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论语>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4-06-22 14:00:08 论语 我要投稿

[优秀]论语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论语读后感2

  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过自己内心需要的幸福生活。

  孔子提倡仁,但他不认为所有人的错误都应该用失去原则的仁的心来原谅。《论语》告诉我们,要以平等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要有一点分寸和一点余地。俗话说,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那就难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气质,就像有人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但都是在求真的状态。只要不逾越原则,不能真诚待人,不能真诚说话,不能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男人,是什么原因?

  品味生活,培养自己的修养,其目的是做好幸福生活。以淡泊的心,豁达的心,超然的气质,从容的心境去生活,把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融入自然状态,才能做到天地无罪,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就像孔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生活的秘诀一样。

论语读后感3

  《论语》子路篇第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盗)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说老实话,如果我的亲人做了错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会为其隐瞒包庇的,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是会这么做的,人之常情嘛,不过我还能意识到我这么做是错误的`,而且违法,如果没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认栽。

  可孔子就能够厚颜无耻颠倒黑白地说“直在其中矣”,你要干坏事你就干嘛,你还硬要强词夺理把你干坏事说成是“正义的”,自此之后,就开创了中国人一种很恶劣的传统:即,到底什么是正义,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解释成是“正义”“真理”。

论语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的七、八章,其中,第七章讲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很有帮助。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纵使是像孔子这样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正确。

  在第七章里,孔子有这样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并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在这一句话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是孔子思想中国保守的一面。但是要完全的“述而不作”只讲述旧的东西而不创新,那么古代的那些科学家从何而来?喜爱古代的文化知识是对的,但我们不管要有“述”还要有“作”要敢于创新。如果孤单的典籍里又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推陈出新。比如孔子说的这句话又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就不能对这句话完全遵守。在生活中,我们也养敢于怀疑权威。不管是多们伟大的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不可能完全正确,只要有错误我们就不能照搬,更不能盲目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新的创造。

论语读后感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思想、哲学思想、论语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想起来之前学习后就是不会用,再一次次去学习还是不会,“时习之”原来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知道要练习但就是不行动,这里的“说乎”是学习后需要嘴巴说出来,说出的'都是记住学习到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需要朋友的共同陪伴,学习后得说出来找到可以共学习得,互相分享输出,就会学到的更快吸收的更多。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他人不理解自己,自己被冤枉的时候,惊怒地想要去辩解,到头来却发现徒劳无功,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兜兜转转,还是这句点出要点—我们做的不是忍耐退让,而是恪守节操,不予计较。

  至今我们都学习孔子老师的智慧,好像哪里都可以用,顺便还会蹦出几句文言文出来,孔子老师的才华更是一流。他的一生都在教育这方面有很大的潜能,能和弟子们打成一片,原来他是有幽默的一面,只能站在那个时代去进入孔子老师的生活,值得我们几千年的研究。

论语读后感6

  在历史的长河,有一部著作熠熠生辉,它如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走向知识的海洋;如一颗料宝石,诱导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如一把钥匙,引领人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正如学者朱光潜先生说:“《论语》是一部绝妙的书,可以终身咀嚼,学用不尽的。”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全书共20篇92章。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我共读了两个章节,其中第一篇让我感触颇深。

  原文是第四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阴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非常地认同孔老先生说得这句话。它的解释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不尽心竭力的吗,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我一开始读解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原文明明是:“三省”,解释却变成了“多次”呢?后来才了解到,古文中“三省”中的“三”表多次。不仅古文有趣,字也非常有意思。

  这句话共分为三段,第一段目前我还很少能接触到,我的重点在第三段。这句话概括起来就四个字:温故知新,大诗人朱嘉说过:“间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是有了,但如果看一下就过了,那不等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吗?一点效果也没有,好的知识不能一笑而过,要反复地,不断地咀嚼,才能悟出其中的深奥之处。

  这句话非常重要,是学习的一把重要的钥匙。没有了这把钥匙,学习就没有了深度,只有片面的一层,我以前没有这么个习惯,认为一遍记熟了就过了,结果过两天考试明明背过的,就是记不起来了,丢了分。从此以后,每天学过的东西我都会复习一到二遍,将它们印在我的脑中。

  你一定听过孔老先生说的这句话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到了就一定能想到,因为这是千古名句,字面意思是:三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自己理解为:世界万物,无论人还是物都有可以借鉴之处。前些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古鲁的三位老师啊》大学者古鲁临终前感慨到使他受益最深的三位老师——气丐,狗,小孩。意想不到吧,这不正好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印证吗?这世界上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多着呢,能教你知识当你的老师的人并不一定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乞丐,兄弟,父母,基至小孩,狗都能传授给你你不知道的事。

  知识是一个有颜色的,多彩的`球体,里头并不只有黑与白,计算和阅读。还是的了还有譬如红色的做人道理呀,橙色的饮食健康啊,蓝色的世界历史,甚至金色的玩也是一种知识,所以“会玩的人才会学”吗。这些五彩缤纷的知识可不一定全是学校老师教的吧,但都可以收入知识球里啊,你说呢?

  就连商业大亨马云都说:“《论语》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是我重复看,不断看,受益最深的书。

论语读后感7

  这个寒假,我又温习了《论语》,通过学习,我对《论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论语》一开始就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老师曾告诉过我们,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常常温习,一定会十分愉快。后来,当我学到一些知识后,都会主动的多复习几遍,每次复习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别人提到的相关问题也能很快的答复,我快乐极了。

  《论语》还说了”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意思是说”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展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展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这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盲目的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的。只有在学习中思考,使知识深化和升华,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识,效劳于社会和人类。

  《论语》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用朴实的语言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认真的、反复的阅读这本书,总能给我们更深的体会。

论语读后感8

  翻开一本中国的经典之作,走进孔子的世界,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仁爱”之意,我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孔老先生是我乃至我们民族备受崇敬的思想家,孔子一生推崇“仁”的思想,推已及人,仁爱待人正是他崇高思想的表现。记得有一次,颜渊问到孔子怎样做才能是“仁”,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则论语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也是我们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不适合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书、影像等,我们是坚决杜绝的。可是我们个别同学还是不免去看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闲书,我们应该劝阻他们,因为这不但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会极大的干扰学习,减弱学习的积极性。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没有礼貌的话语就不要去说它,不文明的行为就别去模仿,否则不但会损坏我们中学生的形象,还会影响社会的文明和风气的好转。我们的语言是先辈经过几千年才演变而来的,我们不要去刻意地玷污它。不要忘记汉语是世界上发源历史最长而且最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弘扬中华的语言,让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美,汉语美。

  “非礼勿动”,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动它。偷窃可耻,而且是要严惩的。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个角度说,拾金不昧就是“非礼勿动”生动的表现。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将这个美德发扬光大,为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出一份力吧!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里面还有许多宝藏在等待我们的挖掘。古人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这足以显示出它的博大。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我想它也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又告诉我们如何去不断完善自己。

  孔子推崇人“仁、义、礼、孝”等,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也携手孔老先生,踏上仁爱的旅途吧,我们要时刻铭记“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的含义!

论语读后感9

  悠悠华夏,历史源远流长;泱泱中华,文化绚丽多彩;五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朗诵着《论语》,我吟唱着《离骚》。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将可称之为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国学经典传承到了今天,作为新世纪出生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呢?

  国学经典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扬华夏优秀文化的魅力的法宝。国学经典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魅力,更是给我们拓展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提高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文化底蕴,更加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定是大有裨益。

  自古对《论语》便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历代君王将相对其都是推崇备至。作为孔子故里,礼仪之邦的山东,学习《论语》等国学经典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论语》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至今对我们还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我们应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认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我们不能纸上谈兵,要学以致用,这才是其根本目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华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论语读后感10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大家读后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语读后感500字,欢送参阅。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芒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忧。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那么不孙,俭那么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省了就会寒酸。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节省,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可以用来打草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论语读后感11

  昨晚读完了《漫画论语》这本集漫画和国学经典“论语”于一体的书,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传承。我想读完了这本书,也是充分感受到“在阅读中感悟”的体验。

  《论语》是一本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的书,我记得,语文课本中总会有关于《论语》的课文,当然,那时候学习的时候,只是一段文字而已,今天,读完整本《论语》还是第一次。有很多以前读过或是听过的',原来都是出自《论语》不禁让我意外。

  说回这本《漫画论语》给我的感受,其实,整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正文内容,而是后记,《论语》与“轮语”,原本我以为“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言论的作品,论读第四声,但是,这篇后记告诉我,论引申为“轮”,有如遵循大道行进的车轮。还有在古汉语中,论通“伦”,论语也是伦理。不读这本书,真的还不知道原来《论语》有这么深刻的道理蕴含其中。

论语读后感12

  自从我妈给我买了一本适合孩子读的语音版《论语》,我就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让我妈教我。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开篇第一章第一项:孔子说:“不如边学边学?”意思是复习某段时间学到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复习所学的知识不仅可以增进理解,还可以从知识中理解新的原理。就是老师常说的:“古为今用。”

  在《论语》中,孔子详细解释了“诚”字。诚实意味着真诚待人。字母是已经说过的词。字母由人字和文字组成,意思是人要守信用,守信用,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很好的相处。

  虽然我偶然发现了很多词,看似晦涩难懂,有时甚至觉得无趣,但不知不觉就被启发了,自然很佩服孔子。我一定会花很长时间去读,把知识记在心里。

论语读后感13

  论语,一部全世界瞩目的经典著作。多少人在这本书的熏陶下成才。九岁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一本带有注释的《论语》,一下子就被文中每一句话蕴含的道理所吸引了······

  什么是论语?论语是由孔子及他的徒弟们的言行编成的一本书,书中的语言及其精简,少了一个字就无法理解整句话的含义了。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个教悔都循循善诱,娓娓动人。

  翻开《论语》第一句话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很早就听到过这句话了,意思也早已记在脑中,便是“学了知识以后,按时去温习他,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懊恼,不是君子吗?”以前我总是不以为然,但如今我却十分肯定这句话,就如我们背单词一样,若不去常常复习,很快就会忘记。只有常常去复习,一个单词才能永远记在脑中。远方有来了一个可以与自己谈心的朋友,可以与自己分享喜怒哀乐,难道你不高兴吗?一个平易近人,做事不张扬的朋友,难道不算是“君子”吗?

  就算是书中的第一句话,他也令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四年级的时候,我爸爸开始教我学《新概念1》。我们用一个本子当做“生词本”,把每天不会认的单词都记在这个本子上,没过几天,本子上已有了60多个单词。爸爸叫我时常翻翻这本本子,可我去总是把这句话当耳边风。几天后,爸爸看我生词本上的单词一个都认不出来,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像你这样学了就忘,‘生词本’还有什么用?只有时常温习,才不会忘记!”以后,我谨记爸爸的教诲,每天都翻翻“生词本”,果然记住了所有的单词。爸爸看我有了进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自己也十分高兴。学而时习之,果真“说乎”!

  如今,再次翻开《论语》,一个个教诲又回荡在脑中。《论语》的道理为何这么多?都是“论”出来的!

论语读后感14

  《论语》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其中我认为孔子关于“为政”的言论最为精彩。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期之。”孔子认为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环绕他一样。孔子这句话用的极好,他把有德行的人比作北极星,而众多的星辰则用来比喻老百姓。孔子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才配治理国家。从而可以看出,孔子很重视德行。

  说到为政以德,让我不禁想到法国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戴高乐。在法国战败后他将政府和军队重建、扩大,坚持建立流亡政府。立下各种功绩。戴高乐还不慕虚名,非常廉洁,拒绝了元帅头衔和总统的退休金,所以他晚年生活非常简朴,靠写回忆录维生。因而被法国人评选为“最伟大的法国人”。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德服人,天下归心。所以孔子说这样的政治家譬如北极星,居于天顶,众星朝拱。

  孔子不仅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还说到了治国以礼。孔子曰:“能从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能够用礼仪谦让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仪谦让让来治理国家,那要礼仪有什么用呢?这充分体现了礼仪谦让是必须要做到的。如果做到这几点,国家就不会有困难,如果不能,那便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因为孔子认为不仅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还要用礼仪,用道德来引导百姓。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和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这也是建立当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的礼仪,是众多社会规范的`一种,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自身的形象,它规训我们的言行举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多学习如何去以礼待人,如何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在我们2105这个大家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是老师的礼;尊师重道、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是学生的礼。

  古语有云“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而做人以礼,礼是为人的规矩,规范言行。这两点也是为政最为精彩地方。

论语读后感15

  学习好需要养成三个好习惯——不懂就要问;勤奋;其次就是有一个能使自己努力,有带动性的座右铭。

  座右铭非常关键!一个好的座右铭可使人一生受益匪浅,可使人终身奋发向上,我非常喜欢我的座右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而时常温习,不也快乐 么?孔子说的多好呀,不足十个字的反问句,却详细的说了要如何学习。

  实际上我的座右铭出自的书——《论语》里面还有很多的名言,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影响了千万人。举一个事实:我国犯罪率最低的地 方就是孔子的故乡。

  让我们再次回到我的座右铭上,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自从我读了《论语》,知道了这句话,使用它当我的座右铭后,我就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从而养成了良好 的复习习惯,因此今年我的成绩有所提高。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论语》中找一句自己喜欢的话当你的座右铭。只要你用心去读,座右铭就会发出“神奇的力量”。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全解读后感] 论语全解下载03-30

读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01-09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的作文06-01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心得范文07-28

论语阅读答案11-09

论语中的句子11-1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