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来临,各种西方思想慢慢传到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文化,就连核心中国思想界数百年的儒家思想也无一例外。五四运动阶段曾提出“击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孔”思想一度盛行,而现在大家不时能听到“新儒家”等旨在重新定位传统儒学的观点。然而在如今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怎样看待儒学的现代意义已成为思想界争吵不休的话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一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程,以及对《论语》的学习,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儒学的根源,即孔子的《论语》入手。
仁:爱人,是孔子思想体系关键理论。它形成了孔子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与标准,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念,后人意义深远。仁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中体现为“有教无类”,在春秋时期,学术多集中于皇宫,孔子开辟了私学,徒弟无论出世高低与智商均可前来请教。仁政治理念体现对其“德治”的强调,其基本精神是普遍爱人和帮助别人,孔子将仁融进礼中,实现了从传统“礼治”向“德治”的改变,他并未否定“礼治”的必要性,他的“德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礼治”的继承与变革。恋人不仅是仁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也是将这种爱推己及人,从亲密的人拓展到所有人。
义:最初指“宜”,即行为应合于“礼”。孔子将“义”视作评定个人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准则。
礼:是孔子及儒家的一项重要政治与伦理范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礼”做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礼”逐渐变成了限定大家思想和行为的束缚,限制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解读后感] 论语全解下载03-30
读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01-09
论语的作文06-01
经典论语句子08-05
读论语心得11-16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2-28
[精选]《论语》读后感11-05
【经典】论语读后感08-20
论语的读后感11-01
(精选)《论语》读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