属于未来。曾经携着书本走入丛林深处寻求寂静的时光虽然已不再了,但春暖花开时,相信每一棵树都会枝繁叶茂,流水流过心间,内心有着一份更难以言说的寂静。

  喜欢春天,行走在记忆里的日子。没有风的时候,就去听溪水流淌的哗哗声,有风时,又把耳朵伸向黎明,问:你还好吗?当那些已经回忆过不知多少次的回忆被再度提起,兴许,还能找回当年童真的影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也是值得期盼的,比起春天来,它似乎就渺茫了许多,却也更令人欣喜,可爱而温暖。它来时静悄悄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像个顽皮的`孩子,却也像是个精灵。它走时仿佛变得寂寞,依依不舍的目光始终注视着这片土地,城市外面美丽的森林,城市里鳞次栉比的房屋,开在窗台上的花朵都仿佛已融入了它的心里,它不愿远去。

  也喜欢白云飘过宁静的天空,浮着年轻的梦,那样子像是荡漾起了蓝色的笑容。却是白色的,白云轻飘飘地移动,跟着移动的是我们惶惑的目光与内心的真实感觉。

  春天里,我们不用担心寒冷,只需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只需要在春风拂起柳絮微微摇晃的地方坐下,摆上一本书,静静地读,便是一种人生。不必关心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事,谁和谁又吵架了,谁和谁离婚了。只要安静地走过春天的每一处,花自会放出香来,鸟自会鸣出歌来。

  行走于春天,感觉是与冬截然不同的,冬天的风肃杀,而春风拂过的,却是舒适,有时也想把自己变做一阵风,偷偷地飞去别人的耳畔,听别人说出的甜言蜜语。有时想要把自己活成春天的样子,一到夜里,我就下起毛毛细雨,白天来临,我就送上温暖的阳光。不希望有谁会记得我,但却希望,能有更多喜欢我的人。

  听别人说起春天的时候,总想,如果自己心中的那个春已来临,再多次听别人谈起春,那春也是假的,只有自己期盼的那个春才属于自己,它开花了,抑或结果了,总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像他们眼中的春天那么变化无常。

  春来了,也许就该伸出手来迎接;春尚未来临,就伸出手来邀请,总有一天,它伴着寒风的逝去,它就悄然无息地来了。

盼散文随笔2

  突然问爸爸常说啥,我说不出来,因为爸爸和妈妈不一样,平时说话就不多。午休时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我想好好回忆下,也算多年来女儿对父亲不留意的微不足道的补偿。

  从我高中住校以来,就很少在家住了。至今算算有十来年了,和家里最多的沟通方式就是打电话。一般情况下,和妈妈打电话可以聊上个把小时,经常就是聊完以后让妈妈把电话给爸爸,可是一般说话也超不过两三分钟,而每次这两三分钟里,爸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回来啊”。是啊,从上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再到结婚,一年回去的次数都有限。我知道爸爸说不出太多嘘寒问暖的话,但是却希望能够和儿女们见面,即使见面了也还是说不了太多话。

  “什么时候回来啊”,虽然是个疑问句,但何尝不是一个肯定句一个感叹句呢。这是父亲对远离家乡的女儿最简单的.叮嘱,最热切的盼望。朴实的话语里是那无价的亲情。爸爸,谢谢你,时刻提醒着我,我的家在那里。

盼散文随笔3

  人,一路走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人生在寻找什么?面对坎坷困苦,悲欢离合,如意与不如意,人生凭介咋样的精力,踏出沉重里的轻快,跳跃坎坷,爬上低谷后的高峰。在满眼疮痍生活窘迫的时候,每一枚细胞颤动着每一条神经,恰似水的波涛的跳跃,袭击着脆弱而坚强的心脏。心脏如鼓音,激荡前进的动力,是鼓满风的帆,是永不停歇的脚步。是清溪,缠绵着,激昂着,弹颂着曲调,谱着悠扬的歌,欢唱着奔向远方。

  春暖花开,媚了眼外的世界,眼光搜索着、捕捉的意态的美好,摄入心里,暖心几许。那花呀,是在寒冬以后,是在冰雪飘摇寒冷的蜷缩成团,乳化成泥,润了干燥凄苦不失希望的孕育的生命力,那没有叶的光秃的枝,没有绿色的`松散的土,一朝春讯激荡,完结了你等待的渺茫,春潮如雨,花开如风,遍地磬香,如招摇的旗,竖起了希望的意义。畅享东风的韵律,描绘一方景致,在季节里。

  今天到明天,一夜的距离,这般近,那般远。近在咫尺,远在天涯。风吹不干的泪痕,雨浇不灭的笑纹。林林总总,沐浴在晨曦里的朝阳,柔的光 ,暖暖的养育了心的血,血就有了温度,有了川流不息的畅想。血流经的区域,就是你曾经探问、寻求探问的地方,那里的诱惑力,蕴藏着期盼。如日中天,扫理了凄迷,静待的晴空,笼罩欢声笑语,收获的希冀和满足,增加了血流的动力。

  没法预测生命的结束,就好像无法预测生命的到来一样。来了,就是一次短暂而长久的旅程。来了,因来而来;去了,又因去而去。飘渺的太虚,结体的土地,不是运承,只是承载,注定你要留在这片土地之上,挥汗如雨,腐烂成泥。抒一片情,理一次风雨。能将风雨梳理成形?成型啥模样?落花的凋零,她知道果实的大小吗?期盼就是花开的冥想,是一次雕筑又凋零的过程。

盼散文随笔4

  进入夏天了,气温升高,令人燥热难耐,空调、冷饮、西瓜、游泳,成了大家避暑的首选。但再好的避暑方式,都不如气温下降来得舒坦,那么,盼秋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儿时的记忆里,夏天实在难熬,那时消暑方式除了洗澡就是一把蒲扇在手了。洗澡虽方便,但总不能一整天都泡在水里吧?从河里洗过澡往家走,还未到家,汗水就又流下来了。摇蒲扇,时间一长就会手酸,蒲扇一停,得,热气扑来,让人又陷蒸笼之中。特别是进入伏天,太阳像火球,烤着你的皮肤,火辣辣地疼。我受不了,就喊着:“娘,热,我热!”母亲叹口气,为我摇着蒲扇说:“孩子,天快凉了……”快凉了?这不是还在伏天吗?母亲看我不解,就解释说,有句谚语说“三伏加一秋”,虽然说是到了第三伏,还在夏天,但那时已经有秋天的凉了……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那时,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并天天盼着二伏赶紧过去,第三伏早点到来……

  盼望的日子,却是那么漫长,仿佛日历故意在和我做对,慢悠悠,慢悠悠,一点也不为我的焦灼着想。扳着指头算啊算啊,三天,两天,这不,终于来到了第三伏。虽然仍是白花花的太阳高挂,但许是因为母亲的话缘故,让我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凉意。母亲说:“入了三伏,就快立秋了,一立秋,天就实实在在地不热了……”真的吗?我赶忙问。母亲睁大了眼睛说:“我还能骗你不成?谚语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冷飕飕!’不信你就等着吧!”终于到了立秋那日,母亲专门看了老皇历,说:“你看,今日立秋时辰在上午,到了晚上,你就喊着冷了……”

  吃过晚饭,汗水一落,风儿一吹,呵,你还别说,还真是凉快。母亲说的'一点也不假呢!于是我会跑到邻家,告诉那些小伙伴说说我的发现,小伙伴们都认为我的母亲是个有学问的人。

  但秋老虎,总是不愿快速离去,到田地里帮大人干活,仍是热,仍是汗水直流。我就又少不了抱怨。母亲说:“下场雨就凉快了。一场秋雨一层凉,三场秋雨加衣裳!”果真,没几天就下起了雨,雨忽大忽小,一下就是两三天,那原本的热气一天天退下去,你就感到有点冷了,特别是早上、傍晚,甚至要穿厚衣裳了。就这样两三场雨下过了,天气彻底就凉了下来,甚至很多老年人,早早地就穿起了秋衣秋裤……

  就这样,夏天在盼秋的过程中过去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盼秋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民间一种谚语的智慧和大自然的神奇。在这样的三伏天里,你,盼秋了吗?

盼散文随笔5

  今日是丙申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早晨起床晨练发现天也开始变得更加寒冷,兴许会降大雪。正如古人所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古代把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过了大雪节气,就快到了岁暮,一年的好光景就要过去了,随着迎来新年。人们都期望着大雪纷纷,满眼银装素裹,正所谓,瑞雪兆丰年。

  在我的故乡榆林,在这个节气,没有太多的事留在记忆里,零星记得是封河后,有许多孩子们在冰上滑冰,还有的小孩在打冰陀螺,滚铁环,这样的记忆可能当今在乡间也很少见了。或许这个季节,尤其乡村,多是娶亲嫁女的时间,因为农闲,为儿女操持婚事的事就多了些。故乡的天气要比延安的大雪节还要冷些,此间,老人们在家猫冬,年轻人开始行走在返乡的路上,准备回家过个好年。

  而在延安,这个时节,也同故乡的风俗相似,只是今年依旧看不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样的景色,更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但偶尔仍有雪花飘扬的时候。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下雪的日子,在冬天也看不到几次,没准就是一个无雪的冬天呢。

  那日,我与新疆诗人曹老师说,“好羡慕你们那里的大雪”,他问,“你那里下雪了吗"?我说,"没有啊,下一场就好了",他说下雪天很冷。我说,"不下雪的冬天,怎么像是冬天"?他笑着说,”也是啊,无雪的冬天,也失去了冬季的美”。是啊,冬季的美是一场覆盖四野的雪,如果在原野,看到一枝傲骨的梅花开了,那必是一个很性感的冬天。

  据说在南方,江浙一代,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风俗,我一个陕北人,常常嘴馋那些自己打小没吃过的美食,与居住苏州的侄女学会了腌肉,与黑龙江的朋友学会了泡菜,然后与广东人学着煲各种靓汤,虽说一样也不精,但是,也希望自己活得不太粗糙,也是我热爱生活的一面吧。

  关于大雪,虽没有太多的事物让人想起,在这样的季节,我喜欢读一读关于雪的文字,川端康成的雪国,雪小禅的充满禅意的银碗里盛雪的文字,也喜欢听雪的歌,听徒有琴的雪落弦歌,竟有一种孤寂的感悟,“落红终有尽散归于土化作尘,听琴楼台上 亦不过 久远平生,醉里挑灯 影朦胧 雪纷纷。”

  雪纷纷,覆盖了天地,覆盖了经年,却覆盖不了那场雪盛。再听,往事雪纷纷。

盼散文随笔6

  在这青葱的岁月里,谁又能做到心性淡然呢?愿能写一纸年华,到白发苍老时翻看,才得知自己也曾如此幼稚。韶华荏苒,岁月知心,不期盼别人懂我的欲言又止,只为求一份安然。不悲过去,不负如今,不贪未来,活在当下,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观。

  随着岁月迁移,明白的事情也逐渐变多,可不知道怎么的,又不愿看得那么透彻。在夜里,辗转难眠,躺在床上看着白花花的墙壁,不禁想起那份久违的.孤独,它曾让我变得强大,变得优秀,每次在孤独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可从另一方面看,这也许是一份难得的安然。对此淡然浅笑,或许孤独就并没有那么可怕。纵使茕茕孑立,想起你,那总能让我温暖的身影,便已足够。愿时光待你温柔

  沧海桑田,要知道每天重复的只是时间,并不会重复的是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更需要努力,经得起岁月的磨练,才能成就与众不同的自我,多年后,希望多年后能对所有人说一句,至今我未曾负过年华。

【盼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05-20

《盼》的作文12-29

疲惫的散文随笔11-07

心情散文随笔11-04

伤感散文随笔05-24

散文随笔文章06-13

在家散文随笔02-11

心情的散文随笔06-20

家的散文随笔06-19

角落散文随笔09-1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