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宋词>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2024-06-12 08:45:57 宋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词作。此词上阕先写暮春景象:百花与柳絮飘零,帆影在暮色中消失,树木见多了人间离别,也变得麻木起来,所以仍如此青青,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下阕写怀人愁绪,先写行者一直在痴望岸上送行者,再写绝不忘记盟约,最后是写岸上佳人的临别叮嘱及离别后的愁绪。全词以主客变换和内心独白,表现出行人与送行人的双向感情交流,较有特色。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长亭怨慢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作品注释

  ⑴长亭怨慢:词牌名,又名“长亭怨”,创自姜夔,调名取自此篇词意。

  ⑵自制曲:指在旧曲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曲调,也叫自度曲。

  ⑶率意:随意。长短句:词曲的别称。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

  ⑷前后阕:一首词的一段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或“前阕”,后一段称“下阕”或“后阕”。

  ⑸桓大司马:即桓温(312~373),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⑹“昔年种柳”六句:语本出自庾信《枯树赋》,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桓公北征,经金城,前为琅琊王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依依:轻柔披拂貌。

  ⑺到处;处处。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⑻浦:水边。萦(yíng)回:盘旋往复。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⑼何许:何处。唐杜甫《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诗:“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⑽阅人:指见过的离别场面。

  ⑾长亭树:指种在长亭边的柳树。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⑿“树若”二句:语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以及唐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诗句。不会得:犹言不应,不可能。得,语助词。

  ⒀高城不见:语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⒁韦郎:即韦皋。《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⒂玉环:指玉箫女留给韦皋的玉指环。分付:付托;寄意。宋毛滂《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⒃红萼:红花,女子自指。萼,花蒂。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⒄“算空有”二句:唐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宋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此处化用以上句意。并(bīng)刀:亦称“并州刀”。即并州剪。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作品译文

  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片有很多不同。桓温大司马曾说:“当年汉南种下的依依杨柳,是多么袅娜动人。而今江边潭畔,柳叶片片摇落,让人感到多么凄婉。时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岂能逃过岁月的沧桑呢?”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

  当春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掩映在绿荫深处是处处人家。远处的水岸迂回曲折,黄昏时分,船帆少少的,也不知都到哪里去?我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没有谁能像那长亭边的柳树。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它一定不会年年依旧青青。

  天色渐渐昏暮,高高的城楼已隐约不见,眼前只是一片连绵纵横的层层乱山。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但你要记得,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你在分别时也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免得红花没人怜惜。如今纵有锋利的剪刀,也无法剪断我心头丝丝缕缕的愁绪。

  创作背景

  此词是言情忆别之作。根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行实考·合肥词事》的考证,姜夔二三十岁时曾游合肥,与歌女姊妹二个相识,情好甚笃,其后屡次来往合肥,数见于词作。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曾往合肥,旋即离去。这首《长亭怨慢》词,大约即是他离开合肥后忆别情侣之作。

  作品鉴赏

  此词题序中所引的所谓“桓大司马”(桓温)所云“昔年种柳”以下六句,均出庾信《枯树赋》,并非桓温之言。此或是姜夔偶然误记。按此词是惜别言情之作,而题序中只言柳树,一则以“合肥巷陌皆种柳”(姜夔《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序),故姜氏合肥情词多借柳起兴,二则是故意“乱以他辞”,以掩其孤往之怀(说本夏承焘《合肥词事》)。

  上半片是咏柳。开头说,春事已深,柳絮吹尽,到处人家门前柳阴浓绿。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的柳树经常看到人们送别的情况,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否则它也不会“青青如此”了。暗用李长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这半片词用笔不即不离,写合肥,写离去,写惜别,而表面上却都是以柳贯串,借做衬托。

  下半片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日暮”三句写离开合肥后依恋不舍。唐欧阳詹在太原与一妓女相恋,别时赠诗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见”即用此事,正切合临行怀念情侣之意。“韦郎”二句用唐韦皋事。这两句是说,当临别时,自己向情侣表示,怎能像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即是说,自己必将重来的。下边“第一”两句是情侣叮嘱之辞。她还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归来(“第一”是加重之意),否则“怕红萼无人为主”。因为歌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其情甚笃,其辞甚哀。“算空有”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古代并州(今山西)出产好剪刀,故云。这半片词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非常凄怆缠绵。

  词牌简介

  长亭怨慢:双片九十七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五仄韵。前片第一、第七,后片第二、第九、第十一句领字皆用去声。前片第五、六句为四言对句。

  作者简介

  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宋宁宗年号,1195~1200)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鹊桥仙》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6-11

周邦彦《花犯》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06-22

《望海潮·洛阳怀古》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6-11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6-11

《高阳台·频听银签》韩疁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6-11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6-11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6-12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文天祥宋词注释及翻译赏析02-25

《瑞鹤仙·脸霞红印枕》陆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6-11

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17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