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学左传原文及翻译
导语:《左传》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和《左氏春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国学左传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岁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如下: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去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不凭借地势险要。
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到阻碍,我们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即使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让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使他们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那就不如一开始就不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好像屈服于敌人。
军队就是要利用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的。既然军队要利用有利的时机,那么敌人没有摆好阵势,正好可以利用。既然鸣金击鼓的声音是用来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的,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事件背景
公元前643年(周襄王九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因君位继承而引发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同时,楚成王借齐国中衰、中原无霸的机会将势力渗入中原地区。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尚弱,希望能以宋国的公爵地位压制各诸侯国,与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位置。 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春,宋、齐、楚三国君主会于齐,在宋襄公的强烈要求下,三国同意于同年秋在宋国召开诸侯大会。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约楚成王以及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之君在盂(今河南省睢县西北)会盟,齐国和鲁国借故未到。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轻车简从赴会,以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果在会场上遭到楚成王的突袭被擒。
要点导引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形式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宋襄公的固守教条,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成为固守中国人的贵族精神。
著作介绍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出处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阅读指南
文章节选部分记叙的是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宋襄公与楚军的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而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这时候对于宋国而言是最佳的攻击机会。可是宋襄公却认为不可,还提出一堆大道理。从这个过程看,宋襄公的迂腐暴露无遗。文章第一段主要描写战争的过程,因为宋襄公的迂腐而导致战败。第二段因为国人责怪国君,宋襄公为自己辩护,提出了战争道德论。和《曹刿论战》一样,作者介绍史实也带着感情倾向,对于宋襄公的做法,《左传》的作者持否定态度。
左传介绍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录春秋历史的著名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学家左丘明所撰。其内容是按鲁国十三个君主的顺序编写的,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共计二百六十九年。
编年体史书在我国出现很早,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记录加以整理而成的《春秋》。由于《春秋》后来被尊为“经”,后世儒家各派对它的解释便称作“传”。在汉代,《春秋》传有五种,但后来流传下来的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种,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历来被视为孔门后学解释《春秋》的专著,属于“今文经学”。《左氏传》是到西汉末才在宫廷藏书中被发现,古文经学派认为它也是解释《春秋》的著作,属于“古文经学”,但今文经学派斥之为西汉末刘歆的伪作。据近人研究,《左传》应当是完成于战国初期的作品,出自鲁国史官的手笔,整理者可能是左丘明。从内容上看,《左传》重视交代历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历史见解和宗教观点,而尤其注重战争活动的记录。因此,《左传》并不是汉朝人伪造的《春秋》“传”,而是体裁比较完备的古代编年体史书,当视为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通行的《左传》注释本,是西晋杜预作注的《春秋经传集解》,简称“杜注”,它将《春秋》经文拆开分别编入每年传文之前;唐代孔颖达又在杜注的基础上作疏,撰成《春秋左传正义》,简称“孔疏”。
重点字解释
宋公:宋襄公。名兹父。
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城省西。
既:尽。
及:等到。
济:渡过。
既济:已经渡河。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股:大腿。
门官:国君的卫士。
重:再次。
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鼓:击鼓(进军)。
赞:助。
胡耈:年老的人。
服:向敌人屈服。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金:金属响器。
声气:振作士气。
鼓:击鼓进军。
儳(cha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勍敌:强敌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国学左传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04-01
《荡》原文翻译及赏析09-30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05-11
《木瓜》原文、翻译及赏析01-22
《关雎》原文、翻译及赏析03-23
《东山》原文、翻译及赏析02-24
《抑》原文、翻译及赏析05-08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