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时间:2022-08-05 20:31:2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下车引之▲

  2.翻译句子。(3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3分)

  答案:

  1、(4分)(1)约定(2)同“否” (3)离开(4)拉

  2、(3分)(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期”、“委”、“去”重点词要解释正确)

  3、(3分)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要知错就改。(其他有理的也可以)

  (写出一个启示得2分,两个得满分。)

  陈太丘与友期中心思想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2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与成语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虚与委蛇B、元方入门不顾/不屑一顾

  C、久而益敬/精益求精D、孤法卿父?/不法常可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甲文与乙文在叙述情节和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描写。甲文中友人所称的“尊君”与乙文中袁公说的“贤家君”“卿家君”均指的是。

  4、甲文中的友人所以“惭”是因为他“”和“”;乙文中袁公说的“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体现了他性格中的一面。

  5、甲文元方两次称其父的友人“君”,显示了他的;乙文中元方回答袁公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在于。

  6、甲文中元方显示出了一个7岁儿童的性格,乙文中的元方则比其4年前更加成熟,表现了他的性格。

  答案

  1、A

  2、(1)和别人约好一起去,却把对方丢下自己走了。(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

  3、对话元方的父亲

  4、无信无礼自负

  5、明礼不卑不亢。既既不得罪袁公,照顾了他的体面,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6、正直、率真机智应变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3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延伸阅读:《世说新语》二则阅读答案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 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后贼追至 贼:作乱的人

  C.歆辄难之 辄:当即

  D.下车引之 引:引导

  2.下列加粗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太丘舍去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B.①相委而去②宁可以急相弃邪

  C.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①尊君在不②幸尚宽,何为不可

  3.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B.《乘船》中,王朗、华歆对待求助人的.态度对比鲜明,华歆后来的做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C.元方入门不顾含蓄地批评了陈元方心胸狭窄、得理不饶人的不良品质。

  D.选文剪裁得体、叙事简洁,语言叙述自然得体,不加任何雕琢成分,给人以真实自然之感。

  4.翻译下列句子。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C

  4.(1)元方这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2)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的原因,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意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4

  陈太丘与友期 (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太丘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4)尊君在不 ( )

  小题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小题3:学习这短文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 和 。(2分)

  小题4: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案:①约定②才③玩耍④通否。

  小题2:答案: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失礼。

  小题3:答案:①信②礼

  小题4:答案;不失礼,照理来说是失礼的,但元方勇于指出他人错误,他仅仅七岁,不该对他要求那么高。可以看出他是个懂理识义、直率、正直不阿的孩子。

  小题1: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约”“时期”“希望”等意思,本句中为“约”;“乃”在古文中用法比较多,本文中为“才”,“戏”是名词动用:做游戏,“不”通“否”,表示疑问。

  小题2:

  试题分析:将句中关键字词解释清楚,两个“君”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个是对对方的尊称,第二个指自己的父亲。“期”,意为“相约”,“日中”,即“中午”,“信”,指“信用”。

  小题3:

  试题分析:全文的核心问题就在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中,从中找到两字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答案不必唯一,礼与无礼,关键在于分析的角度,站在元方“指错”的角度与站在彼此辈分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5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 肉食者谋之

  C.惟长堤一痕 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尊君在不 不: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③客此 客: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4分)

  参考答案(一)(16分)

  5.(3分) C

  6.(3分)同“否”,吗 回头看 客居(寓居)

  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期”、“委”、“去”各0.5分)

  (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雪”、“绝”各0.5分)

  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2分) “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2分)(答题要点:结合文本,解说合理,紧扣“直率诚恳”。若只答友人“知错能改”得1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6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 )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2分)

  小题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1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才 (2) 通“否” (3) 丢弃,舍弃(4) 拉

  小题2:你和我的父亲相约中午同行,过了中午您还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其父亲,就是无礼。

  小题3: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小题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小题1:试题分析:“乃”,一词多义,才。“不”,通假字,通“否”。“委”,一词多义,丢弃,舍弃。“引”,动词,拉,牵。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时,要注意把“期”(约定)、“至”(到,来)、“信”(信用)、“礼”(礼貌)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摆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再具体阐述理由。元方的做法,从礼节的角度来说是有点失礼,但从元方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更加可以让父亲的友人意识到他失信和对子骂父的做法很不对。

  小题4:试题分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元方对父亲的友人的斥责,说他不讲信用,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尊君在不( )(2)诺,期返而食(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歆辄难之前时之闻

  B.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

  C.相委而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D.择善而从从先人还家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fǒu;(2)shí

  2.C

  3.C

  4.(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2)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5.可以继续等待,友人到后向他讲道理;也可以留个纸条说明先走的原因等。(答案合理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8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4)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才(2)丢下、舍弃 (3)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4)回头看

  2.(1)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3.信用和礼貌(无礼和无信亦可)

  4.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9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期日中 ② 已去 ③ 下车引之 ④友人惭

  【小题2】与“相委而去”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俄而雪骤.B.学而时习之 C.不义而富且贵D.切问而近思)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分)

  (2)元方入门不顾。(1分)

  【小题4】友人的'言行遭到元方批评,由此可知,做人要 。(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约定 ②离开 ③拉 ④惭愧

  【小题2】(2分)B

  【小题3】(3分)①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 ②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小题4】(2分)讲诚信、(1分)有礼貌(1分)。(意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0

  阅读下文,完成l7—20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

  (3)已去 __________ (4)则是无礼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1)到(2)才(3)离开(4)那么,就(2分)

  18.(1)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分)

  19.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20.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3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1

  陈太丘与友期(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4分)

  (1)期日中 (2)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4)尊君在不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友人的“无信”“无礼”表现在哪些地方?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4:.友人已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也是“无礼”?说说你的`理由。(3分)参考答案:

  小题1:(1.)约定 (2.)离开 (3.)丢下、舍弃 (4.)通“否”

  小题1:(1.)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2.)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想逗引元方,元方转身进门不再回头看他一眼。

  小题1:“日中不至” “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1:(言之成理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1)约定(今义为日期)(2)离开(今意:到、往)(3)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4)通“否”语气词,无意。

  小题2:(1)年:年龄。省略句,(于)门外戏。戏:玩耍。

  (2)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顾:回头看。

  小题3:注意提个要求,用原文回答。“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4:可以认为失礼也可认为不失礼

  失礼:客人已经道歉了,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理解客人,而且,客人是长辈,而元方是晚辈,晚辈应该有对长辈的基本礼貌。

  不失礼:客人不仅迟到,而且对着孩子骂父亲,当然非常失礼,又考虑到元方只是一个小孩,可以不原谅他!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2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1、(4分)

  (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3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俄而雪骤( ) ②与友期行( )

  ③去后乃至( ) ④下车引之( )

  小题2:“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2分)

  古义: 今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一会儿(2)约定 (3)才 (4)拉每题1分,共2分。

  小题1: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共2分。

  小题1: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共2分”

  小题1:后一句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不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燕山飞雪大如席。共3分。

  略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4

  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4分)

  (1)期 (2) 去

  (3)委 (4)顾

  【小题2】翻下面的句子。(6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分)

  【小题4】“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2分)

  【小题5】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答案

  【小题1】(4分)(1)约定(2)离开(3)丢下,放弃(4)回头看

  【小题1】(1)不是人来的,跟人约好了一起外出,丢下人家就自己走了。

  (2)等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题1】要做一个守信的人。(2分)

  【小题1】(2分)(1)朋友是一个不守信、无礼貌的人。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1】(2分)(1)对。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对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2)不对。过分。不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有宽容的心)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非、期、相委、信”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如:从“期日中,过中不至”看出“朋友是一个不守信、无礼貌的人”;学会用原文来理解内容。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B.元芳入门不顾 照顾周到 C. 与友期行 期日中 D. 待君久不至 日中不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

  8.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6.B

  7.(1)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2)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8.元芳对父亲友人的惭愧表现“入门不顾”,虽有不礼貌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不能求全责备。

  或:客人已经认错,应该不要过多计较,把客人丢下自己走进家门的做法也是很没有礼貌的。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03-30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03-28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07-15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07-23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04-21

丘和传阅读答案07-14

《陈涉世家》阅读答案03-19

陈涉世家阅读答案03-13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07-15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