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4-05-24 12:37: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集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集合)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

  教学内容:

  实践—协同制作并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

  进一步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powerpoint协同制作和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主题(题目可以自选,但至少应有五个小标题)

  我们的班级

  a、基本情况

  b、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c、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d、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e、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f、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二、基本要求:

  1、鲜明的主题和正确的文字表述

  2、丰富的.图文资料及合理的组合

  3、优美的声音、动画效果

  4、多幅演示文稿的顺序合理、切换得当。

  三、制作方式

  全班分级制作,共分为8个组

  第一组:选一人,负责整体设计统一模板。

  第二组:基本情况

  第三组: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第四组: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第五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第六组: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第七组: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四、制作过程:

  五、组合:

  六、演示

  七、小结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教科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2章《信息获取》第2节《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第2部分内容《搜索技巧》。《搜索技巧》共2个课时,本教学案例是第1个课时。

  前一节主要学习了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基本使用方法。本节旨在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本节是本章后两节《文件的下载》《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情感趋于深刻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我所教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但根据开学之初所做的书面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按照“以强扶弱”的原则,把他们分成了15个左右的小组,每组4人,并指定了各组组长。在前几次上机课中,给学生操作的时间较多,对文件的共享和访问、word的使用等都有讲解和实践。特别是前两节课对网上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基本使用方法的学习,学生普遍掌握较好,为本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搜索技巧

  培养灵活运用搜索技巧搜索各种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和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对比,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运用搜索技巧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一)教学重点:关键词的提炼、多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强制搜索、常见逻辑命令的使用

  (二)教学难点:常见的逻辑命令的使用

  (三)依据及处理思路:

  搜索技巧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所有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关键词的提炼,所以关键词的提炼就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关键词的提炼需要通过多关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常见的逻辑命令的使用、强制搜索、中英文结合搜索等技巧来支撑和实现,所以这几条也应作为重点内容,需要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探究学习。而像养成良好有效的搜索习惯、向搜索高手求救、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准确的关键词等技巧无须专门设计搜索任务,可蕴含在任务探究的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灵活地提醒学生。

  常见的.逻辑命令,绝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搜索中都没有使用过,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故为本节的难点。为此,教学中单独设置了一个相应的探究任务。对于这个任务,仅仅让学生探究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先通过类比数学上集合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思考、讲解并示范其用法,再让学生以先分解再综合的方式完成任务,以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策略

  搜索技巧看似很简单,其实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教材上列出了搜索技巧的相关要点,没有提供详实的教学案例;这些知识(搜索技巧)间没有较高的系统性,但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及方法的多样性。另外,学生原有水平差异明显,已有一些搜索经验但存在着许多不科学而又自我盲目的成分。因此在设置活动时,我认为本课时(第1课时)不适合综合性的主题活动,那样容易忽略一些重点环节和方法,并且容易使学生沉迷于搜索内容本身,而不注意搜索技巧的运用、积累和总结,达不到预期目的。下一课时(第2课时)再设置相对综合的活动任务,巩固技巧的灵活运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置了3个针对性强、有趣味性、贴近学生视野的小主题任务,每个任务分别突出一两个重点,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教师引导探究、螺旋式提高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同时紧紧围绕“技巧”这一中心点,强调对比,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比与互动让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地认识不同搜索技巧的不同效果,在对比中,突出技巧的灵活与多样,体现“搜索”的思想和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并拓展课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我设计了2个巩固提高任务和1个知识拓展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同时也防止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必作任务后,去做与课堂无关的其他事情。

  另外,根据学生爱玩和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了激励教学法。以用五星的个数来量化评价,星数越多,期末总评时加分越多。另外,根据整节课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选出三个优胜组,利用课外时间给予他们一个小时的自由上机奖励。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5分钟)

  用一道类似福尔摩斯探案的智力题(美国联邦调查局有这么一道招考题目:“一个人到朋友家吃饭,觉得味道怪怪的,就问朋友这餐吃的是什么肉?朋友说是企鹅肉,他沉思了一会儿,就着就号啕大哭自杀了。”为什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基础知识。

  (二)布置任务、引导探究(22分钟)

  先要求学生访问教师机下载学习记录表,在探究过程中填写,完成后提交。并告诉学生,老师会根据整节课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选出三个优胜组,利用课外时间给予他们一个小时的自由上机奖励。

  设计意图:1.激励机制,强调小组合作

  2.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防止个别学生滥竽充数

  1.[必作任务一]即完成“新课导入”提到的智力题(7分钟)

  设计意图:关键词的提炼、多关键词的使用、搜索条件的细化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比比哪组先找到答案,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所用关键词。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对搜索技巧有一定的认识后,展示几组学生方案,进而提供教师方案,加以对比分析(选择的关键词有何不同、为什么要那样选择、不同的关键词对搜索效率有何影响)。

  几种关键词对比:

  美国联邦调查局招考题目答案

  美国联邦调查局企鹅肉自杀

  美国联邦调查局企鹅肉自杀答案

  [选作任务一]微软公司招聘时,曾有一道著名的题目: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试试你能搜索到多少种不同的答案。

  2.[必作任务二]一天,丁磊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了对汪国真诗歌的介绍,其中一首他格外喜欢,但他没有注意到诗名,也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只是对其中的那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记忆犹新。你能帮他找到整首诗吗?(6分钟)

  设计意图:强制搜索(双引号)的使用

  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各组,然后请一组完成较好的学生代表演示搜索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思路,教师适时补充指正,其他学生观察对比,反思不足。

  几种关键词对比:

  汪国真诗歌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汪国真诗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诗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选作任务二]用同一个搜索引擎,关键词分别是:美丽的海南岛和"美丽的海南岛",得到的网页数量相同吗?如果不同,你觉得哪个更多?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3.[必作任务三]李琳想搜索一些关于韩国电影的网页,但只对故事片或者喜剧片感兴趣,不希望恐怖片出现,你能替她想一种快捷有效的办法吗?(9分钟)

  设计意图:逻辑命令(and、or、not或+、|、-)的使用

  这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先启迪学生思考,再讲解并演示“and、or、not ”或“+、|、-”的用法(结合数学上集合的关系);然后建议学生把该任务分解成3个小任务,分别完成后,再综合起来完成本任务。

  参考关键词:韩国电影+故事片|喜剧片-恐怖片

  (注意:减号前必须有一个空格)

  (三)拓展探究、提升知识(5分钟)

  1.对于还未完成必作任务的学生,教师及小组给予指导帮助;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完成拓展任务。

  [拓展任务]查找介绍“搜索技巧”的网站,看看还有哪些好用的技巧,相互交流探讨,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拓展与提高自身的搜索水平。

  (四)交流评价、归纳总结(8分钟)

  1、基本技巧总结(师生互动)

  2、学生展示交流其他技巧

  3、学习评价和建议(结合教学目标和各班学生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建议)

  评价标准:用五星的个数来量化评价。星数越多,期末总评时加分越多。

  4、宣布3个优胜小组,给予课外上机奖励。

  七、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小组探究和自主实践完成必作探究任务,有1/3左右的学生完成了部分选作题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师生间的互动也比较愉快,课堂气氛活跃。

  1、在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建设,以针对性强、有层递性、贴近学生视野的小任务探究活动的形式,引导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2、整个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而展开,并通过几个小的任务分散了教学的重点;并以先分解再综合等方式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3、以完成必作任务和选作任务、并填写学习记录表的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挑战,实现分层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并较好地避免了学生沉迷于搜索内容本身,而不注意搜索技巧的运用、积累和总结。

  4、教学引入比较有趣,以及奖励机制的应用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5、整个探究活动都贯穿了技巧的对比,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比,突出技巧的灵活与多样,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搜索技巧的不同效果,反思自己的不足。

  另外,还有极少数同学未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对于这部分学生,应适当削减一些题目,并多给予指导;还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其自主上机操作练习。同时,在下一课时的综合任务里,应该设置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防止电脑中毒”、“交通路线”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加以解决,培养他们把知识用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为宁夏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三节“命令、事件驱动、顺序结构”中的部分内容。根据九年级下学期只有8课时上课时间的具体情况,我们尝试将上下册教材对调教学,因此本学期上的是下册的教学内容。

  九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只有一个内容就是易语言程序设计。学习任何语言都是从顺序结构开始的,在没有接触到其他结构的程序之前,讲解什么是顺序结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在本节课之前,为了使学生对顺序结构程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我们先学习了第四节“选择结构程序和算法”,已对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做了一个对比,解决了本节中顺序结构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节内容着重学习命令和事件驱动。我认为把握教材,不是唯教材是听,在本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原则下,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灵活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册教材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按照一般的的程序设计语言教程先讲语法概念,而是直接从编程入手,第一节课就是“编制我的第1个程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早早地体验一下让计算机听话的愉悦感和能够写出自己的程序的成就感。如果开始就讲编程的概念、语法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此望而却步。但是这样也就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后果,比如学生对程序灵活的语法不知所以,不知道哪里该加括号,哪里该用等号等等,这些都是预料中的,完全可以理解。这也正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节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节“编制我的第一个程序”、第2节“数据类型、变量及表达式”、第4节“选择结构程序和算法”,每个学生都编写过5到6个小程序,但一直没有接触过可视化编程的概念和语法,因此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对易语言灵活的语法存有疑惑,这是很正常的。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错误体验之后,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概念和语法,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认识是一个由模糊到明朗化的过程。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本节课可以回答他们一直关心、追问的一个问题:易语言倒底有多少条命令?哪里才能找到这些命令?

  三、说教法:

  本节拟采用演示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易语言编程环境,演示讲解;然后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本节中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作业不必当堂完成。

  四、说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理解什么是属性、什么是方法、什么是事件;

  ②应用属性和方法不同的语法特点;

  ③在易语言IDE中查看各种组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的几种常用方法;

  2、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应用属性和方法不同的语法特点;

  ②在易语言IDE中查看各种组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的几种常用方法;

  难点:什么是属性、方法、事件?

  3、准备:

  ①教师演示文稿《命令和事件驱动》

  ②教师演示程序、学生练习程序(下载)

  4、教学过程:

  ①教师通过演示文稿讲解可视化编程必须知道的几个概念: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

  突破难点:打比方

  这些概念比较抽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个组件放到了窗口上,它就成为这个窗口的一个对象。就好比钞票在造币公司,它不是钱,而是产品,在市场流通以后才能成为钱。

  再用汽车打比方:汽车作为一个对象:

  属性:就是一个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性:高度、宽度、颜色、品牌等

  方法:就是这个对象可以做什么:行驶、载人、载物

  事件:就是在什么情况下让它产生动作:转弯时、会车时、刹车时、倒车时

  用一个编辑框对象来比较:

  属性:顶边、左边、高度、宽度、内容、可视

  方法:加入文本()

  事件:被单击、被双击、获取焦点、失去焦点、内容被改变

  语法特点:

  属性:对象。属性=值

  如:编辑框1。可视=真;编辑框1。高度=50;编辑框1。内容=“你好”

  方法:对象。方法()

  如:编辑框1。加入文本(“未来的软件工程师”)

  事件:不能用在命令行中,只用来建立一个子程序,以触发一个动作

  如:子程序:编辑框1。获得焦点

  ②教师演示:在IDE中查看属性、方法、事件的三种方法:

  1)在窗口中选中一个对象,在左侧“属性”面板中会看到该对象的所有属性列表;在属性列表的下方有一个下拉列表,打开会看到所有的事件列表(事件分两栏,一栏为公有事件,一栏为私有事件)

  2)在窗口中选中一个对象,右击,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查看数据类型定义”,会自动展开左侧面板中的“支持库”面板,并且列出了该对象的所有属性、方法、事件(属性、方法、事件有不同的标识图标)

  3)在程序集中将光标指向一行,会弹出一个与该命令行相关的气球提示框。

  ③展示教师作品:报名程序。e

  本程序中用到了四个对象:编辑框、单选框、组合框、按钮,其中单元框和组合框为新内容。

  用到了一个方法:编辑框。加入文本()

  用到了一个事件:按钮1被单击

  设计:当按下确定按钮后,输入的学生姓名、性别、班级自动加入到右侧的编辑框中。

  ④学生自主探究:

  找一找单选框和组合框有哪些属性和方法?本程序中将会用到哪些属性和方法?

  怎样把学生信息加入到右侧的编辑框中?用到了编辑框的什么方法?

  试一试,你能不能把一个学生的信息保存到右侧编辑框中。

  教师提示:你可以先尝试着一个一个解决:先把姓名加进去,再试怎样把性别加进去,最后再试把班级加进去,一步一步接近最终目标。

  ⑤每完成一步,演示一个最先达到设计要求的同学的作品,评价得失,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一个思路。

  【课后反思】

  本节课总体上来说是轻松愉快的,主要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未知知识的欲望。学生也能找到应该用到哪些属性和方法。问题主要是大部分学生不会根据提示查看参数。这个问题应在后面的作业中加强练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快乐的植树节》,选自天津市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以后整个画图教学,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地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本节课共两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掌握了复制、移动的方法,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针对“图形”的变形操作进行学习,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这样设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对图形进行旋转、翻转以及拉伸的方法。熟练在文件之间进行图形的复制、移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感受对图形进行变形的操作过程,掌握图形操作的基本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掌握对图形进行旋转、翻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对图形进行变形的方法。

  课堂上恰当的教学和学法的运用,能够使教学重点分步递进,教学难点逐步化解,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区、快乐教学法,并且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学中悟、操作中进得探究”几个环节走进课堂,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校学生而言,玩是孩子们的爱好,通过创设情景,不知丰富的任务,让孩子感到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枯燥,让他们沉浸在快乐的愉快的玩中,更有益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在玩中启发学生思考,启发他们进行问题的解决,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实践领悟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在学习的探究中进行创新。

  上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以及教学、学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我校的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家庭配有计算机,一部分同学在低年级参加过计算机艺术班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个别学生欠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他们的预备知识,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我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宽带网络教室、天大天财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液晶投影,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

  巧手擂台——情境导入——教师导航,质疑探究——精讲多练,领悟方法——梳理知识,多元评价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巧手擂台

  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进行的指法训练竞赛,竞赛分层进行,键盘高手可以登上擂台,竞争擂台擂主,其它同学完成基本任务即可。擂台赛结束后,教师稍做点评,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

  这是根据我校五年级学生在不同的指法练习阶段搭建的不同竞赛内容的小小擂台,练习中主要是借助运指如飞练习软件。指法的练习对于小学生是枯燥的,这里我借助擂台竞争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每次都兴趣很高,在竞争中也提高了指法的速度。每次的法练习中我都布置输入一段文字,它的内容与后面新课的引入有关系。

  第二个环节:趣味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新课的导入,这样很容易唤起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获得知识,求得快乐。为此,在新课开始创设了这样一个趣味情境:

  上节课,同学们每人画了一棵小树,并且通过复制、移动的方法把小树“变”成了小树林,从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几天过去了,让我们再去小树林看一看有什么新变化?此处设计是为学生回忆旧知识,引出新内容做了铺垫。接下来大屏幕显示一个flash动画:(场景是这样的)在春风的吹拂中,小草偷偷的钻出了松软的泥土,嫩绿嫩绿的,好像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春装,忽然从画面外飞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蝴蝶,它飞着飞着落在了小草上,这时画面停止。孩子们发现这是一只受伤的小蝴蝶,什么原因呢?大家议论纷纷,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并提出建议: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这只受伤的小蝴蝶?学生回答后,带着他们的爱心我们走进下一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教师导航质疑探究

  同学们打开“蝴蝶”文件,看到的就是那只受伤的小蝴蝶“用什么办法帮助它修复美丽的翅膀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开始想办法,这时给出3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

  这里,我没有直接给出操作步骤和提示,是想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进行“瞎试”,在“瞎试”中积累学习一般软件的方法。这时,有的学生照着左边的翅膀,画右边的残缺部分,但发现难度很大,着色也很复杂,有的学生观察到将右边有残缺的一半翅膀剪切掉,再把左边的一半翻转过来就可以,但是如何翻转?学生们互相启发,热情很高。

  在学生们最后把焦点集中到图形的“翻转”上时,由教师及时提示“翻转和旋转”对话框,接着让学生通过这个对话框决图形“翻转”问题。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将可爱的小蝴蝶修复好了。

  画面上小蝴蝶多孤单呀,它的小伙伴哪?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素材库,通过文件之件的复制、移动的方法将小蝴蝶的伙伴们请了出来,并且运用图形“旋转”的方法让画面上的蝴蝶千姿百态。孩子们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启发和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在激发出他们的“认知冲突”后,才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这要比单纯的讲解深刻,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地进行动手实践并在操作中探究学习,实现了新旧知识的.重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在此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神奇与快乐的引导下走进信息技术课堂,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动参与者。

  第四个环节精讲多练,领悟方法

  本环节中找出两份典型的学生作品,通过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很快发现第一份作品中的蝴蝶大小一样,与生活中的实际不相符;第二份作品中的蝴蝶有大有小,这个同学是怎样做的呢?由学生讲解:原来在图形的复制、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鼠标的拖动变换图形的大小。而对第一份作品中己经存在的图片如何调整它的大小呢?由些引出本课教学难点:图形的拉伸操作。教师引导打开“拉伸”对话框,学生自主探究,领悟方法。

  在学生的练习中,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作品,对于其中的一些共性或是突出的问题,一般我都利用广播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他们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间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高些。而且在此环节的设计中,我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实践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操作中突破难点。

  第五个环节梳理知识,多元评价

  请学生自我推荐作品大家一起共享评价。学生在推荐作品是要求介绍作品的特色(即创新)的内容,同时说出自己运用了哪些技术实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此时,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同时及时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进行引导和指正。

  通过这样的作品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本课知识点,并通过多维度的作品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在作品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针对同一电子作品的不同设计风格和不同的设计思路要给以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最后大屏演示让这些快乐的小蝴蝶回到小树林里去,美丽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小蝴蝶们载歌载舞,尽情歌唱着,好像在对同学们说: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朋友们,也祝你们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收获!

  课后反思:

  1.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围绕“快乐”教学进行设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导入,而且在学生操作学习中始终注意给他们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激发并维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探究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被调动,操作更加主动,使课堂真正变成学习的探究场所,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知识的迁移学习奠定了基础。

  不足:有的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创新能力较弱,完成基本任务后不能发挥想象进行创造,这是以后教学中要加强的一个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素材是多媒体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图形图像的准备是一项重要而关键的工作。本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就是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的关键章节;本节课是4.3图形图像的加工的第一课时,是上节课内容图形图像采集的延续,又是图形图像加工的引路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Photoshop工具软件的常规操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图形图像系统处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像常见问题调整的方法;

  2、掌握魔棒工具和画笔工具的使用;

  3、能够进行图像的简单合成与加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2、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培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像调整(大小、裁剪、色调色彩等)、魔棒工具和画笔工具的使用

  难点:各种工具的综合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1、利用学生采集的素材:通过上节课图像的采集,同学们都拍摄了数码照片,照片上肯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调整;

  2、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大头贴经常出现在书本封面、文具表面等处,根据兴趣爱好,本课设计了制作个性大头贴这一的主题,通过对真实的素材进行加工,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选择学生熟悉的软件:Photoshop软件,初中虽然有所接触(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图像处理,只是简单了解了photoshop的简单选取工具、选区变换和图层操作。),减少接受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方法

  教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课以制作“个性大头贴”为主要任务线索,让学生明确任务,并完成任务。

  2、情景创设法:从学生身边事件引入,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始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贯穿课堂的始终,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完成,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引导者的地位。

  4、表彰激励法:用小礼物(打印大头贴照片)激励学生,使学生看到课堂创作的真实成果,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5、演示讲授法:对学生难以解决且大众化的问题,教师适时演示、讲授,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学法:

  1、利用网络学习:课堂从网络视频欣赏入手,相框素材也来源于网络,课后作业的完成要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应用的广泛,一是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作品的`制作和评价过程都是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管理和随时指导其他学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3、成果展示学习: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其他同学的经验,有利于共同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图像(数码照片)的采集及导入;

  教师准备:调查学情;制作作品效果图及ppt课件;视频短片;大头贴背景素材;喷墨打印机与相纸

  媒体准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本节课以制作“个性大头贴”为线索,使学生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合成加工图像,最后使作品个性化。图像的初步调整是本节课的基础,学会使用魔棒工具是本节课的关键,画笔工具的使用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本课用到的知识较多,需要多种教法、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师的合理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达到新旧知识的灵活应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导入新课

  【教师】向大家推荐一个视频网站,作简单介绍,播放网络视频短片,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视频短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从网络资源入手,开启学生的思路;通过视频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注意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2、明确本课任务:

  【教师】展示自己照片原图和效果图,明确本课任务,板书,突出“个性”二字。问:要制作大头贴需要做那些准备?

  【学生】观看教师作品,思考

  【设计意图】用教师自己的照片进行展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创作的信心和欲望;提问引出下一教学环节。

  (二)制作前的准备:素材的搜集和调用及图像的初步调整

  1、数码照片常见问题的初步调整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照片,发现不足,指导学生对照片进行处理,以转播学生操作为主。

  【学生】运行Photoshop软件,打开自己的照片,根据自己照片拍摄的不足,并处理相应照片;

  【设计意图】学生打开照片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过渡自然。选择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加工和创作,学生会更加感兴趣,制作过程也会更加投入。

  2、大头贴相框的获取

  途径:1、上网下载

  2、教师机上的备用素材;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相框图片

  【学生】搜索、选择、保存图片并用Photoshop打开;

  【设计意图】上网搜索背景素材,一是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使作品个性化;二是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作品合成与加工。

  1、人物和相框的初步合成

  【教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初步完成两幅图像的合成(转播学生);启发学生:这时候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图像合成;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的合成,把以前所学到的知识(选框工具、移动工具、自由变换等)综合应用,起到复习、巩固、熟练和提高的作用;此过程启发学生讲述并演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出现,促进教学进入下一环节。

  2、魔棒工具的使用

  (1)引出魔棒工具

  (2)删除选定区域

  (3)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观协调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魔棒工具,会应用该工具并掌握使用技巧。

  【学生】思考、模仿、应用、体会魔棒工具的魔力;删除选区;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观协调;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自然的引出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以前学过的工具(橡皮擦、磁性套索等)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的弊端,从而引出新知识。学习过程由自己体验并进行总结,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同时对以前学习的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画笔工具的使用

  展示两个不同效果的作品,问哪一个作品表现效果好。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像的差异,引出画笔工具,对学生讲解给予适当的补充。

  【学生】演示、讲解、应用、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画笔的恰当使用能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还能掩饰作品的不足,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讲解画笔的使用,对讲授者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更能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完善作品,推荐优秀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切磋”,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的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制作、协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内推荐作品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和切磋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效果会明显的显露出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作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在过程中,便于互相学习、借鉴和提高,同时培养了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作品的保存、展示、评价和表彰

  从六组中师生共同推荐出三个优秀作品,用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优胜者领取“奖品”。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发放“奖品”

  【学生】各组分别展示推荐作品(共六组);作者讲解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或得意之处(自评);其他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促进学生作品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作品质量。多元化的评价过程,是班级范围内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奖品”的发放,鼓励了优秀创作者,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同学。

  (五)总结提升

  【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

  【学生】思考、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可以让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同时获得成就感,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情。教师适时加以补充,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一些不足或解开迷惑。

  (六)作业的布置

  作业内容: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本领,为你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制作一个大头贴,作为新年礼物用你的邮箱或QQ传递给对方吧!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使学生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并建议他们用现代化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使网络的方便、经济、快捷的优势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文章来源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资源管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2)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二、教学重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问: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哪些?

  举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具有专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电子表格、资源管理器、收藏夹等管理方式。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1)资源管理器介绍

  a、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是计算机的管家。它采用目录树实现目录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b、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

  c、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文件。

  d、资源管理器窗口与其他窗口的异同点:左边子窗口——体现树型结构,右边子窗口——展示内容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提问:右击某一文件夹,点击删除选项,该文件本彻底删除了吗?

  讲解:点击右键选择删除还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进行删除或者还原。要彻底删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键,再右键选择删除。

  提问:如果要同时删除或者复制多个文件,怎样操作会方便一点呢?

  讲解:按住ctrl可以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连续文件。

  b、不同方法实现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右键选择移动,或者直接拖拽)。练习:建立一个文件夹a,a下面有两个子文件夹b和c,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安装的应用程序。

  课堂讨论:小a同学,对于b应用程序非常厌烦,想要卸载该程序,于是小a直接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安装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请问b应用程序被正确卸载了吗?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卸载软件?

  课堂讲解:直接删除安装目录会在windows中残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册表文件等。

  a、使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对不再需要的程序进行卸载。

  b、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卸载,通常为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安全卫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红伞等等。

  课堂思考:计算机都是四个盘吗?c盘一定是系统盘吗?

  3、课后练习</p>

  使用资源管理器对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进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应用程序,同学们课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到。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掌握文本框的使用

  2.学习幻灯片元素的复制和粘贴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文本框的使用是学习的重点,复制和粘贴操作是学习的难点

  教具:Wps演示软件、多媒体电脑、一些有关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电子报)大家看,这张图文并茂,知识丰富的幻灯片,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

  二.资源幻灯片页面

  1.建立新幻灯片页面,单击目录页,选择插入位置,单击“插入”菜单,选择“新幻灯片”命令,选择“空白”版式

  2.使用文本框编辑页面

  方法:插入文本框,拖动到合适的.位置,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和段落。

  3.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插入“全国水系图”,调整好位置。

  4.给文本框添加边框,在文本框边缘上单击鼠标右键,单击“对象格式”弹出“设置对象格式”对话框,同时设置边框颜色,样式等。

  一、制作中华母亲河幻灯片页面

  同学们注意:这部分总共包含四个页面,前两幅和后两幅采用了相同的版式,因此只要做出其中的两幅页面,使用文本框的复制与粘贴操作,另外的两幅就很容易得到了。

  1.制作长江幻灯片

  用上面的方法先建立一张新幻灯片,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字体字号好大小

  2.制作黄河幻灯片

  使用文本框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得到“黄河”幻灯片的版式。

  复制的方法:

  1.手指按住”shift”键(不要松开),用鼠标左键分别单击三个文本框,同事选中三个文本框。

  2.松开shift,单击“复制”按钮,文本框被复制到剪贴板中。

  3.新建空白页面,然后单击“粘贴”按钮,就得到了和“长江”页完全相同的页面。

  4.把“长江”改为“黄河”,大文本框里的内容改为黄河的说明文字。

  四.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三峡”和雄伟的壶口瀑布”幻灯片

  五.练一练:

  1、自己设计制作以上幻灯片

  六、作品欣赏

  七、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制作表格是Word学习的深入内容,学生在掌握了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后,学习表格的制作,可以加深对Word强大功能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Word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利用Word来制作生活中需要的各种表格。

  二、本节课内容较多,宜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讲三个内容:

  制作规则的表格。

  2.制作不规则的表格。

  3.调整表格中的文字。

  教材首先利用一张课程表为例,让学生了解了表格以及表格中的行、列等名词,然后分别举例并结合截图分步骤讲解了表格的制作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屏幕演示教学,并结合引导点拨,在讲解的关键操作的同时,带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知识、合理使用Word的工具栏和鼠标拖动技巧,让学生主动探索操作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习方法

  学生已经掌握Word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但是对于表格还是初次接触,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通过观看演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交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制作和调整表格的方法,并拓展思维,为继续学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根据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表格,并演示一些表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认识表格的多样性和用途,了解到表格是一种信息的表示方式,一张表格往往可以替代许多文字叙述。并告诉他们,这些表格都是的`。然后告诉学生,班里的课程表丢失了,让他们帮助老师重新设计制作一张新的、漂亮的课程表。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演示通过工具栏或菜单栏制作表格的方法,然后学生小组互相交流,明确将要制作的表格的结构和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和调整表格,并在小组内互相对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制作完成后,教师演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共同分析评价,找出其中的优缺点。

  3.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根据刚才演示作品的情况,让学生自由讨论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并动手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发现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指点。

  4.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课程表制作结束以后,让学生自由制作其他类型的表格。从值日表、成绩表、座次表和时间表中选择一项进行制作。选择相同任务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制作技巧,完成制作。然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5.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出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发练习题至学生电脑,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教师简要提问并小结用Word制调整过程。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件名的组成以及能够保存文件和打开文件;

  2、能熟练掌握画图程序的基本操作;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操作的能力;

  4、激发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难点:

  保存作品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播放课件:引入课题。

  师:用计算机来进行绘图,对屏幕上显示的作品,如果不加以保存,关机后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那么如何保存这些作品?怎样给这些作品取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明,保存自己画图作品。板书:保存画图作品

  二、【文件名的组成】

  师:把在计算机上制作的各种作品保存在磁盘上,就形成了“文件”。磁盘上可以保存许多文件,这些文件分别取了不同的名字,这些文件的名字我们统称为“文件名”。(打开“我的文档”展示预先存放的各种类型的文件)

  师:同学们,我们的名字由姓和名组成,磁盘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一个点号隔开。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主文件名可以是字母或数字,也可以是汉字。不同类型的文件有不同的.扩展名,用画图软件制作的作品,存盘时通常都用bmp或jpg做扩展名。

  三、【保存画图作品】

  (一)、操作示范

  1、启动画图软件:开始按钮——程序——附件——画图

  2、用简笔画的形式创作一幅风景画。

  3、保存创作的图画

  1)、单击菜单中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A)”或“保存(S)”;

  2)、注意观察弹出的对话框:保存的位置——我的文档;

  3)、给文件取名——输入文件名“taohua”;

  4)、点击“保存”。

  (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打开已存作品和保存修改后作品】

  师:如果我们想对刚才创作的作品进行修改,首要的任务是打开创作的作品,怎样打开已存在的作品和怎样保存修改后的作品呢?

  (一)、分组操作(要求边演示边说操作步骤)

  (二)、教师总结归纳

  1、启动“画图”程序;

  2、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O)”;

  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中文件;

  4、点击“打开(O)”按钮;

  5、修改作品;

  6、点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S)”。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帮助小明学会了怎样保存画图作品,怎样给这些作品取名。今天学习内容是一种最简单的保存文件和打开文件的方法,今后会遇到比较复杂情况,再学习更复杂的方法。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使用绘图工具制作逐帧动画之后,对flash的进一步的学习。利用导入图片制作逐帧动画是一种常见的动画手法,它的原理是将一个动画的连续动作分解成一张张的图片,把每一张图片用关键帧描绘出来,Flash将这些关键帧连续播放,形成动画效果。掌握本节内容可以做出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学生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非常高的学习热情。但是,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梯度,学生不仅要学会利用素材制作逐帧动画,还要在初步理解图层概念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图层制作一些简单的有背景图层的动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图层的概念和使用着重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利用导入图片制作逐帧动画;能为动画添加背景图层并调整动画对象的位置。

  2、方法和过程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有图层的逐帧动画;亲身参与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在交流、沟通与合作中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提高flash动画制作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获得知识;通过丰富的素材库,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flash的神奇魅力和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利用导入图片制作有图层的逐帧动画的基本方法。

  难点:明白利用导入图片制作有图层的逐帧动画的原理,会调整动画对象的位置、大小,能利用素材制作一个逐帧动画作品。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动画很感兴趣,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观察模仿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动画的设计原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已基本了解了帧、关键帧、帧频以及逐帧动画等重要概念的含义,学会了用绘图工具制作逐帧动画。本节课,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另一种制作逐帧动画的方法——利用导入图片制作有图层的逐帧动画,能帮助学生继续了解逐帧动画的相关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梯度为学生设计了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五、设计理念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用到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学习方法:始终把握学会信息技术是学会学习这一原则。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用到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1、我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爱好等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在任务设计上采用了分层次教学。通过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学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2、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微课,能力强的学生可能看一遍就能试着操作了,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打开微课再次学习,希望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3、任务驱动与评价赏析的融合。

  通过任务驱动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自制的课件和微课;flash软件;媒体播放器。

  3、素材(包括制作逐帧动画要使用的图片若干组)。

  七、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运用广播教学软件展示逐帧动画“跑步的人”。教师点拨:你觉得这个动画好做吗?为什么?引出课题——“利用导入图片制作逐帧动画”。再展示“马儿奔跑”(有图层)动画,并引导学生观察马儿奔跑分解动作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逐帧动画的概念,同时为添加背景图层埋设伏笔。

  (二)任务驱动,主动学习

  根据学生学情,本环节突出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几个个层次展开教学:

  第一层次:从利用导入图片制作逐帧动画开始,揭示新知识点。

  1、任务驱动。怎样才能把马儿“牵”到flash的舞台上来呢?

  通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微课,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师生之间的问答帮助学生了解修改帧频率以改变动画对象的播放速度、对“导入图片序列提示框”的灵活使用、删除多余的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方法等)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在自我展示过程中得到了成功体验。

  第二层次:为动画添加背景图层。

  当这个学生演示完,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画与教师展示的动画的区别,猜想为动画添加背景的方法,引出图层概念。此时播放第二段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为动画添加背景图层的方法,然后尝试自己操作。展示作品。

  第三层次:调整动画对象的位置。

  通过展示作品,学生发现动画中不合理的地方(马儿悬空奔跑)教师演示调整动画对象的方法,同时告诉学生,在制作动画时,要根据自己想法,合理调整动画对象的位置和大小。

  在学生制作、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动力。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给与指导。

  本层次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合理使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第四层次:对利用导入图片制作有图层的逐帧动画的制作过程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制作步骤和思路。

  (三)难易结合,综合创作

  1、任务驱动。课件出示挑战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喜好选取一组素材制作动画。

  2、鼓励学生根据素材和自己的想法制作并修改动画,能力强、操作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尝试多组动画的制作。

  3、学生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求助,也可以下座位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作品。

  4、全班展示。师生对部分作品进行评价、赏析。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课堂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5、课外延伸。没有制作完成的学生或者对其他几组任务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下继续完成。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九课——为“世界地球日”宣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编辑高手---word》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页面设置、边框和底纹,表格的插入及修改,艺术字,这些都是word的基础功能,所以这节课是基础性章节,学生对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同时,这节课与生活紧密相连,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Word20xx的界面有所认识,能够使用Word 20xx中完成一定的任务。大部分同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感性思维丰富。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思维特征,创设良好情景,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设置页面和边框的方法。

  (2)掌握表格的插入、合并、设置。

  (3)掌握填充表格的方法,设置艺术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操作,采用范例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培养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在实践操作中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美学情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重难点

  1.重点:掌握表格的插入及修改和艺术字的`设置。

  2.难点:正确合并单元格。

  四、教法及学法

  (一)教法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中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学法

  学生学习中,重视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三个优秀的课程表,引起学生注意。其次,说明我们的学习中离不开课程表,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计算机制作课程表。

  2.范例演示

  按照课本上课程表样式用word制作一个课程表。

  (1)设置页面及边框

  (2)插入表格

  (3)填充表格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学习老师的演示,让同学们自学课本活动一、活动二和活动三知识点,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课程表。然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4.汇报交流,总结提高

  让学生说出自己做课程表时的收获,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5.作业

  参考自我检测,自制一张中学生学籍卡。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熟练掌握运用Authorware制作数学课件;

  b.积累制作课件的经验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a.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b.培养学生根据所给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力;

  c.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d.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多媒体制作过程、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制作数学课件。

  二、 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掌握的已知知识:包括制作一般多媒体作品的知识、数学知识等,同时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老师讲解分析、操作演示、提问引导、任务驱动;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操作实践、成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品的要求可以不一样。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学习当中来,同时激发了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热情。本课首先从信息技术在我们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及应用各领域的'现状引入本课主题,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数学学习的几个方面:多媒体课件、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等。指出了我们能用已学的Authorware知识来制作多媒体数学课件,并引导大家一起回忆总结Authorware多媒体作品制作的思想、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几个优秀数学课件,并总结这个课件设计成功之处,也能找到制作不足的地方,这样学生能从一个高起点出发,吸取优秀制作经验和技巧,结合自己作品要求加以创新,制作出比较好的数学课件。接下来,老师分不同层次给出任务。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反复思考,确立出自己作品的主题。且能主动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素材,然后对素材加工处理,最后制作作品。在此间,老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同学间讨论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能主动向老师求助,老师要特别留意能力稍差学生的制作情况。本节课后半部分主要是学生作品制作、完善作品。最后提交作品,老师选取几个作品展示交流,分析出作品的可取之处,给出不足之处的改进建议。

  本课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的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轻松有效地自主学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3、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2、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二、学情分析

  (一)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习,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入门能力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习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较弱,在学习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四)个别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习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1、讲授法与练习法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法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提问法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5、讨论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习。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2、足量的电脑

  3、PPT课件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2、自主学习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勤加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3、合作学习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习,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习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二)讲授新课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习Word的高级编辑。

  1、设置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艺术字—选择一种样式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习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习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2、文档页面设置

  <1>文档分栏: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选择文档所需的分节符完成相应设置

  <3>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2>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三)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习,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六、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评价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1、项目活动评价法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习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2、自我评价法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3、观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4、作品档案评价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

  5、总结性评价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习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xx》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xx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xx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xx;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xx、集图文声(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http://www.cn-teacher.com,请保留此标记。)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xx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内容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是4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

  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

  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

  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

  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

  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部分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使数据形象直观地显示,同时为下一节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打下铺垫。本案例1课时。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学会了EXCEL表格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技术而言,通过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对学生来说不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图表,合理表达信息才是学生要学会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内容多,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尤为重要。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然而教材是统一的,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3种图表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并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

  2、利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挑选学生身边的数据,激发学习热情。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3、按就近原则,学生组成小组探索实践。

  4.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开展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身边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2、通过任务的驱动促进学生分析事务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3、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加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数据源的选取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老师布置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营造创新氛围。

  2、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教学、上机实践、个别辅导中体现分层次教学。

  3、视频辅助教学法:教师将其中几个重点操作制作成视频辅助文件,供学生点播。

  学习方法

  1、小组协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探索实践。

  2、展示交流学习法:组内选出较为优秀作品全班展示,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吸取他人长处,培养多元化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分钟)

  本课内容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为了给学生以新颖、有冲击力的直观感受,于是就在新华网上图表新闻中选取了与学生有关的几幅图表,展示图表新闻的新鲜创意,让学生感受图表的易读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新知识学习(11分钟)

  活动1、展示3组常见图表类型,引导学生浏览课本知识(3分钟)

  教师展示3组常见的图表类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使学生对图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同一种图表类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对后面综合练习中学生对图表的修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于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及建立图表的步骤还不甚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两个问题浏览课本相关知识(p72—p73)。

  (1)各类型图表的特点是什么?(2)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

  活动2、展示几个类型选择不恰当的图表,让学生纠错(5分钟)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3种常见数据图表类型的特点,教师通过展示3个不合理的图表(数据源是上一节《表格的数据处理》中用到的"各门市各杀毒软件的销售情况"数据,学生较为熟悉),通过提问纠错的方式,学生指出各图表的类型选择不合理的地方,应选择何种图表类型来实现比较恰当。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互动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教师与学生进一步对3种常见图表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行归纳,加深学生印象。

  活动3、教师演示建立图表的一般过程(3分钟)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能根据不同表格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教师进一步讲授图表建立的一般过程:

  通过教材配套光盘中的本节范例"杀毒软件销售调查"表,操作演示几个不同类型的图表制作过程。

  对于图表的修饰教师只是给以提示,并不做操作演示。图表修饰是本章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知识的迁移。只作提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综合练习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环节三、综合练习(自主探究)(25分钟)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载体。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帮助指导完成任务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问题一: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吗?(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

  问题二:中小学学上网是利?还是弊呢?

  (学生自由发言,结论不一,课堂气氛活跃,使本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已经从自身体验中有了初步看法,教师进一步归纳: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才能得出更确切、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引出了本节课的综合练习:“中小学生上网状况”调查数据。

  教师打开综合练习文件,进行简单介绍。提供的数据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明确综合练习任务,以实现分层次教学。

  1、基本任务: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对表格数据进行图形化。

  2、提高任务:填写上网利弊的分析报告,并阐述依据,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

  3、挑战任务:结合文字处理、图片处理软件制作图表新闻。

  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综合练习的数据与教师教学演示讲解的示例不同,学生不是重复教师的操作,而是将所学内容进行实践体验。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帮助指导完成任务(指导途径)

  1、教师巡视辅导

  2、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3、教师提供教学辅助视频

  环节四、展示作品,交流评议(6分钟)

  由各小组选出较为优秀作品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说明设计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通过作品展示点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处理信息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这是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填写课堂评价表,由学生先自评,再由组长对小组内成员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后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再给予评价。

  环节五、课堂总结,理论升华(1分钟)

  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各图表类型的特点及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通过图表的分析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率,并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醒学生注意多元化处理信息。

  结合综合练习数据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上网内容,更好的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七、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围绕任务学习,促进协助交流

  3、综合练习抓住学生上网的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使课堂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

  评价表做得不够细,个别学生不够活跃、任务完成不够理想。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2-09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05-23

《信息技术》说课稿08-10

信息技术说课稿07-03

信息技术说课稿09-20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25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20

信息技术优秀说课稿04-18

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04-08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05-23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