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子规》阅读答案

《子规》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04 18:19:0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子规》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子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规》阅读答案

《子规》阅读答案1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8、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反衬(对比)。杜鹃口中的鲜血已把原野上的花染成红色,这样悲鸣又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繁盛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的悲惨命运。

  9、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痛苦心情。

  “羽毛飘荡一年年”写子规的漂泊,“他山叫处花成血”“月斜长吊欲明天”写子规叫声的凄切,“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写子规的凄苦。

  鉴赏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雨昏风冷,它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着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怎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呢?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子规》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规 吴融①

  举国 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反衬,颔联用葱葱郁郁、含烟吐雾充满生机的旧苑青草反衬叫声凄切的杜鹃(2分),凸显了杜鹃的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或对比,作者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青草,构成对比;(2分)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或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过2分;答对偶不给分。】(2)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和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子规》阅读答案3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对比(1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2分);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或:反衬。用春草作反衬,用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进一步反衬.凸显杜鹃的'孤苦无告。

  如果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和“比喻”

  (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答对偶不给分。

  2.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子规》阅读答案4

  子规注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65年)诗人客居云阳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B、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C。“眇眇”写春风吹动的样子,“萧萧"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6分)

  阅读答案:

  15、(3分)C

  16、(6分)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①山树相合,天色晦暗,风声萧萧,夜色凄凉,以此衬托诗人客居在外之愁;

  ②诗人客居在外,羁旅含愁,子规偏偏傍人低飞且悲鸣不已,使诗人愁上加愁。(手法2分,分析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子规》阅读答案5

  子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之志。)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阅读练习二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试题答案:

  (1)反衬,颔联用葱葱郁郁、含烟吐雾充满生机的旧苑青草反衬叫声凄切的杜鹃(2分),凸显了杜鹃的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或对比,作者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青草,构成对比;(2分)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或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过2分;答对偶不给分。】

  (2)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和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赏析:

  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子规》阅读答案6

  子规顾况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②,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出《幽闲鼓吹》)

  [注释] ①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②个语:这样的诗句。

  1.白居易是 (朝代)的闻名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 》。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米价方贵( )

  (2)居即易矣( )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唐朝 如:卖炭翁

  2.(1)正 (2)轻易

  3.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仔细看着白居易说

  4.例:(1)作为前辈,应该多发现人才,推荐人才 (2)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就会得到成功

《子规》阅读答案7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余力,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所重,非貌高。

  3. 读书法,有三到,__________,信皆要。

  4.我想借用一下同桌的彩色铅笔,应该“用人物,__________ 。”用完了应“借人物,__________。”

  5.如果无意中做了错事,叫“错”,如果是故意做的,就叫“恶”。这就是“__________ ,名为错。__________,名为恶。”

  二、选择题。

  1.圣人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 )

  A.孝 B.谨 C.学

  2.出必告,fǎn必面。“fǎn”是 ( )

  A. 反 B. 返 C.凡

  3.今天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会 ( )

  A .管他呢,不会就不会呗。 B .认真思考,努力弄懂它。

  C .我才懒得想呢,回家让我爸教我。

  4.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夸奖我们,那是因为老师知道()

  A .人有短,切莫揭。 B .人有能,勿轻訾。 C .道人善,即是善。

  5.同桌在找他的铅笔,我发现自己的文具盒里多了一支铅笔,我会 ( )

  A .我会大喊“谁呀?怎么把铅笔放我文具盒里了?”

  B .我会对他说:“这是你的铅笔吗?” C.不管他,当不知道。

  6.“一件事情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这就是( )

  A .己不欲,即速己。 B .善相劝,行皆建。 C凡是人,皆须爱。

  7.我知道“文房四宝”是指( )

  A .笔、墨、纸、尺 B .笔、墨、纸、砚 C .墨、纸、尺、电脑

  8.“好朋友欺负了别人,我觉得他很厉害,在班级里告诉其他同学他有多厉害。”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 )

  A.人不安,勿话扰。 B.人不闲,勿事扰。 C.扬人恶,即是恶。

  三、判断题。

  1.学习的时候,我们的书桌上一定要摆放整齐。 ( )

  2.《纸上谈兵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 )

  3.上课时,我开小差了,做作业时,我就抄别人的'作业。 ( )

  4.看到路边乞讨的那些人,我就觉得他们又脏又臭,真讨厌。 ( )

  5.每次写字的时候,我们应该安安静静的,一笔一画认真书写。 ( )

  6.《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闲,勿事搅。” ( )

  7. 我先把《小猪稀里呼噜》读完,再看《不一样的卡梅拉》。 ( )

  8.每天下课,我就喜欢和朋友一起捉弄同学。 ( )

  四、连线题。

  人有短 信为先 《孔融让梨》 孝

  恩欲报 勿自弃 《凿壁偷光》 悌

  勿自暴 当自励 《黄香温席》 学

  凡出言 切莫揭 《闻鸡起舞》 信

  不如人 怨欲忘 《一诺千金》 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泛爱众,而亲仁。则学文 2.行高者,名自高。

  3. 心眼口 4.须明求 及时还 5.无心非 有心非

  二、选择题。

  1.A 2.B 3. B 4.C

  5.B 6. A 7.B 8. C

  三、判断题。

  1.√ 2. √ 3.× 4. ×

  5.√ 6. √ 7. √ 8.×

  四、连线题。

《子规》阅读答案8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参考答案】

  (2)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子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弟子规心得09-20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野草》阅读答案04-22

爱莲说阅读答案04-20

《萌芽》阅读答案04-21

《推敲》阅读答案05-29

后娘阅读答案05-27

《泉城》阅读答案06-0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