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宋词> 青玉案宋词

青玉案宋词

时间:2022-02-22 04:49:50 宋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玉案宋词

青玉案宋词1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青玉案宋词

  宋朝: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古诗简介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翻译/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释

  ⑴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⑵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⑶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⑷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一作“月桥花院”。

  ⑸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⑹飞:一作“碧”。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⑺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⑻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⑼一川:遍地,一片。

  ⑽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赏析/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情深不断,相思难寄;下片写由情生愁,愁思纷纷。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飞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这里用以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就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后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青玉案宋词2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几许: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评解】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

  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

  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

  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青玉案宋词3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青玉案宋词4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古诗简介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送人之作。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全词明写送友归乡,实写自己思乡怀旧,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译文

  几年来我做梦都想回吴中,如今让黄狗代我传书随你去。当你走到松江渡口叫渡时,千万莫惊动水中鸳鸯、白鹭。那苏州的四桥全都是我当年经行游览去处。

  在《辋川图》上观看春暮,我常记得高人王维的诗句,暗定归期老天必定会准许。身上的`春衣还是爱妾朝云一针一线缝制,那上面还淋着西湖的雨水。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

  ⑵伯固:北宋诗人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苏轼友人。

  ⑶黄耳:一作“黄犬”。《晋书·陆机传》:陆机有犬叫“黄耳”。他在洛阳时,曾系信于犬颈,“吴中”家中,犬又系带回信还洛阳。

  ⑷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⑸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

  ⑹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⑺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赏析/鉴赏

  这是首送人之作。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告语友人到松江桥畔不要惊动鸳鸯白鹭,表现了词人对吴中故地眷恋之深。词人自称“老子”,语气幽默诙谐,显出朋友之间的亲昵与坦诚。

  下阕写词人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以对王维《辋川图》的仰慕开篇,直言记得王维的诗句,暗许送友思归之意。“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情真意切。“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青玉案宋词5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大约写在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全词着力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先写灯会的壮观,东风吹落了满天施放的焰火,像天空里的流星雨。接写观众之多,前来看花灯的人,男的骑着高头大马,女的乘着雕花豪华车,男男女女都衣服熏了香,怀里揣着香袋,过路的人多了,连路也是香的。这是从各个角度描写场面之热闹。凤箫声韵悠扬,明月清光流转,整夜里鱼龙灯盏随风飘舞。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头戴蛾儿、雪柳,身缀金黄色丝缕,在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金光铄铄,她们成群结队,欢声笑语,眼波流盼,巧笑盈盈,幽香四溢地从人们身旁走过。“元夕”的热闹与欢乐占全词十二句中七句。“众里”一句方始出现主人公活动。“那人”赏灯却不是“宝马雕车”,也不在“笑语盈盈”列中,她远离众人,为遗世独立,久寻不着,原来竟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全词用的是对比和以宾衬主的'手法,烘云托月地推出这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独、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么?

青玉案宋词6

  青玉案

  辛弃疾 (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妇女的头饰。泛指妇女的盛装。

  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8、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

  9、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元宵节(1分)

  9、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或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或寂寞孤独之情 )。(1分)

青玉案宋词7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青玉案》是宋朝朝诗人黄公绍的作品

  【注释】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②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③“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评解】此词抒写游子思乡的情怀上片写游子在深山溪桥边,遥念家乡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飘流在外,春衫已破,满是泪痕,却还不知归期末尾连用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顾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通篇缠绵凄恻,委婉含蓄。

青玉案宋词8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知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惠洪是宋代的诗僧,也工词。其词婉丽,多艳语。这首《青玉案》步贺铸有名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韵,抒写伤别怀人之情。

  长亭,秦汉时,在驿道边隔十里置一亭,谓之长亭,是行人歇脚和饯别的地方。绿槐烟柳,槐者,怀也;柳者,留也。槐柳荫成,如烟笼雾罩,显示出一片迷茫、怅惘的伤离恨别的氛围。就在这槐柳如烟,长亭连短亭的`驿道上,多少人临歧洒泪,次第分离!

  词由别时情境写到别后心情。俗语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谓“日永(长)如年”,正是强调因别愁绵绵而主观感受到的一日之长。最难堪时,登高回首,目尽苍天,只见层层暮云遮断了望眼。而乡关,更在暮云青山之外!

  柳宗元有句云“岭树重遮千里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韩愈亦发出过“云横秦岭家何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痛切的悲呼。它们都表现了一种乡关远隔,亲人睽离,欲归不能的强烈的阻隔心态。

  下阕以时间为线索,接写行人于日暮时分驻马解鞍,投宿旅舍。“寒灯思旧事”(杜牧《旅宿》),词人在孤馆独对青灯,前尘往事,亦纷至沓来,暗中忆及分离时之细语丁宁,几多柔情,几多思念!如今,只有梦魂可超越时空,暂返乡关,和伊人小聚。恍然警觉,只有孤枕寒衾,灯昏人静,天色渐明,而窗外小雨潇潇,亦如人之潸潸清泪,绵长无尽。

  清徐?《词苑丛谈》云:“凡词无非言情。”又引宗梅岑语:“词以艳丽为工,但艳丽中须近自然本色。”(《丛谈·品藻二》)惠洪身为僧人,而“其诗词多艳语,为出家人未能忘情绝爱者”(薛砺若《宋词通论》)。

青玉案宋词9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乡词。上片写赏花伤春。“一年”二句交待“春事”已过三分之二,“绿喑红嫣”,讲暮春尚余可心乐事之景,暗寓了“夕阳无限好”之意。“绿杨”二句以镜头推进的方式,穿庭院,开帘幕,再映出一个憔悴之人。是谁呢?联系下片“相思难表”来看,显然是词人的`爱妻。这几句是词人赏花伤春而联想到如花爱妻的红颜憔悴,遂引发下片之怀人思归。“买花”二句,将“长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显示出对家乡爱妻的深情与爱重。“不枉”句,讲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感伤的泪水,词人没有像一些词家怨天尤物,责备春风惹恨,花草添愁,而是朴厚、坦诚地讲:“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最后词人表示而今唯有归返家乡,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流露出对仕途迁延的厌倦。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情思由近及远,构思新巧。

青玉案宋词10

  一、说教材。

  这首词出自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三单元“漫步宋词”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是一篇基本阅读课文。词作为宋代最鲜明的文学样式,词人辈出,佳作也多于繁天之星。而选修本在编写教程时,基本阅读部分仅选取了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前两者分别代表了北宋时期婉约和豪放的最高峰;后两者分别代表了南宋时期婉约和豪放的最大成就者。《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豪放、婉约兼具的佳作。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通过此词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感知辛弃疾那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虽然前面学习了许多唐诗和宋词,学生对诗词鉴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对于本首词来讲,我还是会把背诵及鉴赏词的意境作为知识目标;把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的艺术形象及分析表达技巧作为能力目标;把学习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德育目标。由于词中塑造了“那人”形象,具有一定的喻示意义,风格方面主要呈现为婉约形式,但婉约中寄寓着豪放,因此,我把这两点作为教学难点,把引导学生鉴赏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怎样塑造)作为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所带的两个班,一个是物理班,一个是地理班,虽一字之差,素质和学风却相去甚远。就物理班而言,在做到知人论世和品读的基础上,我会采用练习法的教学方法,将课文问题化,以实现教学目标。对地理班来说,我会沿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一读二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三品(语言)四析(形象与技巧),最后再来归纳主题和风格特色。这种方法虽然陈旧,但熟能生巧,也能使地理班的大多数学生懂得如何鉴赏诗歌。

  三、说教学过程(以地理班为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永遇乐》,这首词通过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与今日元宵的凄凉的对比,抒发了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同样写元日的词——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看看作者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温故知新;为两词对比作铺垫)

  2、读。

  ①先听录音(感受情景);

  ②齐声朗读(披情入文);

  ③自由朗读;

  ④集体背诵。

  (读是鉴赏诗歌的第一要诀,只有读懂了,才能正确地鉴赏诗歌)

  3、看

  ①看标题:“青玉案”是词牌名。出自东汉《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双调,六十七字,仄韵。“元夕”是题目,交代了写作内容。

  ②看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21岁时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次年率领队伍参加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之后,他建议耿京投归南宋,耿京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与南宋联系。当他南下时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他在归途中得知此事,率50多人闯入金营,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献给宋高宗。从此,在南方任事,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到南方后,先后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1187年,又被起任福建提点刑狱,代理安抚使。后又被谏官弹劾罢官,回上饶,徙居铅山。一住八年,1203年,起用为绍兴知州,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1207年,回到铅山,9月病卒。

  他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对金妥协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和战之争。辛弃疾是主战派,有出将入相之才,智勇兼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放手使用,使一生不得重用,最终抱憾而终。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

  ③看注释,根据课文的注释进行文本解读,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4、品语言(以思考题形式探究)(答案见课件)

  (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词人笔下“元夕” 有何特点?

  (4)“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写了哪种人的情态?

  (5)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5、析(形象与技巧)

  ①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和“那人”。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②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③、本词运用了哪些手法?试举例分析。

  (A、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B、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C、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D、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

  6、结主旨: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7、能力拓展

  辛弃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乐》都是写元夕的,试比较二者在立意和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8、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头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尤其“郁”有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B“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痛感国势衰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腔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心中,此一江流水,竟是行人流不尽的伤心泪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 。实写眼前的景色无寄托之意

  D鹧鸪声声,鸣声凄切,由于朝廷一味妥协,久久未能光复中原,作者心中满怀愁苦,表现的极其悲凉。

  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抒发的?

  9、课堂小结(略)

  10、

  (1)背诵《青玉案》;

  (2)预习其它两首词。

【青玉案宋词】相关文章:

经典的宋词12-07

精选简短的宋词01-26

走进宋词07-28

经典的宋词鉴赏11-02

经典宋词赏析02-23

宋词里的春天03-21

菩萨蛮宋词07-01

宋词中的名句05-04

走进宋词作文06-1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