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小时候犯了错,我通常是还没开口便止不住地抽泣。
奶奶会对我说:你先别哭,好好地说,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就行了。
妈妈会说:你再哭,把事情弄成这样,还敢哭,知道错了没?!
如果说要把《非暴力沟通》用一句话总结,便是:把事情说具体了,不要大而化之,在上升到某种意义层面上前,先就当下的事,有条理地表达出前因后果,再说出当下的真实感受,便是好的沟通,或者沟通的基础。
于是,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奶奶和妈妈对我的教育方式,奶奶是老人特有的慈祥,母亲是典型家长的威严树立,奶奶引导我建立沟通的前提——真实表述事情的过程,母亲告诉我延续沟通的条件——表达感受。彼时年幼的我当然是无法将这两种沟通方式结合在一起来看,但是随着和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早年养成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得以显现,特别是在看完《非暴力沟通》后,引发了更多共鸣。
全书六百多页,作者用了1/6的篇幅,在开篇讲“让爱融入生活”、“是什么蒙蔽了爱”。爱和信任,就是打开沟通的大门,“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作者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就是爱的语言。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那么,怎么开口呢?
“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如刑警探案,首先都不会直接下定论,而是先回到原处,尽可能地还原现场,再逐一寻找证据,通常我们所遭受的“语言暴力”后,最先感受到的是情绪,但是为了解决暴力本身,情绪的冲动并不是答案,只是我们表达的推动力,我们需要像探案一样,首先一五一十地表达出我们听到的或者说过的语言现场。“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非暴力沟通的一方面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是关注对方,用同样的方式,先去观察对方的言行,再以此为基础,发现对方的需求。也许心门不只一扇,我们依次打开,去互相展现,对方才能看到门后那个你的真实世界,才愿意张嘴说出爱或者有关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
这本书由老师推荐的,其实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则故事,但是却觉得格外值得阅读。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写的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说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希望在与他人接触时受到伤害;同时当今的社会关系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他人做出评判以此来确认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缺陷,在沟通时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在沟通中改变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导致与人有效的进行沟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非暴力沟通是增加与人沟通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拿我之前经历的一件事情来说吧:学校组织了研学旅行,要出发时发现名单上并未出现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点烦躁,负责人让我打电话联系老师,可我联系老师时,语气既不尊重又处处展现着“暴力”,可老师那时的声音听起来明显是被我吵醒,可我依旧得理不饶人,老师也依旧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后,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的行为多么的不好,我就得老师和我说的一句话:“以后遇事要冷静点。”确实,我是个不太能冷静下来的人,我也后悔了,我为什么不能冷静坦然地去处理问题,为什么要对他人使用“语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当时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语言暴力”,那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
《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书,用非暴力来让爱融入世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
在我读《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一直认为暴力沟通就是大吼大叫吵架那才是,读了开头就知道我大错特错了,暴力沟通存在在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老公的沟通、老公和儿子的沟通、和客户的沟通、和同事的沟通等等,真的无处不在,我这样说你可能不太能理解,试想一个情景:老公一周每天都半夜回家还带着酒气,这个时候你沟通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可能会说你还知道回来啊,你都不管儿子,只顾在外面喝酒。就是这样一句话其实就是暴力沟通,这句话里面除了指责还是带有情绪的在评判对方,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这句话讲出来起不到任何沟通的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的定义就是爱的语言,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我们自己不认为是暴力沟通,但是我们讲出来的话经常会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一般人都是条件反射式的暴力沟通,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做情绪的奴隶,重塑自己对于冲突的认识,打开爱和理解,从而实现非暴力沟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暴力沟通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只有了解什么是暴力沟通,才能转换自己学会非暴力沟通,表现形式如下:
1、评判。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都是评判大过于事实,比如老公把袜子丢在沙发上,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老是把袜子丢在沙发上,这就是一句评判,也许是偶尔的一次,也许是刚好脱了没有及时拿走,这是很明显的带有评判意味的话,职责他干嘛老是这么做,当这句话一出可能对方就会有情绪抵抗。我们经常会用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去主观评判一个人的行为;
2、比较。比较是评判的其中一种形势,经常会听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进行比较,比如父母对孩子之间比较、老婆对老公之间比较、媳妇对婆婆之间的比较等等,比较只会蒙蔽了我们爱的双眼,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
3、回避责任。我们经常会说我不得不做某某事情,这个过程是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进项回避,淡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一旦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主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推卸掉应承担的责任;
4、强人所难。经常听到父母说: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怎么怎么样,这也是我经常对我儿子说的一句话,这完全就是在威胁,强人所难,典型的暴力沟通,今天听完也让我陷入深深的后悔中;
其次我们就需要了解实现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1、区分观察和评判。我们知道评判是一种暴力沟通,那我们要改善这一点,第一要素就是观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说出观察结果,也就是事实,当你说出事实的时候,对方听完的感受是没有抵触情绪的,因为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沟通中并没有带有评判或者个人主观的评价;
2、体会和表达感受。我们要善于体会对方当时的真实感受,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更为真实的面对对方,这也是我的误区,我经常在沟通中会说:我觉得。其实在表达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表达自我评价的感受,并未考虑对方,未用同理心进行思考;
3、感受的根源是需要。任何暴力沟通都是一种需要未被满足,从而造成冲突,批评、指责和评论往往暗示着我们的期待,间接在表达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反过来,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对方可能就会做出积极的相应。
4、请求帮助。清楚的表达出自己需要的目标,具体到事项,告诉对方,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可以得到对方很好的回应。比如丈夫天天不归家,我们可以像奇葩说的辩题那样说:希望你每周陪孩子12小时,这是对孩子成长最基本的陪伴,孩子需要爸爸的爱。这样的表达和对应的指责比较一下,或者用奇葩说的辩题方式就是如果你归家我就取消你爸爸的称号,这两者哪个听起来更舒服不言而喻。
学会非暴力沟通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
1、学会倾听。全身心的倾听,不急于给予对方建议,先倾听对方,全心全意体会对方的感受,结合当事人的感受给予反馈,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的方式给予反馈,有助于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
2、培养对自己的爱。有一句叫做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懂得爱别人,我们要学会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我们都可以改成我选择做什么,我选择做是源自于我自己的需要,当你考虑我需要的时候就会找到你内心真正的价值取向;
3、愤怒与感激。任何一次暴力沟通都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产生的冲突,我们不需要压抑和忽视自己的愤怒,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愤怒,从而表达内心的渴望,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然后就是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的赞扬,表达感激之情,如果言不由衷反而会起逆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就是要尊重事实,了解感受,表达需求,最后给予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寻求帮助。我最深刻的理解就是真实且不失礼貌,我们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但是也要注重体会他人的感受,双方是以解决冲突达到最好的结果为目的,不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为目的,如果都能学会非暴力沟通,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的悲剧。同时作为妈妈,我也呼吁大家利用非暴力沟通教育子女,语言暴力的伤害远远大过身体的伤害,因为我自己是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的产物,我深刻明白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子女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减少暴力沟通并传递影响下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
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能够唤醒我们的内在,暴力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慈悲和爱其实也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人通常都是有这样的两面的。我们人性的这两面在一起,其实它才是一个完整的。可是当我们无知无觉的时候,可能习惯了这种模式。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文明社会里面,精神暴力其实更为广泛的,其实根源都是因为心灵暴力造成的。
大家也会发现其实心灵暴力有对外的也有对内的,其实很多时候你对自己也是很有暴力的。比如说你会经常的评判自己 ,你有没有这样的内心对话,就是当你静下来听你内心的声音的时候,你可能常常会说我不够好,你可能常常会说我这样是不对的,你可能常常会说我明明心里面有愤怒,可是我就是觉得我不应该去表达愤怒。可是到最后你有没有发现,因为这些能量这些隐形的暴力的积累,你会去破坏关系,你会自虐,你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那么开心,你会变成一个愤怒的人。甚至你的面相都会发生改变,包括你的身体的疾病,现在很多的研究,癌症等等身体的一些长期的慢性的一些疾病,其实都是细胞自我攻击造成的,都是你身体的叛逆造成的。所以暴力这件事情,心灵暴力,精神暴力这件事情特别需要得到重视。
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生命的人生状态里面,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由内而外的形成非暴力的人生模式。所以这一讲里面我们会重点的和大家去分享,关于我们自身如何真正的成为一个非暴力的更和谐的这样的生命状态。
那首先:
我们要学会表达感受。因为这一部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从感受的漩涡里面跳出来,能够从这个泥沼里拔出来,你会发现你变成一个更理性更中正的人。而且你会更和谐的去表达感受,你不会去压抑它。
我们的感受其实经历三个阶段。我们的人生三个阶段的升华,好像人生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一个成年人,那感受也在这个过程中在发展。首先就是我们刚开始第一步,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看别人脸色过日子,这样的时候,其实你内心里面所有的那些情绪都会压抑,形成隐形的暴力的根源。
比如说我们的父母经常会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如何,我们就会很不开心,他们就会生气,你会认为他们快不快乐是我的事。别人高不高兴是我的事儿,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会认为我应该为别人的快乐负责,我该被别人的情绪负责任,所以别人的情绪就会牵着你的`鼻子走。当我们特别想去照顾别人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被别人的情绪控制,时间久了我们也会特别的害怕与别人亲近。其实你很害怕和别人建立亲近的关系,你总是希望我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保持一定距离我就是安全的,因为一旦我和他亲近,我就会心好累。因为我和他亲近我就会不开心。我就会担心,关系被破坏掉我就会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我就会憋屈压抑,时间久你就会无意识的隐形的用各种暴力破坏掉这个关系,然后用以解脱自己。因为人都害怕失去自我,就是当我们和一个人亲近,我们有恐惧,我们恐惧我的自我被吞噬掉,直到你成为一个不再看别人脸色过日子的这样的一个人,也就是你不再是一个讨好的小孩,你不再是一个情感的奴隶和乞丐,这个时候你就解脱了。
可是当我们渡过这个阶段,我们到了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就是我们长大一点我们就会到情绪的面目可憎阶段,就是你很会说“不”。当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你甚至都会说“你不可以”。这个时候就是叛逆期,我们都经过叛逆期,有的人可能说我没有经过叛逆期,其实这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有一个阶段可能会撕扯会愤怒啊,因为我小的时候也是很乖的啊,那我也会是一个特别感觉,我要做一个好孩子,我努力学习,我做各种各样的一些事情,都想着我的妈妈快乐一点,其实那个时候活的心还是蛮累的。后面我自己学习,疗愈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其实我现在想想我妈妈那个时候各种的情绪,从来都不开心,他就是一种精神暴力。当然我不是责怪我的妈妈,我是想我的妈妈,他其实根本不知道他这是在暴力的对待我们,所以一直到现在我和我弟弟,其实每当我妈妈不开心的时候,当然她经常不开心,我们都会心里面就像被一把刀子插了一样,然后很难受。
学习非暴力沟通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倾听。我们在听别人讲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不停的安慰他,其实你不知道这个安慰是打断了他,让他表达不完,让他真正的需求说不出来,然后你就会无情地站在一个高处去评论,我们要停止这些习惯性的做法。
仅仅只是倾听,其实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核对,就是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所以经常问:“是吗”?“对吗”?我理解的怎么样?这一些核对都会很有效。
我们为什么不敢表达我们真实的需要呢,其实根源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关怀和关爱不够。就是我们内心没有力量,或者我们简单的说叫不自信。你不认为你和别人是平等的,你把自己放在一个低的位置上。
爱自己其实是非暴力沟通的原动力,也是一切我们和别人建立有效的和谐的爱的关系的原动力。一个人永远给不了别人你没有的东西,比如说“我爱你”,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就没有爱给别人。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方面,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评价方式就要有助于学习,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所以首先你要把自己回归成我是这个世界最大的一个胜利,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片树叶和另外一个树叶一样,这个世界几十亿人没有另外一个和你完全一样,你的人生的状态,你的相貌,你整个人生里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老天专为你量身定制的,你多么的独特,你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都是亿万精子中跑第1个的第1名的那一个。我们在这种世俗的道德伦理观里面丧失了对自己的平等对待。
如果你对待自己的方式是攻击自己评判自己,感觉我做的不对,一直活在那个悔恨里面,其实这也是一种暴力,所以自我宽恕非常的重要。但是宽恕其实它是立体的,要宽恕什么呢?
首先我们就是要宽恕那一个感到后悔的我,就是有一个有两个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一个就是做了那件事的我,一个就是不停悔恨的那个我,宽恕那一个做错了事情的我。其实我感到后悔,原来我心里面其实想做一些更正面的,更有意义的,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的,所以这个后悔的自己,其实他是在提醒我,我可以总结经验,下次可以做得更好,那个评判的我他可能是想激励自己。
那爱自己还有其他的几个方面,有一个其实特别有意思,叫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生活里没有乐趣的事情太多了,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乐趣的,只是可能你没有发现乐趣,有些事情是你有乐趣做,只是你没有找到乐趣,所以要把自己现在所有做的事情,然后把这个清单列出来然后去做。哪些是你根本不喜欢的?哪些是其实你是因为你的需要,因为你真正的需求而做的?要么就放弃他,要么就是改写做这个事情的动机,然后以服务生命作为目的来做。
我们如果爱别人,你会发现你内心里面会对自己会有特别深的嘉许和赞赏的感觉 。当这个时候其实对自己是另外一种更深沉的爱,爱自己不是表面的那种爱。我这个人这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很有意义,我这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这一生我没有浪费我自己,我对得起我自己。其实这是一种特别不一样的爱,当你能这样做的时候,你对待别人可能也可以这样。
非暴力沟通也是会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有意义,活得特别有建设性活的感觉。你不亏欠自己的一种原动力,当你爱到自己以后,你会发现非暴力沟通的,另外两点你就可以可能做的更自然了。比如说叫提出请求。能够请求别人的帮助,我们去邀请别人的帮助,其实有的时候是很难的。那非暴力沟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请求帮助,就是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如果我能够去邀请别人帮助,这个过程其实既对得起自己又尊重了别人。第一就是你信任别人,有这种力量来帮你,其实那个愿意帮你的人他特别有价值感。他觉得他帮到了一个人,而你又感觉你对自己做了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啊。当这样的时候我会发现,其实那些帮你的人他们特别开心,他们感觉他们很有用。所以大家可以勤快一点去请求帮助,你会发现你比其他人的成长速度会快,非常非常多,人生会高效很多很多。
另外一个就是记得表达感激,表达感激和赞扬有非常大的区别,在书里面就特别的强调了,感激而不是赞扬,然后书里有一段。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对我们有益的行为,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感激是什么呢?感激的两个步骤:
第一是对于具体做到的事情的一种承认肯定。
第二就是我有什么样的一些感情,我的什么得到了满足。
第三就是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我做到了,我又成长了。
感激是一个特别美妙的事情,所以建议大家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在读了这本书以后能够静下心来去想一想,我们日常中特别擅长,不自觉的做的一些事情,可能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善意,有的时候他反而都是一种暴力,是一种软控制。
当我们学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们可能就能够发现每一个生命各有各的美,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人,只有一个完美的群体,大家在一起互助共赢,是那种我们叫天堂式的生活方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5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所做,他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总结下来一个关键点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也就是说当出现问题之后,不要去指责他人,要先考虑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导致了这个问题,不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你是上司还是下属,都不要一股脑把问题都归结到对方身上,这样既可以让自己从激动、暴怒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又可以避免和他人因一时激动产生冲突。相当于一个尖锐的利器变得柔和,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一、观察:
区分观察和评论,若将其混为一谈,他人就会倾向于自己听到的是批评,并反驳我们影响到双方的关系,从而对沟通造成障碍。正确的观察应该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也就是只观察,单纯描述事实,不妄加评论,比如说“你的衣服上有污渍”而不是“你好邋遢呀,衣服好脏!”且要注意减少“总是”“从不”这样过于绝对化的词语,因为这样的词语会使我们的表达过激。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言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二、感受:
除了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一下别人的感受,就像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在接触案主时,要站在案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有同理心,当我们自己经历过,就会明白对方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你不要难过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三、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它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标注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我们要去了解案主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我们认为案主需要什么。假如说案主的亲人离世,案主当下最紧迫就是通过哭来宣泄自己的悲伤,他的需要就是哭,而不是我们说“不要哭了,要走出来”。
四、请求:
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被请求人,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果我们通过拒绝来提出请求,人们的反应常常是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
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最后将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藉由这本书,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世界,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7
言语之力,可以把生者活埋,把巨无霸彻底打垮。------海涅
有一段时间,感觉生活一团乱麻。为什么那么多烦心事?为什么我说的话总是错的?为什么我的感受总是被忽略?为什么没人理解我?无数的为什么,让我每天愁眉苦脸,躁动不安。
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篇介绍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的文章。他告诉我: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语言,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在深深地伤害着我们,而我们也总是以条件反射式的不满伤害别人,于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暖,便因此遭到破坏。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对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所有的.问号也许在《非暴力沟通》中可以找到答案。于是,我加入了有书共读营,希望能得到帮助。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就瞅你了怎么地?”
“信不信我削你?”
这是一个网上流行的关于东北人的一个梗,说是百分之五十的冲突都是由这几句话开始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暴力沟通的例子,这样的对话接下来很可能会引起暴力事件。
大部分语言暴力的根源,其实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而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长颈鹿语言”。之所以称之为“长颈鹿语言”,是因为长颈鹿有一颗大大的心脏,长长的脖子让它拥有的良好视野。长颈鹿在进食时能够把刺化为自身的营养,代表着沟通顺利进行,最终达成一致。
长颈鹿语言是解决争端,让生活和工作的沟通更加顺利有效的最好沟通方式。它提醒我们专注于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书中通过一系列生活对话实例,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回应,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特别是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促进倾听、理解和发自内心的互助,让爱和尊重重新融入生活。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如果你希望周围充满爱,让我们一起学习长颈鹿语言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
当我读过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之后,感触很深。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与他人沟通,交流,进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本书首先是帮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人们以为平和的谈话方式其实可能是“暴力”的,这种“暴力”可能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大多数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认为自己说的话很客观,其实完全不是。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解决办法,即非暴力沟通模式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假如你看到了一件令自己不满的事情,你若呵斥对方,让别人改正,那给对方带来的就是痛苦;如果以较委婉的方式告知对方,并让其改正,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方也会知道该怎么去做、去改正。
这个方法是非常不错的,但如果对方脾气暴躁,不与你认真沟通,你需要怎么去做?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遇见不讲理的,自己也很难冷静,对此,非暴力沟通指出如果关注别人的需要很难,那就不妨从关注自己的需要开始。
即我生气愤怒的原因是什么,我希望别人理解我,指责是无法让别人理解的,我必须说出我真正的需求,了解了自己然后才会想到去了解别人。例如:若与自己特别要好的朋友发生争执,如果双方互不退让,结果只有一个,友尽于此。如果其中一人退让一步,听听对方的辩解,理解对方的想法,自己在表达的时候,语气态度委婉一些,沟通肯定是没问题的`,而且矛盾与不满都会不复存在的。就如老子所说:“圣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非暴力沟通也是这个道理,在与人沟通时,只有放下了说服对方的念头和动机,转而充分和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这样才会有最好的结果。这便是这本书比较好的地方,它不光教会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即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进而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通过这本书,学会的不是如何说话交流,而是一种思维,这些思维模式是非暴力共同的精髓。认同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看法才是真正做到了非暴力沟通,所以要在生活当中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使自己能与多人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9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
《非暴力沟通》读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处:其一是爱自己(第九章内容),对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对自我表现的包容;其二是非沟通的四个关键性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以及第三点对话中对他人情绪的理解。
整本书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爱,这也是后文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然后展示了“非爱”的异化的沟通方式;继而分五章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对个体具体的或连续性的行为发表不带道德评价的意见,而不由此行为推测、总结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们不对行为进行评价,而是表达此刻的心情)、需要、请求(减少抽象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请求内容);此后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倾听别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达愤怒与感激,热爱生活。
在阅读中,除了“爱”以外,给我很深映像的另一个词是“具体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中,作者一再强调我们具体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具体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发出具体的请求。其实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在表达感受和发出请求这两点上,我觉得这种具体化和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冲突。我们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间会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暗示出来,而不会明示。当然,另一方面而言,这种风俗,也让我们更擅长体会别人的情绪。(至少我个人感觉,内向者普遍如此)
第九章爱自己给我很大的震撼,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第九章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不同于以往我所看过的文章,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对自身需要的关注”,让我觉得以“满足需要”为导向去处理问题,而不是纠结于自我的愤怒与不满——虽然这是句正确的废话,但当我在与人共事中再体会这句话时,确实感到身心的一阵轻松。(当然这也是因为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而后文所提的“愉快的工作”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好像我还没有体会到二者的区别,因为我这确实是我的工作,虽然我很讨厌。
其它几章除了具体讨论非交流沟通的细节外,我个人喜欢的还有第二章。异化的沟通方式的.提出,让我反复回味了很久,反省了自己,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总是不经意的采用里面的某些方式跟人沟通,引人不快。而在第五章作者提出的四点关于听到不中听的言论是的内心放映,也很令我欣赏,负面的感受是由于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并非行为本身。至于其他各章,暂时触动一般,不过对于两个人的对话交流,我觉得可以再着重看看六、七这两章。
虽然作者反复强调的“爱”有时让我觉得像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都有点扯淡(毕竟国内没有教会那种氛围)不过就沟通方式而言,理论讲解的很清楚了。虽然我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完全地按照那四个步骤去实施,但是那种自我克制、客观具体的讨论事物的态度我想自己是会努力做到的。同时,从需要是否被满足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情绪也是值得一试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1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图书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接触到《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在清河发电公司团委举办的“团青互助课堂·读书伴青春活动暨读书社团成立仪式”主题活动上,樊登读书会讲师推荐了这本书。讲师的讲解令我受益匪浅,于是回家我多次仔细精读,颇有心得。
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昧的归责于对方。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人“屡教不改”的行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指责、生气、隐忍等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沟通问题,反而可能会加剧问题。非暴力沟通就解决了语言上对抗,并使人得以高效沟通。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非暴力沟通,不管我们是作为领导的角色、员工的角色、配偶的'角色、同事的角色、朋友的角色、亲人的角色等等各种角色中我们都必须学会非暴力沟通,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与人交往变得更加容易和顺畅。
那么我们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非暴力”沟通呢?看完这本书我总结了一下,就是运用以下四条方法进行沟通就能够达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一是要观察和讲事实。这个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开端,但是也是最难的一点,因为我们只讲事实,而且要不加任何个人观点和评论的讲事实。二是要讲体会和感受。不要责备自己,也不要指责他人,要用心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三是要讲为什么。讲完感受之后我们就可以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四是要讲清明确的要求。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必须是清晰的明确的要求,才会有效果,不能用模糊的词语来表达。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并能与人心平气和地实现沟通目的,发现一些自己以前没注意到的“暴力沟通”。通过对这本书的精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人的沟通方式。希望通过我今天的分享,也让大家在《非暴力沟通》中有所收获。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
尊重和合作,我总是习惯性命令小褚,当她达不到我心里的期望时,我会觉得这孩子没出息,不合作,我觉得我自己是书中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看完这一章节,我觉得自己是否该放下自己的脾气,多跟小褚沟通,不是命令而是合作,多关心她真正的需要,和她一起成长。自我的需要也很重要,我们不能装伟大,“我为了你放弃了自己,放弃了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有压力,自己也会暴躁易怒,学会尊重孩子,更要学会尊重自己,愿自己做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和小褚一起成长。
这半年来因为自己的事已经很久没有和小褚深入聊天了,哪怕只是抱抱她,除了机械式地送她上学,上课,都自认为她长大了,可以独立了。看着身旁熟睡的孩子,思绪万千……不知道自己错过了这半年小褚的哪些成长的因素。
贴标签,攀比,挑剔,我经常这样苛责小褚,“你真笨”,这是我老说她的,后来我发现当她和她妹妹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我的强化,她竟然真的觉得自己笨了,做事畏手畏脚的。我觉得我需要改变,从内心深处了解她真正的需要,和她好好交流沟通,趁她还小,多陪陪她,哪怕只是和她手拉手一起散个步……
觉得自己应该每天花点时间明确自己的育儿目标,是替小褚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让她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把我认为对的东西不经沟通地强加给她,还是学会沟通,用行动去引导她健康成长?
书中练习一中“我希望和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我的回答是“朋友,愿意和我交心的朋友。”怎么能让她愿意呢?沟通,行动,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也许未必正确,但至少得有信心对自己做出选择。
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要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有点羞愧。在小褚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比较苛责,和家里亲戚的孩子在一起,发生矛盾,无论对错,我都是训她,因为觉得她是自己的孩子,现在想想“她会不会以后及时是对的也不敢和他人争辩”。互相倾听与理解,是我在和我母亲的相处过程中缺失的,她总是强加她的想法给我,而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和小褚的相处中,只要不触及我的原则,我更希望我们是朋友,她可以把她最真实的感受与我分享,真正的需要告知于我。
我们可能一直看重孩子身体上的安全感,别磕着碰着,别受伤,别生病,而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上个周末休息在家,把她学习的桌子上搞得全是玩具,没有收拾,我看见了,一头恼火,让她收拾,她嘀咕了一下,我一下就火了,把她桌上的玩具找个垃圾袋全扔了,她一下哭了,读后感.我也没管她,自己到客厅坐着了。等我情绪稳定下来了我就到房间看她,看她把垃圾袋里玩具都拿出来收拾好了,一个人战战兢兢得坐在书桌前,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失控了,我的粗暴让她害怕,让她对这世界没有安全感。看了这第三把钥匙,我要学会换到孩子角度去看问题,“也许她只是玩忘记收拾了呢?”“也许我好好和她沟通,她就会收拾干净呢?”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安稳和谐的环境,让她身心放松,好好享受她这个年龄应该享受的。
第四把钥匙,有时确实这样,孩子对我生活的引领甚至超出了我对她的,她会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抱抱我,给我写封信,给我不停地说话,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很幸福,有时我会觉得她很烦。我觉得我的孩子是个强有力的给予者,热情(我常打击她爱管闲事),我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东西,看了这,我觉得我很惭愧,给予是相互的,我应该在坦然接受孩子的给予的同时反省自己,从中有所学习。
第五把钥匙,使用尊重的语言,小褚长这么大,我用过最恶毒的语言刺激过她,讲完我就后悔,我是疯了吗?从那之后我就很注意,在我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就会保持沉默,或者冷静下来内心问问自己真正需要表达的是什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长颈鹿语言”我觉得是很必须的,和任何人沟通都这样,我不能强加我的主观判断在里面,我只陈述事实,然后再联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样的沟通才平等有效。
第六把钥匙,在成长中学习,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我们确实无法什么事都做好应付的准备,和孩子一起,沟通商量进而做出决定,这是一种互相尊重,更是共同成长。我们要学会做一些选择,不能惧怕,这样不行,别沮丧,至少它是一次经历,会为你的成功总结经验的。
第七把钥匙,让你的家成为“无错区”,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换位思考,善意思考,互相照顾彼此的需要,学会表扬与赞美,而不是批评与指责,学会沟通合作,让家庭关系更和谐,让家真的成为孩子和家人心之向往的地方。
觉得认识师傅认识晚了,也许早半年看这本书,我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一直就是“豺狗语言”,用自己的选择来对待亲人,自认为的为所有人好,远离了彼此内心的联结,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做,自己累,也失去了很多,心里有很多感受,但却词穷……
故事分享,分享的是故事,折射得不也是我们,如何和孩子共成长,让家庭更和睦,我想我得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去实践。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的几个词“纯粹”,“联结”,“倾听”,“控制”。纯粹得爱亲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学会联结,学会沟通,倾听别人,倾听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记住“暂停键”,记住长颈鹿语言,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改变自己,让孩子和自己更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3
《非暴力沟通》读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处:其一是爱自己(第九章内容),对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对自我表现的包涵;其二是非沟通的四个关键性步骤(观看、感受、需要、恳求)以及第三点对话中对他人心情的理解。
整本书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爱,这也是后文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然后展现了“非爱”的异化的沟通方式;继而分五章叙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看(对个体详细的或连续性的行为发表不带道德评价的看法,而不由此行为推想、总结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们不对行为进行评价,而是表达此刻的心情)、需要、恳求(削减抽象的语言,详细的描述恳求内容);此后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倾听别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达生气与感谢,喜爱生活。
在阅读中,除了“爱”以外,给我很深映像的另一个词是“详细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中,作者一再强调我们详细的表达自己的观看结果、详细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发出详细的恳求。其实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在表达感受和发出恳求这两点上,我觉得这种详细化和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冲突。我们许多时候有意无意间会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示意出来,而不会明示。当然,另一方面而言,这种风俗,也让我们更擅长体会别人的心情。(至少我个人感觉,内向者普遍如此)第九章爱自己给我很大的震撼,可能是由于我自己有一点完善情结的原因吧,很简单自我生气,自我纠结。第九章作者的疏导,的确让我很受益。不同于以往我所看过的文章,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对自身需要的关注”,让我觉得以“满意需要”为导向去处理问题,而不是纠结于自我的生气与不满——虽然这是句正确的废话,但当我在与人共事中再体会这句话时,的确感到身心的一阵轻松。(当然这也是由于事情得到了妥当的解决)而后文所提的“开心的工作”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似乎我还没有体会到二者的区分,由于我这的确是我的工作,虽然我很厌烦。
其它几章除了详细争论非沟通沟通的细节外,我个人喜爱的还有其次章。异化的沟通方式的提出,让我反复回味了很久,反省了自己,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总是不经意的'采纳里面的某些方式跟人沟通,引人不快。而在第五章作者提出的四点关于听到不中听的言论是的内心放映,也很令我观赏,负面的感受是由于需要未得到满意而并非行为本身。至于其他各章,临时触动一般,不过对于两个人的对话沟通,我觉得可以再着重看看六、七这两章。
虽然作者反复强调的“爱”有时让我觉得像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都有点扯淡(究竟国内没有教会那种氛围)不过就沟通方式而言,理论讲解的很清晰了。虽然我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完全地根据那四个步骤去实施,但是那种自我克制、客观详细的争论事物的态度我想自己是会努力做到的。同时,从需要是否被满意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心情也是值得一试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4
《非暴力沟通》一书,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写,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我一直以来比较排斥读外国人的书,尤其是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作者去难民营中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时,遭到一个穆斯林男子的怒吼,许多听众随声附和,现场一片混乱,尴尬至极。可是,作者神情自若地与该穆斯林男子进行非暴力沟通,对话持续了近二十分钟,“穆斯林”的情绪稳定下来,作者与之成为了好朋友。一个小时后,这个原先称作者为“谋杀犯”的男子竟然诚恳地邀请作者去他家享用丰盛的斋月晚餐。真的是太神奇了,刚刚还是水火不容,转瞬之间“化敌为友”,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奇效。我认为,作者的成功之处,在于专注于彼此的观察,用心倾听对方每一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并顺势引导对方认识到:美国人有很多,善恶并存,而“我”是来帮助穆斯林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让别人看出我们的善意,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圣·路易斯地区的一个女教师,因为帮助学生学习,而下班迟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她正在收拾东西。这时一个陌生的男子闯进来,大声吼道:“快脱了衣服”,意欲强暴她。这位女教师急中生智,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之交流,那位男子每听一次她的反馈,冲动的欲望,就减弱一点,最后竟然感觉很羞愧,灰溜溜地逃之夭夭。这个女教师幸免遇“难”,启发我们,在危急时刻,神情慌张,剧烈反抗,反而会激起对方的怒火,悲剧难免会发生。反之,运用非暴力沟通法,倾听对方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对方着想,那么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沟通方式啊!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总之,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可以化解很多一触即发的矛盾冲突,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沟通,如果沟通能力强,各方面力量就会调动起来,形成合力,班级就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怨声载道,矛盾丛生,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读《非暴力沟通》,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正如一位南京大学一位教授所说:“优秀的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
是一本想要安利给全世界的实用性沟通教科书。
在翻开书之前我从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很有趣啊,是很久没有读过的标准科研文章型指导读物,读起来逻辑通畅条理清晰,实操性这方面怎么说呢,是一种要让人一点一点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纯熟运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种含蓄的语言,中国人也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总是更期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字里行间来感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吝啬于真诚通透地表达,这样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及隔阂。(看完书发现其实所有人类都有这种依赖性造成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旨在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表达以及沟通,更或者说,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认识以及表达自己。观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真实需要,从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传递“非暴力,爱自己”的精神,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观点和理论非常实用,阅读的过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况,不时在想“如果运用非暴力的沟通方法应该怎么表达呢”,练习的这种过程其实也很有趣。至于具体实际操作,其实真的挺难,因为这种沟通方式需要顺畅的沟通环境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间,而现实生活中,哪怕自己内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沟通想要去爱人人,但是当遇到铜墙铁壁一般拒绝沟通的对象,或者说一时之间的情绪波动,(就比如真正在路上开车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还是会很苦恼于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无法熟练运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还是会尽量去做去练习吧,如果真的能熟练运用感觉还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相关文章: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注意沟通的方式11-07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2-16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17
(精选)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18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09-28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2-03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17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优选)05-18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