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近代> 《少年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少年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1-20 19:54:36 志彬 近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年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少年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少年行》

  蔡和森(近现代)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少年行》是近代词人蔡和森作的一首词,词中主要写到少年的远行的原因和目的、抱负和志向,一层进一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塑造了一位热血少年的形象,表现出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和豪情。热情洋溢,一韵到底,层次分明。

  翻译:

  大陆:指当时国内各种派系的政治力量正展开激烈斗争。

  乾坤:天地。一少年:作者自指。

  乡国:指湖南。骚扰:指军阀的扰乱地方、迫害人民。在1918年前后,湖南为北洋军阀汤芗铭、傅良佐、张敬尧所统治,成为南北军阀长期拉锯的战场。兵祸天灾,连年不断,人民所受的灾害极其深重。

  世乱:上承风雨句,犹《诗经·风雨》篇中所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言国内的政局虽然混乱,但我自是清醒地从事革命工作。

  从师:作者去北京访问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杨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是蔡和森同志等最敬爱的教师。人文洲:指北京是人文渊薮,即人文汇聚的地方。这句后面,根据刘昂同志的记忆可能还有两句,但她已记不起来。

  与人:言与同志共同担负革命的艰巨任务。

  浩然:言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浩然,指正义感。两间,天地间。

  鲁阳戈:《淮南子》里说,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到太阳落山时,他用戈一挥,太阳倒退了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人用鲁阳挥戈来指使敌人倒退。这句是说自己没有掌握军权。挽狂澜:本于韩愈文“挽狂澜于既倒”,是指要把国内军阀所造成的战乱平定下来。

  衡国变:衡量国内的变乱。鼓黎元:鼓动人民的革命热情。黎元,人民,百姓。

  潭洲:指长沙。蔚人望:蔚,蔚然,状丰盛繁茂。这句当指在“新民学会”,人才济济,为青年所仰望。洞庭句:从洞庭湖的浩渺广大证明它的源泉的深远众多,这句当指“新民学会”等湖南进步团体取得众多青年的仰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赏析: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开首的两句,点出了大的时代背景及本诗篇的主人翁,即作者。中国大地,各派政治力量纷争不休,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你方唱罢我登台,乱纷纷犹如龙争蛇斗。就在这么一个混乱的背景下,天地间走来了一位少年。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道出了这位少年的来历。少年来自深受军阀骚扰的湖南,那里兵祸天灾连年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年代,少年肩负着使命,为了追求真理,顶风冒雨,乘舟远行,踏上了茫茫征程。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这两句是说少年远行的原因。在这个乱世之中,“我 ”要清醒地把握自己,要认清方向,为了学习道理,取得真理,“我”意志坚定。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这是远行的目的,说的就是他们后来赴法勤工俭学的事。到北京这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拜访老师,联络友人,了解赴法勤工俭学之事,为的是将来能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匡复社稷,平定乱世,自有“我”及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担负起这艰巨的任务。“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描述“我”及“我”的同志们都是赤胆忠心,“我们”的浩然之气充盈于天地之间。“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抒发“我们”的志向,虽然手中没有鲁阳戈,即没有掌握军权,但也有决心力挽狂澜于既倒,即要把国内混乱的状况平定下来。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这两句是说作者在筹划将要进行的革命事业。凭依着冲风冒雨的木舟,考虑怎样进行救国救民的事业,谋划了半天,还是认为首先应该去唤起民众,鼓动起群众的革命热情,中国的希望还在民间。“潭洲蔚人望,洞庭证源泉。”在长沙有一群少年人,创建了一个“新民学会”,宗旨是改造社会,改造中国,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法,那里人才济济,满腔热忱,源泉滚滚的洞庭湖啊,请记住这群少年的热忱与赤胆忠心吧。

  这首诗热情洋溢,一气呵成,层次分明,描写清晰。从时代背景,到少年的远行的原因和目的,到少年的抱负和志向,一层进一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塑造了一位热血少年的形象,表现出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和豪情,作者的全部热情和精神尽在诗中。

  作者简介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89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永丰镇,1931年英勇就义.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教育背景:1913年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不久后转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师从杨昌济。

  革命经历: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偕母亲、妹妹蔡畅与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国,在巴黎参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并接受共产主义。1921年年底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1925年,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独立开展武装斗争。

  人物评价: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地说,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蔡和森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他矢志不渝,为党忠诚奋斗,英勇而伟大,其家庭也是“满门忠烈” 。

  创作背景

  1918年,杨昌济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写信给毛泽东告知有人发起赴法勤工俭学的消息.毛泽东主张利用此机会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真实情况,于是与蔡和森一起在湖南青年中倡导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并提议由蔡和森先到北京了解情况和取得联络.1918年6月,蔡和森离开长沙赴北京,坐木船途径洞庭湖时,正逢风雨大作,因而有感而发,写下了《少年行》这首诗.

  作品特色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全诗从时代背景入手,依次叙述了少年远行的原因、目的,进而抒发少年的抱负和志向,层层递进,如“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点明时代背景与主人公,“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道出少年来历及远行背景,“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说明远行原因,“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阐述远行目的,最后以“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等句抒发宏大抱负与坚定志向,塑造出一位热血少年的形象,展现出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与豪情.

  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诗中用词大气,如“龙蛇起”“乾坤”“巨艰”“挽狂澜”等,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阳刚之气和豪迈之情,让读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与壮志,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担当意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一韵到底,节奏明快:诗歌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有力。这种韵律和节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也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酣畅淋漓,让读者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那种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更好地传达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内涵.

【《少年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06-22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1-01

《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09-18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05-28

《潼关》原文、翻译及赏析07-04

《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08-10

论语原文的翻译及赏析11-03

大道之行也-礼记原文,翻译、拼音、赏析原文翻译及赏析01-09

《隔谷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6-27

《淇奥》原文、翻译及赏析02-03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