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09 18:16:4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论语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

  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案:

  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2分)(意思对即可)

  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

论语阅读答案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13分)

  《论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为政》)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5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学而不厌

  【小题2】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从选文中摘出两个现在仍然在用的成语。(2分)

  【小题4】第二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体会。

  (2分)

  答案

  【小题1】真诚、诚实;教诲,教导;迷惑;教给,举出;满足

  【小题1】①敏捷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② 略

  【小题1】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学而不厌(写出两个就行)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会在文言文中积累现在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成语。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参考答案:

  (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

  (2)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②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材料二: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论语阅读答案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是也 温而知新 女知之乎 思而不学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4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②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

  【小题4】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1分)

  【小题5】请你任意写出两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

  答案

  【小题1】(1)通智,聪明的,智慧的(注明为通假字,否则不得分)

  (2) 旧的知识。 (3)教导 (4)有害。

  【小题2】译文略 (注意 三人 以为已不亦等词的准确翻译)

  【小题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题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5】温故知新 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论语阅读答案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D.其恕乎其:代词,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D、其恕乎 其:句首语气词,无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A、所以 旧的知识 ;B、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C、代词,代蛤蟆 代词,代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D、凭借 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因为文言语句的内涵较为丰富,所以理解相同词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小题3】试题分析: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前后相连的关系,只有掌握好旧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阅读文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对一些文学常识加以识记。

论语阅读答案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予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予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4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日三省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时)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兵)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亦说乎:通()

  诲女知之乎:通()

  是知也:通()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解或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则语录中含有好几条成语,你能找出其中的两个写在下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愠:发怒,生气

  B、省:反省

  C、信:真诚,诚实

  D、凋:凋谢

  2、D

  3、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4、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

  个人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1)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6、“略”。

  7、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等。

论语阅读答案7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2分)

  参考答案:

  7.wǎngdài

  8.(2分)愉快学过(旧)的知识

  9.B(2分)

  10.(2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论语阅读答案8

  文言文阅读。(19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2分)

  【小题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 )

  (2)诲女知之乎 ( )

  (3)是知也 ( )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死而后已( )

  【小题4】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B.诲女知之乎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驱之别院【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C

  【小题5】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知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即可。《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小题2】试题分析:(1)句中“说”读“yuè”通“悦”,愉快、高兴;(2)句中“女”“rǔ”通“汝”,读你;(3)句中“知”读“zhì”通“智”,明智、聪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点评:由于古代汉字不太丰富,为了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作者在文中往往要采用一些通假字。理解通假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它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小题3】试题分析:“愠”是“恼恨、怨恨”的意思;“罔”是“迷惑而无所得”的意思,而在词语“置若罔闻”中是“没有、无”的意思;“殆”是“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的意思,而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是“危险”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当“停止”的意思讲外,还有“已经、后来、过”等意思,如“时间已过”。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4】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是“代词,它们,指已学过的知识”;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孔子的训言”;C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作书面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D项中的“之”是“代词,指代蛤蟆”。所以,应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做本题的思路是:首先要分析几个备选项中的“之”的意思和用法,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小题5】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翻译(1)句时,要注意的重点词语:温→复习;而→顺接连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词讲的“可以”不一样,在这里“可→可以;以→凭借”的意思;为→做。翻译(2)句时,要注意的重点词语: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就”;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论语阅读答案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赞成广交友,他说:________________;曾子强调交友要讲诚信,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填原文)

  5、“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ún yùn

  2、“悦”的古字,愉快。

  好的地方

  3、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意对即可)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只要围绕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对自己学习帮助大来谈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10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一日暴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

  译文: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分析正确。

  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

  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害。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答案:

  (1)D

  (2)C

  (3)C

  (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论语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1、(2分)答案:()信:诚实。(2)图:料想。(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4)而:然后,表顺接。

  2、(4分)()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3分)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4、(3分)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论语阅读答案12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①。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②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分)

  答:

  (2)孔子说樊迟 学稼、 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1)孔子讲求的道,志在济世救国,平定天下,(1分)强调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道义上,而不是去学习种地和种菜。(1分)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救世济民的管理者,而樊迟只是热衷学习种田和种菜这类小的.技术,因此,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1分)

  (2)(3分)二者并不矛盾。(1分)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强调的是君子应该更注重于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掌握种庄稼种瓜果蔬菜等各种技艺。(1分)在孔子看来,自己的多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是符合君子的要求的。(1分)

论语阅读答案13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粗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

  3.下列加粗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wǎng dài

  2. 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3.B

  4.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略

  5.略。

论语阅读答案14

  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

  (2)三省吾身 (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见贤思齐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待人处世之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悦”的古字,愉快。

  (2)检查,反省。

  (3)真诚、诚实。

  (4)看齐

  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意对即可)

  3、示例①:我赞同,因为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多尊重他人的意愿,以仁爱之心待人。

  示例②:我不赞同,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集体意志就无法统一,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1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速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愠 :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是谈学习的态度。

  B.《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C.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见贤思齐任重道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D.本文主要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成就的大小来谈。

  4.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生气,发怒

  (2)迷惑

  (3)有害

  (4)凋谢

  2.看到贤能的人就要想到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想到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地方,并注意改正。

  3. B

  4.我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不想要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要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为自己打算。俗话说将心比心也就是这个道理。(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论语》阅读答案09-29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阅读心得03-23

《论语》阅读心得01-17

论语阅读心得03-20

阅读论语的心得03-12

《论语》阅读心得12篇05-20

论语阅读心得15篇04-05

论语阅读心得15篇03-20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