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秋怀阅读答案

秋怀阅读答案

时间:2024-08-01 16:40:3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秋怀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怀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怀阅读答案

秋怀阅读答案1

  秋怀(其二)

  【唐】孟郊 秋月颜色冰, 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 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 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 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 声响如哀弹。

  【注释】

  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②老客:指诗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文化知识】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县)人。诗作委婉动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参考译文】

  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阅读训练】

  1.说说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

  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双关的手法,表现自己__________。

  3.第五句的关键词是_____,写自己_____;第六句的关键词是____,写自己____。

  4.诗末诗人以____比喻自己,声响如哀弹比喻________。

  5、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分)

  6、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二句中滴与疏用得十分巧妙,请说说它们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冰,形容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单写自己人孤势单,仕途失意。以月亮衬托自己。

  2.夜晚的露水 自己的泪水 为理想的破灭而伤心

  3.病 卧病已久 愁 愁思不断

  4.枯桐 苦吟一生而潦倒一生

  5、诗中通过描写秋月冰冷,寒气森森,秋露滴落破碎了诗人的梦,料峭的秋风入股寒冷来营造了一种凄清、肃杀氛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意境概括1分,情感1分)

  6、滴,击穿打破。秋夜的冷露之声足以破梦。滴给了梦以具体的形象,使轻梦如肥皂泡、蜘蛛网,可见诗人多么难于安眠。(2分)

  梳,把秋风比喻作一把梳子。劲峭秋风梳过每条神经、每个骨缝。梳字写出了风流动形态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从头到脚彻骨寒的感受。(2分)

秋怀阅读答案2

  《秋怀》原文阅读1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怀》阅读习题2

  1. (1)颔联描写秋景,但并未具体细腻地描写秋景情态,请问运用了什么手法?该联在诗中有哪些作用?(3分)

  (2)诗人秋怀“黯然”的原因具体有哪些?试作分析。(4分)

  (3)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2.(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分)

  (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4分)

  3.名家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实而有条理。即章法严谨,丝成茧成。”请你就本诗的“章法结构”上的特点做一具体分析。(6分)

  4.本诗语言精练,但蕴情丰富,试就其情感意蕴做一分析。(5分)

  《秋怀》阅读答案3

  1.(1)白描。(1分)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心情的“黯然”;(1分)承接首句“节物岂不好”进行描写(或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1分)

  (2)感叹国事,心情悲伤;(1分)身居高位而无补于国家,心怀羞愧;(1分)想归隐田园却一时难以实现,心中无奈;(1分)双鬓因悲忧而苍白。(1分)

  (3)诗人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3分)

  2.(1)作者所“悲”包括:

  ①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

  ②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

  ③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

  ④归隐园田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4分。每个要点l分)

  (2)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联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2分)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2分)

  3.参考:结构严谨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它就像蚕吐丝成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

  首联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2分。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咏尽节日佳趣。1分。颈联承第二句做了回答,因“感事”(感叹国事,连鬓发都因悲忧而变得斑白了)和“包羞”(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1分。尾联表明抉择,不想“黯然”,就愤然思归(鹿车,借用佛家用语,以喻归隐山林。我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2分。

  4.参考:对自然的热爱;感叹国事衰微、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厌恶;对归隐山林、过躬耕田亩生活的渴盼等。“情感意蕴”答两处3分,三处4分。适当分析1分。

秋怀阅读答案3

  秋怀(其二)

  ①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②印病文:喻病卧已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月起兴,一个“冰”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给诗人带来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给全诗笼罩了凄冷的氛围。

  B.诗歌三、四两句写住房破陋,难眠;用一个“滴”字化静为动,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妥帖而形象。

  C.诗歌五、六两句极写诗人病和愁,病卧榻上,充满愁怅,展现了诗人的凄凉晚景,饱含身世苦涩之悲,令人动情。

  D.诗歌七、八两句写诗人在百般无奈中宽慰自己,不要去胡思乱想,也不要随便相信无端的瞎说,描摹心理细致入微。

  16.本诗结尾两句和《》的.结尾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6分)

  答:

  1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滴”字富有动感,但没有化静为动。

  16.参考答案

  ①本诗结尾两句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梧桐树的声音如同琴音哀鸣,表达不被重用、穷困失意的悲哀。(3分)②陆诗结尾两句运用,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志不得伸,不如回乡躬耕的悲愤。(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方式从描写、抒情、议论等角度作答。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结尾两句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可到家”,运用抒情,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志不得伸,不如回乡躬耕的悲愤。本诗则是间接抒情,借梧桐树的声音如同琴音哀鸣,表达不被重用、穷困失意的悲哀。

秋怀阅读答案4

  【原文】:

  秋怀

  (金)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生, 虚堂①淅淅掩霜清。

  黄花自与西风约, 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②秋更苦, 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头路, 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释】

  ①虚堂:形容自己租住的房屋空空荡荡,一无所有;

  ②候虫:蟋蟀等秋虫。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宋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本诗为寓居异乡时做。

  【翻译】: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

  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

  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

  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赏析】

  首联以凉叶萧萧、秋雨淅淅、寒霜清冽起兴,烘托诗人悲秋的情绪——独处于四壁皆空的租房,一无所有,只有凄凉的秋景为伴,该是怎样的心寒意冷。颔联和颈联将诗人悲秋的情绪具体化。三四两句运用对比和拟人手法,写菊花仿佛和秋风相约,又像往年那样盛开,而“我”这个漂流远方的客人,却比别人先长出了白发。“菊花”和“白发”,对比鲜明,色彩形成强烈的反差,金黄的菊花生机勃勃,白发的诗人未老先衰;“约”字将菊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明时光流转,周而复始,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更容易衰老的感慨和悲凉。五六两句运用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秋寒中悲鸣的秋虫,声气衰弱,一声不如一声,上气不接下气,经常在梦中被寒鹊悲凉的啼声频频惊醒。尾联诗人的情感陡然发生逆转,在穷愁潦倒、寂寞凄凉之中,诗人不禁思念家乡。虽然离家很远,脚下的“石岭关头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完,但在想象中遥望家乡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心中涌起温暖、喜悦的情感。全诗意境苍凉,情感悲怆,但情感基调并不压抑,结尾对家的向往,有柳暗花明之妙。较之许多格调低沉的同类题材的作品,这首诗的写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阅读训练】:

  一、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分)

  (2)简要分析诗后两联所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二、

  1.第二联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悲秋情绪?请结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5分)

  2.尾联中加点的“明”字是什么意思?据此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感情变化过程。(6分)

  【参考答案】

  一、

  (1)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学生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秋雨,落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3分;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作用1分)

  (2)诗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①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苦而产生的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和悲凉(2分)。②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菊花与秋风相约,又像往年那样盛开,表现时光的流逝(1分);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说明菊花生机勃勃,诗人白发满头,表现其思乡之苦(1分)。

  2.①“明”是明亮、喜悦之意(1分)。②诗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触景生情,各种秋天的景物,秋叶、秋雨、秋虫、寒鹊等使诗人倍感寂寞悲凉(2分)。在孤独愁苦中,诗人不禁思念家乡。虽然离家很远,脚下是走不完的“石岭关头路”,但在想象中遥望家乡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心中涌起温暖、喜悦的情感(3分)。

秋怀阅读答案5

  秋怀诗

  王苹

  秋声跋扈土垣东, 促迫村庄万树红。

  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惨淡讼酸风①。

  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②平分一亩宫。

  细读农书闲把瓮,且将种菜论英雄④。

  [注]①酸风:指秋风。②乱帙:杂乱的书籍。③一亩宫:儒者住的草屋。④论英雄句:《三国志》载:曹操同刘备煮滔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

  (1)前两联中秋风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联写出了秋风的萧杀。(1分)首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秋风跋扈、摧红树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嚣张萧杀;(1分)颔联用雁阵低飞、秋虫哀鸣衬托秋风的紧促凄冽。(1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通过写自己细读农书,汲水灌园,像刘备一样躬耕田园;(2分)表达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归隐田园的愿望。(2分)[或:诗人通过写细读农书、用瓮汲水灌园,表白自己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2分)后一句借刘备躬耕避祸的典故,表达了与世无争、归隐田园的愿望。(2分)](意思对即可)

  3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联。(5分)

  秋声跋扈促迫讼运用拟人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秋色的萧瑟惨淡。(3分)

  (1)首句写秋声跋扈,将人的行为神态赋予客观外物,生动形象,表现秋风从西边吹来,在墙东萧瑟作响,十分嚣张。

  (2)促迫村庄万树红促迫催促逼迫(迫使)之意,本是人的行为用来表现秋声的厉害(力度):在萧瑟秋风的摧残严逼下,村庄的树叶都变成红色,生动形象有力!

  (3)虫吟惨淡讼酸风,讼: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把虫拟人化,生动亲切,秋虫悲惨凄凉地哀鸣,仿佛在控诉严酷的秋风。(惨淡:暗淡,悲惨凄凉;尽心思虑)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且将种菜论英雄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6分)

  【参考答案】这一句借用典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与人无争、归隐田园的志向。

  【升格答案】前两联点明节令特点,秋风秋色萧瑟惨淡严酷,催红树叶,逼迫虫吟。诗人运用拟人修辞,亲切生动,嚣张跋扈的秋声,万树红遍的村庄,傍晚归巢的雁群在野水间自在游弋,秋虫哀鸣似乎在控诉酸涩的秋风,本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恶劣环境,在诗人眼里却有了虫与风的互动。画面可观可闻可感,萧瑟凄冷的秋景在诗人眼里俨然亲切活泼可爱起来。诗人不以苦为乐苦中有乐,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秋风秋色)的喜爱之情。

  后两联写重阳节,登高饮酒,醉眼看山,仿佛山也沉醉未醒。多而杂的书籍占满了我的一半房屋;我每天过着读农书,用瓮汲水灌园的自在闲适生活,我将要像刘备一样躬耕以避祸,不做英雄之论。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与人无争、归隐田园的志向,委婉含蓄。

  译文:

  秋风从西边吹来,在墙东萧瑟作响,十分嚣张。在萧瑟秋风的摧残下,村庄的树叶都变成红色;

  成群的大雁归来,栖息在水边,秋虫哀鸣,仿佛在秋风中哭诉;

  重阳节,登高饮酒,醉眼看山,仿佛山也沉醉未醒。多而杂的书籍占满了我的一半房屋;

  我每天过着读农书,用瓮汲水灌园的生活,我将要像刘备一样躬耕以避祸。

  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秋天萧杀景象和退隐归耕的诗作。秋声二句,说秋风从西吹来,在墙东瑟瑟作响,十分嚣张,把村子里的树叶都催红了。雁群二句,写大雁归宿、秋虫哀鸣情景。酸风,出李贺《铜雀仙人辞汉歌》:魏宫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讼酸风,秋虫哀鸣,象在控诉西风。诸山句,意谓重阳登高饮酒,醉眼看煮酒论英雄

秋怀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夕旅怀

  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

  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

  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

  15.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具体解说意象4分,一个1分;总体说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

秋怀阅读答案7

  秋怀(其一)

  孟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渍,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秋怀》 组诗即写于洛阳,此为第一首。

  阅读题目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孤骨”刻画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境况,“夜难卧”则进一步写出其孤苦无依,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的愁苦之状。

  B.“吟虫” 一句写秋虫唧唧,吟唱不止,一方面衬托了秋夜环境的冷寂,另一方面从侧面写出诗人难以入眠的凄凉境况。

  C.“老泣”两句说自己老来欲哭无泪,只有秋露滴沥不止,如为我而泣,想像奇异,再次勾画出诗人枯槁穷愁的形象。

  D.“讵忍” 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年老而不能乘舟南归,其实暗含李白“直挂云帆”之意,表现了诗人不甘现状的心志。

  16.本诗五至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5. D (其实是指自己一事无成,穷愁潦倒而无颜回去)

  16.感叹年华易逝、失望悲愁无穷。五、六两句写年华易近如用剪刀剪去一般快捷,老态纷呈如织布的线一样繁多;七、八两句直抒胸臆,写出诗人面对未来已心灰意冷,回忆过去更是悲愁丛生,没有希望没有快乐。(6分)

秋怀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①。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怀 罗公升②

  旧日方山子③,凄凉寄一箪。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

  已是肱三折④,那堪指一弹。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

  【注】①万钱,丰厚的官俸。②罗公升,永丰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宋亡则倾资力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③方山子,北宋人陈慥,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④“肱”,指手臂。《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就是久病成医的意思。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诗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运用反问句式,点明了诗人热爱国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

  B.罗诗颔联,用“秋思”、“虫声”点“秋”字,用“倦枕”“凭栏”二语点“怀”字,寓“怀”于“秋”。

  c.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d.这两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

  16.两首诗均以“秋怀”为题,感秋抒怀,情景交融,但表达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3分)A(首联表达的是热爱自然而非热爱国家。)

  16.(6分)

  (1)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3分,每点1分。)

  (2)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1分)“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语,未提国势,却浸透着家国危亡之悲;“指一弹”表明诗人深感岁月蹉跎,认识到东山再起的'渺茫,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无奈和苦闷;“谁念”表现出自己力图恢复的努力无人能解的孤独、失望和愤慨。(分析部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秋怀阅读答案9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文本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 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

  阅读题目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调。

  B.《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

  C.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

  D.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晚境颓唐、愁病交加。

  2.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峥嵘”此处意为高耸峭拔。结合“枯”“哀弹”可知,“慷慨胸怀”是断章取义的错误解读。

  2.(1)王国维认为“境界”是诗人心中真情与笔下真景的统一,没有真情就难以营造出境界。(2)本诗以冷月、寒露、梧桐等意象,营造出凄凉寒苦的意境,以此来抒发人生失意、生活困顿的愁苦。(3)心中苦情与笔下秋景合二为一,虽然多苦寒之语,但情感真实动人,让本诗呈现出清冷寒瘦的艺术境界。

  (评分依据:正确理解《人间词话》“境界说”2分,阐述《秋怀》情景融合的艺术特点2分,对此艺术特点做出理性评价言之成理2分)

秋怀阅读答案10

  秋怀原文:

  秋怀

  嵩山中作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秋怀字词解释:

  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秋怀翻译: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

  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

  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

  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秋怀阅读答案:

  试题:

  ①“明”是明亮、喜悦之意(1分)。

  ②诗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触景生情,各种秋天的景物,秋叶、秋雨、秋虫、寒鹊等使诗人倍感寂寞悲凉(2分)。在孤独愁苦中,诗人不禁思念家乡。虽然离家很远,脚下是走不完的`“石岭关头路”,但在想象中遥望家乡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心中涌起温暖、喜悦的情感(3分)。

  答案:

  解题可分三步:一、直截了当地说出“明”字的含义;二、简要概括前六句触秋天悲凉之景而生寂寞愁苦的之情;三、简要而具体地分析诗人感情陡转的原因。这一步是重点,是对前两步的总结和升华,要结合尾联的意思组合答案,思乡是令人愁苦的,却又给游子以动力,使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变得明亮而喜悦。

  秋怀创作背景:无

  秋怀赏析: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个人资料: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出生在太原府忻州秀容县,(今山西忻州)。他家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是累世为宦官的书香人家。诗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十四岁时,投师陵川学者郝天挺门下,学业更有长足的进步。少年时代的元好问,还曾跟随当县令的叔父元格游宦山西、山东、甘肃、陕西等地,饱览了各地名山大川,增长了不少阅历见识,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秋怀阅读答案11

  秋怀(其二)

  孟郊①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呴如哀弹。

  【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为此时所作。②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肌肤上印着席子的花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秋月写起,诗人感觉连可寄托乡思的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且自己一生的壮志已经消磨殆尽,景况凄凉。

  B.第二联采用虚写,寓意深长,既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也写梦想破灭。句中的“滴”“梳”二字妥贴而形象。

  C.第三联写病和愁,用“印病文”说病卧已久,用“转愁盘”说愁思不断,而第四联则写诗人在无奈中宽慰自己。

  D.尾联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用枯桐取喻,也是诗人自况,借梧桐树的声音如琴音哀鸣,来寄托诗人心中之情。

  16.苏轼评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请简要分析诗中之愁。(6分)

  答

  15.B(“采用虚写”错,应是虚实结合。)

  16.①仕途失意孤单之愁。首联“老客”包含其毕生奔波、仕途失意的遭遇,“单”字透漏出人单势孤的感慨。

  ②生活穷困难耐之愁。住房破陋,冷风吹骨,寒夜难眠,既实写居处的简陋,生活穷困,也喻梦想破灭,为一生壮志、人格消损而寒心。

  ③老病无奈之愁。“席上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转愁盘”,愁思不断。

  (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秋怀阅读答案12

  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释]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3分)

  (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鉴赏。(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2分)。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怀抱。②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 。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赏析

  曲子以“普天乐” 为词牌,以“秋怀” 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此曲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设问句“为谁忙?莫非命。” 道出了作者自怨自艾之情,表面上说命运难改,其实正现出了作者心中的愤愤不平。“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诘问自己是否就是在瑟瑟秋风中奔波劳碌的驿马,不然,为何如此孤单寂寞?“西风” 、“落月” 、“红叶” 、“冷” ,这几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自己境遇的`不幸,以一派凄伧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失意。“驿马” 代指奔途,“书灯” 暗示潜心学问,一年到头,日夜辛劳,孜孜以求,得到的却如李白、催明信所云,获取功名是“青天蜀道难” 和“枫落吴江冷” 的下场。后两句以“两字功名” 开题自嘲,自甘飘零。无所适从,依违两难。以“笑“字转折,列举了子陵富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的故事,显示出否定的态度,引人遐想。

秋怀阅读答案13

  秋怀(其二)

  孟郊①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②印病文:喻病卧已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月起兴,一个“冰”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给诗人带来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给全诗笼罩了凄冷的氛围。

  B.诗歌三、四两句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用一个“滴”字化静为动,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妥帖而形象。

  C.诗歌五、六两句极写诗人病和愁,病卧榻上,充满愁怅,展现了诗人的.凄凉晚景,饱含身世苦涩之悲,令人动情。

  D.诗歌七、八两句写诗人在百般无奈中宽慰自己,不要去胡思乱想,也不要随便相信无端的瞎说,描摹心理细致入微。

  16.本诗结尾两句和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结尾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6分)

  答

  1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滴”字富有动感,但没有化静为动。

  16.参考答案

  ①本诗结尾两句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梧桐树的声音如同琴音哀鸣,表达不被重用、穷困失意的悲哀。(3分)②陆诗结尾两句运用抒情,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志不得伸,不如回乡躬耕的悲愤。(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方式从描写、抒情、议论等角度作答。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结尾两句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运用抒情,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志不得伸,不如回乡躬耕的悲愤。本诗则是间接抒情,借梧桐树的声音如同琴音哀鸣,表达不被重用、穷困失意的悲哀。

  相关阅读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南朝梁何逊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何因适归愿,分路一

  江城子周紫芝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断云飞雨又经年。思凄然,泪涓涓。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因甚江头

  金陵汪元量只见空城不见台,客行搔首自徘徊。风云旧日龙南渡,宇宙新秋雁北来。三国衣冠同草莽,六朝宫殿总尘埃。交游相见休相问,把酒江头且一杯。 【注】诗人因目睹亡国惨状

  探春吕本中谩遣儿童扫雪开,却穿篱落看春回。溪山冷落泥三尺,故旧飘零酒一杯。止买芒鞋供踏雪,更携藜杖与寻梅。玉川纵老生涯在,[注]时有邻僧送米来。 [注]玉川:唐代诗人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正摇摇。③同来不得同归去,故

  蟹【明】徐子熙瀚海潮声万泒①浑,鱼虾随势尽惊奔。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②。螃蟹咏(其三)【清】曹雪芹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

秋怀阅读答案14

  秋怀(其二)

  孟郊【注】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文本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调。

  B.《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

  C.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

  D.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晚境颓唐、愁病交加。

  16.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6分)

  答

  15.C解析:“峥嵘”此处意为高耸峭拔。结合“枯”“哀弹”可知,“慷慨胸怀”是断章取义的错误解读。

  16.(1)王国维认为“境界”是诗人心中真情与笔下真景的'统一,没有真情就难以营造出境界。

  (2)本诗以冷月、寒露、梧桐等意象,营造出凄凉寒苦的意境,以此来抒发人生失意、生活困顿的愁苦。

  (3)心中苦情与笔下秋景合二为一,虽然多苦寒之语,但情感真实动人,让本诗呈现出清冷寒瘦的艺术境界。

  (评分依据:正确理解《人间词话》“境界说”2分,阐述《秋怀》情景融合的艺术特点2分,对此艺术特点做出理性评价言之成理2分)

秋怀阅读答案15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C.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C解析C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

  15.参考答案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解析: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能抓住其中三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秋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秋怀原文阅读及答案07-28

《秋》的阅读及答案06-20

秋莲阅读答案06-17

《春怀示邻里》阅读答案11-14

《秋》阅读训练附答案06-17

沧浪亭怀贯之阅读答案01-26

《秋》的阅读及答案精品【15篇】06-20

秋发庾岭阅读答案08-15

杜牧《秋霁寄远》阅读答案12-20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