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义:徒,空。 今义:作动词。)
丛菊两开他日泪 (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义:树叶。 今义:树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了。 今义: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长子,长兄等。)
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 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 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 (古:逃跑。 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这样,却。 今义:转折连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 今义:没有罪过。)
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检查。 今义:参加、参见等。)
用心一也。 (古:用,使用;心,心力。 今义: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 (古:足,脚。 今义: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以为桂林、象郡。 (古:把……作为。 今义:认为。)
赢粮而景从。 (古:背负,担负。 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义:没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 今义:道路,道德。)
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0、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1、因泣下霑衿霑:同沾衿:同襟,衣襟。
12、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13、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2、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
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6、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7、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8、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9、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0、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分析说明事理
11、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12、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词使动用法,使归
(2)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4)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5)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6)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动词使动用法,使堕
(7)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以状语武名词作动词,告诉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6)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7)武能网纺繳,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8)及卫律所将降者名词作动词,带领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皆为陛下所成就
(5)劾大不敬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一、重点文言实词。
1公
连辟公府不就 (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鲁庄公。 )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
便可白公姥 (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 (形容词,公家的。 )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3 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 )
旁征博引 (动词,寻求,搜集。 )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征取。 )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4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 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形容词,精心。 )
以精铜铸成 (形容词,精纯。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形容词,精锐。 )
三打白骨精 (名词,精怪。 )
殚精竭虑( 名词,精力,精神。)
6、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
靡计不施,迄无济 (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 动词作名词,恩惠。 )
何施之为( 动词,报答。 )
7 关
施关发机 (名词,枢纽,关键。 )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 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
赢乃夷门抱关者 (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8 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名词,器件。 )
衡善机巧 (名词,机件。 )
其牙机巧制 (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名词,关键。 )
此子机变 (形容词,灵活,机灵。 )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
日理万机 (名词,事务。)
9 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 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 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 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
附庸风雅 (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
二、重点文言虚词。
1 .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3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三、 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
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同上。 )
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
大将军邓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四、古今异义词
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
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
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
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
上下肃然 (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
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五、特殊 句式
1 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 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六、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行:去应荐。
3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七、 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 官职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2、 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3、 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4、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八、关于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晔,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6-09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05-26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04-05
高二语文作文02-07
高二的语文作文01-31
语文高二作文02-16
高二生物必背知识点12-16
高二语文作文孔子03-21
高二会考语文作文02-27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