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集部>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2-18 15:20:06 维泽 文心雕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来一定局限。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

  才性异区,文体繁诡。辞为肌肤,志实骨髓。

  雅丽黼黻,淫巧朱紫。习亦凝真,功沿渐靡。

  注释

  1 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表达。

  2 见(xiàn限):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 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 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5 庸:平凡。俊:杰出。

  6 气:指作者的气质。刚柔:强弱。

  7 雅:雅乐。郑:郑声。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 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 陶染:指非先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 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谲(jué决):变化。

  11 诡(guǐ轨):反常。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12 翻:转动,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 风: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趣:指作品中所体现的味道。

  14 宁:难道。

  15 事义:事情和意义。《事类》篇说:“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16 乖:不合。

  17 体:风格。

  18 鲜:少。

  19 “各师”二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成心:本性,指作者的才、气、学、习。《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郭象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

  20 总:综合。涂:途径。

  21 穷:尽。

  22 典雅:指内容符合儒家学说,文辞比较庄重的。典:儒家经典。雅:正。

  23 远奥:指内容倾向道家,文辞比较玄妙的。

  24 精约:指论断精当,文辞凝炼的。

  25 显附:指说理清楚,文辞畅达的。

  26 繁缛(rù入):指铺叙详尽,文辞华丽的。缛:采饰繁杂。

  27 壮丽:指陈义俊伟,文辞豪迈的。

  28 新奇:指内容新奇,文辞怪异的。

  29 轻靡:指内容浅薄,文辞浮华的。靡:轻丽。

  30 熔式:取法。诰:告诫之文,如《尚书》中的《汤诰》、《康诰》之类,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31 方轨:并驾。《史记·苏秦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32 馥(fù父):当作“复”。复:深奥。典:这里指法则。

  33 玄宗:指道家学说。玄:幽远。道家学说称为“玄学”,道教又称“玄教”。

  34 核:考查。

  35 切:切合。厌:满足。

  36 酿:杂。

  37 炜烨(wěiyè委夜):明亮的样子。枝派:树多枝叶,水分流派,这里指铺叙的夸张。

  38 宏:高大。裁:判断,议论。

  39 烁(shuò朔):光彩。异:指不同一般。

  40 摈:排斥。

  41 危侧:险僻。

  42 植:借为“志”。《楚辞·招魂》:“弱颜固植。”王逸注:“植,志也。”

  43 缥缈(piāomiǎo飘秒):即飘渺,恍惚不定之意,这里指内容的不切实。

  44 殊:不同。

  45 舛(chuǎn喘),违背,不合。

  46 乖:违背。

  47 根叶:这里指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各个方面。

  48 苑囿(yòu右):园林,这里作动词用。

  文心雕龙体性篇翻译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会在文章中有所体现。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奇谲如天上流云,诡秘似海上波涛。那么,在写作上,文辞和道理的平凡或杰出,总是同作者的才华相一致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和趣味的刚健或柔弱,难道会和作者的气质有差别?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浅显或湛深,也不会和作者的学识相反;所形成的风格的雅正或邪僻,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各人按照自己本性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像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

  归根结底,主要可以分为八种风格:第一种是典雅,第二种是远奥,第三种是精约,第四种是显附,第五种是繁缛,第六种是壮丽,第七种是新奇,第八种是轻靡。典雅,就是根据经书而学习,走与儒家相同的路。远奥,也就是文采比较含蓄却有一定的规则,说理主要以道家学说为主。精约,就是词句精简,分析得当。显附,就是文辞比较直白,意义畅达,切合情理,让人满意。繁缛,就是寓意深远,文采出众,善于铺陈。壮丽,就是讨论高超,论断宏伟,文采鲜明而突出。新奇,也就是舍古趋新,以诡奇怪异为重点。轻靡,就是辞藻华丽,内容空洞无力,文章轻浮不实而庸俗。这八种风格中,典雅与新奇正好相反,远奥与显附有所差别,繁缛与精约是不同的,壮丽与轻靡是有差异的。文章的各种风格,都逃不出这个范围。

  至于这八种风格常常变迁,只有靠学问才能成功掌握,作者的才华,是先天气质带来的。培养气质可以让人的情志得到充实,情志能够决定文章的语言;谈吐吸纳精华,无不来自于人的情性。因此,贾谊性格豪爽,文章简约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性格狂放,因此常使用夸张的修辞且华丽的辞藻;扬雄的性格沉静,因此作品含蓄婉转意义深远;刘向的性格坦率,因此文章志趣明显并且使用的范例广博;班固的性格雅正温和,因此在论断时十分精密且文思谨慎;张衡的性格旷达深沉,因此考虑周到且文采细密;王粲的性子急才华锐利,因此作品锋芒显露而才学果断;刘桢的性格狭隘急遽,因此文辞很有力道并且令人惊讶;阮籍的性格洒脱不羁,因此风格超逸而情调悠远;嵇康性格仗义豪爽,因此作品情志高超文辞犀利;潘岳性格轻浮且敏感,因此文辞外露而音韵流畅;陆机性格庄重,因此温情丰富且词意含蓄。由此可见,外在的文风与内在的性格是浑然一体的。这不就是作者天生的资质与才气对作品风格产生影响的大致情况吗?

  作者的才华虽有一定的天赋,但学习则一开始就要慎重;好比制木器或染丝绸,要在开始时就决定功效;若等到器具制成,颜色染定,那就不易再改变了。因此,少年学习写作时,应先从雅正的作品开始;从根本来寻究枝叶,思路便易圆转。上述八种风格虽然不同,但只要能融会贯通,就可合乎法则;正如车轮有了轴心,辐条自然能聚合起来。所以应该学习正确的风格来培养自己的习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培养写作的才华。所谓创作的指南针,就是指的这条道路。

  总结:

  由于作者的才华和性格有区别,因而作品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文辞只是次要的枝叶,而作者的情志才是主要的骨干。

  正如古代礼服上的花纹是雍正而华丽的,过分追求奇巧就会使杂色搅乱正色。在写作上,作者的才华和气质是可以培养的,不过需要长期地观摩浸染才见功效。

  文心雕龙体性篇解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因此,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远奥”等八种,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在这八种中,刘勰对“新奇”和“轻靡”两种比较不满。不过他认为,一个人的风格不限于一种,而往往有参差错综或前后不同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以贾谊、司马相如、王粲、陆机等十多人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阐明作者性格与作品的风格,完全是“表里必符”的。

  第三部分强调作家的成功固然和他的才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刻苦地学习。八种风格虽然变化无穷,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融会贯通。因此,他主张作者从小就应向雅正的作品学习。

  作者简介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文心雕龙声律》原文、翻译及赏析01-04

《文心雕龙明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1-04

《文心雕龙丽辞》原文、翻译及赏析05-03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06-22

《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09-18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10-29

《潼关》原文、翻译及赏析07-04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1-01

《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08-10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来一定局限。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文心雕龙体性篇原文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

  才性异区,文体繁诡。辞为肌肤,志实骨髓。

  雅丽黼黻,淫巧朱紫。习亦凝真,功沿渐靡。

  注释

  1 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表达。

  2 见(xiàn限):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 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 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5 庸:平凡。俊:杰出。

  6 气:指作者的气质。刚柔:强弱。

  7 雅:雅乐。郑:郑声。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 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 陶染:指非先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 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谲(jué决):变化。

  11 诡(guǐ轨):反常。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12 翻:转动,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 风: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趣:指作品中所体现的味道。

  14 宁:难道。

  15 事义:事情和意义。《事类》篇说:“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16 乖:不合。

  17 体:风格。

  18 鲜:少。

  19 “各师”二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成心:本性,指作者的才、气、学、习。《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郭象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

  20 总:综合。涂:途径。

  21 穷:尽。

  22 典雅:指内容符合儒家学说,文辞比较庄重的。典:儒家经典。雅:正。

  23 远奥:指内容倾向道家,文辞比较玄妙的。

  24 精约:指论断精当,文辞凝炼的。

  25 显附:指说理清楚,文辞畅达的。

  26 繁缛(rù入):指铺叙详尽,文辞华丽的。缛:采饰繁杂。

  27 壮丽:指陈义俊伟,文辞豪迈的。

  28 新奇:指内容新奇,文辞怪异的。

  29 轻靡:指内容浅薄,文辞浮华的。靡:轻丽。

  30 熔式:取法。诰:告诫之文,如《尚书》中的《汤诰》、《康诰》之类,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31 方轨:并驾。《史记·苏秦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32 馥(fù父):当作“复”。复:深奥。典:这里指法则。

  33 玄宗:指道家学说。玄:幽远。道家学说称为“玄学”,道教又称“玄教”。

  34 核:考查。

  35 切:切合。厌:满足。

  36 酿:杂。

  37 炜烨(wěiyè委夜):明亮的样子。枝派:树多枝叶,水分流派,这里指铺叙的夸张。

  38 宏:高大。裁:判断,议论。

  39 烁(shuò朔):光彩。异:指不同一般。

  40 摈:排斥。

  41 危侧:险僻。

  42 植:借为“志”。《楚辞·招魂》:“弱颜固植。”王逸注:“植,志也。”

  43 缥缈(piāomiǎo飘秒):即飘渺,恍惚不定之意,这里指内容的不切实。

  44 殊:不同。

  45 舛(chuǎn喘),违背,不合。

  46 乖:违背。

  47 根叶:这里指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各个方面。

  48 苑囿(yòu右):园林,这里作动词用。

  文心雕龙体性篇翻译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会在文章中有所体现。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奇谲如天上流云,诡秘似海上波涛。那么,在写作上,文辞和道理的平凡或杰出,总是同作者的才华相一致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和趣味的刚健或柔弱,难道会和作者的气质有差别?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浅显或湛深,也不会和作者的学识相反;所形成的风格的雅正或邪僻,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各人按照自己本性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像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

  归根结底,主要可以分为八种风格:第一种是典雅,第二种是远奥,第三种是精约,第四种是显附,第五种是繁缛,第六种是壮丽,第七种是新奇,第八种是轻靡。典雅,就是根据经书而学习,走与儒家相同的路。远奥,也就是文采比较含蓄却有一定的规则,说理主要以道家学说为主。精约,就是词句精简,分析得当。显附,就是文辞比较直白,意义畅达,切合情理,让人满意。繁缛,就是寓意深远,文采出众,善于铺陈。壮丽,就是讨论高超,论断宏伟,文采鲜明而突出。新奇,也就是舍古趋新,以诡奇怪异为重点。轻靡,就是辞藻华丽,内容空洞无力,文章轻浮不实而庸俗。这八种风格中,典雅与新奇正好相反,远奥与显附有所差别,繁缛与精约是不同的,壮丽与轻靡是有差异的。文章的各种风格,都逃不出这个范围。

  至于这八种风格常常变迁,只有靠学问才能成功掌握,作者的才华,是先天气质带来的。培养气质可以让人的情志得到充实,情志能够决定文章的语言;谈吐吸纳精华,无不来自于人的情性。因此,贾谊性格豪爽,文章简约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性格狂放,因此常使用夸张的修辞且华丽的辞藻;扬雄的性格沉静,因此作品含蓄婉转意义深远;刘向的性格坦率,因此文章志趣明显并且使用的范例广博;班固的性格雅正温和,因此在论断时十分精密且文思谨慎;张衡的性格旷达深沉,因此考虑周到且文采细密;王粲的性子急才华锐利,因此作品锋芒显露而才学果断;刘桢的性格狭隘急遽,因此文辞很有力道并且令人惊讶;阮籍的性格洒脱不羁,因此风格超逸而情调悠远;嵇康性格仗义豪爽,因此作品情志高超文辞犀利;潘岳性格轻浮且敏感,因此文辞外露而音韵流畅;陆机性格庄重,因此温情丰富且词意含蓄。由此可见,外在的文风与内在的性格是浑然一体的。这不就是作者天生的资质与才气对作品风格产生影响的大致情况吗?

  作者的才华虽有一定的天赋,但学习则一开始就要慎重;好比制木器或染丝绸,要在开始时就决定功效;若等到器具制成,颜色染定,那就不易再改变了。因此,少年学习写作时,应先从雅正的作品开始;从根本来寻究枝叶,思路便易圆转。上述八种风格虽然不同,但只要能融会贯通,就可合乎法则;正如车轮有了轴心,辐条自然能聚合起来。所以应该学习正确的风格来培养自己的习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培养写作的才华。所谓创作的指南针,就是指的这条道路。

  总结:

  由于作者的才华和性格有区别,因而作品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文辞只是次要的枝叶,而作者的情志才是主要的骨干。

  正如古代礼服上的花纹是雍正而华丽的,过分追求奇巧就会使杂色搅乱正色。在写作上,作者的才华和气质是可以培养的,不过需要长期地观摩浸染才见功效。

  文心雕龙体性篇解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因此,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远奥”等八种,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在这八种中,刘勰对“新奇”和“轻靡”两种比较不满。不过他认为,一个人的风格不限于一种,而往往有参差错综或前后不同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以贾谊、司马相如、王粲、陆机等十多人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阐明作者性格与作品的风格,完全是“表里必符”的。

  第三部分强调作家的成功固然和他的才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刻苦地学习。八种风格虽然变化无穷,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融会贯通。因此,他主张作者从小就应向雅正的作品学习。

  作者简介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