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诗经> 诗经全文

诗经全文

时间:2024-07-17 12:48:34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全文[共15篇]

诗经全文1

  [先秦]诗经

诗经全文[共15篇]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注释:

  1、日:比喻女子颜色盛美。

  2、姝:貌美。

  3、履:踏,践。一说同“蹑”,放轻脚步。

  4、即:就。一说通“膝”,古人席地而坐,安坐则膝在身前。

  5、闼(tà):内门。一说内室。

  6、发:走去,指蹑步相随。一说脚迹。

  作品赏析:

  此诗共两章,每章首句,毛传以为“兴也”,季本《诗说解颐》以为“赋也”,严虞惇《读诗质疑》又以为“比也”;除此还有“兴而赋”、“比而赋”等不同说法。这两句是含有象征意义的起兴:诗人早晨面对初升的旭日,或晚间仰望刚起的新月,都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艳丽而热烈的朝阳,皎洁而恬静的月光,多么像他那位艳美而温柔的情人(妻子)啊。她对他的追求是那样大胆热切,又充满着柔情蜜意,竟不顾一切自荐枕席,男欢女悦。两章的二、三两句承接自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得好:“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的情绪。”(转引自朱光潜《诗论》)此篇作者正是有感于朝阳、明月而沉浸在甜蜜的“回味”中,由此激起了难以压抑的'爱的狂潮,竟脱口而出透露了他与她洞房中的隐私:不仅说出了情人(妻子)在他的卧室内,还情不自禁地描述了他们亲昵的情景——“履我即兮”、“履我发兮”。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叙述是带着颇为得意的幸福感的,读者能触摸到他那颗被爱情撩拨得激烈跳荡的心。正因为如此,所以十句诗中竟有六句有“我”字,自我矜喜之情溢于言表。此诗格调粗犷而不轻薄,俏皮而不油滑,体现了古代情歌质朴的本色。

  此诗押韵有其特色,每章皆是一、三、四、五句押韵,并且都与“兮”字组成“富韵”,三句与四句又是重复的,音节舒缓而绵延,有着流连咏叹的情味。全诗八个“兮”字韵脚,《正韵》称为“联章韵”。

诗经全文2

  [先秦]诗经

  原文: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注释:

  【1】倬(zhuō):广阔。

  【2】甫:大。

  【3】十千:言其多。

  【4】有年:丰收年。

  【5】陈:陈旧的粮食。

  【6】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7】适:去,至。

  【8】耘(yún):锄草。

  【9】耔(zǐ):培土。

  【10】黍(shǔ)稷(jì):谷类作物。

  【11】薿(nǐ)薿:茂盛的样子。

  【12】攸:乃,就。

  【13】介:长大。

  【14】止:至。

  【15】烝:进呈。

  【16】髦士:英俊人士。

  【17】齐(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18】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

  【19】以:用作。

  【20】社:祭土地神。

  【21】方:祭四方神。

  【22】臧(zāng):好,此指丰收。

  【23】御(yà):同“迓”,迎接。

  【24】田祖:指神农氏。

  【25】祈:祈祷求告。

  【26】谷:养活。

  【27】士女:贵族男女。

  【28】曾孙:周王自称,相对神灵和祖先而言。

  【29】止:语助词。

  【30】馌(yè):送饭。

  【31】田畯(jùn):农官。

  【32】旨:美味。

  【33】易:治理。

  【34】终:既。

  【35】有:富足。

  【36】克:能。

  【37】敏:勤快。

  【38】茨(cí):屋盖,形容圆形之谷堆。

  【39】梁:桥梁,形容长方形之谷堆。

  【40】庾(yǔ):露天粮囤。

  【41】坻(chí):小丘。

  【42】京:冈峦。

  【43】箱:车箱。

  【44】介福:大福。

  作品赏析:

  这首诗可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农事。这是一片广袤肥沃的农田,每年都能收获上万担米粮。靠着储存在仓内的谷物,养活了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人,并取得了自古以来年复一年的好收成。这天土地的拥有者兴致勃勃地来到南亩巡视,只见那里的农人有的在锄草,有的在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他心里一高兴,眼前仿佛出现了庄稼成熟后由田官献上时的情景。这一章铺述事实,在整首乐歌中为以下几章的展开祭祀作铺垫。

  第二章即写为了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周王派人取来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装上了精选的谷物,又让人供上肥美的牛羊,开始了对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农人们也因田里的.庄稼长得异常的好,个个喜笑颜开地弹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农神的光临。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庄稼能得到丰厚的收获,让男男女女丰衣足食。从这章的描写中,可以想见远古时代的先民,对于土地是怀着怎样一种崇敬的心情;而那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也反映出当时民风的粗犷和热烈。

  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仪式之后的亲自督耕。和他一起来到田间的,还有他的妻子儿女。他们为辛勤劳作的农人带来了亲手做的饭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见了欣喜异常,连忙叫来身边的农人,一起来尝尝饭菜的滋味。周王这时望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断称赞农人的辛劳勤勉。与前章相比,这章的内容颇有生活气息;周王的馌田,亦为后来历代帝王劝农所效法,被称为德政。

  末章则专记丰收景象及对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果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不但场院上的粮食堆积如屋,而且仓中的谷物也装得满满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冈。于是农人们为赶造粮仓和车辆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为丰收而庆贺,心中感激神灵的赐福,祝愿周王万寿无疆。这一章的特点是充满了丰收后的喜悦,让人不觉沉醉在一种满足和欢乐之中。

  以往的研究总认为《小雅》多刺幽、厉,而思文、武,这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这首《小雅·甫田》诗来说,则有些牵强。从诗中读到的分明是上古时代汉族先民对于农业的重视,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对与农业相关的神灵的无限崇拜;而其中夹杂对农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写,正反映了农业古国的原始风貌。因此这首乐歌的价值,与其说是在文学方面,倒不如说更多地体现在史学方面。

诗经全文3

  [先秦]诗经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

  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注释:

  【1】敬:通“儆”,警戒。

  【2】之:语气词。

  【3】维:是。

  【4】显:明察,明白。

  【5】思:语气助词。

  【6】命:天命。

  【7】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8】陟(zhì)降:升降。《尔雅》:“陟,升也。”

  【9】厥:其。

  【10】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

  【11】日:每天。

  【12】监:察,监视。

  【13】兹:此,指人间。

  【14】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15】止:不、止,皆为语词。

  【16】聪:聪明,此处意为听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听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17】日就月将:日有所得,月有所进。就:成就。将:进。

  【18】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

  【19】佛(bì):通“弼”,辅助。一说指大。

  【20】时:通“是”,这。

  【21】仔肩:责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郑笺:“仔肩,任也。”

  【22】示我显德行:言指示我以显明的德行。

  赏析:

  《毛诗序》说《周颂·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周颂·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周成王)。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周颂·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述,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第二层。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承认自己还很缺乏能力、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周颂·闵予小子》《周颂·访落》《周颂·敬之》《周颂·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体现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

诗经全文4

  [先秦] 诗经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

  曾我暬御,憯憯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

  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于仕,孔棘且殆。

  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注释:

  【1】浩浩:广大的样子。

  【2】昊(hào)天:犹言“皇天”。

  【3】骏:长,美。

  【4】降丧饥馑:上天降下了死亡和饥荒。

  【5】斩伐:犹言“残害”。

  【6】四国:四方诸侯之国,犹言“天下四方”。

  【7】疾威:暴虐。

  【8】图:"虑、图",二字同义,都是考虑、谋划的意思。

  【9】既:尽。

  【10】伏:隐匿、隐藏。

  【11】辜:罪。

  【12】舍:舍弃。

  【13】沦胥:沉没、陷入。

  【14】铺:同“痡”,病苦。

  【15】周宗:即“宗周”,指西周王朝。

  【16】靡所:没处。

  【17】止戾(lì):安定、定居。

  【18】正大夫:长官大夫,即上大夫。

  【19】勚(yì):劳苦。

  【20】三事大夫:指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

  【21】邦君:封国的君主。

  【22】莫肯朝夕:郑笺:“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朝朝于君而不夕见也。”

  【23】庶:庶几,表希望。

  【24】式:语首助词。

  【25】臧:好,善。

  【26】覆:反。

  【27】辟言:正言,合乎法度的话。

  【28】行迈:出走、远行。

  【29】臻(zhēn):至。所臻,所要到达的地方。

  【30】敬:谨慎。

  【31】胡:何。

  【32】遂:通“坠”,消亡。

  【33】曾:何。

  【34】暬(xiè)御:侍御。国王左右亲近之臣。

  【35】憯(cǎn)憯:忧伤。

  【36】瘁:劳苦、憔悴。

  【37】讯:读为“谇”,谏诤。

  【38】听言:顺耳之言。

  【39】答:应。

  【40】谮(zèn)言:诋毁的话,此指批评。

  【41】出:读为“拙”,笨拙。

  【42】躬:亲身。

  【43】瘁:病。或谓憔悴。

  【44】哿(gě):欢乐。

  【45】能言:指能说会道的人。

  【46】休:美好。

  【47】维:句首助词。

  【48】于仕:去做官。

  【49】孔:很。

  【50】棘:比喻艰难。

  【51】殆:危险。

  【52】尔:指上言正大夫、三事大夫等人。

  【53】鼠:通“癙(shǔ)”:忧伤。

  【54】疾:通“嫉”,嫉恨。

  【55】从:随。

  【56】作:营造。

  作品赏析:

  此诗题为“雨无正”,可是,从全篇诗句中,并无“雨多”之意,也无“政多如雨”之言,因而历朝历代很多人都怀疑诗题与诗意不合。有人疑为“雨无止”;有人疑为“周无正”(正,同“政”);更有人说韩诗有《雨无极》篇,诗文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穑”二句。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名《雨无正》不可考,或误,不必强论。”

  全诗七章。一、二章章十句,三、四章章八句,五、六、七章章六句,共五十四句,能于参差错落中见整饬。

  诗的第一章首先以无限感慨、无限忧伤的语气,埋怨天命靡常:“不骏其德”,致使丧乱、饥馑和灾难都一起降在人间。但是,真正有罪的人,依然逍遥自在,而广大无罪的人,却蒙受了无限的苦难。这里,表面是埋怨昊天,实际上是借以讽刺幽王。接着,第二章就直接揭示了残酷的现实问题:“周宗既灭,靡所止戾”。可是在这国家破灭、人民丧亡之际,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们,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仅不能为扶倾救危效力,反而乘机做出各种恶劣的行径。因而,第三章作者就进一步揭示出了造成这次灾祸的'根本原因:国王“辟言不信”,一天天胡作非为,不知要把国家引向何处;而“凡百君子”又“不畏于天”,反而助纣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无忌惮的坏事。第四章,作者又以沉痛的语言指出:战祸不息,饥荒不止,国事日非,不仅百官“莫肯用讯”,国王也只能听进顺耳的话而拒绝批评,只有他这位侍御小臣在为危难当头的国事而“憯憯日瘁”了。第五章,作者再次申诉自己处境的艰难。由于国王“听言则答,谮言则退”,致使自己“哀哉不能言”,而那些能说会道之徒则口若悬河。自己“维躬是瘁”,而他们却“俾躬处休”。不是自己拙口笨舌,而是国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为使自己无法谏诤了。对比鲜明,感情更加深沉。因此,在第六章里,作者又进一步说明了“于仕”的困难和危殆。仕而直道,将得罪天子;仕而枉道,又见怨于朋友。左右为难,忧心如焚。最后一章,作者指出:要劝那些达官贵人迁向王朝的新都吧,他们又以“未有家室”为借口而加以拒绝,加以嫉恨,致使自己无法说话,而只有“鼠思泣血”。其实,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外地虽然没有家室,也照样纷纷逃离了。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面对国破、世危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愤万端。既埋怨天命靡常,又揭露国王信谗拒谏、是非不分。执事大臣或苟且偷安,或花言巧语,致使天灾人祸,一起降临人间。面对昏君乱世,他忧国忧时,苦恼悲哀,虽想要勤于国事,救危扶倾,而又处境孤危,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忧伤、悲痛,怨天尤人,无可奈何。真可谓处饥馑、危亡、离乱之世,心有救乱济世之志,而行无救乱济世之力,所以只有揭示现实真象,以发泄他满腔的忧愤罢了,其感情是深沉的、真挚的。这是时代的呐喊和哀怨,因而对读者进一步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在抒发他那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时,通篇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少打比喻,不绕弯子,语言质朴,感情真实,层层揭示,反覆咏叹,时而夹杂一些议论,颇有一种哀而怨、质而雅的艺术之美。

诗经全文5

  [先秦]诗经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注释:

  【1】葛藟(lěi):藤类蔓生植物。即野葡萄。

  【2】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3】浒(hǔ):水边。一说岸上地。

  【4】终:既已。

  【5】远(yuàn):远离。

  【6】顾:照顾,眷顾。

  【7】涘(sì):水边。

  【8】有(yòu):通“佑”,帮助。一说相亲之意,与“友”通。

  【9】漘(chún):河岸,水边。

  【10】昆:兄。

  【11】闻(wèn):通“问”,亦有爱之意。王引之《经义述闻》:“谓相恤问也。古字闻与问通。”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流浪者自诉寄人篱下之无尽屈辱的诗歌。诗分三章,每章六句。首章“绵绵”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伤情,联系到自己远离兄弟、飘泊异乡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乡,六亲无靠,生活无着,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颜“谓他人父”。处境之艰难,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丝怜悯。“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直书其事,包含许多屈辱,许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叹:“则其穷也甚矣!”(《诗集传》)第二、第三章诗意略同首章,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换一字,丰富了诗的内涵,反覆咏叹中稍有变化。

  全诗每章只更换了三个字。第一个字都是“河边”的意思,相当于没有变化。第二个字,谓他人“父”“母”“昆”,换的都是家庭成员的`称呼,其实属于家庭内部情况,变化影响相同。第三个字,亦莫我“顾”“有”“闻”,就是“也不顾念、善待、关心我”,总之反反复复强调他所流落寄居的人家对他不好,他感到非常屈辱,没有温暖。短短几行小诗写尽了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内心忧伤。

  此诗两句表达一层意思,六句有三层意思,两层转折。由绵绵不绝的葛藟对照兄弟的离散,是一折,由“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而竟不获怜悯,又是一折。每一转折,均含无限酸楚。诗人直抒情事,语句简质,却很感人,表现了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

诗经全文6

  [先秦]诗经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注释:

  【1】於(wū):叹词。此处表赞美。

  【2】铄(shuò):通“烁”,光明辉煌。

  【3】王师:王朝的军队。

  【4】遵:率领。

  【5】养:攻取。

  【6】时:是。

  【7】晦:晦冥,黑暗。

  【8】纯:大。

  【9】熙:兴,光明。

  【10】是用:是以,因此。

  【11】介:助。

  【12】龙:借为“宠”。荣,荣幸。

  【13】蹻(jué)蹻:勇武之貌。

  【14】造:诣,到。一说借为“曹”,众,指兵将。

  【15】载(zài):乃。

  【16】用:以。

  【17】有嗣:有司,官之通称。

  【18】实:是。

  【19】尔:指周武王。

  【20】公:通“功”,事业。一说指周公、召公。

  【21】允(tǒng):借为“统”,统领;一说信。

  【22】师:武王之师。

  赏析: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按传统说法,《诗经》是配乐舞的歌词,即诗乐舞三位一体。王国维曾怀疑这一说法,但他撰《周大武乐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辞时还是按这一原则进行的,即认为《大武》六成有诗六篇。他根据《毛诗序》《左传·宣公十二年》《礼记·祭统》等资料推断,认为与《大武》六成对应的六诗依次为:《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赉》《般》。后经冯沅君、陆侃如,尤其是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的详细考辨,断定《大武》六成的六篇诗的排列次序确定为:《我将》《武》《赉》《般》《酌》《桓》。

  就《周颂·酌》诗的内容而言,前五句是成王歌颂王师的战绩,并对统兵出征的统帅表示感激之情,也就是感激和歌颂周公。后三句是成王任命周公、召公分职而治天下。当然,这时仍是周公摄政,但任命之事则不能不以成王的名义,告庙仪式的主人公也不能不是成王。故此诗的主人公表面上是成王,而实际上还是周公。《周颂·酌》向来多被认为是周公的乐舞(如郑笺云:“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后祭于庙而奏之。”),也可证实这一点。前人或以为此诗是颂武王伐殷的,但武王并无“周公左召公右”的任命,而且诗中的“晦”也是泛指,不一定特指殷纣王。诗名为“酌”,《毛诗序》以为是“斟酌”之意(即“斟酌文武之道”),云:“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恐不妥。“酌”亦可作汋、彴、勺等,就是以勺舀酒灌祭祖先神灵,说明此诗是灌祭祖先时所唱的歌。以歌诗而言则曰《酌》,以乐舞而言则曰《勺》,《仪礼》《礼记》皆言舞《勺》,《勺》即《酌》。郑觐文《中国音乐史》云:“(《礼记》)《内则》曰:‘十三舞《勺》。’又:‘成童舞《勺》舞《象》。’……《勺》为武舞,其诗为《酌》之章。按诗歌之节以为舞,列为学校普通教科,故曰成童则舞《勺》舞《象》。”可见《周颂·酌》作为乐舞,在当时是与《象》舞一样颇具代表性的。它可以作为《大武》的一成与其他五成合起来表演,就像现代舞剧中的一场,也可以单独表演。

  此诗文句古奥,今人读来多不解其妙。明人孙鑛“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原为《孙子》中语)的评语,表明了此诗前半部分具有弦乐柔板般从容的特点,而后半部分又有铜管乐进行曲般激昂的风格。这就是《颂》诗如斑驳的古鼎彝纹饰的字句后所涵蕴的文化张力。

诗经全文7

  [先秦]诗经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注释:

  弃妇的哀怨。一说周幽王申后自伤被黜。

  白华:野菅。菅(音间):沤野茅草而成。

  英英:白云貌。露彼菅茅:意指露普润万物已独受难。一说露,蔽覆。天步艰难:指天行艰难于我身。犹:可。

  滮(音标):水名。在陕西长安县西。

  卬(音昂)我。烘:燎。煁(音神):能移动的灶。

  懆懆(音草):愁不安也。迈迈:不悦也。

  鹙(音秋):水鸟名。类似鹤,头颈上无毛,青苍色。

  扁:乘石貌。扁平的'上车用垫脚石。一说卑貌。

诗经全文8

  诗经·小雅·鹿鸣全文注音版

  《xiǎo·鹿míng

  呦yōuyōu鹿míngshízhīpíngyǒujiābīnchuīshēngchuīshēnghuángchéngkuāngshìjiāngrénzhīhǎoshìzhōuxíng

  呦yōuyōu鹿míngshízhīhāoyǒujiābīnyīnkǒngzhāoshìmíntiāojūnshìshìxiàoyǒuzhǐjiǔjiābīnshìyànáo

  呦yōuyōu鹿míngshízhīqínyǒujiābīnqínqínqiězhànyǒuzhǐjiǔyànjiābīnzhīxīn

  诗经·小雅·鹿鸣拼音版

  《 xiǎo yǎ · lù míng 》

  《小雅·鹿鸣》

  yōu yōu lù míng,shí yě zhī píng 。 wǒ yǒu jiā bīn,gǔ sè chuī shēng 。 chuī shēng gǔ huáng,chéng kuāng shì jiāng 。 rén zhī hǎo wǒ,shì wǒ zhōu xíng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yōu yōu lù míng,shí yě zhī hāo 。 wǒ yǒu jiā bīn,dé yīn kǒng zhāo 。 shì mín bù tiāo,jūn zǐ shì zé shì xiào 。 wǒ yǒu zhǐ jiǔ,jiā bīn shì yàn yǐ áo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yōu yōu lù míng,shí yě zhī qín 。 wǒ yǒu jiā bīn,gǔ sè gǔ qín 。 gǔ sè gǔ qín,hé lè qiě zhàn 。 wǒ yǒu zhǐ jiǔ,yǐ yàn lè jiā bīn zhī xīn 。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翻译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畅饮乐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心中乐陶陶。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小雅·鹿鸣》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朱熹《诗集传》认为,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小雅·鹿鸣》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小雅·鹿鸣》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诗经全文9

  [先秦]诗经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榖,诒孙子。于胥乐兮!

  注释:

  【1】駜(bì):马肥壮貌。

  【2】乘(shèng)黄:四匹黄马。古者一车四马曰乘。

  【3】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公:官府。

  【4】明明:通“勉勉”,努力貌。

  【5】振振:鸟群飞貌。

  【6】鹭:鹭鸶,古人用其羽毛作舞具。朱熹《诗集传》:“振振,群飞貌。鹭,鹭羽,舞者所持,或坐或伏,如鹭之下也。”

  【7】咽咽:不停的鼓声。

  【8】于胥(xū)乐兮:言一起欢乐。于(xū):通“吁”,感叹词。胥:相。

  【9】乘牡:驾在车中的四匹公马。

  【10】駽(xuān):青骊马,又名铁骢。

  【11】载:则。

  【12】燕:通“宴”。

  【13】岁其有:毛传:“岁其有丰年也。”

  【14】榖(gǔ):福禄,一说“善”。

  【15】诒(yí):遗留,留给。

  【16】孙子:子孙。

  作品赏析:

  此诗叙写鲁僖公君臣在祈年以后的宴饮活动。诗一开始便写马,马极肥壮,都为黄色,其“乘”字指出了这些是驾车的马。周代的礼制非常严格,不同的身份地位在礼器的使用方面也有差别。身份本是抽象的名称,它们由具体的物质享受来体现,在出行时,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车驾了。此诗接着转向庙堂,“夙夜在公”的“公”,当作官府讲,与“退食自公”的“公”同。不过,这里的官府不同一般的官府,而是僖公祭祀祈年之处,亦即《鲁颂·泮水》和《鲁颂·閟宫》诗中的“泮宫”和“閟宫”。祈年为郊祭,在国都以外,故首二句反覆咏马。然后才写到乘车马的.人,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揭开诗歌的主要部分,即宴饮部分。在宴会上,舞伎手持鹭羽,扇动羽毛,如鹭鸟一样,有时群飞而起,有时翩然下落,给宴会制造气氛。与宴的人们在饮酒观舞,不绝的鼓声震撼着他们的内心,优美翻飞的舞姿调动他们的情绪,酒酣耳热,他们不禁也手舞足蹈起来。忘记了平日的礼数、戒备、拘谨,都在舞蹈,摅发各自内心的快乐,相互感染,没有语言,但一举一动都在和对方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这时,诗人也为眼前的情景所感动,而发出由衷的希望:“于胥乐兮!”(“呵,大伙一起快乐呀!”)

  第二章的形式和首章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有所变化,一是描写得更具体细致,指出马为牡马,大伙在官府中所忙碌的是饮酒跳舞;二是写出时间变化,“鹭于飞”是舞者持鹭羽散去,舞宴结束,故而饮宴者也带着醉意而返回。

  第三章揭出郊祀之事。駽为青骊,与前言乘黄不同,疑为鲁公所乘,以乘駽推出鲁公,显出其与群臣不同。群臣的欢乐是君主所赐,故曰:“在公载燕。”饮宴不是一种孤立行为,既是欢娱群臣,更是祭祀,朱熹说:“凡庙之制,前庙以奉神,后寝以藏衣冠,祭于庙而燕于寝,故于此将燕,而祭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且于祭既受禄矣,故以燕为将受后禄而绥之也。”正指出这种联系。下面四句是诗人的祈祷,希望从今以后,有好的收成,并把这福泽传之子孙。榖,兼含福善之意,诗人不仅希望鲁君把收获的粮食传给后代,更希望鲁国福泽绵长,享祚长久。《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郊祭对于鲁国显示出在诸侯中的崇高地位,故诗人极力赞扬,每章以“于胥乐兮”为结束。

诗经全文10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

  (1)思:发语词,无义。齐(zhāi):通“斋”,端庄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3)京室:王室。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5)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6)惠:孝敬。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7)神:此处指祖先之神。罔:无。时:所。

  (8)恫(tōnɡ):哀痛。

  (9)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10)御:治理。

  (11)雝(yōnɡ)雝:和洽貌。宫:家。

  (12)肃肃:恭敬貌。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临:临视。

  (14)无射(yì):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保:保持。

  (15)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17)式:适合。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无斁(yì):无厌,无倦。

  (21)誉:美名,声誉。髦:俊,优秀。

  译文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鉴赏 《思齐》全

  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郑玄作笺,将其改为四章,每章均为六句。相比较而言,毛传的划分更为合理,故后代大多从之。

  首章六句,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叙述顺序却并非按世系进行,而是先母亲,再祖母,后妻子。孙鑛对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却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味短。”(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说此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极有波折”尚可一听。马瑞辰对此亦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毛诗传笺通释》)

  《毛诗序》谓此诗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颖达疏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欧阳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诗本义》)按此之意,文王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之助而圣,所以此诗赞美“文王所以圣”即是赞美周室三母。但整首诗只有首章言及周室三母,其余四章片言未提,正如严粲所云:“谓文王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诗缉》)毛传和郑笺是将首章之意作为全诗之旨了。其实此诗赞美的对象还是文王,赞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毛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所以还是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所以“刑”逐渐又引申为“型”,即典型、模范,此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都是髦士连文,可证。”其实不必这样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诗经全文11

  [先秦]诗经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

  注释:

  【1】猗(yī)嗟:赞叹声。

  【2】昌:美好的样子。

  【3】颀而:即“颀然”,指身材高大。

  【4】抑(yì):同“懿”,美好。

  【5】扬:借为“阳”。眉上曰阳,额角。

  【6】趋:急走。

  【7】跄(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

  【8】臧(zāng):好,善。

  【9】名:借为“明”,面色明净。

  【10】仪既成:朱熹《诗集传》:“仪既成,言终其事而礼无违也。”

  【11】射侯:射靶。

  【12】正:靶心。设的于侯中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设正。

  【13】展:诚然,真是。

  【14】甥:古代女儿之子。一说姊妹之子曰甥,言称其为齐人之甥,而又以明非齐侯之子。

  【15】娈(luán):美好。

  【16】选:才华出众。

  【17】贯:穿透。

  【18】反:箭皆射中一个点。朱熹《诗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

  【19】御乱:防御战乱。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赞叹的口吻,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位少年射手的形象。此诗每章均以“猗嗟”发端。按“猗嗟”为叹美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啊呀”。用这种叹美词语开头的诗句,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提醒读者注意诗人所要赞美的人或事。它在描写少年射手的形象和技艺时,起到一种渲染烘托的作用。

  在赞颂少年形象之美时,突出他身体强壮的特点。诗一开头就写道:“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昌”,粗壮结实之谓;“颀”和“长”乃高大之谓。这位长得高大、粗壮、结实的.少年成为一名优秀射手,是毫不足怪的。

  在赞颂少年形象时,还突出其面部特征,尤其眼睛的描写细致入微。赞美他“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三句诗中的“扬”“清”“婉”,都是刻画他目光明亮,炯炯有神。因为明亮的目光,是一位优秀射手所必不可少的生理条件。

  除以上两个方面外,还赞美他“巧趋跄兮”,步履矫健,走起路来速度甚快。还赞美他“舞则选兮”,身体灵活,动作优美。这些也是一位优秀射手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

  诗中对形象的赞颂,是为赞美他的射箭技术服务的。假若这位少年没有以上所描写的身体素质,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射手了。

  诗的第一章以“射则臧兮”一句总括他的射技之精。第二章则以“终日射侯”一语,赞美少年的勤学苦练精神;以“不出正兮”一语赞美他的射则必中的技艺。第三章以“射则贯兮”赞美他的连射技术。这种连射不是两箭、三箭的重复入孔,而是“四矢反兮”,连续四矢射中一的,是一位百发百中的射手了。至此,这位少年射手的形象和技艺均描写得栩栩如生了。具有这种高超射技的少年,自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以御乱兮”一语,是全诗的结束,也是对他的总体评价。

  诗中不仅描写了射手身体强壮、仪表俊美,特别之处是用“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这样婉约的词汇来形容射手顾盼流动的目光,致使这个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此诗成为描写男性美的杰出之作。

诗经全文12

  [先秦]诗经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

  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蠹蠹。

  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

  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注释:

  【1】秩秩:涧水清清流淌的样子。

  【2】斯:语助词,犹“之”。

  【3】干:通“涧”。山间流水。

  【4】幽幽:深远的样子。

  【5】南山:指西周镐京南边的终南山。

  【6】如:倒举之词,犹言“有××,有××”。

  【7】苞:竹木稠密丛生的样子。

  【8】式:语助词,无实义。

  【9】好:友好和睦。

  【10】犹:欺诈。

  【11】似:同“嗣”。嗣续,犹言“继承”。

  【12】妣(bǐ)祖:先妣、先祖,统指祖先。

  【13】堵:一面墙为一堵,一堵面积方丈。

  【14】户:门。

  【15】爰(yuán):于是。

  【16】约:用绳索捆扎。

  【17】阁阁:捆扎筑板的声音;一说将筑板捆扎牢固的样子。

  【18】椓(zhuó):用杵捣土,犹今之打夯。橐(tuó)橐:捣土的声音。古代筑墙为板筑法,按照土墙长度和宽度的要求,先在土墙两侧及两端设立木板,并用绳索捆扎牢固。然后再往木板空槽中填土,并用木夯夯实夯牢。筑好一层,木板如法上移,再筑第二层、第三层,至今西北农村仍在沿用。所用之土,必须是湿润而具粘性的土质。

  【19】攸:乃。

  【20】芋:鲁诗作“宇”,居住。

  【21】跂(qǐ):踮起脚跟站立。

  【22】翼:端庄肃敬的样子。

  【23】棘:借作“翮(hé)”,此指箭羽翎。

  【24】革:翅膀。

  【25】翚(huī):野鸡。

  【26】跻(jī):登。

  【27】殖殖:平正的样子。

  【28】庭:庭院。

  【29】有:语助词,无实义。

  【30】觉:高大而直立的样子。

  【31】楹:殿堂前大厦下的'柱子。

  【32】哙(kuài)哙:同“快快”。宽敞明亮的样子。

  【33】正:向阳的正厅。

  【34】哕(huì)哕:同“煟(wèi)煟”,光明的样子。

  【35】冥:指厅后幽深的地方。

  【36】宁:安。指安居。

  【37】莞(guān):蒲草,可用来编席,此指蒲席。

  【38】簟(diàn):竹席。

  【39】寝:睡觉。

  【40】兴:起床。

  【41】我:指殿寝的主人,此为诗人代主人的自称。

  【42】维何:是什么。维:是。

  【43】罴(pí):一种野兽,似熊而大。

  【44】虺(huǐ):一种毒蛇,颈细头大,身有花纹。

  【45】大人:即太卜,周代掌占卜的官员。

  【46】祥: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熊罴是阳物,故为生男之兆;虺蛇为阴物,故为生女之兆。

  【47】乃:如果。

  【48】载:则、就。

  【49】衣:穿衣。

  【50】裳:下裙,此指衣服。

  【51】璋:玉器。

  【52】喤(huáng)喤:哭声宏亮的样子。

  【53】朱芾(fú):用熟治的兽皮所做的红色蔽膝,为诸侯、天子所服。

  【54】室家:指周室,周家、周王朝。

  【55】君王:指诸侯、天子。

  【56】载寝之地:男寝于床,女寝于地,有阳上阴下之义。

  【57】裼(tì):婴儿用的褓衣。

  【58】瓦:陶制的纺线锤。

  【59】无非无仪:指女人不要议论家中的是非,说长道短。非:错误。仪:通“议”。

  【60】议:谋虑、操持。古人认为女人主内,只负责办理酒食之事,即所谓“主中馈”。

  【61】诒(yí):同“贻”,给与。

  【62】罹(lí):忧愁。

  作品赏析:

  全诗九章,一、六、八、九四章七句,二、三、四、五、七五章五句,句式参差错落,自然活脱,使人没有板滞、臃肿之感,在雅颂篇章中是颇具特色的。

  就诗的内容来看,全诗可分两大部分。一至五章,主要就宫室本身加以描绘和赞美;六至九章,则主要是对宫室主人的祝愿和歌颂。

  第一章先写宫室之形胜和主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它面山临水,松竹环抱,形势幽雅,位置优越,再加兄弟们和睦友爱,更是好上加好了。其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二句,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暗喻了主人的品格高洁,语意双关,内涵深厚,可见作者的艺术用心。接着第二章说明,主人建筑宫室,是由于“似续妣祖”,亦即继承祖先的功业,因而家人居住此处,就会更加快乐无间。言下之意,他们的创举,也会造福于子孙后代。这是理解此诗旨意的关键和纲领,此后各章的诗意,也是基于这种思想意识而生发出来的。以下三章,皆就建筑宫室一事本身描述,或远写,或近写,皆极状宫室之壮美。三章“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既写建筑宫室时艰苦而热闹的劳动场面,又写宫室建筑得是那么坚固、严密。捆扎筑板时,绳索“阁阁”发响;夯实房基时,木杵“橐橐”作声,可谓绘形绘声,生动形象。正因为宫室建筑得坚固而紧密,所以“风雨攸除,鸟鼠攸去”,主人“居、处”自然也就安乐了。四章连用四比喻,极写宫室气势的宏大和形势的壮美,可说是博喻赋形,对宫室外形进行了精雕细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如果说,四章仅写宫室外形,那么第五章就具体描绘宫室本身的情状了。“殖殖其庭”,室前的庭院那么平整;“有觉其楹”,前厦下的楹柱又那么耸直;“哙哙其正”,正厅是宽敞明亮的;“哕哕其冥”,后室也是光明的。这样的宫室,主人居住其中自然十分舒适安宁。

  由此可见,作者在描绘宫室本身时,是由大略至具体、由远视到近观、由室外到室内,一层深似一层、逐步推进展现的。它先写环境.再写建筑因由,再写建筑情景,再写宫室外形,再写宫室本身,犹如摄影机一样,随着观察点和镜头焦距的推移,而把客观景象有层次、有重点地摄入,使读者对这座宫室有了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更突出的是,每章都是由物到人,更显示出它人物互映的艺术表现力。

  此诗后四章是对宫室主人的赞美和祝愿。六章先说主人入居此室之后将会寝安梦美。所梦“维熊维罴,维虺维蛇”,既为此章祝祷的中心辞语,又为以下四章铺垫、张本。七章先总写“大人”所占美梦的吉兆,即预示将有贵男贤女降生。八章专说喜得贵男,九章专说幸有贤女,层次井然有序。当然,这些祝辞未免有些阿谀、有些俗气,但对宫室主人说些恭维的吉利话,也是情理中事。

  从第八、九章所述来看,作者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很严重的。生男,“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而且预祝他将来为“室家君王”;生女,“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而且只祝愿她将来“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男尊女卑,对待方式不同,对他们的期望也不一样。这应该是时代风尚和时代意识的反映,对后人也有认识价值。

  总观全诗,以描述宫室建筑为中心,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都能做到具体生动,层次分明,虽然其思想价值不大,但在雅颂诸篇中,它还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诗经全文13

  [先秦]诗经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注释:

  赞美诸侯来朝以刺周幽王无理无信于诸侯。

  玄衮:卷龙。黼(音甫):黑与白谓之黼。

  觱(音必):水响声。沸:形容泉水冒出,如同沸水。槛泉:正出也。淠淠(音佩又音必):动也。嘒嘒(音会):有节奏。届:至。

  芾:蔽膝。邪幅:形如今之裹腿。纾:缓;怠慢。申:重。

  殿:镇定。平平:辩治不绝之貌。一说闲雅之貌。

  绋(音弗):大索。纚(音梨):拴。葵:揆。指量才使用。膍(音皮):厚赐。戾:至。

诗经全文14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殷〔yǐn〕:雷声。

  阳:山之南或水之北为阳。

  斯:此时,一说此人。

  违斯:离开这里。违,去,离开。斯,此地。

  或:稍微,后同。

  遑〔hung〕:空闲,闲暇,后同。

  振振:仁厚信实貌,一说奋发有为貌。

  息:休息。

  处:居住,停留。

  【翻译】

  雷声隆隆,在南山阳坡响起。为何此时要离开这里,而不敢稍享片刻闲暇?仁厚信实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雷声隆隆,在南山侧面响起。为何此时要离开这里,而不敢稍有空闲休息?仁厚信实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雷声隆隆,在南山脚下响起。为何此时要离开这里,而不愿稍作短暂停留?仁厚信实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解读】

  《殷其雷》一诗的主旨,《毛诗序》概括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意即表达一位妻子对外出从仕丈夫的勉励和思念。这一说法十分明确,古今诸家学说几乎都没有异议。

  全诗共有三章,只有各章第二句阳侧下三字及第四句中敢或息处四字出现调序或变动,其余内容均保持不变,叠章复沓的结构可谓到达极。各章首句均以南山之阳的轰轰雷声起兴,但雷响的`地点却变易不定,暗示君子漂泊在外行踪无定的状态,所以才引出后文所说的不敢遑息处。这三个字是从女子反问丈夫何斯违斯之时带出的,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丈夫忠于职守、不敢稍懈的精神品质。也正是由于丈夫为公事奔波操劳,所以一方面妻子不愿他远离而去,另一方面在他离去后又称赞他振振君子,且表达希望对方早归之意,矛盾心理由此展露无遗。

  关于振振一词,历来也有不同解释。《毛诗注疏》中解释为信厚,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解释为振起、振兴、众盛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则解释为振奋有为。不论作何种解释,此词毫无疑问是这位妻子对丈夫奉公的赞美之辞。

  本诗语言简洁朴素,又有长短相错齐言口吻和设疑发问的语言模拟,极具情感张力和亲和力。展卷而读,仿佛这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她朝着天际的南山望眼欲穿,不断地呼唤着:归来吧,归来吧!

诗经全文15

  [先秦]诗经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軝错衡,八鸾鶬鶬。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1】祜:《郑笺》:“祜,福也。”《经义述闻》卷七:“秩,大貌。”

  【2】申:《传疏》:“申训重,重下也。”《集传》:“尔,主祭之君,盖自歌者指之也。斯所,犹言此处也。”

  【3】赉(赖lài):《毛传》:“赉,赐也。”

  【4】和羹:《郑笺》:“和羹者,五味调腥熟得宜。”《通释》:“诗承和羹言,戒当训备……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此诗所谓平也。”

  【5】鬷(宗zōng):《集传》:“鬷,《中庸》作奏,正与上篇义同。族声转平而为奏耳。无言、无争,肃敬而齐一也。”

  【6】黄耇(gǒu):眉寿、黄耇(苟gǒu),《传疏》:“眉寿,黄耇皆寿征,言安我以无疆之福寿也。”

  【7】鶬鶬(qiāng):軧(qí)、鸧鸧(qiāng),《诗缉》:“其车以皮缠约其軧,又有文错之衡,其八鸾之声鸧鸧然和。以此格神,以此献神。”

  【8】溥将:《集传》:“溥,广。将,大也。”

  【9】穰穰(攘ráng):《郑笺》:“天于是下平安之福使年丰。”《集传》:“穰穰,多也。”

  【10】假:《释文》:“假,音格,王云:至也。”

  作品赏析:

  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究竟作于何时?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笔者认为这些诗初作于殷朝,后在流传于宋国的长时间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润色。

  《毛诗序》云:“《烈祖》,祀中宗也。”经历代学者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祀成汤”之诗。

  清人《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这首诗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读起来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显然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诗经全文】相关文章:

诗经全文07-15

诗经全文[优秀]07-17

诗经全文[优]07-16

(热门)诗经全文07-16

[精品]诗经全文07-17

诗经全文[集合]07-17

诗经采薇的全文11-23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11-22

诗经《采薇》全文赏析11-23

诗经全文优秀【15篇】07-1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